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高清图片大全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4
中华56个民族兄弟姐妹大团圆大合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1、阿昌族:云南,2.7万,农业、手工业,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采茶2 、白族:云南、贵族、四川,159万,农业。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云南、青海,1.2万,农业、手工业,手工“保安刀”著名。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云南,8.2万,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贵族、云南,254万,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黑龙江、吉林、辽宁,192万,农业,善种水稻闻名。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12万,农业、畜牧业。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云南,102万,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的建筑艺术。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德昂族:云南,1.5万,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
——象脚鼓舞10、侗族:贵州、湖南,251万,农业、林业,鼓楼、风雨亭。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甘肃、宁夏、新疆,37万。
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云南,0.5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良好社会风尚。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内蒙古、黑龙江,0.6万,狩猎、农业。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内蒙古、黑龙江,1.3万,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
——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内蒙古、和黑龙江,2.6万,畜牧业。
——驯鹿、爬犁16、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40万,农业、渔猎业。
——竿球,龙舟,编织17、汉族:全国各地,10.4亿,经济、文化发达。
——庙会,舞龙18、哈萨克族:新疆,1万,畜牧业,善刺绣。
——剪羊毛,弹唱,刺绣19、哈尼族:云南,125万,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仡佬族:贵州、广西、云南,43万,农业。
——制作糯米团,地戏21、赫哲族:黑龙江省,0.4万,捕鱼。
——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族:宁夏、甘肃、新疆,散居全国各地,860万。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汉族2、蒙古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回族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4、藏族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维吾尔族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
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
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
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
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苗族姑娘喜戴银饰. 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
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
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
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
1、汉族2、蒙古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回族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4、藏族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维吾尔族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
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
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
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苗族姑娘喜戴银饰. 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
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
1、汉族2、蒙古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3、回族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4、藏族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维吾尔族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
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
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
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苗族姑娘喜戴银饰。
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
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
少数民族分布图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展示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表明中国的民族构成是单一的。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最大的为汉族,占总人口的91.59%,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
在56个民族中,少数民族占7.20%,累计人口超过1.2亿人;其中,少数民族有12个,包括蒙古族、维吾尔族、满族、回族、壮族、克尔克孜族、彝族、藏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哈萨克族等。
通过少数民族分布图,你可以看到全国少数民族分布,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生活都集中在非汉族人口分布较少的偏远地区,如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等,他们在这些地区安定、融洽的共同生活着,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中国有不同民族的生活,同时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遗产。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多元化,而且充斥着各种传统文化。
在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里,很多独特的活动也展示着节日的开心和安乐。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礼仪,一起庆祝节日共同欣赏那令人兴奋的文化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有着绰绰有余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容,是中国珍贵的人文资源。
应该充分发扬并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不断促进各民族间和睦相处与友好交流,努力真正实现多数民族文化的复兴和繁荣。
世界民族分布地图(一)目前,全世界共有61亿居民,分属2000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分别处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其中,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
中国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塔萨代族是人数最少的民族,人口仅24人。
据1978年统计,全世界一亿以上人口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一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60个,包括比哈尔人、旁遮普人、爪哇人、朝鲜人、泰米尔人、埃及人、豪萨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等等;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多个。
以上这些民族人口的总数超过了全球人口的96%,而在其余不到4%的人口中,却包括着1800多个民族。
亚洲民族分布:亚洲地区居住有1000多个民族。
他们在种族、语言、宗教、经济和文化生活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处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就种族而言,亚洲民族多属蒙古人种,占亚洲人口59%,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
其次属欧罗巴人种的民族,占亚洲人口29%,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印巴次大陆。
属尼格罗人种与欧罗巴人种混合类型的民族,占亚洲人口的9%,分布于印度南部,以及阿拉伯半岛沿海地区。
在东南亚居民中还可以见到维达、美拉尼西亚和尼格利陀等种族类型,以及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约占亚洲人口3%。
亚洲民族的语言非常复杂。
越南:越南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近90%。
越南各民族按人口多少为序排列如下:越族(京族)、岱依族、泰族、汉族、高棉族、芒族、侬族、赫蒙族、瑶族、嘉莱族、艾族、埃地族、巴拿族、山泽族、色当族、格贺族、占族、赫耶族、山由族、拉格莱族、墨侬族、斯丁族、布鲁-云乔族、土族、热依族、戈都族、叶坚族、麻族、克木族、戈族、达渥族、遮罗族、抗族、欣门族、哈尼族、朱鲁族、佬族、拉基族、拉哈族、夫拉族、拉祜族、卢族、倮倮族、哲族、莽族、巴天族、仡佬族、贡族、布依族、西拉族、布标族、布娄族、俄都族和勒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