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的通过性相关知识

汽车的通过性相关知识

汽车的通过性相关知识
汽车的通过性相关知识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摘要

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是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不良道路、无路地带和

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

本章对学习汽车的通过性意义进行概括性论述,讨论汽车的地面通过性、汽车的几何通过性的相关参数、分析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因素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些实例计算来说明以上所述理论内容的具体应用。

引言

汽车是一种常用的、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不同用途的汽车对通过性的要求也不同,用户应根据自己特定的用途选择具有合适通过性的汽车。高级轿车和公共汽车主要在城市行驶,由于路面条件甚好,所以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不突出。农林区、矿区、建设工地等使用的车辆和军用车辆,经常行驶在坏路和无路地面上。因此,要求这些汽车应具有良好的通过性。

汽车的通过性主要决定于汽车的驱动力、附着力等牵引参数和几何参数,也与汽车的平顺性、机动性、视野等性能密切相关。本章首先从地面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和土壤的可通过性两方面分析汽车的地面通过性,然后具体介绍了汽车的几何通过性参数和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从汽车结构、车轮和驾驶技术三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最后介绍了测定和比较汽车的通过性能的试验。

第一节汽车的地面通过性

汽车的地面通过性是指汽车在松软地面上的行驶能力。

一、地面通过性的评价指标

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能否行驶取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但满足该条件只是说明

能否正常行驶,还不能说明能力的大小。评价汽车行驶能力的大小,通常用牵引性系数等

指标。

牵引力对汽车总重力之比称为牵引性系数。牵引性系数Ⅱ用下式表示:

Ⅱ==

式中为在松软土壤上行驶时的土壤阻力。

牵引性系数Ⅱ反映了汽车加速、爬坡、克服道路不平的阻力和牵引挂车或武器装备的能力。牵引性系数越大,通过性越好。

二、土壤的可通过性

土壤的可通过性是土壤支承车辆通过的能力。美国学者贝克(Bekker)通过大量研究后建

议,用在均布压力g作用下每单位承载面积的土壤所能产生的净推力来衡量,即

?-

+=z qd L qtg C 1)(φτ (7—1) 式中 C ——土壤内聚力系数;

φ——土壤的内摩擦角,tg φ为内摩擦系数;

q ——土壤单位面积压力;

L ——接触面积长度;

z ——下陷量(或称变形量)。

由式(7—1)可绘制出一般土壤的可通过性曲线,如图7—1(a)所示。对于不同类型的土

壤,C , φ值不同即有不同的可通过性曲线。对于干砂土,C ≈0,可通过曲线从坐标原点开始,见图7—1(b);对于塑料性饱和粘土,φ≈0,可通过曲线在与纵轴交点处的切线几乎是水平的,见图7—1(c)。

可通过性曲线简单面直观地表示了土壤的可通过性及提高通过性的方法。从图中可见, 在带有摩擦性的土壤上,适当地增加汽车的接地比压,对提高通过性有利;而在纯粘性土壤上,则应减小接地比压,以利于提高汽车的通过性。

第二节 汽车的几何通过性

汽车的几何通过性是指汽车克服几何障碍而正常工作的能力。

一、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因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障碍物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称为间隙失效。当车

辆中间底部的零部件碰到地面障碍而被顶住时,称为“顶起失效”;当车辆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障碍而不能通过时,则分别称为“触头失效”或“托尾失效”。

与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整车几何参数,称为汽车的通过性几何参数。例如最小离地间隙、 纵向通过半径、横向通过半径、接近角、离去角等,如图7—2所示。

1.最小离地间隙m in h

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汽车除车轮外的最低点与地面间的距离。它表示汽车无碰撞地超过石 块、树桩之类障碍物的能力。汽车的最低点多半在后桥的主减速器外壳、飞轮壳、变速器壳、消声器、前桥的下边缘处。由于后桥主减速器齿轮外径较大.一般后桥壳的离地间隙最小。

2.纵向通过半径1ρ和横向通过半径2ρ

纵向通过半径1ρ是在汽车侧视图上作出的与前、后车轮及两轮间最低点相切的圆的半 径。横向通过半径2ρ是在汽车正视图上所作出的与左、右轮及两轮中间轮廓相切的圆的半 径。它们表示汽车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及凸起路面等障碍物的能力。1ρ,2ρ愈小,则汽车的通过性愈好。

亦可用纵向通过角来评价汽车的几何通过性。

3.接近角1γ与离去角2γ

汽车的接近角是指切于前轮轮胎外缘且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平面与车辆支承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前轴前方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部件均在此平面的上方。汽车的离去角是指切于后轮轮胎外缘且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平面与车辆支承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位于后

轴后方的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部件均在此平面上方。汽车的接近角与离去角表示汽车接近或离开障碍物或陡坡时不发生碰挂的可能性。

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接近角和离去角等通过性几何参数,主要由汽车的类型和使用条件而定,其一般范围见表7—1。

4.最小转弯直径min s d 和内轮差d ?

如图7—3所示,转向过程中当转向盘向左和向右转到极限位置时,车辆外转向轮印迹中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中的较大者称为最小转弯直径min s d 。它表示车辆在最小 面积内的回转能力和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障碍物的能力。

前转向轴和末轴的内轮印迹中心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之差称为内轮差d ?。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标(GB7258—1997)规定:机动车的最小转弯直径,以前外轮轨迹中心为基线测量其值不得大于24m 。当转弯直径为24m 时.内轮差不得大于3.5m 。

二、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

汽车在行驶中常常要克服台阶、壕沟等障碍。由于此时车速很低,故可用解静力学平衡方程来求得汽车越障能力与其参数间的关系。

图7—4是后轮驱动的四轮汽车越过硬地面上的台阶时的受力情况。由图7—4(a)可知,

前轮(从动轮)碰到台阶时有下列平衡方程式

???

