防火防爆十五项安全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暴安全管理知识防火、防爆、防尘、防毒以及防暴安全管理知识是保障工作场所和公共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知识进行详细介绍,以提高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防火安全管理知识1.了解火灾的危害和成因:火灾可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了解火灾成因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
常见的火灾成因包括电气设备故障、明火或明火的扩大、高温气氛和自然因素等。
2.掌握防火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确保正常使用;- 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明火,尽量采用电子设备;- 明火用于烹饪等场所时,保持火源的安全距离,避免火势的蔓延;- 定期清理工作场所的易燃物,防止火灾蔓延;- 安装灭火器和消防栓等设备,定期维护和检查。
3.掌握火灾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火灾时,第一时间进行报警;- 迅速采取灭火措施,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扑灭;- 若火势无法控制,保持冷静,有序疏散;- 在逃生过程中,保持低姿态,避免吸入有毒烟气。
二、防爆安全管理知识1.了解防爆性质和风险区域:- 了解易燃易爆物质的性质和危险度,避免不当操作引起爆炸;- 了解所在区域的防爆等级和安全规范。
2.掌握防爆措施:- 使用防爆设备和防爆工具;-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工具或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防爆性能。
3.掌握防爆应急处理措施:- 当发生爆炸时,第一时间报警;- 迅速疏散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避免使用明火,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尽量远离爆炸源,注意自身安全。
三、防尘安全管理知识1.了解尘埃产生的原因:- 了解工作场所尘埃产生的原因和来源,避免产生大量尘埃;- 了解尘埃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
2.掌握防尘措施:- 使用防尘设备和防尘物品;- 加强通风设备的清洁和维护;- 根据工作场所的尘埃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加强清洁工作,减少尘埃堆积。
3.掌握防尘应急处理措施:- 使用防尘面具和防尘斗技能呼吸道的保护;- 发现尘埃泄漏时,迅速采取封堵措施,避免尘埃扩散;- 尽量避免呼吸尘埃,保护好眼睛、口鼻等部位。
《防火防爆重点知识》一、填空1、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P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干粉灭火剂;T代表二氧化碳灭火剂;Y代表1211灭火剂。
2、爆炸速度在每秒数米以下的爆炸一般称为爆燃;爆炸速度在每秒十几米到数百米的爆炸一般称为爆炸;爆炸速度为每秒数千米的爆炸称为爆轰。
3、最小点火能指的足能引起爆炸件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4、控制着火源的主要有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四个方面。
5、 . 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6、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7、库房的耐火等级主要是由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决定的。
8、夜间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不准使用明火灯具,应该使用防爆灯具灯具。
9、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l0、班后防火“五不走”的内容是:交接班不交待清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断电不走;可燃物不清不净不走;发现险情不报告不处理好不走。
11、电话报火警时要讲清楚起火单位、详细地址、着火情况、什么物品着火、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及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等。
12、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3、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控制火源,避免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13、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l 4、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冷却法、隔离法和窒息法。
二、判断(A)1、岗位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A )2、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动火施工,动火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1.物质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点火源。
只有三要素同时存在,且都有足够的量,并彼此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燃烧。
2.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氧气)形成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
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上限。
当混合气浓度低于(或高于)爆炸极限的下限(或上限)值时,对混合气点燃不能产生火焰传播。
3.容易产生化纤和粉尘及静电的环境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的界限以内。
4.油品火灾具有突发性强、容易爆炸、燃烧火焰温度高、辐射强度大、易发生沸溢等特点。
5.油罐火灾最常见的扑救方法有:窒息法灭火、冷却法灭火、隔离法灭火、化学抑制法灭火等。
6.《防火防爆十大禁令》规定,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而在厂区进行用火作业,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等,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危险化学品。
