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应用电路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16
采用晶闸管预调整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采用晶闸管预调整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摘要在电子线路的相关应用中,电源是比不可少的部分。
直流稳压电源作为直流能量的提供者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的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采用集成稳压器LM317构成的直流稳压电源,具有优异的性能、较高的可靠性,低廉的维修费用等优点。
然而,作为功率器件,必须考虑到稳压器的热功耗。
当稳压器输入电压固定,输出电压较小时,LM317压降则会较大。
此时如果输出较大电流,将导致消耗在稳压器上的功率很大,可能温升过大,影响LM317正常工作。
设计采用了晶闸管,实现对LM317输入电压的预调整,即输入电压以一定限度随着输出电压变化。
电路通过检测稳压器两端电压差获取控制信号,通过晶闸管触发电路产生触发脉冲,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从而实现控制稳压器输入输出的电压差在3V左右。
最终,该设计降低了稳压器热功耗,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提高直流稳压电源稳定性。
本电源输出电压从0~30V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流可达1.5A。
关键词:触发脉冲;晶闸管;电压预调整;稳压器2The Circuit Design of Pre-adjusted DC Power Supply Using ThyristorABSTRACTRelated applications in the electronic circuit, the power supply than the essential part.DC-DC power supply as energy providers in a variety of electronic devices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Its performance is good or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accuracy of electronic products,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Including the integrated regulator LM317, the DC power supply has many advantages, like excellent performance, high reliability, low repair cost and so on. However, as the power device, the heat loss of the regulator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the regulator input voltage is fixed and the output voltage is small, the voltage drop on the regulator will be large. If the output current is great at this time, it will lead to the consumption of the regulator's power greatly.Excessive temperature rise may affect the LM317 work. This design based a thyristor to pre-adjust the input voltage from the LM317, so that the input voltage can varies with the output voltage at a limitation. V 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by detecting the voltage difference across access control signal, generated by thyristor trigger circuit to trigger pulse to control thyristor conduction angle, implements the contro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regulator voltage difference about 3V. Eventually, this design reduces the heat loss and increases the useful life, so reaches its target of improving the DC power’s st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The power supply output voltage continuously adjustable from 0 ~ 30V, the maximum output current up to 1.5A.Key words:Trigger pulse ; Thyristor ; V oltage pre-adjustment ; Regulator目录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控硅-晶闸管的几种典型应用电路描述:SCR半波整流稳压电源。
如图4电路,是一种输出电压为+12V的稳压电源。
该电路的特点是变压器B将220V的电压变换为低压(16~20V),采用单向可控硅SCR半波整流。
SCR的门极G从R1、D1和D2的回路中的C点取出约13.4V的电压作为SCR门阴间的偏置电压。
电容器C1起滤波和储能作用。
在输出CD端可获得约+12V的稳压。
晶闸管,又称可控硅(单向SCR、双向BCR)是一种4层的(PNPN)三端器件。
在电子技术和工业控制中,被派作整流和电子开关等用场。
在这里,笔者介绍它们的基本特性和几种典型应用电路。
1.锁存器电路。
图1是一种由继电器J、电源(+12V)、开关K1和微动开关K2组成的锁存器电路。