????=--+=--+=-+0220cos sin 0sin cos 221121211D F Ga L F D fF G fF F F F fF F ?αα?αα

式中 G ——汽车总重力;

1F ——台阶作用于前(从动)轮的反作用力;

2F ——后轴负荷;

?——附着系数;

f ——滚动阻力系数。

将上列方程中的G ,1F ,2F 消去。可得如下无因次方程式

L D f L D L a f L D f f L a f 21cos 2111sin 21=???

? ??----???? ??+-+α???α??? 由图7—4中的几何关系可知

sin α=D

h D h D w w 215.05.0-=-

代人上式并设硬路面上的f ≈0,得到

?????????????

???

????????--+-=??? ??221)2(111121L D L a L a D h w ?? (7—2) 式中 1

??? ??D h w ——前轮单位车轮直径可克服的台阶高,它表示汽车前轮越过台阶的能力。 由上式可知,

D L 愈小及L a 愈大,就愈大,1??? ??D h w 就愈大,即汽车的前轮也愈容易越过较高的台阶。

当后轮(驱动轮)碰到台阶时(图7—4b),其平衡方程式为

???

????=--+=-++=-+0220cos sin 0sin cos 112221221D fF Gb L F D F G F F F F F fF ?α?αα?α

式中 1F ——前轴负荷;

2F ——台阶作用于后(驱动)轮的反作用力。 将D

h w 21sin -=α及0=f 代人上式,可解得 ???? ?

?+-=??? ??2211121αD h w 式中 2

??? ??D h w ,——后驱动轮单位车轮直径可克服的台阶高,它表示汽车后轮越过台阶的能力。 由上式可见,后轮越过台阶的能力与汽车参数无关,且由于通过a >b ,比较式(7—2)和(7—

3)可知,后轮是限制汽车越过台阶的主要因素。

同理可得4x 4汽车在硬地面上越过台阶时的受力

情况;经分析计算后可知,1

??? ??D h w 是随D L 的增加而降低的;增加L

a 的比值时,可以使4x 4汽车前轮越过台阶的能力显著提高,甚至可使车轮越过高度大于其半径

的台阶。对后轮来说,

L

a 比值的影响正好与4x 4汽车前轮越过台阶的情况相反。长轴距、前轴负荷大的汽车(即L a 较小),其后轮越过台阶的能力要比前轮大。较大的D L 比值时,无论汽车的总质量如何在轴间分配,后轮的越障能力总会得到改善。总的说来,4x 2汽车的越障能力要比4x 4汽车差得多,后轮驱动的4x 2汽车的越障能力比4x 4汽车约降低一半。

汽车越过壕沟的情形如图7—5所示,可以看出,它与越过台阶时情况相似,因此汽车跨越壕沟的性能也和越过台阶的情况一样,可以用壕沟宽度d l 与车轮直径D 之比??

? ??D l d 来评价。D l d 与D

h w 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D l d =2

2??? ??-D h D h w w 因此,只要求出汽车越过垂直障碍的能力D

h w ,即可由上式确定越过壕沟的宽度与车轮直径的比值

D

l d ,从而求得能跨越的壕沟宽度。 第三节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汽车的通过性与汽车的结构及使用条件有关。

一、 汽车结构

为了保证汽车的通过性,除了要减小行驶阻力外,还必须提高汽车的驱动力和附着力,可采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液力传动、高摩擦式差速器和驱动防滑系统等来实现。

1.副变速器和分动器

如第一章所述,降低行驶车速,可以提高附着系数。用低速去克服困难地段,可以改善通过性。在高通过性汽车的传动系中增设副变速器或使分动器具有低档,以增加传动系总传 动比,使汽车能在极低的速度下稳定行驶,以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力。

2.液力传动

当汽车装有液力耦台器或液力变矩器时,可以长时间稳定地以低速(0.5~l ㎞∕h)行驶,能保证汽车起步时驱动轮转矩逐渐地增长,防止土壤破坏和车轮滑转,从而改善了汽车的通过性。

装有普通机械传动系的汽车,在松软地面行驶时常因换档而失去通过性,这是因为换档时需分离离合器,使功率传递中断,而在坏路上行驶速度一般较低,汽车惯性不足以克服较大的行驶阻力,导致停车。采用液力传动则能避免这种现象。

3.差速器

为了保证汽车各驱动轮能以不同角速度旋转,在传动系中常装有差速器。但采用普通锥

齿轮差速器时,由于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差速器左右半轴的转矩近似相等。当一侧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较差(例如陷入泥泞或在冰面上)产生滑转时.另一侧驱动轮只能产生与滑转车轮近似相等的驱动力,使总的驱动力受限于较小的附着力,致使汽车因驱动力过小而失去通过性。

越野汽车常采用高摩擦式差速器(或称防滑式差速器),由于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较大,转矩并非平均分配到各驱动轮上。当一侧驱动轮由于附着不足而开始滑转时.则传给它的转矩受附着力矩限制,而另一侧驱动轮转矩增加,使总的驱动力增加,从而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

某些越野汽车装有差速锁,必要时将差速器锁住,可充分利用两侧驱动轮与地面间的附着力,使总的驱动力增加,提高通过性。但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不应该使用差速锁。这是因为由于差速器失去作用使转向困难和引起功率循环,导致半袖过载、轮胎磨损加剧及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显著变坏。

4.驱动防滑系统(ASR)

