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课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55.50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中考生物《生物圈中的人》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
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答案】D【解析】在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压迫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2.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A.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C.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实现的。
【详解】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
故选:A。
3.人吃到酸梅,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泌唾液,这三种情况依次属于A.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
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一、单选题1.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人眼球的视网膜和内耳的耳蜗处,分别能形成听觉和视觉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这种神经结构来完成的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由导管运送到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D.侏儒症患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2. 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不可能的()患者症状表现病因A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B 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C 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缺含铁的无机盐D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A.A B.B C.C D.D3. 小肠绒毛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减缓吸收营养物质的速度B.增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C.可以促进食物快速通过小肠D.可以起到清扫消化道的作用4. 人喝酒醉了以后,走路会左摇右晃的,原因是酒精麻痹了()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5. 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功能、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健康人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葡萄糖B.人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会患呆小症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D.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液组成6.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养育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这句话可以用:太阳能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能量动物体内有机物的能量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解释,对①②③的说明,正确的是()A.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B.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C.②表示蒸腾作用,③消化与吸收D.②表示消化与吸收,③表示呼吸作用7. 外界物体在人体内形成视觉的部位是()A.大脑皮质B.角膜C.脉络膜D.视网膜8. 如图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分别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B.血液从毛细血管的e端流到f端后,其成分变化是氧的含量减少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各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D.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胸腔容积扩大9.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和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物质分别是()A.蛋白质、脂肪B.蛋白质、糖类C.糖类、蛋白质D.维生素、脂肪10. 糖尿病人是因为下列哪项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胰岛素B.生长激素C.肾上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二、填空题11. 每个肾单位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部分。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带答案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如图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分泌的黏液会形成鼻涕B.③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C.④管道内表面有黏膜和纤毛D.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内心世界没有任何变化B.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C.遇到挫折渴望得到家长、老师的关怀D.性意识开始萌动3、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4、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是①→③→④→⑤→②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C.如果图中的③受损,该反射也能进行D.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5、下图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管c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B.若①代表进入血管c的气体,则该气体是氧气C.血管b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D.与血管b相比。
血管a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6、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是()A.血管和血液B.血管和心脏C.心脏和血液D.血管、心脏和血液7、医生从某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取自()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8、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胚胎发育早期,营养物质由胎盘供给B.人的胚胎发育是从胚胎种植在子宫内开始的C.同卵双胎的遗传物质基本相同,所以性别一致,长相相似,性格相同D.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发育显著特征填空题9、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分别是______人、______人、______人和______人。
10、胎儿通过___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
11、小明眼睛近视可以通过配戴___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综合题12、生活中,有些人为了保持身材,不吃含糖类的食物,可是葡萄糖却是生物体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生物圈中的人1 62734958101112131415一、选择题1.【2020•漳州适应性练习卷•2分】如图表示甲、乙、丙、丁四种健康食品(各100g)中部分营养成分的比较,最适合夜盲患者食用的食物是(ꢀꢀ) A.甲B.乙C.丙B D.丁2.如图是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1是小肠绒毛,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3中流动的是静脉血,含营养物质较多C.牛奶不经过消化,在此处可以直接被吸收D.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3.【2020•临沂】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对于他们预测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最符合事实的是(ꢀꢀ)AA.滴加碘液后1号变蓝,2号不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滴加碘液后1号不变蓝,2号变蓝,此实验说明水对淀粉有消化作用C.滴加碘液后1号和2号均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D.滴加碘液后1号和2号不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和水对淀粉都有消化作用4.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若乙位于小肠,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含量增多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C.血管1是上腔静脉,血管3是肺静脉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5.【2020•烟台模拟】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c、d两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气体与细胞核有关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C.过程a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D.过程b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降低6.下列描述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D) A.鼻腔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进入肺内的气体B.四肢静脉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C.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D.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能将血液送回心房7.【2020•娄底模拟】如图为人体某器官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物质,①②代表血液,箭头表示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若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则①为静脉血,②为动脉血B.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饭后b物质会增加C.若组织细胞为小肠绒毛细胞,则b为葡萄糖、氨基酸等D.若组织细胞为肾小管管壁细胞,则a中含有葡萄糖等物质【点拨】若组织细胞为肾小管管壁细胞,则b表示葡萄糖等物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练习的答案第一章人的由来1、森林古猿2、睾丸精子分泌雄性激素3、卵巢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4、遗精初潮5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优生6、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愈加突出7、B 8、A 9、C 10、C 11、B 12、B 13、D14、D 15、C 16、A 17、B18、下图所示是子宫内胎儿,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 1 ] [ 2 ] [ 3 ](2)[ 1 ](3)高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2、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燃烧3、30%、40%、30%。