当电源开关K1闭合时,因J回路中的开关K2和其触点J-1是断开的,继电器J不工作,其触点J-2也未闭合,所以电珠L不亮。
一旦人工触动一下K2,J得电激活,对应的触点J-1、J-2闭合,L点亮。
此时微动开关K2不再起作用(已自锁)。
要使电珠L熄灭,只有断开电源开关K1使继电器释放,电珠L才会熄灭。
所以该电路具有锁存器(J-1自锁)的功能。
图2电路是用单向可控硅SCR代替图1中的继电器J,仍可完成图1的锁存器功能,即开关K1闭合时,电路不工作,电珠L不亮。
当触动一下微动开关K2时,SCR因电源电压通过R1对门极加电而被触发导通且自锁,L点亮,此时K2不再起作用,要使L熄灭,只有断开K1。
由此可见,图2电路也具有锁存器的功能。
图2与图1虽然都具有锁存器功能,但它们的工作条件仍有区别:(1)图1的锁存功能是利用继电器触点的闭合维持其J线圈和L的电流,但图2中,是利用SCR自身导通完成锁存功能。
(2)图1的J与控制器件L完全处于隔离状态,但图2中的SCR与L不能隔离。
所以在实际应用电路中,常把图1和图2电路混合使用,完成所需的锁存器功能。
2.单向可控硅SCR振荡器。
图3电路是利用SCR的锁存性制作的低频振荡器电路。
小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一、引言晶闸管是一种常用的功率电子器件,具有可控性强、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小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步骤。
二、设计原理晶闸管整流电路是利用晶闸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小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主要由晶闸管、变压器、滤波电容和负载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正半周工作原理在正半周,晶闸管的控制端施加正向电压,使晶闸管导通,电流从变压器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实现正向整流。
此时,滤波电容会将脉动的直流电平平滑成稳定的直流电。
2. 负半周工作原理在负半周,晶闸管的控制端施加反向电压,使晶闸管截止,电流无法流动,实现反向整流。
此时,滤波电容会继续提供电流给负载,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三、设计步骤下面是小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步骤:1. 确定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数值。
2. 选择晶闸管:根据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确定所需的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3. 选择变压器:根据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变换关系,选择合适的变压器。
4. 计算滤波电容:根据负载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波动要求,计算所需的滤波电容容值。
5. 设计控制电路:根据晶闸管的控制特性,设计合适的控制电路,确保晶闸管的正常工作。
6. 进行电路仿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整流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7. 制作电路原型:根据设计结果,制作整流电路的原型,进行实际测试。
8. 优化设计:根据测试结果,对整流电路进行优化,改进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实例分析以一个小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为例,假设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12V,负载电流为1A。
选择适合的晶闸管、变压器和滤波电容后,进行电路仿真,并制作电路原型进行测试。
经过仿真和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整流电路满足要求。
在测试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调整控制电路的参数,优化整流电路的性能。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小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步骤。
晶闸管三相交流桥式整流电路1. 引言说到整流电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就像是天书一样,不知所云。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们来聊聊晶闸管三相交流桥式整流电路。
乍一听好像很复杂,但其实,简单明了的说,就是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一种方式。
就像把原本波浪起伏的海面,变成一池平静的湖水,清澈见底,心里特别踏实。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浅出地聊聊这玩意儿,保准让你听完之后,轻松应对各种电路问题。
2. 基本概念2.1 什么是晶闸管?首先,咱们得认识一下晶闸管。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电路中的“开关小王子”,一旦被激活,就能控制电流的流动。
它不仅可以通电,还能断电,是不是觉得它简直太酷了!而且,它可不是一般的开关,它的工作方式让人赞不绝口,可以说是电力控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晶闸管的好处就是,它能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非常适合在各种复杂的电路中使用。
2.2 三相交流电的魅力接下来,咱们聊聊三相交流电。
可能有小伙伴会想:“三相交流电是什么鬼?”其实,它就是把电分成三条相位,像三兄弟一起合作,保证电能传输的高效与稳定。
就像打麻将,三个人配合得当,总能赢得漂亮!三相电的优点就是可以减少电缆的用量,还能提高电动机的效率,简直是电力传输的“完美组合”。
