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5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第54卷第11期Vol.54, No. 11 2017 年11 月N o v.,2017设计与产品DOI: 10.3969/j.issn.l001-7003.2017.11.010台湾撒奇莱雅族服怖特征解析徐强(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州350108)摘要:台湾撒奇莱雅族服饰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鲜明,呈现出特有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文化底 蕴。
为了给设计师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台湾撒奇莱雅族服饰形制为研究对象,运用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调研,结合撒奇莱雅族服 饰典型图片,对该族服饰的历史记忆、民族融合、传统思想、环境因素的成因进行分析,阐述该族服饰 的阶级体现、祖先崇拜、崇尚自然、源于生活、男女平等的文化内涵。
研究新兴的撒奇莱雅族服饰特 征,对保护和传承该族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台湾撒奇莱雅族;民族服装;服装形制;款式结构;文化内涵;传承中图分类号:TS941.742.8;K892.2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17)114056-07 引用页码:111201 Research on costume characteristics of Sakizaya tribe in TaiwanXU Q iang(Faculty of Clothing and Design,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A b stra c t:The clothing of Taiwan Sakizaya tribe has region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folk customs,aesthetic tast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In order to provide the designer with referential design train of thought,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stume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y,the clothing shape of Sakizaya tribe wa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research the folk culture.Meanwhile,typical images of Sakizaya tribe clothing were combin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historical memory,ethnic fusion,traditional thoughts,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In addition,cultural connotations such as class reflection,ancestor worship,advocation of nature,stemming from life,and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were expounded.Researching Sakizaya clothing characteristic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he culture.K ey w o rd s:Taiwan Sakizaya tribe;folk costume;clothing shape;style and structure;cultural connotation;inheritance台湾撒奇莱雅族世居在中国台湾东部的花莲平 原,立雾溪以南木瓜溪以北,包括花莲县新城乡、花 莲市和吉安乡三个地区,人口一万余人。
漂亮的少数民族服装
大班社会&美术
活动目标
●认识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装的特
点。
●尝试根据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名称。
●课件准备:“民族服装”组图。
●纸面教具:《民族服装》。
●材料准备:彩色笔、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哪些是少数民族呢?
小结: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如苗族、白族、蒙古族等。
●出示组图“民族服装”,引导幼儿认识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的
服装。
苗族服饰文化在芦笙芒筒齐奏的恢宏神韵里,向您展示服饰斑烂、银潮滚滚、歌舞翩翩的动人场景。
使你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都感受到苗族服饰文化,使你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苗族服饰文化的环境之中,感受它与其他服饰文化的极大差异。
您若感受到了这种差异,将是我们举办首届中国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文化节的欣慰。
为使您更快更好地对苗族服饰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特撰此文。
苗族服饰文化伴随着苗族历史发展而变迁,了解苗族发展的历史,有助我们理解苗族服饰变迁的文化背景。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先秦时代就生活在长江中游地区。
他们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禹时代。
战国时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
这个“三苗”或“三苗国”的地域,在今江汉、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一带。
春秋战国时期,苗族先民生活在荆楚地区被称为“荆蛮”。
“三苗”后裔“荆蛮”势力的兴起,大约在商朝前,成为后来掘起的楚国的主要居民之一。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因苗族先民生活在五溪、武陵地区而被称为“五溪蛮”、“武陵蛮”、“长沙蛮”等。
到唐、宋及其以后时期,苗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繁盛,在祖国南方再度呈现出自己的重要影响,引起了唐、宋及其以后各王朝的注目。
各中央王朝与苗族的关系亦日渐密切,对苗族的认识也有所增强,于是“苗”遂从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
现在苗族分布的状况,大约成形于汉唐时期。
流传于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古歌《跋山涉水》这样描述苗族先民的迁徙:“古时苗人住在广阔的水乡,古时苗人住在水乡边的地方;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苗众不得安居,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走,受难的苗众要从水乡迁去。
”“日月向西走,山河往东行。
我们的祖先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来西方。
”他们追赶着太阳的足迹,他们相信“西方万重山,山峰顶着天,好地方就在山那边,好生活就在山那边。
”苗族先民在压迫中迁徙,他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期望,迁向陌生的领地。
幼儿园土家族服饰教案活动目标认识苗族、白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装的特点。
尝试根据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名称。
课件准备:“民族服装”组图。
纸面教具:《民族服装》。
材料准备:彩色笔、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哪些是少数民族呢?小结: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如苗族、白族、蒙古族等。
出示组图“民族服装”,引导幼儿认识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的服装。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服装也各有特色,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图片“民族服装-苗族”,引导幼儿了解苗族服装的特点。
——图片上的服装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颜色?哪些图案?——她还戴着些什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吗?小结:苗族服装色彩丰富、颜色艳丽,服装上绣着各种精致的花鸟、花草图案。
苗族女孩在参加盛大的节日时头上、耳朵上、脖子上、手腕上还会戴着各种漂亮的银饰。
2.出示图片“民族服装-白族”,引导幼儿了解白族服装的特点。
——这套服装是什么样的?——颜色看起来怎么样?有哪些图案?——这会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呢?小结:白族人喜欢白色,服装图案、色彩比较简单。
一般白族女孩衣袖上会绣着各种花边,腰上系着绣花图案的围裙,头上缠着绣花布或彩色毛巾,左边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yīngsuì)。
3.出示图片“民族服装-彝族”,引导幼儿了解彝族服装的特点。
——这套服装又是什么样的呢?——有哪些颜色?哪些图案?——她还戴着些什么?——这会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呢?小结:彝族服装色彩鲜艳、图案丰富,衣袖、领口上绣着精美的花边,领口周围还会点缀上金器、银器、珠宝、玉器等,头上还戴着黑色包头。
4.出示图片“民族服装-蒙古族”,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装的特点。
——这套服装是什么样的?——他的腰间系着什么?——这会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呢?小结:蒙古族生活在草原上,为了方便骑马,他们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蒙古袍。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丰田华侨学校王小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的特点,并探究服饰、民居与地域、环境的关系。
2.学会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处理信息的方法,加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增进民族团结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收集有关各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的图片、文字及影音资料。
2、学生准备:搜集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等信息资料。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从能力方面看,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了解不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喜爱活动、喜欢唱歌、跳舞。
因此,在活动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分享信息的乐趣;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深究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民族歌舞的优美。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感知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的特点,了解服饰、民居、民族歌舞与地域、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民族歌舞,感受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逐步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1、教学活动活动1课前初探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服饰、节日的文字、图片资料,最好能搜集一些实物资料。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尽最大努力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21、课前交流师:课前交流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作一次神奇的旅游。
大家说,好不好,咱们就一起去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聚集地欣赏一下他们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板书: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不过在出发之前,咱们得有准备一下。
你们知道准备什么吗?不知道啊。
咱们得知道一下民族风情的知识。
接下来咱们要到当地那去旅游,那得让人家见识一下咱们丰田华侨学校五年二班的同学见识是多么广,知识是多么渊博!下面我就来看看咱们班哪个同学知识最丰富!2、少数民族服饰精美请看课件,这是第十二届两会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的代表,他们的服饰成了这次会议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走到哪都吸引了更多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