4、 C5、B6、C7、C8、C9、C 10、A 11、D 12、A 13、C 14、C 15、A 16、C 17、D 18、C19、 D20、右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 [ g ](小肠)(2) [ c ](肝脏)(3) [ e](阑尾)(4) [j ](胃 )(5) [ b ](食道)21、胡萝卜素维生素A 22、B 23、 C24、(1)A管不变色B管不变色C管变为蓝色(2)蓝色褪掉不变色(3)变为蓝色不显蓝色 __唾液中含有能分解淀粉的酶,在37℃时分解掉淀粉25、(1)脂肪小肠(2)蛋白质胃(3)小肠食道第三章人体的呼吸1、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2、气体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发声3、咽气管4、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5、痰6、B7、D8、B9、B 10、B 11、A 12、B 13、D 14、B 15、B 16、A 17、B 18、D 19、D 20、C 21、C 22、D 23、 B 24、( C )(图20)25、分析下图,回答问题:⑴A吸气B 呼气⑵A收缩26膈肌收缩膈肌舒张扩张吸入收缩呼气。
27、静脉动脉二氧化碳氧气肺动脉肺静脉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D2、A 3 C 4、A 5、C 6、A 7、D 8、C 9、B 10、B 11、B 12、B 13、D 14、C 15、A 16、D 17、D 18、C 19、B20、右图为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的图像,请据图回答:⑴细胞核白细胞⑵ C ⑶蛋白质21、C 22、A 23、A 24、C 25、C 26、B 27、B28、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静脉3 到1 (2)动脉 2 到3(3)毛细血管单行29、(1)2 左心房4 左心室6 上腔静脉7 主动脉(2)2、4 7、9 1、3 5、6、8 (3)动脉[10、13] 房室瓣和[11、12] 动脉瓣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二氧化碳、尿素水无机盐排泄2、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3、D4、D5、B6、B7、D8、A9、D 10、A 11、B 12、C 13、D 14、(1)B 葡萄糖(2)A 无机盐和尿素(3)C 蛋白质和红细胞、白细胞15、(1)肾小管(2)、A 肾小球的滤过C 肾小管的重吸收B为原尿D为尿液(3)、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4)、血细胞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葡萄糖16、C 17、C 18、B 19、C 20 B 21、(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葡萄糖被滤过,接着在肾小管被重吸收(3)完全滤过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到血液。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习题练习(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面能正确表示人体听觉形成过程的是()A.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B.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C.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听觉细胞)→大脑的听觉中枢D.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2.在每日摄取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有的比例是()A. 4:2:4 B. 3:3:4 C. 3:4:3 D. 1:4:53.“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灯停,绿灯行”属于条件反射B.完成“红灯停”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玻璃体的曲度D.信号灯形成的物象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4.同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人体内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5.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曲线A为平静状态B.曲线A的呼吸频率较高C.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D.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6.小红患了贫血,体内可能缺乏()A.铁B.钙C.锌D.碘7.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采取“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项措施的主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增加木材产量C.改善生态环境D.发展畜牧业8.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9.青少年儿童呼吸道(肺、喉)最容易患病,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尚未充分发育,防御功能较低B.少年儿童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容易受损感染C.少年儿童呼吸道短,肺部距离咽喉部近,受感冒后极易诱发呼吸器官感染D.此病与父母的遗传有关,父母咽喉部、肺部有疾病者,其后代得此病的几率也很大10.下列哪种做法比较符合食品安全()A.吃街头的烤羊肉串B.把青菜用水冲洗后再稍加浸泡冲洗C.发了芽的花生晒干吃D.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去芽后煮熟吃11.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生物中考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多的是A.蔬菜类 B.蛋奶类 C.水果类 D.谷物类【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有差别的。
【详解】各种营养成分的来源是不同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脂肪主要从猪油、奶油、蛋黄、花生油、芝麻、豆类和硬果类中获得;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点睛】此题考查了蛋白质的食物来源: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几种血管的特点及血液循环知识。
【详解】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错误;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C错误;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D正确。
3.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齿和舌的作用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详解】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唾液淀粉酶,并配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A错误。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的吸收,B错误。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C正确。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小肠,进行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D错误。
故选C。
【点睛】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在小肠内,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耳蜗B.鼓膜、大脑C.听小骨、大脑D.耳蜗、大脑【答案】D【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蜗内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听觉产生的部位。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综上分析可知,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耳蜗、大脑。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B.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C.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D.青春期时第二性征出现且生理功能增强【答案】A【解析】【分析】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A错误。
B、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后,会表现出身体外形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生理功能增强,很多同学都有了独立意识,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女性的生殖系统。
2.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耳蜗B.鼓膜、大脑C.听小骨、大脑D.耳蜗、大脑【答案】D【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蜗内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听觉产生的部位。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综上分析可知,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耳蜗、大脑。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3.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的下列特点与其消化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小肠绒毛壁较薄B.有肌肉层能蠕动C.肠腔中有消化酶D.小肠粘膜突起形成皱襞【答案】A【解析】【分析】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