汽车在泥泞路段或冰雪路面行驶时,因路面的附着系数较小,常出现驱动轮滑转(或空转)的现象。另外,汽车在起步、加速过程中以及汽车在非对称路面(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行驶或转弯时也容易产生驱动轮滑转的现象。当驱动轮滑转时,产生的驱动力很小,且抵抗侧向力的能力下降,当遇有侧向风或横向斜坡时,极易使汽车发生侧滑。

目前,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在现代汽车上得到应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是制动防抱系统ABS的延伸。ABS防止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保持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操纵性。ASR则防止行驶过程中的车轮打滑(空转),保持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操纵性。因此,ASR是保证驱动一附着条件,维持最佳驱动力,保障汽车的驱动稳定性的装置。在现代汽车的ASR系统中,电子控制装置设有与ASR的电子控制装置交换信号的接口电路,为ASR系统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ASR系统也可独立装车使用,不受ABS 系统的限制。

图7—6为ASR系统示意图。

ASR系统的控制方式有以下三种:①对将要空转的驱动轮施加制动力的驱动轮制动控制方式;②调整发动机输出转矩,使车轮滑动率保持在最佳范围内的发动机转矩控制方式;③二者的综合。

驱动轮制动控制方式比发动机转矩控制方式反应速度快,能有效地防止汽车起步时或者

从高附着系数路面突然进入低附着系数路面时的车轮空转。制动控制方式还能对每个驱动轮

独立控制,其效果相当于差速器锁止装置的作用。

发动机转矩控制方式则是根据路面状况,利用燃料喷射量、点火时间、节气门开度来调整发动机的输出转短,以提供车轮最佳的驱动力矩。

二、车轮

轮胎的气压、花纹和尺寸等结构参数对汽车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性有很大的影响。

1.轮胎气压

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降低轮胎气压,可以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地面上单位面积压力,使轮辙深度减小,滚动阻力减少;另外,降低轮胎气压,增加接地面积,胎面凸起部分嵌入土壤的数目也增多,因而附着系数增加。

但在坚硬的路面上行驶时,降低轮胎气压,轮胎变形过大,导致滚动阻力显著增加,并缩短轮胎寿命。现代越野汽车常装有中央充气系统,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可随时根据路面情况调节轮胎气压,其变化范围49~440kPa。

2.轮胎花纹

轮胎花纹可分成三类:通用花纹、混合花纹及越野花纹。

通用花纹有纵向肋,花纹细而浅,适用于较好路面,有较好的附着性和较小的滚动阻力。轿车、货车均可选用此种轮胎。

越野花纹宽而深,当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嵌入土壤的花纹增加了土壤的剪切面积,从而提高了附着系数。在潮湿的硬路面上行驶时,由于只有花纹的凸起部分与地面授触,使轮胎对地面有较高的压强,足以挤出水层,以保持足够的附着系数。越野汽车均选用越野花纹轮胎。

混合花纹介于通用花纹与越野花纹之间,适用于城市乡村之间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使用。

通用花纹轮胎自动脱泥性很差,当轮胎打滑时,泥土陷入槽中不能脱出,使轮胎胎面变成光滑的表面.使附着系数降低,通过性变坏。越野花纹脱泥性较好,混合花纹轮胎的脱泥性介于通用花纹与越野花纹轮胎之间。

对于高通过性汽车采用拱形、椭圆形等特殊结构的轮胎,能从根本上改善轮胎与土壤的接触情况,提高汽车的通过性。

3.防滑链

在表面为泥泞或冰冻而下层坚硬的道路上,提高通过性的最简单方法是在驱动轮上装防

滑链,使链条直接与地面坚实部分接触,提高了附着力。

4.前、后轮距

当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各车轮都需克服形成轮辙的阻力。如果前后轮距相等,并且轮胎宽度相同,则前后轮辙重合,后轮就可沿已被前轮压实的轮撤行驶,可使总的滚动阻力减小,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

5.前后轮的接地压强

试验表明,当前后轮距相等的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如果前轮的接地比压比后轮小20%~30%,则汽车的滚动阻力最小。为此,设计时将载荷按此要求分配于前、后轮,或者使前后轮具有不同的轮胎气压。

三、驾驶技术

驾驶技术对通过性有很大影响。通过沙地、泥泞地、雪地等松软地面时,应用低速档.保持平稳车速,避免换档、加速。用低速档以保证有较大的驱动力和较低的行驶速度,使附着力提高。换档、加速容易产生冲击载荷,使土壤的表面破坏。

如果因双胎间夹泥而滑转.可适当提高车速,以甩掉夹泥。

当传动系装有差速锁时.汽车进入可能滑转区前,应将差速器锁住。当汽车驶离坏路后,应脱开差速锁。

第四节 汽车的通过性试验

通过性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或比较汽车的通过性能。汽车通过性包括地面通过性与几何通 过性,因此.通过性试验的内容应包括对这两类参数的测定。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是在满载情况下测定的。有些亦可在按比例画出并经实践校正的 汽车外形图上用作图法求得。

测定最小转弯直径时,在前外轮胎面中心装置喷水针。汽车转向轮转到最大转角低速行 驶,用喷水针对地面喷水,然后对轨迹进行测量。

汽车越野行驶的牵引性能应在各种典型的坏路上,尤其是应在各种典型的无路地区(如泥泞、沼泽、水田、松软土壤、沙漠、草原、雪地……)进行测定。所测定的参数一般包括土壤阻力、汽车的挂钩牵引力、车轮滑转率以及轮胎在给定胎压下的接地面积与接地比压、驱动车轮上的转矩,等等。

