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
- 格式:doc
- 大小:574.50 KB
- 文档页数:12
《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职化学课程《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区分醇、酚、醚,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醇、酚、醚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钠块等。
2. 准备化学试剂:乙醇、苯酚、丙三醇等。
3. 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种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实验。
5.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醇、酚、醚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实物:酒、葡萄酒、酒精灯、酒精喷灯、醋酸、乙醇、苯酚、甘油、葡萄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酒是如何酿造的?酒精是如何制取的?酒精喷灯应用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汽油灯?为什么不用植物油制取蜡烛?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3. 总结:这些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即含碳的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由碳氢氧或其他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有很大差别。
它们是多种有机反应的基本物质,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及其它化学课程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 醇的性质和制备(1)醇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醇类物质,如乙醇、丙醇、异丁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介绍醇的分类和定名规则。
(2)醇的物理性质:介绍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3)醇的化学性质:展示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乙醛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反应原理。
介绍醇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4)醇的制取:介绍工业上如何制备醇类物质,如通过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
2. 酚的性质和制备(1)酚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酚类物质,如苯酚、甲基苯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初三化学醇酚醚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2.掌握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3.熟悉醇、酚、醚的定义、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4.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
5.熟悉多元醇的特性。
6.了解重要的醇、酚、醚个别化合物。
7.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教学内容】
1.醇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2.醇的物理性质。
3.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取代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分子间);氧化和脱氢;多元醇的特性。
4.醇的制备:格氏试剂合成法;由醛酮还原制备。
5.醇的个别化合物。
6.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7.酚的物理性质。
8.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反应等);氧化反应。
9.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定位基的类型(邻、对位
定位基与间位定位基);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邻、对位定位基的影响、间位定位基的影响、卤素的定位效应);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
10.酚的制备。
11.重要的酚。
12.醚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13.醚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水溶性。
14.醚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强酸成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
15.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森合成法。
16.重要的醚。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教案(章、节备课)1•俗名: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简单的一元醇用习惯命名法命名。
例如:CH 3CH 3CH 3 CH CH 2OH CH 3 C —0HCH 3异丁醇 叔丁醇3. 系统命名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 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0HCH 3-CH-CH-CH 才CH-CH3CH 3ClCH 3-CH -CH 2-CH =CH 2I OHCH-CH 3OH2-甲基-5-氯-3-己醇4 -戊烯-2-醇1 -苯基乙醇(a 苯乙醇)2 -苯基乙醇(3苯乙醇)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 -OH 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例如:§ 8.2醇的性质§ 8.2.1醇的物理性质 1 .性状:(略) 2. 沸点: 3. 溶解度:4. 结晶醇的形成低级醇能和一些无机盐(MgCl 2、CaCl 2、CuSO 4等)作用形成结晶醇,亦称醇化MgCb 一 6CH 3OHCaCl 2 ' 4C 2H 5OH CaCl 2 - 4CH 3OHQO 0H环己醇CH 2OH例如:CH I 0H2-CH 2-CH 2 OH1, 3丙二醇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水。
可用于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醇如:苄醇§ 8.1.2醇的化学性质1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CH 3CH 2OH + Na -------------- CH 3CH 2ONa + 1/2 H 2K K粘稠固体(溶于过量乙醇中)Na 与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慢的多,反应所生成的热量不足以使氢气自燃, 故常利用醇与Na的反应销毁残余的金属钠,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
CH 3CH 2O -的碱性比-OH 强,所以醇钠极易水解。
CH 3CH 2ONa + H 2O —CH 3CH 2OH + NaOH较强碱较强酸较弱酸 较弱碱醇的反应活性:CH s OH>伯醇(乙醇)> 仲醇 >叔醇pKa 15.09 15.93> 19醇钠(RONa )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碱性试剂。
醇酚醚教案教案标题:醇酚醚教学目标:1. 了解醇酚醚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2. 掌握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和反应特点。
3. 学会应用醇酚醚进行有机合成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1. 醇酚醚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2. 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和反应特点。
教学难点:1. 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和反应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幻灯片向学生介绍醇酚醚的定义,并简要说明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知识讲解:1. 通过幻灯片和板书,详细介绍醇酚醚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如Williamson合成和Williamson改进合成等,并重点讲解各种方法的反应机理和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1. 提供几个醇酚醚的合成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醇酚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实验操作:1. 在实验室中进行一次醇酚醚的合成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并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醇酚醚合成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课堂练习:1. 提供一些选择题和应用题,检测学生对醇酚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1.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醇酚醚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有关醇酚醚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3. 学生对醇酚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或文献阅读,进一步了解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有关醇酚醚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展示给全班。