7.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
8.“三不用火”即:没有经批准的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用火,用火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用火,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
9.发现生火灾后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拨通后应报告失火的具体位置,燃烧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所威胁的物质,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情况,并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10.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将某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绝。
11.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
1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13.按照着火物质的不同,火灾可分为A、B、C、D四类。
A类是指可燃固体、B类是指可燃液体、C类是指可燃气体、D类是指轻金属。
14.在进行气割、焊接作业时,氧气、乙炔瓶之间应有5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与明火应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并且不能放在正在生产的设备、管道、输电线的垂直下方。
15.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安全:指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害:指某一系统、产品、设备或操作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的破坏。
事故:当系统潜在的危险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或系统受到激发时,危险就会转化并导致一系列意外损失和灾害事件的发生。
事故灾害分为自然事故灾害和人为事故灾害两种。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管理:是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化学危险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危险化学品分为:1、爆炸品2、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氧化物质与有机过氧化物6、毒性物质与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8、腐蚀性物质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险环境物质。
爆炸品分为:1.1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实际上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载荷的爆炸) 1.2项 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3项 有燃烧危险并兼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之一或兼有这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4项 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5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1.6项 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可燃气体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1、燃烧性2、爆炸性3、化学活波性4、易扩散性5、腐蚀性6、毒害性7、带电性可燃气体燃烧与爆炸区别:1、反应速度不同:燃烧速度慢,爆炸速度快2、传热方式不同:燃烧靠传导、对流、辐射,爆炸主要靠冲击波3、产物运动方向不同:燃烧产物和燃烧传播方向相反,而爆炸相同。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一、燃烧基本知识16、什么是燃烧、自燃、燃点、自燃点?燃烧是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三者必须同时进行。
自燃是指某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生物、物理或化学作用的过程而产生热,由于自行发热与散热处于不平衡状态,使热量积蓄下来,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自动燃烧的现象。
所谓自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加温受热,并点燃后,所放出的燃烧热,能使该物质挥发出足够量的可燃蒸汽来维持燃烧的继续。
此时加热该物质所需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燃点。
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
17、影响自燃点的因素有哪些?(1)、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2)、催化剂分为活性催化剂、纯性催化剂。
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
纯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燃点。
(3)、可燃性气体的自燃点随其组成而变。
当混合物的组成符合于反应当量浓度时,自燃点最低。
混合气体中氧浓度增高,也将使自燃点降低。
(4)、温度升高,则析出挥发物愈多、自燃点愈低。
固体粉碎的愈细、自燃点愈低。
18、什么是闪点、闪燃?闪点是指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与燃点不同,闪点略低于燃点。
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而成可燃混合气,遇明火,即自行着火而发生瞬时燃烧,这一现象称为闪燃。
19、物质的比重、闪点和自燃点有何关系?液体燃料比重愈小,则闪点愈低,而自燃点愈高。
液体燃料的比重愈大,则闪点愈高,而自燃点愈低。
20、什么是加热自燃?可燃物质与空气共存,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即使不与明火接触,也能自行着火,继续燃烧的现象叫做加热自燃。