还应进行越障性能的试验,以检验汽车通过某些典型障碍(如陡坡、侧坡、土丘、壕沟、路沟、弹坑、灌木丛、河流、田埂及台阶等)的能力。

试验前应详细测定地面及障碍的物理状态,例如有关土壤参数(C ,φ等)和几何尺寸(如 坡度、垂直障碍高、壕沟宽、泥泞及雪层的厚度及河水深度等)。

在通过性的试验中.还常常采用比较试验的方法,将一定数量(一般不少于2辆)的被试汽车,与同吨位、同类型的一些样车的各项通过性指标做试验比较。这类整车比较性试验常常选择在几种典型地区(如寒带、热带、高原地区及水网地区等)进行。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对汽车的通过性进行全面地评价。汽车通过性的好坏,最终表现在越野行驶条件下的运输生产率的高低。可以根据汽车在各种越野地带行驶和在水平且干燥的硬路面上行驶时的最大运输生产率之比值,来综合评定该车的通过性。即

max a v m ':max a mv

式中 m '——汽车在所测试的典型越野地带的装载质量;

max a v ——汽车在该典型地带上行驶的最高平均车速;

m ——在水平且干燥的良好硬路面上汽车的最大装载质量;

max a v ——在水平且干燥的良好硬路面上汽车的最高车速。

在评价汽车的通过性时.可以同时考虑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其通过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为

Q v m a ''max :Q

mv a max 式中 Q '——汽车在典型越野行驶地带的单位燃料消耗量;

Q ——汽车在水平且干燥的良好硬路面上行驶时的单位行程燃料消耗量。

实例

如何确定汽车汽车接近角、离去角和纵向通过角?

一、 简单方法

如图7-7所示,通过测量H 和L ,则有

α=arctan 11

H L 由于 a θ=α+β

于是

a θ= arctan 11

H L +β (7-3)

图 7-7 汽车接近角的计算 图 7-8三个角的简化计算

采用类似的方法,也可以确定离去角d θ和纵向通过角r θ。

汽车前部、后部及中部的最低点很容易找出,这些点距离前后轮胎中心接地点的水平尺寸也容易测量。只要确定了这些尺寸,就可以得到接近角a θ、离去角d θ 和纵向通过角r θ 的近似值。但不难看出,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简单方法精度较低。

二、准确方法

如图7-7所示,在四边形 OABE 中作 AB 的平行线 FG 。 在三角形 DEF 中,有

tan a θ=EF

DF

22221sin ,cos 11a a m m m m θθ-==++而 1011011()cos a DF H r OG H r r θ=--=-+

111sin a EF L EG L r θ=-=- 所以

整理得

11011L sin ()cos a a H r r θθ--= (7-4) 令

则有

101b H r =- 于是,式(7-4)变为

211222L 111m m b r m m --=++ 即

2111()2L 0b r m m b r -+--=

解出

1m =

101111cos tan sin a a H r r L r a θθθ-+=-tan 2a m θ=

因此

1011a θ= (7-5)

同理,可以得出确定d θ 及r θ 的公式

2022d θ= (7-6)

30113022r θ= (7-7)

式中, r 01、r 02 —前、后轮胎静力半径;r 1、 r 2 —前、后轮胎自然半径;H 1 —接近角测量点到地面的距离; H 2 —离去角到测量点的距离; H 3 —纵向通过角测量点到地面的距离;L 1 —接近角测量点到前轴的水平距离;L 2 —离去角测量点到前轴的水平距离;L 3、L 4 ——纵向通过角测量点到前、后轴的水平距离。

只要测出ri 、roi 、Hj 、Lj (i=1,2 j=1,2,3,4)之值,就可以算出接近角a 、离去角d 和纵向通过角r ,如图 7-8。

总 结

本章阐明了地面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和土壤的可通过性,介绍了汽车的几何通过性参数和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讨论了汽车结构、车轮和驾驶技术等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还对汽车的地面通过性与几何通过性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实例来说明汽车通过性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汽车的通过性影响因素主要是汽车的结构及使用条件。为了保证汽车的通过性,除了要减小行驶阻力外,还必须提高汽车的驱动力和附着力,可采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液力传动、高摩擦式差速器和驱动防滑系统等来实现。轮胎的气压、花纹和尺寸等结构参数以及驾驶员驾驶技术对汽车通过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测定或比较汽车的通过性能必须进行通过性试验,其内容应包括对地面通过性与几何通过性这两类参数的测定。

研究汽车通过性不仅能够预测汽车对未知地面的通过能力,而且可以根据已知地面特性选择最佳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汽车的通过性能无论对道路车辆还是非道路车辆,对提高汽车的高速性及高效性,均有重大意义。汽车通过性的研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是研制农业机械、军用车辆、林业车辆、沙漠车辆及矿山机械等各种非道路车辆或特种车辆的关键,不仅对国防建设,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 考 题

1.何谓汽车的通过性?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2.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有哪些?

3. 一个38 x 20—16的轮胎,直径D=0.975m 、宽为0.47m ,行驶在n=0.44、kc=8.93kN/m 、 k

=230.69 kN/m 的沙壤土上,轮胎的垂直载荷为8586N ,充气压力为49kPa ,由胎壳刚性 产生的压力是19.6 kPa 。试估计该轮胎的压实阻力。

参考文献

[1] Bekker M.G. Introduction to Terrain-vehicle systems[M].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9

[2] Karafiath L.L. and Nowatzki E.A. Soil Mechanics for Off-Road Vehicle Engineering[M].Germany:Trans.Tech.Publications,1978.

[3] Wong J.Y. Terramechanics and Off-Road Vehicle[M].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1989.