3. 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3.1 桥式整流的玩法说到整流,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水坝,把湍急的水流变成平静的湖水。
桥式整流电路就是通过四个晶闸管,巧妙地把三相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
这个过程就像是打麻将时的“碰”、“杠”,每个晶闸管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一起合作,完美无瑕地完成整流工作。
3.2 控制与调节当然,整流电路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控制与调节功能。
通过调节晶闸管的导通角度,咱们可以轻松改变输出的直流电压,就像调音台上的旋钮,轻松把音量调到合适的程度。
想要电压高点?没问题,调调开关就行;想要电压低点?照样来!这种灵活性让整流电路在工业领域中大展拳脚,应用广泛,真是个“多面手”!4. 实际应用与前景4.1 工业中的大显身手在工业界,晶闸管三相交流桥式整流电路简直是不可或缺的。
晶闸管调光电路晶闸管调光电路一、概述晶闸管调光电路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照明调光方式,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度来控制电流大小,从而达到调节灯光亮度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闸管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
二、工作原理1. 晶闸管基本原理晶闸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单向导通性和双向控制性。
当晶闸管的控制极(G极)接收到一个正脉冲信号时,会使得晶闸管中的PN 结发生反向击穿,形成一个低阻态通道,使得电流能够流过。
当控制极上没有信号时,PN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此时晶闸管处于高阻态。
2. 晶闸管调光原理在晶闸管调光电路中,将交流电源接入到负载(如灯泡)上,并通过一个变压器将交流电源降压。
然后将一个触发器产生的正脉冲信号输入到晶闸管控制极上。
由于触发器输出的脉冲宽度和频率可以控制,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宽度和频率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度,从而调节负载电流大小,实现灯光亮度的调节。
三、电路结构晶闸管调光电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降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是将交流电源降压到适合负载使用的电压水平。
在晶闸管调光电路中,通常采用单相降压变压器或双相中心点降压变压器。
2. 晶闸管控制电路晶闸管控制电路包括触发器、计时器、比较器等模块。
触发器产生正脉冲信号,计时器控制脉冲宽度和频率,比较器将计时器输出的信号与一个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并将结果反馈给触发器。
3. 晶闸管驱动电路晶闸管驱动电路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合晶闸管导通的信号。
通常采用放大、隔离、整形等技术来实现。
4. 负载负载是晶闸管调光电路中需要调节的对象,通常为灯泡、荧光灯等。
四、设计方法1. 计算变压器参数在设计晶闸管调光电路时,首先需要计算变压器的参数。
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根据负载需求进行选择。
例如,如果负载为50W的灯泡,输出电压可以选择为12V。
此时变比为220:12=18.3:1。
2. 选择晶闸管型号在选择晶闸管型号时,需要考虑其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
《电力电子技术》三相桥式全控晶闸管整流电路目录一设计要求 (1)1.1概述 (1)1.2设计要求 (1)二小组成员任务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三相全控桥式主电路原理分析 (2)3.1总体结构 (2)3.2主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3.1.1整流变压器的设计原理 (2)3.1.2变压器参数计算与选择 (3)3.3触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4)3.3.1触发电路的选择 (4)3.3.2 TC787芯片介绍 (4)3.4电路原理图 (6)3.5主电路工作原理 (7)3.6晶闸管保护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3.6.1晶闸管简介 (7)3.6.2保护电路 (7)3.6.3晶闸管对电网的影响 (8)3.6.4晶闸管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8)四仿真模型搭建及参数设置 (10)4.1主电路的建模及参数设置 (10)4.2控制电路的建模与仿真 (11)五仿真调试 (14)六设计心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要求1.1概述首先我们要设计出整体的电路分别包括主电路,触发电路以及晶闸管保护电路。
主电路运用的是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电路中经常用的一种电路,它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这里要求设计的主电路为三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但为了保护晶闸管正常工作,需要围绕晶闸管设计触发电路、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电路。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整体的程序框图之后按照框图进行接下来的电路设计。
三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需要使用交流、直流和触发信号,而且还存在电容和电感等非线性元件,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分析和运算都非常繁琐。
