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7.60 KB
- 文档页数:12
教案大纲 (第三套)(全校本科生选修课,课程名“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说明:现代西方哲学是哲学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
学分数,周学时,总学时。
它适合文、史、哲三系及其他相关专业,如社会学系专业的学生。
本课程与西方哲学史课程有前后相继的关系。
它要求在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来学习现代西方哲学。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从十九世纪到当代的各西方流派、思潮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情况,力图通过理清近、现代西方哲学之间和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之间,以及当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与区别,来阐述当代西方哲学的思想特征和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与简况有大致清楚的了解,并能对之作出一些实事求是的批判分析。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
采用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
教材:《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人民出版社。
绪论。
绪论主要讲授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特征和一般状况。
着重指出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反叛、批判和匡正是其主要特点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要求学生掌握与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这个基本特征。
绪论共讲学时。
第一章: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第一节叔本华对康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第二节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第三节悲观主义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了解叔本华思想不同于近哲学之处,理解其实质。
第二章:尼采哲学()第一节尼采的生平与早期思想第二节尼采对传统价值的批判第一节尼采的超人学说第四节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尼采哲学的主要内容,理解尼采哲学反传统的实质。
第三章:克尔凯郭尔哲学()第一节克尔凯郭尔的生平与其对黑格尔的批判第二节人生三阶段理论第三节生存与畏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基本内容,理解他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意义,了解他对当代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柏格森哲学()第一节时间与绵延第二节创造进化论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内容,了解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实质。
第五章:实用主义()第一节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第二节詹姆士的彻底经验论第三节杜威哲学第六章:分析哲学()第一节弗雷格及其意义理论第二节逻辑及其逻辑原子主义第三节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第四节早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第五节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上述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对分析哲学的特征与实质有所认识。
《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哲学专业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韩东晖、张旭、周濂、马琳、刘畅等指定教材: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考核方式:考试(闭卷)教学目的:《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旨在教授自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的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脉络、主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核心问题,了解西方文化在现代和当代的演变,提升理论思维的能力。
课程简介:《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内容包括19世纪下半叶的哲学思潮(以非理性哲学为主)、分析哲学运动、现象学运动、20世纪法国哲学、后现代主义等。
该课程以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主要哲学家和哲学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哲学运思的维度,通过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之间的对话,熟悉现代哲学的理论学说,遵循哲学家们的思路,了解哲学家们解决哲学问题的独特方式,掌握哲学概念术语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全面系统地经受理论思维的训练,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确立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为进一步研读哲学家的著作,深入把握他们的哲学思想做准备。
第一讲导言教学内容:介绍“现代西方哲学”的概念及其相关争论;介绍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主要人物和主要特点。
必读文献:1.希尔贝克、伊耶:《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童世骏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6、24、25、26章。
2.韩东晖主编:《智慧的探险:西方哲学史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四部分。
3.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讲。
选读文献:1.江怡主编:《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修订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导言。
2.沃森:《20世纪思想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第一部分。
第二讲叔本华、克尔凯郭尔与尼采教学内容:1.非理性哲学概观2.非理性哲学家代表人物(1)叔本华(充足理由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悲观主义”)(2)克尔凯郭尔(孤独个体;那个个人;人生三阶段)(3)尼采(被误解和误用的尼采;重估一切价值;权力意志;永恒轮回)必读文献: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一篇。
《现代西方哲学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了解19和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要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著作和思想,为阅读和理解他们的著作、吸收其思想精华打下基础,提高运用哲学思维分析和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叔本华一、叔本华的生平和著作二、作为表象的世界三、作为意志的世界四、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五、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第二章尼采一、尼采的生平和著作二、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三、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四、对虚无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批判五、重估一切价值第三章克尔凯戈尔一、克尔凯戈尔的生平和著作二、克尔凯戈尔的生存论哲学第四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一、柏格森的生平和著作二、意识与绵延三、直觉第五章实用主义一、皮尔士二、詹姆斯三、杜威第六章弗雷格一、含义与指称二、思想与表象第七章罗素一、摹状词理论二、命题的表面的语法形式与逻辑形式的区分第八章前期维特根斯坦一、命题图像说二、哲学就是语言分析第九章维也纳学派一、证实原则二、拒绝形而上学第十章胡塞尔现象学一、先验现象学还原二、意向性理论三、范畴直观理论四、生活世界现象学第十一章海德格尔生存论哲学一、存在论的现象学二、基础存在论三、此在与存在的内在关联第十二章萨特和梅洛-庞蒂一、萨特的存在主义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三、身体与世界的内在关联第十三章哲学解释学一、施莱尔马赫及其以前的解释学二、狄尔泰的哲学解释学三、解释学的生存论转向四、伽达默尔第十四章后期维特根斯坦一、语言游戏说二、反私人语言论证第十五章新实用主义一、罗蒂二、普特南四、学时分配五、教学进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七、教学方法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讲讲稿《尼采》第一页哲学和哲学家以及哲学思想: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到的内容是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我想大家在这几周石老师的讲解中对于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哲学思想的演进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不知道大家对于哲学、哲学家、哲学思想这些词语有一个怎样的认识与理解。