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课时作业46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课时达标(三十四)一、选择题1.(2019·贵阳模拟)阿尔及利亚的一份报纸中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这项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答案 C解析由题干中的“1949年”“在短期内”“东方红”等关键词分析可知,应是“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2.(2019·甘肃调研)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答案 C解析据材料“‘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两弹一星”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故C项正确;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9·邢台月考)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
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
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 )A.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B.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C.造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D.使报纸杂志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答案 B解析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使人们接受新的思想和意识,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B项正确。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淄博高三诊断考试)有学者认为“哥白尼革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得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哥白尼革命”(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出“哥白尼革命”改变了人对自然的认识,故D项正确。
2.(2019·江淮十校联考)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
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爱因斯坦又将二人的理论予以综合和继承,故B项正确。
3.“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数量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
”这一理论的提出( )A.科学精准地描述宇宙运行规律B.颠覆了人们对宏观世界的理解C.是为了解决热辐射问题的疑点D.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解析:选D。
材料中描述的是光的量子假说,不是描述宇宙运行规律,故A项错误;量子论主要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B项错误;普朗克量子假说是为了解决热辐射问题疑点,而材料是爱因斯坦光的量子假说,故C项错误;光的量子假说是量子假说的发展,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D项正确。
单元过关检测(十五)一、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期末)“它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
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释。
这确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它的影响超出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X围。
”“它”的问世( ) A.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它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的经典力学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故选A项。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相对论和量子论,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的是相对论,故排除B、D两项;太阳中心说理论由哥白尼提出,但该理论也不是完全准确的,并没有揭示宇宙的基本法则,故排除C项。
2.(2019·某某宿迁高二期末)20世纪初,经典力学在解释物体高速运动特别是光速运动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
这时,一个专利局小职员爱因斯坦提出的新理论将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列关于“新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否定经典力学体系 B.主要研究微观世界C.体现理论传承创新 D.奠定工业革命基础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将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理论的传承创新,故选C项。
相对论只是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而不是否定经典力学,故排除A项;研究微观世界的是量子理论,故排除B项;工业革命发生在相对论创立之前,故排除D项。
3.(2020·某某非凡联盟调研)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
上、中层阶级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殖民者也以之为帝国主义辩护。
这主要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 A.为欧洲殖民扩X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B.其“优胜劣汰”观点与时代需要吻合C.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为研究对象D.是导致欧洲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进化论被欧洲民族主义者、社会中上层和殖民者用以解释当时欧洲政治革命、阶级统治和殖民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适应了当时欧洲的时代需要,因此B项正确。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C[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思想,而非仅限于法国,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产生于17、18世纪,而文艺复兴运动则是14—17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早于牛顿革命,故D项错误。
]2.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C.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D.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确立,不是现代物理学,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与材料中的宇宙运行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说明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客观,故C项正确;D项属于现代科技的范畴,与材料中“中世纪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
]3.“小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
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
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A[由“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可知主张是顺应时代才能长存,从“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可知这一思想是与基督教不同的进化论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和中国教育的变革,故B、C两项错误;从“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
第15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艺课时作业(三十三) 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 /20分钟一、选择题1.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
在某某和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某某市委都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
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火药3.下图是2009—2013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规模及增长情况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 )A.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B.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年增长率逐年提升C.我国互联网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D.我国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4.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文章《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
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
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X是(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要制订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5.1980年,潘祎和黄晓菊两位青年因为不堪生活的揉搓发出了一个引起全国大讨论的哲学疑问:“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杂志社收到6万多封来信参与讨论。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经济高速发展中青年们的迷茫B.“文革”对人们心灵造成巨大伤害C.此后出现反思“文革”的伤痕文学D.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6.我国1957—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1956年7年间的4.9倍。
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7.1977年8月4日,提议召开了一个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向大家表态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答案: C解析: 牛顿的经典力学不等于自然科学,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是对经典力学的作用的概括,故B项错误;材料中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分别从属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典力学确实有这些作用,故D项错误。
2.弗洛伊德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得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