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反电势、电阻)1. 背景在电力系统中,直流电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电源。
晶闸管在电力控制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能够提供高效的控制机制,包括在半导体设备上实现电流开关,以及实现定时控制等功能。
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整流电路类型,也非常适合用于小功率应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种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同时还会探讨反电势电路和电阻的设计问题。
2. 基本原理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是一种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的电路。
它通过将半桥整流电路和反电势电路组合在一起,完美地解决了整流电流方向的问题。
在这种电路中,半桥整流电路利用两个反相并联的晶闸管实现半波整流,而反电势电路则通过电感、电容的组合实现对负载电流的控制。
3. 电路设计3.1 半桥整流电路如图所示,首先需要设计半桥整流电路。
在这种电路中,使用两个反相并联的晶闸管V1和V2以及两个并联的负载电阻R1和R2实现单向导电性。
在负载电阻R1和R2上加上一个串联电感L1,可以有效地抑制负载电流的突变。
+---->Vout|Vin ---+--->V1------+| || R1 || |+-----+------+------>GND| || || L1| || |+------+------>Vout|R2||GND3.2 反电势电路接下来需要安装反电势电路。
反电势电路通过控制电感、电容并结合晶闸管V3的使能脚,实现对负载电流的控制。
+----+-------+| | |C1| | || L2 G|+----|---TT-+--->Vout| |V3-----D-+|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元器件时,需要注意反电势电路的电感和电容的选取,因为它们显著影响反电势电路的性能。
3.3 电阻最后需要考虑的是电阻。
这个简单的部分是整个电路设计的最后一步。
需要根据设计参数以及所需功率和工作电压等因素来确定电阻的取值,并按照电路图所示的方式将其安装在负载电路的两端。
TCSC 的原理与应用实例一、TCSC 的基本原理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 TCSC )应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利用对晶闸管阀的触发控制,来实现对串联补偿电抗的平滑调节和动态响应的控制,使整个输电线的参数成为动态可调的,实现了对线路补偿度的灵活调节,使得系统的静态、暂态和动态性能得改善。
下图为TCSC 的单相电路结构图。
TCSC 的单相电路结构上图中,基本TCSC 的单相结构由电容器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 )并联组成,其中晶闸管用SW 表示。
TCR 支路的阻抗值由触发延迟角α决定,控制α的改变,晶闸管控制感抗X L 的值发生变化,从而调节TCSC 的阻抗X TCSC 。
当α=0时,TCR 的阻抗取得最小值X L ,由于X L <X C ,TCSC 的阻抗程感性, 且感性阻抗为C L TCSC C LX X X 0=X X -() 当α从0 逐渐增大,在达到并联谐振点之前,X L 逐渐增大,从而使得TCSC 的感性阻抗逐渐增大。
并联谐振点对应于方程X C −X L =0在α∈[0,1800]区间的解,设为αr , 对应于TCSC 的阻抗为无穷大;为防止TCSC 产生并联谐振,在感性控制区要求α不得超过某一数值αLlim , 即α≤αLlim <αr ,或者说感性控制区的触发延迟角α∈[0, αLlim ]。
当α=1800时,TCR 的阻抗取得最大值无穷大,相当于TCR 支路断开,TCSC 的阻抗仅为串联容性产生的阻抗,为−X C (容性)。
当α从1800逐渐减小,在达到并联谐振点之前,X L 逐渐减小,从而使得TCSC容性阻抗逐渐增大。
为防止TCSC产生谐振,在容性控制区要求α不得小于某一数值αClim,即αr<αClim<α,或者说容性控制区的触发延迟角α [αClim,1800]。
TCSC通过适当控制TCR支路的触发延迟角,可以获得可变的串联阻抗,且感性阻抗的可控范围为[X TCSC(0), X TCSC(αLlim)],容性阻抗的可控范围为[−X TCSC(αClim), −X C]。
单向可控硅调压电路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
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2007年12月09日09:11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我要评论(1)标签:可控硅(358)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1.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 管所组成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一)普通晶闸管普通晶闸管(SCR)是由PNPN四层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三端半导体器件,三个引出端分另为阳极A、阴极K和门极G、图8-4是其电路图形符号。
普通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能,其内部可以等效为由一只PNP晶闸管和一只NPN晶闸管组成的组合管,如图8-5所示。
当晶闸管反向连接(即A极接电源负端,K极接电源正端)时,无论门极G 所加电压是什么极性,晶闸管均处于阻断状态。
当晶闸管正向连接(即A极接电源正端,K极接电源负端)时,若门极G所加触发电压为负时,则晶闸管也不导通,只有其门极G加上适当的正向触发电压时,晶闸管才能由阻断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此时,晶闸管阳极A极与阴极K极之间呈低阻导通状态,A、K 极之间压降约为1V。
普通晶闸管受触发导通后,其门极G即使失去触发电压,只要阳极A和阴极K 之间仍保持正向电压,晶闸管将维持低阻导通状态。
只有把阳极A电压撤除或阳极A、阴极K之间电压极性发生改变(如交流过零)时,普通晶闸管才由低阻导通状态转换为高阻阻断状态。
普通晶闸管一旦阻断,即使其阳极A与阴极K之间又重新加上正向电压,仍需在门极G和阴极K之间重新加上正向触发电压后方可导通。
