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醇酚醚电子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26
《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职化学课程《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区分醇、酚、醚,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醇、酚、醚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钠块等。
2. 准备化学试剂:乙醇、苯酚、丙三醇等。
3. 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种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实验。
5.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醇、酚、醚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实物:酒、葡萄酒、酒精灯、酒精喷灯、醋酸、乙醇、苯酚、甘油、葡萄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酒是如何酿造的?酒精是如何制取的?酒精喷灯应用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汽油灯?为什么不用植物油制取蜡烛?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3. 总结:这些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即含碳的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由碳氢氧或其他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有很大差别。
它们是多种有机反应的基本物质,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及其它化学课程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 醇的性质和制备(1)醇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醇类物质,如乙醇、丙醇、异丁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介绍醇的分类和定名规则。
(2)醇的物理性质:介绍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3)醇的化学性质:展示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乙醛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反应原理。
介绍醇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4)醇的制取:介绍工业上如何制备醇类物质,如通过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
2. 酚的性质和制备(1)酚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酚类物质,如苯酚、甲基苯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化学竞赛辅导教案醇、酚、醚第八课时 醇、酚、醚学习要求:1.掌握醇、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差异。
2.熟练掌握醇、酚、醚的基本反应与鉴别方法。
3.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制备方法和重要用途。
4.初步掌握消除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和判断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的竞争。
醇、酚、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故合在一起讨论。
一、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 )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R-OH )。
2.分类1)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种类分为:一级醇(伯醇)、二级醇(仲醇)、三级醇(叔醇)。
2)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芳环侧链有羟基的化合物,羟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不是醇而是酚)。
3) 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构会自发失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
另外,烯醇是不稳定的,容易互变成为比较稳定的醛和酮。
3.醇的命名1) 俗名 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 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
例如:3) 系统命名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例如: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 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例如:二、醇的物理性质1.性状:(略) 2.沸点:1)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100~120℃(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原因), 如乙烷的沸点为-88.6℃,CH 3CH CH 2OHCH 3CH 3C OH CH 3CH 3OHCH 2OH异丁醇叔丁醇环己醇苄醇CH 3-CH-CH-CH 2-CH-CH 3CH 3Cl OHCH 3-CH-CH 2-CH=CH 2OH 2-甲基-5-氯-3-己醇4 -戊烯-2-醇CH 2-CH 2-CH 2OHOHOHCH 3OH1,31丙二醇顺乙基1,2环己二醇而乙醇的沸点为78.3℃。
第十章醇、酚、醚(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第十章醇、酚、醚(教案)(学时数:8)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消除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醇、酚、醚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醇和酚的结构鉴定方法。
了解影响消除反应的各种因素、酚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冠醚化学等。
二、教学重点1. β-消除反应:反应机理、立体化学、竞争反应等2. 醇和酚的化学鉴别方法三、教学难点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及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四、教学内容1. 醇2. 消除反应3. 酚4. 醚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1.从结构和性质上分析醇和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举例说明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应用?2. 醇和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有何区别? 七、课后练习1.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环己烯环己醇苄醇氯化苄环己甲醇2. 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化合物命名Cl 2CHCH 2OHCHCH 2CH 3C CCH 3H HCH CH OH OHC CHOHNO 2ClOHCH 3OHOH OHOHCH 3O CH 3OCH 3CH CH 2OCH 3OHOCH 3CH 3OOOH3. 完成下列反应CH 2OHHOCH 2HCl1.2.HOCH 2CH 2CH 2OH HBrH 2SO 43.CH 3CH=CHCH 2OH HBr(48%)OHCH 3CH 3o 4.4. 用溴处理(Z)-3-己烯,然后在KOH-C 2H 5OH 中反应,可得(Z)-3-溴-3-己烯;但用相同试剂及顺序处理环己烯,却不能得到1-溴环己烯。
用立体结构表示这两种烯烃的反应过程及反应产物。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一、教材分析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
教学时,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以此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通过活动探究,让他们分析苯酚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机理。
第三章 第一节 醇 酚 教案(共三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醇、酚的典型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根据典型代表物,认识上述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第一、二课时 醇【引入】我们在上一章第三节学习了卤代烃,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卤代烃的定义是什么?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产生的化合物。