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究之前呢,我觉得我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几个词的一般概念的一个一般理解,或者说是对石老师这几周以来的一个回顾吧。
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以来,或者从苏格拉底以前的人们那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方人是如何思考和定义自然、探究自然的,然后一直到近代,人们从讨论自然现象到思考自然本质,从苏格拉底的两个世界到基督教的上帝,在到近现代的到我们自己,最有名的三个问题莫过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何处去”,当然基督教大家更接受其是一种宗教,其实宗教又何尝不是一种哲学呢?前不久我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甚至觉得政治也是一种宗教,宗教也是一种哲学了。
西方有一个传统,从苏格拉底以来,人们对于这种思考万物本质的传统是由来已久,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思想界是流派纷呈,众说纷纭啊,但是究竟谁说了算呢?似乎他们从来都渴望自成一家,让自己的思想成为别人的holy Bible,但是我们发现,真正的现实却是,他们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说服了自己或者说说服了极短的一段时期的极少部分人,或者你会认为基督教是个例外,因为他至少在中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席卷了整个欧洲,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中世纪的年代里,因为宗教问题所发生的战争和争端就会发现,其实上帝的到来并非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思想的交锋可谓从未停止过,直到马丁.路德的争论我们便清晰的看到了这种争论,之后的文艺复兴,人们的思想更是在这一时期爆炸了。
从培根、霍布斯到洛克、休谟,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再到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虽然他们的观点各异,思想纷繁复杂,但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是类似的甚至是相同的,那便是本质,一切存在的事物的本质。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2《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现代西方哲学》是四年高师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广西级和校级重点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加深对资本主义的了解和认识,吸收借鉴现代西方哲学的文明成果,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西方哲学各哲学派的思想体系,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开拓哲学研究新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要求是:(1)、系统完整地掌握现代西方哲学各哲学学派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并加以比较、分析,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2)、以求是、公正、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各哲学学派,发展肯定他们的合理性和可取处。
(3)、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目的地分析和看待现代西哲各学派思想,达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4)、初步运用现代西方哲学各学派的思想分析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新情况。
3、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分析比较、理论联系实际(2)、教学方法纵向疏理法。
思想有一个承先启后,思想家有一个师承渊源,引导学生纵向整理,对于把握现代西哲的发展历程、思想脉络非常重要。
横向比较法。
采用中西比较、人物比较、观点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各哲学学派思想家之间的相互影响。
由表及里法。
不停留在对人及其思想的表面描述上,而应深入其深层的本质,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
故事穿插法。
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各哲学学派代表人物的轶事。
一、教材和课时安排夏基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1998年7月第1版)课程学时120学时。
第一学期68学时,第二学期52学时,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讲授。
《现代西方哲学》内容纲要导论一.哲学的本质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思考。
这把哲学和具体科学区分出来了。
其次,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又与自发形成的和宗教形成的世界观区分开来了。
2、哲学的三大形态世界哲学有三大形态: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二、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1、古希腊哲学:前6世纪-3世纪2、中世纪宗教哲学:3世纪-15世纪3、近代哲学:15世纪-19世纪中叶4、现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今三、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的。
社会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背景哲学理论背景2.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四、现代西方哲学的四大思潮1.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孔德、穆勒、斯宾塞马赫主义:马赫逻辑经验主义等各派分析哲学:罗素、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奎因、日常语言学派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历史主义:库恩、费耶阿本德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2.人本主义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生命哲学:柏格森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存在主义: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现象学:胡塞尔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3.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卢卡契科尔施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4.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新实用主义:罗蒂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格里芬五、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1.人的主体性的反思2.非理性性主义3.个体主义的反思4.相对主义六.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研究的意义2.研究的方法第一章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意志主义开创了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流派。