化学竞赛辅导教案醇、酚、醚第八课时醇、酚、醚学习要求:1.掌握醇、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差异。
2.熟练掌握醇、酚、醚的基本反应与鉴别方法。
3.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制备方法和重要用途。
4.初步掌握消除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和判断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的竞争。
醇、酚、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故合在一起讨论。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结构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R-OH)。
2.分类1)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种类分为:一级醇(伯醇)、二级醇(仲醇)、三级醇(叔醇)。
2)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芳环侧链有羟基的化合物,羟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不是醇而是酚)。
3)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构会自发失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
另外,烯醇是不稳定的,容易互变成为比较稳定的醛和酮。
3.醇的命名1) 俗名 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 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
例如: 3) 系统命名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例如: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 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例如:二、醇的物理性质 1.性状:(略) 2.沸点:1)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100~120℃(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原因), 如乙烷的沸点为-88.6℃,而乙醇的沸点为78.3℃。
2) 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的沸点高,如乙烷(分子量为30)的沸点为-88.6℃,甲醇(分子量32)的沸点为64.9℃。
3)含支链的醇比直链醇的沸点低,如正丁醇(117.3)、异丁醇(108.4)、叔丁醇(88.2)。
3.溶解度:甲、乙、丙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与水形成氢键的原因);C 4以上则随着碳链的增长溶解度减小(烃基增大,其遮蔽作用增大,阻碍了醇羟基与水形成氢键);分子中羟基越多,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沸点越高。
初三化学醇酚醚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2.掌握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那么。
3.熟悉醇、酚、醚的定义、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4.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
5.熟悉多元醇的特性。
6.了解重要的醇、酚、醚个别化合物。
7.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教学内容】
1.醇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2.醇的物理性质。
3.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取代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分子间〕;氧化和脱氢;多元醇的特性。
4.醇的制备:格氏试剂合成法;由醛酮还原制备。
5.醇的个别化合物。
6.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7.酚的物理性质。
8.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反应等〕;氧化反应。
9.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那么:定位基的类型〔邻、对位定
位基与间位定位基〕;定位规那么的理论解释〔邻、对位定位基的影响、间位定位基的影响、卤素的定位效应〕;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
10.酚的制备。
11.重要的酚。
12.醚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13.醚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水溶性。
14.醚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强酸成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
15.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森合成法。
16.重要的醚。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了解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醇(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醇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醇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酚(1)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醚(1)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醇、酚、醚这一类有机化合物;(2)介绍醇、酚、醚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3)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4)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5)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1)演示醇、酚、醚的制备实验;(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章 醇、酚、醚醇、酚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羟基与脂肪烃基直接相连的叫醇,羟基与芳香烃基直接相连的叫酚,两烃基与氧直接相连的叫醚。
例:乙醇 乙醚 苯酚第一节 醇 一:分类:醇中羟基(—OH )为其官能团。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 n H 2n+1OH 。
一元醇 CH 3CH 2OH 乙醇 醇 二元醇 HOCH 2CH 2OH 乙二醇 (按羟基的数目) CH 2 CH 2 CH 2 多元醇 | | | 丙三醇 OH OH OH饱和脂肪醇 CH 3CH 2CH 2OH 丙醇;脂肪醇不饱和脂肪醇 CH 2=CHCH 2OH 2-丙烯醇饱和脂环醇 例如:2-甲基环己醇醇 脂环醇 (羟基所连的烃基不同)不饱和脂环醇 例如:2-环己烯醇芳香醇 例如:苯甲醇伯醇 CH 3CH 2CH 2 CH 2OH 丁醇 仲醇 CH 3CHCH 3 异丙醇 醇 | 所连碳原子的种类不同) OH叔醇 (CH 3)3 C OH 叔丁醇二:命名:1:普通命名法:简单醇常采用普通命名法,即在相应的烷基名称后加一个“醇”字。
例如: CH 3 OH (CH 3)3CH 2CH 2OH CH 2=CHCH 2OH 甲醇 新戊醇 烯丙醇苄醇C H 3C H 2O HC H 3C H 2O C H 2C H 3O HO HCH 3O HC H 2O HC H 2O H2:系统命名法命名原则同前几章,以醇为母体,选取含有羟基的最长链为主链,从离羟基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书写时,末尾加上“醇”字,“醇”字前写上羟基的位号,在位号与“醇”之间加上短横。
如果是不饱和醇,则选含有羟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链为主链,从离羟基近端编号。
书写时,将表示链中碳原子个数的字放在“烯”或“炔”的前面。
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时,则选 含羟基数目尽可能多的最长链为主链,根据羟基的数目称为某元醇。
3-甲基-1-丁醇 E-3-氯-3-戊烯-2-醇 3-环戊烯醇 1,3-环己二醇 2-苯基乙醇芳香醇命名时,常常把芳环作为取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