[4] 庄继德. 汽车地面力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5] 陈秉聪. 土壤一车辆系统力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

汽车的通过性定义和测量方法

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 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汽车在高低不平或有较多乱石、坑沟或土堆的地段上行驶时,很容易碰撞障碍物或陷人坑沟,以致车辆损坏或被迫停驶,能否安全通过这些地段,取决于汽车通过性的性能参数。评价汽车通过性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与横向通过半径、接近角与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等,这些参数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了汽车可以通过高低不平地带和障碍物的能力。 (1)最小离地间隙h最小。它是指汽车在满载、轮胎气压符合规定时,汽车的最低突出部分和路面间的最小间距。一般汽车的最低点是后桥装主传动器的地方,其离地面的间隙最小。这个离地间隙愈大,汽车通过路面障碍的性能愈好。 (2)纵向通过半径Ra。它是指与汽车的前、后轮及汽车中部最低点相切的圆弧半径。汽车的轴距愈短,车架愈高,则纵向通过半径愈小,汽车的通过性就愈好。 (3)横向通过半径Riot。它是指与汽车前桥或后桥的左右车轮及车桥的最低点相切的圆弧半径。汽车的轮距(即同一车桥左、右轮胎的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装用双轮胎时,指左、右轮双胎之间的纵向中心线间的距离)愈小,车桥最低点离地距离愈大,则横向通过半径愈小,汽车的通过性就愈好。 (4)接近角a。它是指通过汽车最前端的最低点向前轮所作外圆的切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汽车的前悬(即汽车最前端至前桥中心的水平距离)愈长,前保险杠愈低,接近角就愈小。当汽车遇到上坡或土堆、坑洼时,前端就很容易与地面碰触,甚至发生汽车前端被顶起而无法通行的现象。 (5)离去角γ2。它是指通过汽车最后端的最低点向后轮所作外圆的切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汽车的后悬(即汽车最后端至后桥中心的水平距离)愈长,后部的离地高度愈小,离去角就愈小。当汽车离开下坡或土堆、坑洼时,其后端就容易与地面碰触,以致发生汽车后端被托住而无法行驶的现象。 (6)爬坡能力和涉水深度。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和最大涉水深度,各类汽车都有具体的规定,其数值愈大,汽车的通过性愈好。一般来说,越野汽车的爬坡能力和涉水能力都比普通汽车的好。 (7)最小转弯半径及其偏出距。汽车能否迅速而顺利地通过狭窄弯道,与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及偏出距有关。所谓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转弯时,当转向盘转到最大极限位置时,外侧前轮所滚过的轮迹中心线至转向中心的距离。它同汽车前轮的最大转向角有关,转向角愈大,则转弯半径愈小,汽车的机动性就愈好。汽车最后而又靠外侧的一点,在转向时向外偏出的距离,就称为偏出距。汽车的后悬愈长,偏出距就愈大,这在汽车装载超长物资时更为明显。当汽车在通过道路两侧空间受到限制的地区,临近转弯时,必须注意汽车后部(包括所载物资)是否会碰擦路旁的树木、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等情况。由此可见,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及其偏出距表明了汽车在最小面积内回转的能力,以及汽车通过狭窄弯曲道路和绕过障碍物的能力。 (8)内轮差。它是指汽车转弯时,内侧前轮轮迹和内侧后轮轮迹与转向中心的两个半径之差(见下图)。其大小同汽车转向角的大小和轴距的长短有关。转向角愈大,内轮差愈大;反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7 汽车的通过性 一、判断题(只判断正确与错误,在正确的小题后括号内画“T”,在错误的小题后括号内画“F”) 1、接近角和离去角表示汽车的横向通过能力。() 2、最小离地间隙表示汽车无碰撞地通过小丘和拱桥的能力。() 3、最小离地间隙不足,纵向和横向半径大,都容易引起“顶起失效”。() 二、填空题 1、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影响的原因,汽车的通过性分为和。 2、常采用、及燃油利用指数三项指标来评价汽车的支撑通过性。 3、汽车的通过性主要取决于地面的及汽车的。 4、常见的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有、、、和最小转弯半径。 5、间隙失效课分为顶起失效、和。 三、名词解释 1、汽车的通过性 2、牵引系数 3、牵引效率 4、燃油利用系数 5、间隙失效 6、顶起失效 7、触头失效 8、拖尾失效 9、最小离地间隙 10、接近角 11、离去角 12、最小转弯半径 四、问答与分析论述题 1、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主要有哪些?并解释定义? 2、从使用角度讲,影响汽车通过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 1、当汽车在侧向坡度角为5°,曲率半径为75m,路面附着系数为0.7的弯道上行驶时,试计算汽车不发生侧滑时的所允许的最高行驶速度。若侧向坡度角为0°时,最高行驶速度为多少? 2、某小客车轮距为1.6m,重心高度为0.49m,试确定该车在曲率半径为25m的水平弯道上行驶不发生侧翻所允许的最大车速。 3、某汽车正常装载的重心位置a=3m,L=4m,重心高度为1.1m,该车一档最大爬坡度i=30%,问是否存在纵向翻车的可能性?若重心前后位置不变,问重心高度为多大时存在纵翻的可能性?(不考虑位移问题) 4、某汽车的轮距B=1.6m,重心高度是0.6m,该车在附着系数是0.7的水平路面上行驶,是否会因高速转弯而发生侧翻?

