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 格式:docx
- 大小:11.89 KB
- 文档页数:3
骆驼祥子细腻传神的句子与圈点批注
骆驼祥子中一些细腻传神的句子与圈点批注如下:
1. “他的手提着尖锐的响声,一滴一滴的响声,落到地上。
”这句运用了声音的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了祥子在寒风中抖动的身体和冻僵的状态,暗示了他的艰辛和困苦。
2. “那时候的他,是光与影子的交点,微弱而坚强。
”这句表达了祥子的形象,既微弱又坚强,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3. “他的胸膛是热的,心儿却已冷。
”这句写出了祥子的内心变化,从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变成了冷酷无情的人。
4. “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却也在生活的压迫下渐渐变得颓废。
”这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描绘了祥子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挣扎和无奈。
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骆驼祥子的形象和生活状态,值得反复品味。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一、单选题1.《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C.虎妞爱上了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2.选段出自老舍的著名篇目《骆驼祥子》,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他.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象个老虎。
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
A.曹先生B.刘四爷C.二强子D.孙侦探3.选出下面关于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C.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友好。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4.《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A.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B.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C.不求上进——精进向上——自甘堕落D.不求上进——有所发愤——精进向上5.《骆驼祥子》中,“酒醒过来,他非常的后悔,苦痛。
再一想,这点钱是用女儿换来的,白白的这样赔出去,而且还喝酒打人,他觉得自己不是人。
在这种时候,他能懊睡一天,把苦恼交给了梦。
”这段文字写的是()A.二强子B.刘四爷C.祥子D.曹先生二、填空题6.《骆驼祥子》的作者是,原名,族,(籍贯)人,有“”的称号。
7.祥子来自农村,他(性格特征),最大的梦想不过是。
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
三、名著导读8.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祥子从一个善良淳朴、勤劳能干的大好青年最终变成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行尸走肉,这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一、说教材《骆驼祥子》通过对一个老北京车夫"三起三落"命运的细腻书写,表现出人之最宝贵的"精神"在旧日时代被一点点摧毁的悲剧性和必然性。
尤其是其清晰的情节线索、鲜明 的人物性格、规范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主题内蕴,使《骆驼祥子》成为感受和认识小说艺术的优质范本,并成为初中学生必读名著。
本课作者为我们主要塑造了祥子和度妞这两个角色。
而作者对两位人物形象的塑造采用了不同的手法。
祥子主要是通过他的心理描写来凸显人物性格,而虎妞,则为更直接的语言描写塑造了泼辣、敢爱敢恨这一鲜明的形象。
这节课,以虎妞和祥子的"对话"为抓手,分析虎妞语言背后的潜台词,进而剖析虎妞的形象以及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原因。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由个性化批注到探究式批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引导学生利用圈点批注分析祥子堕落的个人原因。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多角度介绍《骆驼祥子》,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能够加深对祥子堕落原因的理解,揭示主题。
四、说学情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骆驼祥子》是学生步入中学后 所接触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学生并不喜欢看这类小说,并且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故事也一直处在悲苦的基调之中,他们没有阅读的兴趣。
同时,有些学生没有听过"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大多数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此阅读方法,但只流于形式,没有章法,为了批注而批注,为了应付作业而批注。
五、说教法学法《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 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在整本书教学设计中,我力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或生活实践与老舍进行对话,以实现经典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激趣导入: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幅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那么,《骆驼祥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骆驼祥子》寻找答案吧。
一、重点1. 了解《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精彩的情节片段。
2. 学习用圈点批注的符号从多个角度对名著的精彩段落作出评价和赏析。
二、难点学习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名著,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考点梳理1. 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分别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
除此之外,还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牛天赐传》;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柳家大院》《断魂枪》等许多优秀作品,堪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2. 内容概括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从军阀逃回来后,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
而祥子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彻底地堕落了。
他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
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3. 人物形象(1)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后来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优秀教案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课时1课时_、课标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教材分析《〈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名著导读课。
在这个专题里先给我们介绍了《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概貌,接着给我们介绍了阅读名—圈点与批注法,然后在“专题探究"环节中,给我们设计了四个探著的方法—究问题,接着安排了《骆驼祥子》的精彩选篇,最后是自主阅读推荐篇目。
三'学情分析《骆驼祥子》写的故事的背景是旧中国20至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
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加上作品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阅读技巧有限,不容易探索作品丰富的思想意蕴。
所以,我们指导学生采用圈点批注法来阅读这类名著。
