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第一讲:绪论剖析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42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讲讲稿《尼采》第一页哲学和哲学家以及哲学思想: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到的内容是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我想大家在这几周石老师的讲解中对于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哲学思想的演进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不知道大家对于哲学、哲学家、哲学思想这些词语有一个怎样的认识与理解。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究之前呢,我觉得我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几个词的一般概念的一个一般理解,或者说是对石老师这几周以来的一个回顾吧。
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以来,或者从苏格拉底以前的人们那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方人是如何思考和定义自然、探究自然的,然后一直到近代,人们从讨论自然现象到思考自然本质,从苏格拉底的两个世界到基督教的上帝,在到近现代的到我们自己,最有名的三个问题莫过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何处去”,当然基督教大家更接受其是一种宗教,其实宗教又何尝不是一种哲学呢?前不久我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甚至觉得政治也是一种宗教,宗教也是一种哲学了。
西方有一个传统,从苏格拉底以来,人们对于这种思考万物本质的传统是由来已久,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思想界是流派纷呈,众说纷纭啊,但是究竟谁说了算呢?似乎他们从来都渴望自成一家,让自己的思想成为别人的holy Bible,但是我们发现,真正的现实却是,他们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说服了自己或者说说服了极短的一段时期的极少部分人,或者你会认为基督教是个例外,因为他至少在中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席卷了整个欧洲,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中世纪的年代里,因为宗教问题所发生的战争和争端就会发现,其实上帝的到来并非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思想的交锋可谓从未停止过,直到马丁.路德的争论我们便清晰的看到了这种争论,之后的文艺复兴,人们的思想更是在这一时期爆炸了。
从培根、霍布斯到洛克、休谟,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再到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虽然他们的观点各异,思想纷繁复杂,但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是类似的甚至是相同的,那便是本质,一切存在的事物的本质。
第一讲绪论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
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
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
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
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
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
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
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
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一、哲学(一)希腊人为什么爱智慧古希腊人严格区分神与人:神拥有智慧,所以,不再需要智慧。
人没有智慧,但普通人却自以为有智慧,所以也不会爱智慧。
只有哲学家知道自己没有智慧,所以追求智慧,并通过爱智慧接近神,过神的生活。
(二)希腊人爱什么样的智慧哲学追求的是终极智慧。
作为究极智慧之学,哲学不同于科学。
科学探究事物的组成和功能,哲学探究事物对于我们的意义;科学像盖楼,哲学像整理图书。
(三)希腊人怎样爱智慧哲学、宗教和艺术都追求终极智慧。
宗教以信仰的方式追求终极智慧;艺术以感性的方式追求终极智慧;哲学以理性的方式追求终极智慧。
二、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世界二重化与中国哲学的万物一体。
柏拉图主义:现象与本质、意见与知识的二分;奥古斯丁主义:上帝与造物、天国与尘世的的二分。
中国哲学:天地万物“本是同根生”,这个“根”就是“道”。
道不离物,物不离道,道外无物,物外无道。
(二)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与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
古希腊开启的视觉中心论传统:视觉乃是我们最大利益的源泉(柏拉图:《蒂迈欧篇》,47-B);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用以认识事物的首要工具是视觉(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0a)。
视觉带给人们的是“距离感”,是天地万物相当于人的外在性。
于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就逐渐成为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中国哲学则重天人合一。
(三)西方哲学的人性恶假设与中国哲学的人性善假设。
自古希腊始,西方哲人就主张性恶论。
柏拉图:肉体对灵魂的囚禁;奥古斯丁:恶与人的自由意志;霍布斯:心理利己主义。
儒家的性善论。
(四)西方哲学的独立型自我与中国哲学的互倚型自我。
西方哲学: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笛卡尔);作为欲望主体的自我(弗洛伊德);作为权利主体的自我(洛克)。
中国哲学:道家的要旨——把自我融合于宇宙整体之中,“至人无己”(庄子);儒家的要旨——把自我融合于社会群体的伦常之中,“克己复礼”(孔子)。
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现代西方哲学绪论一、什么是哲学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为“爱智慧”。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哲学应包括五个部分: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
●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第一性?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哲学种类:、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生态哲学、科技哲学。
二、哲学有用吗?哲学对你有用还是无用,要看你是怎样的人。
哲学使我们更好地生活,有反思的生活更幸福。
YOUR TOPIC GOES HERE1、哲学能使你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我们在思考人生问题时,因为本身经验的限制,可能会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以为,自己的人生只是如此而已,还必须保持开放的心胸,去面对“人”的生命。
2、哲学能使你掌握人生的方向——因为不管选择哪一条路,都会发现人类的确有他特别的尊严——他必须自己决定该往那些地方走。
3、哲学能使你活出你自己——人之所以为人,应该具有风范。
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失意时,都要坦然接受。
4、哲学能够使你清楚自己的选择——存在主义所强调的,就是要求我们直接面对及承担人生中的各种狂风暴雨。
它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就自己与生俱有的愿望,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三、哲学的不确定性人们希望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是因为不断地变化让人们感觉不安,一切都安排地井井有条,我们会觉得很踏实。
人生没有定论,这既是人生的不幸,又是人生的幸运:人生的丰富多彩根源于不懈的探索之中。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