汽车性能评价指标

汽车性能评价指标 汽车性能到底与哪些参数有关?通常用来评定汽车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控稳定性、平顺性以及通过性等。 动力性 汽车的动力性是用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使时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来表示。汽车动力性主要用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评定: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所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平坦良好的路面上行驶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数值越大,动力性就越好。 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也形象的称为反映速度能力,它对汽车的平均行驶车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轿车,对加速时间更为重要。 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以及超车加速时间来表示。 汽车的爬坡能力——用满载时的汽车所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燃油经济性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在我国及欧洲,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为L/100km,而在美国,则用MPG或mi/gall表示,即每加仑燃油能行驶的公里数。燃油经济性与很多因素有关,如行驶速度,当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行驶时燃油消耗量最低,高速时随车速增加而迅速增加。另外,汽车的保养与调整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油耗量。 制动性 汽车行驶时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以及汽车在长坡时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成为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制动性能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汽车的制动过程。

制动效能——汽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用汽车在良好路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来评价,制动距离越短制动性能越好。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器的抗衰退性能,是指汽车高速行驶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器连续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目前主流车型均配置ABS、ESP等配置就是提高方向稳定性。 汽车的制动过程——主要是指制动机构的作用时间。 操控稳定性 汽车的操控稳定性是指司机在不感到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按照司机通过转向系统给定的方向行驶,而当遇到外界干扰时,汽车所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操控稳定性通常用汽车的稳定转向特性来评价。转向特性有不足转向、过度转向以及中性转向三种状况。有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在固定方向盘转角的情况下绕圆周加速行驶时,转弯半径会增大;有过度转向特性的汽车在这种条件下转弯半径则会逐渐减小;有中性转向特性的汽车则转弯半径不变。易操控的汽车应当有适当的不足转向特性,以防止汽车出现突然甩尾现象。 行驶平顺性 汽车平顺性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的舒适度的性能。这与汽车的底盘参数、车身几何参数,以及汽车的动力性以及操控性等有密切关系。 通过性 通过性是指车辆通过一定情况路况的能力。通过能力强的车子,可以轻松翻越坡度较大的坡道,可以放心的驶入一定深度的河流,也可以高速的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在城市中也不用为停车上下马路牙子而担心。总之它可以使你比其他车辆更可能去你想去的地方,让你体验到征服自然的感觉。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汽车的一些参数的意义

1、轴距(mm):轴矩,是通过车辆同一侧相邻两车轮的中点,并垂直于车辆纵 向对称平面的二垂线之间的距离。简单的说,就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 在车长被确定后,轴距是影响乘坐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占绝大多数的2 厢和3厢乘用车的乘员座位都是布置在前后轴之间的。长轴距使乘员的纵向空间 增大,将大大增加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脚部空间。虽然轴距并非决定车内空间 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根本因素。同时,轴距的长短对轿车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 的影响很大。一般而言,轿车级别越高轴距越长。轴距越大,车厢长度越大,乘 员乘坐的座位空间也越宽敞,抗俯仰和横摆性能越好,长轴距在提高直路巡航稳 定性的同时,转向灵活性下降、转弯半径增大,汽车的机动性也越差。因此在稳 定性和灵活性之间必须作出取舍,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当然在高档长轴距的轿车 上,这样的缺点已经被其他高科技装置所弥补。 2、轮距: 轮距是车轮在车辆支承平面(一般就是地面)上留下的轨迹的中心线之间的 距离。如果车轴的两端是双车轮时,轮距是双车轮两个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 汽车的轮距有前轮距和后轮距之分,前轮距是前面两个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 离,后轮距是后面两个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差别。

一般来说,轮距越宽,驾驶舒适性越高,但是有些国产轿车没有方向助力的,如果前轮距过宽其方向盘就会很“重”,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此外,轮距还对汽车的总宽、总重、横向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影响。 一般说来,轮距越大,对操纵平稳性越有利,同时对车身造型和车厢的宽敞程度也有利,横向稳定性越好。但轮距宽了,汽车的总宽和总重一般也加大,而且容易产生向车身侧面甩泥的问题。如果轮距过宽还会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因此,轮距应与车身宽度相适应。 3、最小离地间隙 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汽车在满载(允许最大荷载质量)的情况下,底盘最低点距离地面的距离。最小离地间隙反映的是汽车无碰撞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

(完整版)汽车基础知识大全

目录 第一部分汽车基础知识 (1) 第一章整车性能 (4) 第二章发动机 (6) 第三章驱动系统 (10) 第四章变速器 (12) 第五章制动 (13) 第六章悬挂 (14) 第七章安全 (15)

汽车美容养护门店基础知识大全——汽车基础知识篇 第一部分汽车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车辆的构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参数解释、及其他汽车基础的知识。 本章目的: 作为汽车用品的终端服务门面,要想赢得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最起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店面服务人员要懂车,读完本章节后要知道汽车是怎么跑起来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见到顾客的车,最起码要知道它的标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寓意?(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和顾客进行聊天的话题)