421、燃烧的三个因素是什么?可燃物——能与氧气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
助燃物——能帮助或支持燃烧的物质。
氧气或各种强氧化剂。
火源——具有一定温度和能量的能源。
这三种因素必须同时存在,互相作用、并具有一定量时燃烧才能进行。
22、燃烧过程如何进行?燃烧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暴安全管理知识为对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安全有效地管理危险工作场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火防爆(一)生产和储存设备1、根据生产、所用化学品的防火和防爆危险等级分类要求,厂房库房布置、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及有关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以及有关的专业防火技术规范的要求。
2、工艺装置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部位,应充分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3、在有可燃气体(蒸汽)可能泄漏扩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其信号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20%以下,如与安全连锁配合,联锁动作应在气体爆炸下限内50%以下。
4、应在可燃气体(蒸汽)的放空管出口处设置阻火器,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截止阀,以便在放空管出口处着火时,切断气源灭火。
灭火管接头应安装在通风管的最低部分。
5、输送易燃物料时,应根据管径和介质的电阻率,控制适当的流速,尽可能避免产生静电。
设备、管道等防静电措施,按国家有关防静电标准规范执行。
6、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的生产设备或储存设备,应装有爆破板(防爆膜),导爆筒出口应朝安全方向,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
7、各生产装置、建筑物、构筑物、罐区等工业下水出口处,除按规定做水封井外,在上述区域和水封井之间还应设置一个截止阀,防止大量易燃、易爆物料突发性进入下水系统。
8、用于易燃、爆炸性气体安全阀及放空管,必须将其导出管置于室外,并高于建筑物2米以上。
9、建筑物、装置等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安设防雷保护措施,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现行电气安全规定。
不准设置移动照明灯具,敷设的配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或难燃塑料管保护,防爆场所必须用防爆电器。
(二)动火、消防管理1、生产厂区为无火区。
禁止用电炉、煤气炉取暖、热饭等。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暴安全管理知识一、防火安全管理知识1. 灭火器的选择与使用火灾发生时,及时使用灭火器可以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灭火器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火灾,使用时要根据火灾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使用。
2. 室内火灾逃生的基本原则在火灾发生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室内火灾逃生的原则包括“保护、避难、逃生”。
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尽量避免火势蔓延到自己身上;其次要选择安全的避难地点,如防火门、避难楼梯等,等待救援;最后要沿着安全疏散通道迅速逃离火灾现场。
3. 防火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检查包括消防设施的完好性、疏散通道的畅通性、消防器材的有效性等方面。
隐患排查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如电线老化、用火不慎等。
4. 电气安全知识电气设备是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隐患来源,因此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在使用电气设备时,要注意合理配电、避免长时间超负荷使用,不得私拉乱接电线,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性等。
5. 预防火灾的知识宣传与教育加强防火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员工和群众的火灾防范意识是预防火灾的基础。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组织防火演练等方式,提高大家对火灾的警惕性和自救能力。
二、防爆安全管理知识1. 危险物品的存放与使用危险物品的存放与使用是防爆安全管理的重点。
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
在存放时,要选择合适的仓库或库房,保证通风良好,并且要按照相关规定分类存放;在使用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危险物品,并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产生危险。
2. 防止火花和静电的产生火花是引发爆炸的一大原因,因此要严格控制火花的产生。
这包括选择防爆设备、合理设计电气系统、使用防爆工具等。
另外,静电也是引发爆炸的潜在危险,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如使用导电材料、使用导电工具等。
秋冬季节防火防爆安全工作重点培训一、背景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秋冬季节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峰期之一。
其中,火灾与爆炸等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了危害。
因此,开展秋冬季节防火防爆安全工作重点培训至关重要。
二、防火防爆知识大全1.防火知识1.1 加强火源管控:检查控制火源生产的人员和工具,禁止吸烟、禁止乱扔烟蒂和废弃物品。
1.2 安装火灾报警器:火灾发生,能够及时提醒人们逃离现场。
建筑物内应该配备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
1.3 灭火器常备:在工作场所、交通工具上等人员聚集密集的场所设立灭火器,维护器材正常状态,定期检查维修。
1.4 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及时清理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增加疏散时间与空间,减少人员伤亡。