它把意志置于理性之上,认为无理性的意志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
它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初流行与德、英、法和北欧各国。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曲靖师范学院政教系教学纲要《现代西方哲学》刘天才二○○三年三月前言一、课程和教材概述思想是没有国界的。
当我们面对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把思索的目光投向世界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生活在地球西半部哪些发达国家的人们信奉什么哲学?他们信奉的哲学提出了哪些对人类智慧发展有价值的思想,又有哪些反面的启示和教训?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抱什么态度?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开拓视野;批判吸收世界各国思想文化;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继续,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肓政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这门课程的任务在于研究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流派的学说及其演变,目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正确分析、评价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扩大视野,在比较中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本课程的教材采用高等教肓出版社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政教系及有关文科专业开设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所提供的教材,并以它为蓝本,讲授中有所调整。
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哲学学派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阐述了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的概况、理论渊源、体系特征、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以及各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并就其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思考问题的新方式、研究问题的新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理论成果给予具体的充分肯定。
同时深刻地分析其片面性和理论谬误。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1、学习目的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简明、通俗、准确地向学员介绍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概况、理论渊源、体系特征、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以及各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西方哲学的演变,引导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正确评价现代西方哲学,扩大视野,在比较中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2、学习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希望学员能够在紧张的教学之余,阅读教材及有关资料,主动的接近学习内容:坚持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西方哲学各流派,避免“读书破万卷,心中无适主”的状况发生。
《现代西方哲学与社会思潮》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属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主要着眼于培养本科生的哲学人文素养,领会哲学人文意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一般基本特征、各思潮讨论的基本问题及与问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以哲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教学目的:理解近代西方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根本区别,了解发生转折的主要原因;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主要内容:近代西方哲学的起源、特征和困境;现代西方哲学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及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之处:反思和批判理性主义哲学体系;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关系。
重点、难点:现代西方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区别之所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对一些概念“理性”、“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非理性”、“实体”、等。
思考题:1.近代西方哲学的特征有哪些?2.现代西方哲学反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哪些方面?3.现代西方哲学有几股主要思潮?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三、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关系第一章唯意志主义哲学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叔本华和尼采所要探讨的哲学问题、出发点,理解此二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比较二人思想的异同。
本章主要内容:叔本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表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概念如“表象”、“本质”、“意志”、“直觉”、“理性”等;尼采的哲学出发点“重估一切价值”及尼采对认识、真理、道德和人等的理解,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及其意味。
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异同。
本章重点、难点:叔本华和尼采为了实现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反动而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和观点,如“意志”、“生命力”、“直觉”等;难点在于如何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经验尽量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及相关的观点。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引言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是为了满足当代学生对哲学知识的需求而制定的一套教学计划。
本文将探讨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并分析其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一、哲学的定义和意义在探讨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哲学的定义和意义。
哲学是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意义。
通过学习哲学,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思辨能力,以及拓展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二、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和学派,旨在全面介绍西方哲学的发展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1. 古希腊哲学:学生将学习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和贡献。
2. 启蒙时代哲学:学生将研究启蒙时代哲学家如笛卡尔、洛克和休谟等的思想,了解他们对知识、真理和人类理性的贡献。