汽车的总体结构 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4个部分组成。 发动机 发动机的作用是使燃油燃烧而输出动力。大多数汽车都采用往复式内燃机。它一般是由机体、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采用)、起动系等几部分组成。 底盘 底盘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底盘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 1)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传动系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等部件。 2)行驶系:将汽车各总成及部件连成一个整体并对全车起支承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行驶系包括车架、前桥(非驱动桥)、驱动桥的桥壳、车轮(转向车轮和驱动车轮)、悬架(前悬架和后悬架)等部件。 3)转向系: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选择的方向行驶,由带转向盘的转向器及转向传动装置组成。 4)制动系:使汽车减速或停车,并保证驾驶员离去后汽车能可靠地停驻。每辆汽车的制动系都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制动系统,每个制动系统都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组成。 车身 车身是驾驶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场所。车身应为驾驶员提供方便的操作条件,以及为乘员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或保证货物完好无损。典型的货车车身包括车前钣金件、驾驶室、车厢等部件;典型的三厢式轿车则由发动机舱、行李舱及乘员舱组成。电气设备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通过性是指车辆通过一定情况路况的能力。通过能力强的车子,可以轻松翻越坡度较大的坡道,可以放心的驶入一定深度的河流,也可以高速的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在城市中也不用为停车上下马路牙子而担心。总之它可以使你比其他车辆更可能去你想去的地方,让你体验到征服自然的感觉。在通过性中,我们选取了以下15个参数作为表征汽车通过性能好坏的重要点:1、前桥差速器锁:普通差速器,虽然可以允许左右车轮以不同速度转动,但当其中一个车轮空转时,另一个在良好路面上的车轮也得不到扭矩,汽车就失去了行驶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没有差速器更好。这样两个车轮连在一起,动力至少可以传递到另一侧车轮,使汽车得到行驶的动力,从而摆脱困境。在一辆汽车上,一般来说前差速器锁的安装不像中间和后桥差速器锁这么明显,有它的车辆非常有限,因此,这个参数比较重要。一辆车不会因为有了前差速器锁而使通过性能一下子高出许多。2、中央差速器锁:其作用同前桥差速器锁,只不过此时前后桥等同于前差速器锁的左右车轮。在一辆汽车尤其是SUV上面,安装中央差速器锁比较普遍,因此若一辆讲究通过性能的车辆没有中央差速器锁,就会比其他安装了的选手落后比较多。因此,这个参数对于车辆的通过性相当重要。3、后桥差速器锁:其作用等同于前桥差速器锁。后桥差速器锁在车辆尤其是四驱车辆的安装上尤其普遍,它的安装与否甚至直接影响到车子的通过性能,因此,这个参数对这两德通过性能非常重要。4、车体结构:车体结构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种。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一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车架与车身的连接通过弹簧或橡胶垫作柔性连接发动机、传动系的一部分,车身等总成部件用悬架装置固定在车架上。一般用在货车、客车和越野吉普车上。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位,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上设计要求的位置。大部分的轿车采用了这种车身结构。半承载式车身就是车身与车架用螺钉连接、铆接或焊接等方法刚性地连接。在此种情况下,汽车车身除了承受上述各项载荷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固车架,分担车架的部分载荷。车体结构直接决定着汽车在复杂路面行驶时车体的受力状况,能受的力越强,汽车的通过性就越强。在业界一般认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不过车体结构对汽车的通过性影响在当今来看差距不是十分的明显了,像路虎揽胜和大众途锐,都是通过性能相当不错的车子,它们就是用的承载式车身。不过若是将目标放大到所有的车型上,上述不等式还是成立的。车体结构对于汽车的通过性不是很重要5、底盘保护:它分为底盘封塑、底盘装甲、底盘防护钢板等几类,这在通过性里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因为它只能适当保护底盘部件不受伤害,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汽车的通过性。汽车行驶在崎岖路面上时,会发生底盘托底现象,这时候适当的底盘保护有助于汽车顺利通过。不过像底盘封塑、底盘装甲只是一种喷涂在汽车底盘上的化学涂剂,在真正发生托底时他们和没有底盘保护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不是重要的。底盘防护钢板在此时的用处就大得多,它至少能保证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不受伤害,为汽车的通过打下了基础,因此是比较重要的。6、动器类型:分动器是一种将动力传递给平时非驱动桥的一种装置,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它对于通过性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其中,自动分动器

表征汽车通过性的几个几何参数

表征汽车通过性的几个几何参数 1、最小离地间隙h(ground clearance) 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车辆中间区域内的最低点到X平面的距离,中间区域为平行于Y平面且与其等距离的两平面之间所包含的部分,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同一轴上两端车轮内缘最小距离的80% 该参数反映了汽车无碰撞地通过地面凸起的能力。 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工具采用离地间隙仪(量程0~500mm,最小刻度0.5mm) 2、纵向通过角β(ramp angle) 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当分别切于静载车轮前后轮胎外缘且垂直于Y平面的两平面交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时,车轮外缘两切面之间所夹的最小锐角。该角为车辆可以超越的最大角度。 该参数标识汽车能够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等障碍物的轮廓尺寸。β越大,顶起实效的可能性越小,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和空载两种状态,车辆静止状态下测量,工具采用角度尺等。参考下图 3、接近角γ 1 (approch angle) 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切静载前轮轮胎外缘且垂直于Y平面的平面与X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前轴前方任何位置固定在车辆上的刚性部件均在此平面的上方。 γ1越大,越不易发生触头实效。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和空载两种状态,车辆静止状态下测量,工具采用角度尺等。参考下图