那么如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衍生出含羟基化合物,又叫什么呢?【举例】CH 3CH 2OHCH 3CHCH 3CH 3乙醇2-丙醇苯甲醇苯酚邻甲基苯酚OHCH 2OHOHOH【板书】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接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讲解】一、醇1、官能团:羟基 —OH2、分类 一元醇: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 2n+1OH ,表达式:R — OH 如:CH 3CH 2OH按羟基的数目二元醇 如:CH 2CH 2OHOH 多元醇 如:CH 2CH CH 2OHOH OH饱和醇 醇 脂肪醇按烃基的种类 不饱和醇 芳香醇伯醇 CH 3CH 2CH 2OH按α碳的种类 仲醇CH 3CHCH 3OH叔醇CH 3CCH 3OHCH 33、命名(1)普通命名法——用于简单的醇:烃基+醇(2)系统命名法:a、选含羟基的最长碳链做主链,称某醇;b、从靠近羟基一端编号;c、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个数用“二”“三”表示。
教案(章、节备课)1•俗名: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简单的一元醇用习惯命名法命名。
例如:CH 3CH 3CH 3 CH CH 2OH CH 3 C —0HCH 3异丁醇 叔丁醇3. 系统命名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 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0HCH 3-CH-CH-CH 才CH-CH3CH 3ClCH 3-CH -CH 2-CH =CH 2I OHCH-CH 3OH2-甲基-5-氯-3-己醇4 -戊烯-2-醇1 -苯基乙醇(a 苯乙醇)2 -苯基乙醇(3苯乙醇)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 -OH 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例如:§ 8.2醇的性质§ 8.2.1醇的物理性质 1 .性状:(略) 2. 沸点: 3. 溶解度:4. 结晶醇的形成低级醇能和一些无机盐(MgCl 2、CaCl 2、CuSO 4等)作用形成结晶醇,亦称醇化MgCb 一 6CH 3OHCaCl 2 ' 4C 2H 5OH CaCl 2 - 4CH 3OHQO 0H环己醇CH 2OH例如:CH I 0H2-CH 2-CH 2 OH1, 3丙二醇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水。
可用于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醇如:苄醇§ 8.1.2醇的化学性质1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CH 3CH 2OH + Na -------------- CH 3CH 2ONa + 1/2 H 2K K粘稠固体(溶于过量乙醇中)Na 与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慢的多,反应所生成的热量不足以使氢气自燃, 故常利用醇与Na的反应销毁残余的金属钠,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
CH 3CH 2O -的碱性比-OH 强,所以醇钠极易水解。
CH 3CH 2ONa + H 2O —CH 3CH 2OH + NaOH较强碱较强酸较弱酸 较弱碱醇的反应活性:CH s OH>伯醇(乙醇)> 仲醇 >叔醇pKa 15.09 15.93> 19醇钠(RONa )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碱性试剂。
醇酚醚教案教案标题:醇酚醚教学目标:1. 了解醇酚醚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2. 掌握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和反应特点。
3. 学会应用醇酚醚进行有机合成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1. 醇酚醚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2. 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和反应特点。
教学难点:1. 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和反应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幻灯片向学生介绍醇酚醚的定义,并简要说明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知识讲解:1. 通过幻灯片和板书,详细介绍醇酚醚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如Williamson合成和Williamson改进合成等,并重点讲解各种方法的反应机理和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1. 提供几个醇酚醚的合成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醇酚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实验操作:1. 在实验室中进行一次醇酚醚的合成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并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醇酚醚合成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课堂练习:1. 提供一些选择题和应用题,检测学生对醇酚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1.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醇酚醚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有关醇酚醚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3. 学生对醇酚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或文献阅读,进一步了解醇酚醚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有关醇酚醚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展示给全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了解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醇(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醇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醇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酚(1)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醚(1)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醇、酚、醚这一类有机化合物;(2)介绍醇、酚、醚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3)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4)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5)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1)演示醇、酚、醚的制备实验;(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模块二 有机化合物性质单元八 醇酚醚醇、酚、醚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之一。
醇和酚的分子中均含有羟基〔—OH 〕官能团。
羟基直接与脂肪烃基相连的是醇类化合物,直接与芳基相连的是酚类化合物。
例如:OHOHOHCH 3CH 2OHCH 2OH醇 酚醚是氧原子直接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R —O —R 、Ar —O —Ar 或R —O —Ar 〕,通常是由醇或酚制得,是醇或酚的官能团异构体。
一、醇醇是脂肪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 〕取代的衍生物,也可看作是水中的氢原子被脂肪烃基取代的产物。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1.醇的分类根据羟基所连烃基的结构,可把醇分为脂肪醇、脂环醇、芳香醇〔羟基连在芳烃侧链上的醇〕等。
例如:脂肪醇 脂环醇 芳香醇根据羟基所连烃基的饱和程度,可把醇分为饱和醇和不饱和醇。
例如:CH 3CH 2CH 2OH CH 2=CH —CH 2OH 饱和醇不饱和醇根据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把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 n H 2n2O 。
在二元醇中,两个羟基连在相邻碳原子上的称为邻二醇,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称为胞二醇〔不稳定〕。
例如:一元醇 二元醇 二元醇〔邻二醇〕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类型,可把醇分为伯醇〔一级醇〕、仲醇〔二级醇〕和叔醇〔三级醇〕。
例如:CH 3CH 2OHOHCH 2CH 2OHCH 3CHCH 3OHCH 2CH 2OHOHCH 2CH 2CH 2OHOHRCH 2OHRCH 2CHR'OHRC R'OHR"123。
伯醇〔一级醇〕 仲醇〔二级醇〕叔醇〔三级醇〕2.醇的命名结构简单的醇可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即在“醇〞字前加上烃基的名称,“基〞字一般可以省去。
例如:CH 3CHCH 2OHCH 2=CH CH 2OHCH 3CH 3CH 2CHCH 3OH异丁醇 仲丁醇 烯丙醇 苄醇结构复杂的醇那么采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首先选择连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距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编号,按主链所含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醇〞,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以及羟基的位次分别注于母体名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