3. 实用主义哲学:学生将学习实用主义哲学家如康德、尼采和马克思等的思想,了解他们对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
4. 分析哲学:学生将研究分析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
5. 后现代主义:学生将了解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包括福柯、德里达和巴特等哲学家对权力、语言和身份的批判性观点。
三、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结构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结构通常分为不同的模块或单元,以便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各个领域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可能的结构示例:1. 模块一: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2. 模块二:启蒙时代哲学- 启蒙时代哲学的思潮和影响- 笛卡尔、洛克和休谟的思想3. 模块三:实用主义哲学- 康德、尼采和马克思的思想- 实用主义哲学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4. 模块四: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的重要理论5. 模块五: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 福柯、德里达和巴特等哲学家的批判性观点四、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引言:哲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一部分,探究人类存在以及事物本质等基本问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西方哲学作为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人类学、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等众多方面。
本文将以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大纲为主线,介绍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形而上学(Metaphysics)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研究万物本质的学科,其课程通常分为三大部分:存在论、宇宙论和神学。
其中,存在论主要探讨存在的本质和类别,而宇宙论则关注物质世界的组成和整体结构,神学则涉及上帝或神的本质和存在问题。
学习形而上学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注重以概念为核心的讨论和推理,同时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哲学经典和哲学史等方面的学习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理解。
二、伦理学(Ethics)伦理学是哲学中研究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学科,其课程通常包括基本伦理原则、伦理理论、应用伦理等方面。
伦理学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理性地思考和评估不同角度的观点。
此外,伦理学的学习也需要与日常生活相关联,通过讨论和互动的形式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政治哲学涉及国家、政府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哲学思考,其课程通常包括国家、民主制度、社会正义、自由和权力等方面。
学习政治哲学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能力,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讨论和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究,提高对社会以及自身所处环境的认识。
四、人类学(Anthropology)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本质、起源、发展和文化的学科,其课程通常包括人类学史、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等方面。
人类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学习人类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进行深入学习,使其兼具理论与实践。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现代西方哲学》是四年高师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广西级和校级重点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加深对资本主义的了解和认识,吸收借鉴现代西方哲学的文明成果,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西方哲学各哲学派的思想体系,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开拓哲学研究新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要求是:(1)、系统完整地掌握现代西方哲学各哲学学派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并加以比较、分析,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2)、以求是、公正、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各哲学学派,发展肯定他们的合理性和可取处。
(3)、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目的地分析和看待现代西哲各学派思想,达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4)、初步运用现代西方哲学各学派的思想分析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新情况。
3、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分析比较、理论联系实际(2)、教学方法纵向疏理法。
思想有一个承先启后,思想家有一个师承渊源,引导学生纵向整理,对于把握现代西哲的发展历程、思想脉络非常重要。
横向比较法。
采用中西比较、人物比较、观点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各哲学学派思想家之间的相互影响。
由表及里法。
不停留在对人及其思想的表面描述上,而应深入其深层的本质,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
故事穿插法。
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各哲学学派代表人物的轶事。
一、教材和课时安排夏基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1998年7月第1版)课程学时120学时。
第一学期68学时,第二学期52学时,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讲授。
二、正文绪论一、西方哲学的历程1、哲学的萌芽2、哲学的童年3、哲学的近代转型4、西方传统哲学的弊端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社会根源2、科学基础3、哲学自身的特点三、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1、非理性主义2、相对主义3、人本主义4、反科学主义四、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态度和方法1、意义2、态度3、方法第一章实证主义一、孔德的实证主义(一)实证主义哲学思想1、实证主义原则2、规律和经验的关系3、智力发展三阶段4、科学分类和科学方法(二)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二、穆勒的实证主义(一)实证主义哲学思想1、物质是感觉的恒久可能性2、精神是感受(精神状态)的恒久可能性3、规律是心理的联想(二)归纳主义逻辑学1、演绎逻辑的局限2、归纳五法(三)功利主义伦理观三、斯宾塞的综合哲学(一)不可知的实在论(二)概械的均衡论(三)生物的社会学第二章分析哲学(上)·逻辑原子主义一、弗雷格的哲学逻辑化思想(一)逻辑是哲学的出发点(二)语言的意义理论(三)完全定义说二、罗素的逻辑的原子主义(一)逻辑是哲学的本质(二)逻辑原子主义1、经验世界是孤立原子事实的机械集合2、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3、命题与经验事实的关系4、真理符合论(三)摹状词理论1、摹状词的特点2、摹状词的翻译3、摹状词理论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三、早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一)全部哲学是语言批判(二)图像论(三)经验的或然性与逻辑的必然性(四)意义理论第三章分析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一、卡尔纳普的逻辑实证主义1、意义理论2、经验证实原则3、综合真理与分析真理4、语言理论(1)语言的两种职能(2)两种语言(3)两种说话方式(4)三种语句二、赖欣巴哈的逻辑经验主义1、概率的意义理论2、概率的归纳理论3、两个世界的理论(1)因果性假设(2)普罗泰哥拉假设(3)自由意志假设三、亨普尔的逻辑经验主义1、整体主义的意义理论2、科学理论的验证理论3、科学说明的两种模型(1)覆盖律模型(D—N模型)(2)归纳统计模型(I —S模型)第四章分析哲学(下)·日常语言哲学一、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1、工具意义论2、语言游戏说3、反本质主义二、赖尔的行为论的心理观1、工具意义论2、范畴性错误说3、身心问题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1、两种语句2、三种行为四、戴维森的后期语言哲学1、真理论的意义理论2、外部世界知识的客观性3、因果的行为理论第五章科学哲学(上)·批判理性主义一、证伪主义方法1、反归纳主义2、经验证伪原则(1)原则内容(2)划界问题(3)科学进步的标志二、证伪主义真理观1、真理的含义2、逼真性和逼真度三、科学发现的模式1、理论先于观察2、科学发展的四段图式3、试错法四、三个世界理论五、反历史决定论的规律观第六章科学哲学(下)·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一、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1、范式理论2、科学发展的动态结构和模式(1)科学发展的五个阶段(2)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3)两种思维方式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经验不能证伪理论2、科学研究纲领方法3、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和退化4、精致证伪主义的真理论三、费耶阿本德的多元方法论1、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2、多元方法论四、劳丹的科学研究传统理论1、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2、研究传统的本质第七章唯意志主义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一)生存意志主义的本体论1、世界是我的表象2、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二)非理论性意义认识论(三)悲观主义人生观二、尼采的强力意志主义(一)强力意志主义的本体论(二)非理论性主义认识论1、认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2、强力真理论(三)非道德主义伦理观1、非人道主义2、重估一切价值(四)超人哲学的社会政治观1、社会不平等原则2、超人统治论3、历史循环论4、美化侵略战争第八章实用主义一、皮尔士的实效主义(一)物是经验的效果(二)思维的职能是确立信念(三)意义和真理1、意义就是效果2、真理就是导致行为成功的信念二、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一)彻底经验主义本体论(意识流)(二)有用就是真理的认识论(三)实用主义方法论三、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一)经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二)工具主义1、知识、理论是应付环境的工具2、试验——探索方法论(三)改良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社会多元决定论2、社会改良主义3、民主自由论4、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四、刘易士的概念论实用主义(一)逻辑的必然性和可变性(二)意义理论五、莫里斯的科学经验主义(一)符号学(二)价值论六、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一)操作的含义(二)意义的理论(三)真理理论七、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一)批判经验主义1、否定严格区分两种真理、两类命题的教条2、否定经验证究原则(二)整体主义科学观1、科学是整体性网络2、科学是预测未来来经验的工具3、杜恒——奎因原则4、译不准原则(三)行为主义意义八、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后哲学”(一)传统哲学的终结(二)新实用主义认识论(认识论行为主义)(三)后哲学文化第九章现象学一、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一)先验的第一哲学1、科学真理性2、获得终极真理的方法(二)现象学还原方法1、括号法(1)历史的括号法(2)存在括号法2、本质还原法(三)意向性学说(四)直觉主义(五)欧洲文明的危机二、舍勒的现象学态度与哲学人类学(一)现象学态度1、现象学的不变性(最高原则)2、现象学的任务3、事实分类4、人类知识分类(二)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三)宗教现象学1、哲学与宗教的一致性2、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四)哲学人类学1、五种关于人的学说;2、生命的冲动在无机界和有机界的表现;3、人的精神与生命的关系第十章存在主义一、克尔凯戈尔的存在学说1、存在是非理性的主观体验2、人生的三种状态或阶段二、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的存在主义1、基础(有根)本体论(1)在(存在)与在者(存在者)的区别(2)此在(亲在、纯在)的含义和特征(3)此在(亲在、纯在)的含义和特征(4)在世的基本结构2、人的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本真的存在和非本真的存在(1)人的本真的存在(2)人的非本真的存在(3)畏死3、真理和语言(1)在的真理(2)语言和存在的关系三、萨特的存在主义1、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2、存在先于本质第十一章弗洛伊德主义一、弗洛伊德的性分析心理学1、“里比多”学说2、人的心理结构构成3、精神病治疗法二、阿勒德的个体心理学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第十二章解释学一、施莱尔马赫的一般解释学(一)理解和解释是心灵的创造性活动(二)解释学是避免误解的艺术二、狄尔泰的生命解释学(一)生命解释学(二)移情与解释学循环三、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一)本体论的解释学1、解释学的现象学2、理解(二)理解的前结构四、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一)理解的历史性(二)理解的语言性(三)理解的实践性(四)理解与意义五、哈贝马斯的批判的解释学(一)批判的解释学(二)曲解的交往与合理的交往第十三章结构主义一、结构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1、结构主义的观点2、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二、结构主义的语言学1、索绪尔的语言理论2、乔姆斯基的结构主义人类学三、列维——斯特芬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四、阿尔图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1、“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对立2、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4、辩证唯物主义第十四章法兰克福学派一、霍克海默尔的“批判理论”1、批判教条主义2、“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对立(1)基本立场(2)基本观点(3)基本方法(4)基本目标二、阿多尔诺的否定辩证法1、主体与客体同一论2、否定的辩证法三、马尔库塞的发达工业社会批判理论1、对本能的必要压抑和额外压抑2、单面性理论3、生物学或心理学的革命4、评价四、哈贝马斯的批判的社会理论1、晚期资本主义理论2、交往行为理论3、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4、技术至上论: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第十五章后现代主义哲学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一)后现代主义与后工业社会(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反逻各斯中心主义2、反建构、反体系或解构主义3、反认识论4、反表象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5、反文本的意义确定论6、反真理、反权威7、反哲学或反哲学至上主义8、反科学主义9、反传统、反文化10、反一元主义二、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一)“元叙事”危机(二)语言游戏和“语用学”(三)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三、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评论(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评论四、格里芬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一)机械论与现代主义(二)过程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五、后现代主义哲学在当代人文科学中的影响(一)后现代主义文学(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三)后现代主义女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