”就是说,“过去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 )A.以理性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B.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C.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D.开启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时代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推动了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表明( )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C.爱因斯坦相对论丰富了时空观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答案: 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发展,不是反映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相对论在时空观上对牛顿力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相对论不是在原来时空观的基础上做纯粹的增加,而是对牛顿力学绝对时空观做了革新之后加以发展,故C项错误;相对论只是在绝对时空观这一点上做了革新,不是对整个牛顿力学理论的否定,故D项错误。
3-15-46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
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解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故C项正确。
【答案】 C2.中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解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早于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早于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题干成就同属于“文革”时期,故C项正确;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时间晚于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
【答案】 C3.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研制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4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9·新乡高三统考)“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为主。
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
“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D)
A.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B.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
C.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D.对“崇尚理性”的反思
解析:由“浪漫”词义与“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可见“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对“崇尚理性”的反思,故选D;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排除A;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排除B;材料与历史文化传承无关,排除C。
2.(2019·上饶高三评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写道:“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在于作家能够与政治家分庭抗礼,或者比政治家拥有更为杰出的法则。
”巴尔扎克遵循的“法则”是(C) A.刻意突出人的理性B.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C.对客观现实的尊重D.悖离传统语言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人间喜剧》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故材料中巴尔扎克所说的“法则”,无疑是指巴尔扎克本人对客观现实的尊重,这就奠定了《人间喜剧》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基调,C项正确;A项主要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排除;B、D两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
3.(2019·宝鸡高三质检)学者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
‘垮掉的一代’文学。
”这些文学流派(C)
A.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弥漫着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
解析:由材料可知,“愤怒的青年”“垮掉的一代”这些文学流派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对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表现出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故C项正确;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是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故A项错误;这些文学流派主要反映青年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愤慨、迷惘,故B项错误;二战后社会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D项错误。
4.(2019·菏泽高三联考)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
美术家们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入他们的创作题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
他们的这些创作题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D) A.革命失败,封建统治加强B.新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快
C.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社会急剧变化,英雄辈出
解析: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新古典主义爱歌颂英雄人物,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
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5.(2019·开封高三评估)美国史家帕尔默说:“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
”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D)
A.《自由引导人民》B.《日出·印象》
C.《约翰·克利斯朵夫》D.《格尔尼卡》
解析:“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属于现代主义特
点,D正确;A是浪漫主义;B是印象主义;C是现实主义。
6.(2019·开封高三评估)法国大革命使音乐家从宫廷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无常的生活常使他们陷入贫穷。
但不再依赖贵族保护人的供养,使得作曲家们的创作如同这时期诗歌里人称代词“我”大量出现一样,能够努力地发掘着自我。
以下属于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特点的是(A)
A.注重感情表现B.注重理性思考
C.反理性反传统D.敢于直面现实
解析:材料信息“法国大革命”和“能够努力地发掘着自我”,说明这一乐派属于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突出个人感受,故答案为A项。
古典主义注重理性思考,现代派反理性反传统,现实主义敢于直面现实,排除B、C、D项。
7.(2019·阜新高三诊断)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电影中,有大量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
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电影中的(A)
A.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
C.夸张和想象给富足中的人们以鼓舞
D.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是当时经济危机影响时期,社会一片萧条,人们生活在困苦的边缘,而电影事业能够对人们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所以会获得巨大发展,故A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前期没有战争,不存在抚慰战争中人们的心灵这种说法,故B项错误;电影广泛流行,与电影艺术本身的发展固然有关系,但主要是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夸张和想象,是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表现,它不可能决定电影艺术是否还流行,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没有出现革命浪潮,电影不可能起到引领作用,故D项错误。
8.(2019·成都高三统测)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
“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
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
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B)
A.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C.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D.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析:根据“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可知,好莱坞影视宣传美国的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排除A;材料反映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无法体现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运作模式的变化,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
9.(2019·茂名高三评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关系史上,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深深抓住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并“以现时感、家常的方式,使我们熟悉了过去的时代”,“他的描绘中保留了真正史诗作家的伟大历史客观性”。
司各特小说向法国文坛吹来了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的浪漫主义原则的新鲜空气,以真实辉煌的画面描绘吸引了大批读者。
司各特小说的主人公使人物的面貌具有生动的立体感,这种成就使维尼、雨果尤其是巴尔扎克受益匪浅。
巴尔扎克的《朱安党人》、梅里美的《查理第九时代轶事》、雨果的《悲惨世界》、福楼拜的《萨朗波》等,其中大多已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或带明显现实主义特征的作品。
——摘编于王钦峰《19世纪现实主义
文学在欧洲国家间的影响关系》分析材料,围绕“现实主义文学”自行拟定一个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
分)
答案:论题: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阐述: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法国是封建专制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小说空洞的呐喊,而要求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司各特小说以其客观真实的创作手法对社会进行剖析,对后来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深远影响,推动了法国一大批现实主义或带有明显现实主义色彩的大家与作品的涌现。
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现实主义文学”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背景与影响方面作答。
首先,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概括。
然后,从其特点和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
总之,解答此类主观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