普通晶闸管的导通与阻断状态相当于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状态,用它可以制成无触点电子开关,去控制直流电源电路。
(二)双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TRIAC)是由NPNPN五层半导体材料构成的,相当于两只普通晶闸管反相并联,它也有三个电极,分别是主电极T1、主电极T2和门极G。
图8-6是双向晶闸管的结构和等效电路,图8-7是其电路图形符号。
双向晶闸管可以双向导通,即门极加上正或负的触发电压,均能触发双向晶闸管正、反两个方向导通。
图8-8是其触发状态。
当门极G和主电极T2相对于主电极T1的电压为正(V T2>V T1、V G>V T1)或门极G和主电极T1相对于主电极T2的电压为负(V T1<V T2、V G<V T2)时,晶闸管的导通方向为T2→T1此时T2为阳极,T1为阴极。
晶闸管驱动电路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晶闸管驱动电路,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
2. 实验原理晶闸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型的电子器件,常用于电源控制和电机驱动等领域。
其基本结构包括控制极、阳极和阴极三个引脚。
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取决于控制极电流的大小。
晶闸管驱动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控制极电流源,通过控制该电流源的大小,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
3. 实验器材和元器件- 晶闸管- 电阻- 电源- 示波器- 开关4.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晶闸管驱动电路。
电路图如下:VccR1Control > GateR2GND2. 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晶闸管的阳极,以测量电流的变化。
3. 打开电源,调整电源电压并稳定。
4. 在控制极和地之间接入一个开关,用于控制控制极电流的开关状态。
5. 当开关关闭时,测量并记录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时的电压。
6. 打开开关,测量并记录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电压。
7.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记录如下:开关状态控制极电流晶闸管电压关闭0A 0V打开10mA 0.7V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当控制极电流为0A时,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此时晶闸管不存在导通。
而当控制极电流为10mA时,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电压为0.7V。
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取决于控制极电流的大小,当控制极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晶闸管会导通,将允许较大的电流通过。
在本实验中,通过控制极的电流为10mA,达到了使晶闸管导通的阈值。
6.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晶闸管驱动电路,并成功地控制了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
实验结果证明了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取决于控制极电流的大小。
晶闸管驱动电路在电源控制和电机驱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对于理解晶闸管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内容。
晶闸管移相触发集成电路TCA785应用TCA785是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于1988年前后开发的第三代晶闸管单片移相触发集成电路,它是取代TCA780及TCA780D的更新换代产品,其引脚排列与TCA780、TCA780D和国产的KJ785完全相同,因此可以互换。
目前,它在国内变流行业中已广泛应用。
与原有的KJ系列或KC系列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相比,它对零点的识别更加可靠,输出脉冲的齐整度更好,而移相范围更宽,且由于它输出脉冲的宽度可人为自由调节,所以适用范围较广。
一、引脚排列、各引脚的功能及用法TCA785是双列直插式的16引脚大规模集成电路。
它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
图1 TCA785的引脚排列(脚朝下)各引脚的名称、功能及用法如下:引脚16(VS):电源端。
使用中直接接用户为该集成电路工作提供的工作电源正端。
引脚1(OS):接地端。
应用中与直流电源VS、同步电压VSYNC及移相控制信号V11的地端相连接。
引脚4(Q1)和2(Q2):输出脉冲1与2的非端。
该两端可输出宽度变化的脉冲信号,其相位互差180°,两路脉冲的宽度均受非脉冲宽度控制端引脚13 (L)的控制。
它们的高电平最高幅值为电源电压VS,允许最大负载电流为10mA。
若该两端输出脉冲在系统中不用时,电路自身结构允许其开路。
引脚14(Q1)和15(Q2):输出脉冲1和2端。
该两端也可输出宽度变化的脉冲,相位同样互差180°,脉冲宽度受它们的脉宽控制端引脚12(C12)的控制。
两路脉冲输出高电平的最高幅值为VS。
引脚13(L):非输出脉冲宽度控制端。
该端允许施加电平的范围为-0.5V~VS,当该端接地时,Q1、Q2为最宽脉冲输出,而当该端接电源电压VS时,Q1、Q2为最窄脉冲输出。
引脚12(C12):输出Q1、Q2脉宽控制端。
应用中,通过一电容接地,电容C12的电容量范围为150~4700pF,当C12在150~1000pF范围内变化时,Q1、Q2输出脉冲的宽度亦在变化,该两端输出窄脉冲的最窄宽度为100μs,而输出宽脉冲的最宽宽度为2000μ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