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晶闸管的串并联和保护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40
1.1 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由导通变为关断的条件是什么?答: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并在门极施加触发电流(脉冲)。
或:u AK>0且u GK>0。
要使晶闸管由导通变为关断,可利用外加电压和外电路的作用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即降到维持电流以下,便可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
1.2晶闸管非正常导通方式有几种?(常见晶闸管导通方式有5种,见课本14页,正常导通方式有:门级加触发电压和光触发)答:非正常导通方式有:(1) Ig=0,阳极加较大电压。
此时漏电流急剧增大形成雪崩效应,又通过正反馈放大漏电流,最终使晶闸管导通;(2) 阳极电压上率du/dt过高;产生位移电流,最终使晶闸管导通(3) 结温过高;漏电流增大引起晶闸管导通。
1.3 试说明晶闸管有那些派生器件。
答:晶闸管派生器件有:(1)快速晶闸管,(2)双向晶闸管,(3)逆导晶闸管,(4)光控晶闸管1.4 GTO和普通晶闸管同为PNPN结构,为什么GTO能够自关断,而普通晶闸管不能?答:GTO和普通晶闸管同为PNPN 结构,由P1N1P2 和N1P2N2 构成两个晶体管V1、V2 分别具有共基极电流增益α1 和α2,由普通晶闸管的分析可得,α1 + α2 = 1 是器件临界导通的条件。
α1 + α2>1 两个等效晶体管过饱和而导通;α1 + α2<1 不能维持饱和导通而关断。
GTO 之所以能够自行关断,而普通晶闸管不能,是因为GTO 与普通晶闸管在设计和工艺方面有以下几点不同:1)GTO 在设计时α2 较大,这样晶体管T2 控制灵敏,易于GTO 关断;2)GTO 导通时α1 + α2 的更接近于l,普通晶闸管α1 + α2 ≥1.5 ,而GTO 则为α1 + α2 ≈1.05 ,GTO 的饱和程度不深,接近于临界饱和,这样为门极控制关断提供了有利条件;3)多元集成结构使每个GTO 元阴极面积很小, 门极和阴极间的距离大为缩短,使得P2 极区所谓的横向电阻很小, 从而使从门极抽出较大的电流成为可能。
晶闸管电路的保护与其他控制电路一、晶闸管保护电路1、主电路中的晶闸管保护电路晶闸管阳极、阴极两端或晶闸管电源输入端、输出端经常加设相关保护电路,以对晶闸管提供过电压、过电流等相关保护。
1)过电流保护产生过载的主要原因:负荷过载、线路短路、电源缺相、晶闸管本身击穿损坏或误触发等,因晶闸管元件体积小,过载时会造成结温过高而烧毁,所以必须严格限制过载电流,除控制(电子)电路实施的保护外,在主电路中经常采用在电源串入快速熔断器,对晶闸管的过载进行保护,在发生6倍晶闸管额定电流时,一个周波可以熔断。
此外,还可采用过电流继电器、直流快速断路器等用于过载和短路保护,但保护速度和效果不如快速熔断器。
快速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值为晶闸管电流平均值的1.25~1.5倍。
下图以直流调压电路为例,说明快速熔断器在主电路中的接法。
图1 快速熔断器在晶闸管主电路中的接法2)过电压保护产生过电压的原因一般因感性负载电路的开闭、电源电压波动、快速熔断器熔断、电源侧侵入的浪涌电压等,针对形成过电压的不同原因,可采取不同的抑制方法,如抑制过电压能量的上升速率、增加其能量的耗散等,目前最常用的是中主电路回路中接入吸收能量的元件,使能量得以耗散,称之为吸收回路或缓冲电路。
通常过电压具有较高的频率,因此常采用电容作为吸收元件,但为防止振荡,增加阻尼电阻,构成R、C吸收回路。
阻容吸收回路可以接在电源输入侧(交流侧)、输出侧(直流侧)和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
但R、C阻容吸收回路的时间常数是固定的,对时间短、峰值高、能量大的过电压吸收能力有限,因而在输入侧,通常还并有硒堆、压敏电阻等非线性元件,用以对晶闸管的过电压进行吸收。
硒堆由多片硒片叠合而成,硒堆涌流容量大,对过电压抵制效果好,有自恢复特性等优点,但因体积大,价格高,在中、小容量的晶闸管装置中,已经很少应用。
压敏电阻的电压与电流呈非线性关系,当其两端所加电压低于压敏电压值时,压敏电阻的电阻值接近无穷大,为高阻状态,对连接电路没有影响;当压敏电阻两端电压高于压敏电压值时,迅速击穿导通(变为低阻状态),形成较大的泄放电流。
晶闸管串并联技术及其参数的计算用于配电网的TSC或TCR的额定电压大于单个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将晶闸管串联起来以满足电压要求。
3.2.1 晶闸管串联技术两个反极性晶闸管并联构成晶闸管级,由多个晶闸管级串联起来称为晶闸管串,作为幵关单元晶闸管串承受最大两倍的峰值线电压。
对于lOkV的配电线路的SVC并联电容器采用三角形连接,每相晶闸管串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8.3kV。
晶闸管静态截止时,由于其漏电流不同,其漏电阻也不同,使晶闸管的端电压分布不均匀,造成静态均压问题。
晶闸管在关断和开通的过程中也存在动态均压问题。
各晶闸管反相恢复电荷不同,其关断时间也不同。
关断电荷少,关断时间短。
先关断的晶闸管会承担外加电源电压,造成动态电压不均。
各晶闸管的开通时间不一致,即使同时触发,开关时间短的元件先导通,于是全部正向电压都由其余尚未导通的晶闸管承担,如果动态均压不良。
可使其中某一晶闸管的正向电压超过转折电压,造成硬性转折,对元件是一种损伤。
所以每个晶闸管的性能和参数尽可能完全相同。
两个以上晶闸管级串联运行可以提高整体的工作电压,但需要解决静态和动态均压问题。
串联运行电压分配不均的因素主要有:1静态伏安特性对静态电压的影响;2关断电荷和开通时间等动态特性对均压的影响;3杂散电容对均压的影响。
在选择晶闸管元件时,尽量选择性能、参数完全一致的元件,采用强触发脉冲、光纤传输触发信号可以减小开通时间上的差异,可以有效改善开通过程中的动态均压问题。
若选择晶闸管阀两端电压为零时触发晶闸管,则不会出现开通过压问题。
多个晶闸管级串联后将电气和机械部件结合,包括所有连接线、辅件和机械结构,可与SVC的每一相的电抗器或电容器串联构成晶闸管阀。
TSC开关电路晶闸管阀每相一组的主电路如图3-4所示。
为避免晶闸管承受过电压或过电流应采取保护措施。
晶闸管元件过电流保护方法中常用的是快速熔断器,当电路出现过电流时,在晶闸管元件发生热击穿之前,快速熔断器迅速熔断,达到保护晶闸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