小说并非为了展示人物的遭遇,而是为了让读者在观察人物的时候思考背后的原因及当时的社会现状。
当时社会的特点就是不让好人有出路,还应该引导学生有积极向上的追求,学习祥子追求梦想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骆驼祥子》故事情节,明确主人公形象;了解圈点批注法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探究祥子悲剧的原因及小说主题;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小说人物、情节、主题;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圈点与批注法。
难点: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文章,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六、教学过程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副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若果你想听一听老北京的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那么《骆驼祥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在前段时间,怀着对老舍的敬意,怀着对祥子的好奇,我们一起阅读了《骆驼祥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骆驼祥子》,与祥子来个亲密接触。
名着导读教案:《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1.了解“圈点”“批注”的基本知识及关注点。
2.掌握圈点批注题的做题思路,学会进行圈点批注。
通过《骆驼祥子》,体会“圈点”“批注”的思路,学会进行圈点批注。
教学思路:课前导入?必备回顾?明确思路?专题探究
教学安排:1课时
导入::
同学们,近年来,中考越来越重视考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类常见题型:圈点批注题。
1.常用的圈点符号。
直线“——”: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词。
圈字码①②③:用来标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圈点“……”:标在文中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可以批注疑问。
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可以畅言所感。
分隔号“批”即批语,也指评语,如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用叙述、说明、议论的方式,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式、作者思路、遣词炼句等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或进行鉴赏。
“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加以解释或提示。
“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3.批注的形式。
(1)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
(2)概括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3)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或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
(5)疑问式:理解课文中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1.仔细阅读文本,明确圈点批注阅读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步是“初读标记”。
初读重点应在于把握整体精神,理解整体脉络。
以读为主,同时用自己特定的符号,画出要点、难点、疑点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第二步是“重读整理”。
通过重读,整理初读时画的符号,并依据符号复习要点,研读难点,思考疑点。
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
2.以教材74页《骆驼祥子》片段的圈点批注示例,体会圈点批注的形式。
3.典型例题:赏析文本可以从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等方面赏析。
(1)示例: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
〔明确〕抓句子主干:句子中表现的主体是“我”;主体的动作有:定下神、迎、扎;表现主体的状态有:一个猛子。
确定最有表现力的一个词:扎。
(2)示例:欣赏。
如《小桥流水人家》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
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批注:“水鸟站在小溪的腰上,这个‘腰’字用得真好,小溪因这一个‘腰’字而显得格外柔美了!我们写文章必须认真推敲、炼字。
”)
(3)感悟。
示例:《窃读记》:“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批注:吃饭能让我们的身体成长,读书能让我们的思想成熟,心灵净化,人格高尚,读书和吃饭同样重要。
)
阅读教材73页《骆驼祥子》的内容主题,把握祥子的命运起伏及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再阅读《骆驼祥子》的精彩选篇,全班共读《骆驼祥子》,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题,也可以另选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专题一:给祥子写小传
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可以说是祥子一生的记录。
请你根据作品的内容,写一篇祥子的小传,完整地勾勒出祥子的经历。
写完后注意对照作品进一步修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专题二:探寻悲剧原因
读完全书,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无疑会给你强烈的震撼。
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气勃勃的人悲剧的原因何在请带着思考精读一些章节,并查找资料,写下你的探究结果,然后和同学就此做一次深入的讨论。
专题三:话说“洋车夫”
书中除了祥子外,还写了形形色色的洋车夫,留下了关于老北京洋车夫这一行当的珍贵历史记录。
请根据书中内容进行梳理,从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生活状况等方面介绍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
专题四:独特的“京味儿”
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阅读中你一定感觉到了其中散发着的浓浓“京味儿”吧。
请选择一个角度,摘抄一些片段,说说其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下面是对《骆驼祥子》中一些语句的批注。
示例:
1.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年轻力壮的洋车夫。
批注:小说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点明主人公祥子,以及祥子的身份。
2.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就是在地狱里,仿佛也能做个好鬼。
批注:这是祥子美好心灵最形象的说明。
“地狱”和“好鬼”贴切地说明当时祥子生活环境的特征,以及祥子的社会角色。
3.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毛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批注:简洁而又传神的白描式肖像描写,干净简练又富有情趣,紧扣其个性特征,彰显了年轻的祥子憨厚壮实、乐观而又富有朝气与活力。
4.他的腿很长,所以跨出去的每一步都很大……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立马就能站住。
批注:精细而又简洁地描写了祥子的跑法;步子大,腰坚稳,说站住立马就能站住。
这些都说明了祥子经过两三个星期的练习之后已经成长为一个专业的车夫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祥子既聪明又刻苦的品格。
5.外面的谣言他不大往心里去……也和别人一样急忙收了车。
批注: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在看似描写祥子专心致志地拉车,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不露痕迹地介绍了动荡不定的时事。
貌似闲笔,实则大巧,颇具匠心,暗示并推动情节发展。
6.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不例外。
批注:前几句写出了祥子的希望与开心,最后一句是过渡句,为下文祥子遭遇挫折,希望落空埋下伏笔。
7.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批注:新车竟然给祥子带来新生,他对生活的要求就是这样简单,他就是这样易于满足,可见其原来的生活是多么窘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