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手拉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79.50 KB
- 文档页数:31
《手拉手》资料
励志人物2
哈塞姆-阿布杜:在12米泳池训练
在这个小水池里,阿布杜只要划六次水就能触壁,每天他都要在这里游上千个来回。
其实在耶路撒冷有一个50米的符合奥运会比赛标准的泳池,但那里的收费对于阿布杜来说太过昂贵,因此,他只能在这个小池子里凑合了。
“我太害怕了,感到浑身不舒服,我怎么可能完成如此长的距离?”首次面对50米的标准赛道,阿布杜用“惊慌失措”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甘地尔-格鲁夫:我可以梦想
“我看到了奖牌。
”格鲁夫小声地说,“我知道那(获得奖牌)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梦想,不是吗?”或许,“梦之队”的名称更加适合于巴勒斯坦代表团。
《手拉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大连市金州新区春华小学于泳清教案背景介绍: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
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并以课文为载体,查阅了许多有关西部的资料,了解了西部,祖国版图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它是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正让西部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学生对本次“手拉手”活动已经充满热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再稍加营造气氛,学生就更愿意参加本次活动了。
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话题是讨论与并实践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增强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并激发学生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手拉手”实践活动。
借助百度搜索自己手拉手的伙伴,并通过写信相互认识、了解。
2.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培养了倾听的好习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学生也激发了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难点:1.学会利用网络媒体寻找伙伴,并了解其情况。
2.将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说出来写出来。
教学准备:1.互联网教学环境下2.视频歌曲《大中华》3.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1.视频播放歌曲《大中华》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西部城市小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
4.师过渡:他们的家乡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迥异的风土人情,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你想不想与他们建立联系?5.明确任务: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策划一次和远方小伙伴“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
二、建立联系1.怎样才能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建立联系呢?请大家出谋划策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3.学生集体交流,板书:网络报刊书籍电视……4师归纳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在这众多的途径中网络查询是最快捷方便的方法。
北师版4下三单元:《手拉手》教案教材分析: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给希望小学捐文具和书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让学生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也同样适用。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教材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也同样适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富有爱心的美好品德.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语文书上有篇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文中提到“希望工程”。
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号召人们献出爱心帮助渴望求学的贫困学子)淘气和笑笑也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和希望小学的同学进行“手拉手”活动。
请齐读课题(二)自主探索1.PP1(44页情境图)师:仔细观察情境图,阅读上面的文字,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相机板书:单价(右侧黑板)师:我们来看一看淘气准备怎样献爱心的?PP2齐读应用题。
师:题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相机板书:数量(右侧黑板)同学们,有“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什么?相加板书:单价X数量=总价2.解决问题1师:现在请拿出练习题单帮助淘气解决问题,看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多?(生独立笔算,同时请学生板演说明解题思路)3.交流方法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8.9(元)8.9×3==26.7(元)方法三 2.8×3+6.1×3 方法四(2.8+6.1)×3=8.4+18.3 =8.9×3=26.7(元) =26.7(元)4、比较解法(1)师:请观察这几个算式,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生1:综合算式更方便...生2: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生3: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2)得出结论: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手拉手》教案《手拉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 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 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 今天就开始行动, 第一步写信, 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 激发写作灵感1.小组讨论: 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 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三、动笔写作, 开启心扉1.写信方式:(1)小组合作写信, 分工合作, 一人写一个部分。
(2)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3.交流写信的格式。
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 如何补充材料, 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 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第二课时一、继续写作, 在交流中充实内容1.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学生各抒己见, 边讨论边修改, 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2.注意信封的写法。
(1)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 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 姓名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交流, 在修改中完善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 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 再读一读, 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 语句是否通顺, 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手拉手》教案篇2教学目的:1.阅读歌词, 理解大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与发扬“友谊、团结、参与、和平、竞争”的奥运精神。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扳书课题, 播放《手拉手》歌曲。
《手拉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手拉手》。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小村庄的孩子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团结互助的力量,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的技巧。
难点:感悟课文中团结互助的精神,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展示两个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小村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手拉手》。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让学生回答,并简单概括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孩子们是如何手拉手共同进步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解读。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孩子们手拉手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如何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手拉手团结互助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手拉手》,让学生明白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联系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学课件【PPT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入一导入二导入一u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唐代诗人白居易这样评论诗:诗。
导入二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女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其诗歌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小说集《超人》等。
者简介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思考:这三首短诗分别描绘了哪些事物?《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园中、叶下、膝上星、花、波涛鸟巢、母亲的怀抱繁星 漫灭 藤萝膝上 波涛 躲避繁星 漫灭 藤萝膝上 波涛 躲避词学习我会读倦鸟归巢漫涛我会写繁漫灭藤萝膝涛躲重难点字书写指导繁 fán结构:上下部首:糸书写指导:“ ”下不出头,“攵”撇收捺伸。
结构:左右部首:身书写指导:左部第七笔撇不穿过横折钩;“朵”的横稍长。
词语解释漫灭:藤萝:思潮:清响:磨灭,模糊不清。
指紫藤,一种藤本植物,花多为紫色。
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清脆的响声。
再读课文反复朗读这三首短诗,思考下面的问题:u从每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繁星》(七一)课文精讲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幼时与母亲在一起的旧事。
强调印象十分深刻。
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对母亲的深情。
u这首短诗是如何表现母爱的?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排比母亲的膝上。
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对诗人来说,这些情景是值得回味一生的。
u“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我牵着母亲的手,同她一起在月下散步;坐在藤萝的叶下,和她一起乘凉;趴在母亲的膝头,听她讲故事……u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母亲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