1.5 安装防火设备:建筑物内应该配备防火门、防火玻璃、防火板等,从而在火灾初期控制火势,使火灾得到及时扑灭。
2.防爆知识2.1 充分了解危险物品的性质和特点:通过了解危险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判断危险物是否处于危险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2.2 生产设备要维护保养好:生产、储存危险物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的配件。
2.3 工作人员应具备防爆常识:严禁私自拆卸、更改设备,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携带火种。
2.4 储存危险品应注意防水、防潮、防振动:危险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防水防潮、防振动的场所内。
2.5 安全制度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每年至少一次组织防爆培训。
三、防火防爆安全工作的重点培训1.组织的方法1.1 集中型组织:可以考虑开展防火防爆知识的集中性培训,由专业人员进行授课,以作用域大、群众性强为特点。
1.2 环节型组织:由企业或者社区工作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培训大纲,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形式。
例如,为职工进行内部培训,或为园区租户、邻里进行宣传。
2.培训内容安排2.1 熟知防火防爆知识2.2 确定安全管理措施2.3 培训防火防爆安全措施3.简明易懂的培训大纲1.什么是防火防爆?2.防火的危害和管控。
绪论1、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燃烧四要点:1)、可燃物质存在2)、助燃物质存在3)、发生氧化反应4)、伴有发光发热。
3、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质(2)助燃物质(3)点火源4、燃烧两个本质特征:(1)新的物质产生(2)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5、燃烧3个特点:(1)发光(2)放热(3)生成新物质6、燃烧的危害性:主要是其燃烧产物。
7、火灾的危害性:(1)造成资源浪费(2造成环境破坏(3)造成人身伤亡(4)造成财富毁灭(5)引起社会波动8、爆炸的危害性:(1)直接的爆炸作用(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3)造成火灾9、防火防爆的基本目的:把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10、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第一章防火基本原理1、燃烧的学说和理论:(1)燃烧素学说(2)燃烧的氧化学说(3)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在300℃左右就进行了)(4)活化能理论(5)过氧化物理论(6)链式反应理论2、链式反应的过程:(1)链引发。
(2)链传递。
(3)链终止。
3、链式反应的分类:链式反应有分支连锁反应和不分支连锁反应两种。
(氢和氧的反应属于分支连锁反应、氯和氢的反应是不分支连锁反应)5、燃烧形式:扩散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混合燃烧阴燃6、根据燃烧的起因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7、闪燃:可燃液体的蒸气(也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延续时间少于5S)燃烧叫闪燃。
8、闪点: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9、着火:存在可燃物和助燃物(充分空气、氧)时,有点火源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10、燃点/着火点: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11、闪点与燃点的区别:燃点燃烧不仅是蒸气,而且还有液体。
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
12、自燃:可燃物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13、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防火防爆十五项安全知识
火灾及其类型和原因火灾通常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金属火灾。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火灾大多是一种社会现象,引起火灾的原因,虽也有自然因素,如雷击、物资自燃等,但主要还是由于人的因素。
引起火灾直接因素很多,但无论哪一条原因,几乎都同人们的思想麻痹息息相关。
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态。
如煤气、汽油、木材、塑料等。
助燃物:泛指空气、氧气以及氧化剂。
着火源:如电点火源、高温点火源、冲击点火源和化学点火源等。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
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哪些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炉灶设备位置不当,靠近可燃物;烟囱设备不当,靠近可燃物;使用炉火不慎,无人管理;小孩玩火;在堆放可燃物附近燃放花炮、吸烟;使用灯火不慎;烧渣积肥;烘烤;烟囱飞火、窜火;死灰复燃;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机器摩擦发热;熬炼;焊接;静电放电;粉尘爆炸着火;违反操作规程,将可相互产生化学反应放热作用的物品混放在一起。
扑救火灾的方法有哪几种一般说有三种方法: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常见引起火灾原因电线短路引起火灾短路指电气线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相接或相碰而产生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
短路一般有相间短路和对地短路两种。
根据欧姆定律,由于短路时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突然增大,而放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短路电流突然增大时,其瞬间的放热量大大超过线路正常输电时的发热量,能使绝缘层烧毁、金属烧化,引起电线本身着火,还能导致附近可燃物燃烧。
保险丝用钢、铁丝代替因为铜、铁丝的熔点比保险丝的熔点高,在电流突然增大时,不能即刻熔断,起不到切断电流的保险作用,会使电气设备因短路或过载而起火。
电炉引起火灾及其防止小型移动式电炉有开启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