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摘要 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是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不良道路、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 本章首先对学习汽车的通过性意义进行概括性论述,然后具体讨论汽车的地面通过性、汽车的几何通过性的相关参数、分析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因素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些实例计算来说明以上所述理论内容的具体应用。 引言 汽车是一种常用的、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不同用途的汽车对通过性的要求也不同,用户应根据自己特定的用途选择具有合适通过性的汽车。高级轿车和公共汽车主要在城市行驶,由于路面条件甚好,所以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不突出。农林区、矿区、建设工地等使用的车辆和军用车辆,经常行驶在坏路和无路地面上。因此,要求这些汽车应具有良好的通过性。 汽车通过性,是指汽车在一定载质量条件下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坏路及无路地带,是指松软土壤、沙漠、雪地、沼泽等松软地面及坎坷不平地段;各种障碍,是指陡坡、侧坡、台阶、壕沟等。汽车通过性可分为轮廓通过性和牵引支承通过性。前者是表征车辆通过坎坷不平路段和障碍(如陡坡、侧坡、台阶、壕沟等)的能力;后者是指车辆能顺利通过松软土壤、沙漠、雪地、冰面、沼泽等地面的能力。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驱动轮对地面施加向后的水平力,使地面发生剪切变形,相应的剪切变形所构成的地面水平反作用力,被称为土壤推力。它常比在一般硬路面下的附着力要小得多。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也受到土壤阻力的作用。土壤阻力,是指轮胎对土壤的压实作用、推移作用而产生的压实阻力、推土阻力,以及充气轮胎变形引起的弹滞损耗阻力。它要比在一般硬路面上的滚动阻力大得多。因此,它们经常不能满足汽车行驶附着条件的要求,这是松软地面限制汽车行驶的主要原因。牵引车的挂钩牵引力等于土壤最大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它表征了土壤强度的储备能力,它可用于车辆加速、上坡、克服道路不平的阻力和牵引与挂钩连接的挂车等装备,它也反映了汽车通过无路地带的能力。 汽车的通过性主要决定于汽车的驱动力、附着力等牵引参数和几何参数,也与汽车的平顺性、机动性、视野等性能密切相关。本章首先从地面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和土壤的可通过性两方面分析汽车的地面通过性。然后具体介绍了汽车的几何通过性参数和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从汽车结构、车轮和驾驶技术三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最后介绍了测定和比较汽车的通过性能的试验。 第一节汽车的地面通过性 汽车的地面通过性是指汽车在松软地面上的行驶能力。 一、地面通过性的评价指标 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能否行驶取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但满足该条件只是说明

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

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 中文摘要:通过本文探索有关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更深入地对汽车的了解。汽车的性能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平顺性、通过性以及排放性能等。动力性是汽车赖以生存的根本,经济性是决解汽车发展的瓶颈,安全性是社会对汽车的基本要求。本论文是探索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以及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汽车动力性 汽车动力性概述:汽车动力性系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是一种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所以,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性能。 汽车动力性指标:汽车动力性主要由三个方面指标来评定。A、汽车的最高车速。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B、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由一档或者二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最高档或者次高档某一速度全力加速至某一较高速所需的时间。因为汽车超车是与被超车车辆并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超车加速能力强,并行行驶的时间就短,行程也短,行驶就安全。一半常用0—>400M 的秒数来表名汽车原步起步能力,对超车加速能力还没有一致的规定,采用较多的0—>100KM/H所需的时间来表名加速能力。C、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汽车爬坡能力是用满载或者一部分负载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上坡度表示的。显然,这个爬坡度是一档的最大爬坡度。【一档的牵引力是最大的。因为经过变速箱和减速器的减速作用,所谓减速增矩】。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大概都是60%,也就是角度制的31度左右。以上的三个方面应该都是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条件下测定的。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料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奇瑞汽车的汽车发动机燃料经济性通常用有效燃料消耗率g。或有效效率叭评价。 但它们均不能反映发动机在具体汽车上的功率利用情况及行驶条件的影响。所以,它们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汽车燃料经济性。奇瑞汽车为了评价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常选取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L/lOOkm)或单位运输工作的燃料消耗量(1./100t·km、L/kP·km)作为评价指标。前者用于比较相同容量的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于分析不同部件(如发动机、传动系等)装在同一种汽车上对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后者常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容载量的汽车燃料经济性。其数值越大,汽车的经济性越差。 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汽车消耗单位量燃料所经过的行程(km/L)作为评价指标,称为汽车经济性因数。例如,美国采用每加仑燃料能行驶的英里数,即MPG或mile/USgal。其数值越大,奇瑞汽车的汽车燃料经济性越好。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1、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安全装置,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或急拐弯时,使乘员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位置而不移动和转动,避免与车内坚硬部件发生碰撞而造成伤害。安全带与安全气囊一样,都是现代轿车上的安全装置,但是前者的历史悠久,普及范围广。 看似简简单单的安全带其实并不“简单”。一直处在关注行车安全最前沿的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分析大量意外事故后发现:汽车安全带不但能使人保住性命,更能在超过半数的事故中减低甚至消除驾车者、乘车者受伤的机会。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作用力,会使驾驶员、乘客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驾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驾乘员抛离

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

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 中文摘要:通过本文探索有关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更深入地对汽车的了解。汽车的性能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平顺性、通过性以及排放性能等。动力性是汽车赖以生存的根本,经济性是决解汽车发展的瓶颈,安全性是社会对汽车的基本要求。本论文是探索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以及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汽车动力性 汽午动力性概述:汽午动力性系是指汽午在良好路而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牟是一种舟效率的运输匸具.运输效率之商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干汽牟的动力性。所以,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性能。 汽车动力性指标:汽车动力性主要由三个方面抬标來评定。A、汽车的最商午速。最商牟速是捋.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午能达到的最岛行驶速度。B.汽车的加速时间。汽乍的加速时间表示汽牟的加速能力,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午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抬汽牟由一档或者二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1的换挡时机)逐步由某一较低牟速全力加速至某一商速的时间。超午加速时间是抬用昴斯档或者次岛档某一速度全力加速至某一较岛?速所需的时间。因为汽花超午是与被超午午辆并行, 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超乍加速能力强,并行行驶的时间就短,行程也短,行驶就安全。一半常用0->400M 的秒数來表名汽午原步起步能力.对超午加速能力还没有一致的规定.采用较多的0->100KWH所需的时间來表名加速能力c C、汽午能爬上的垠大坡度。汽午爬坡能力是用满栽或者一部分负載的汽午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杷上坡度表示的。显然,这个靶坡度是一档的最大爬坡度。【一档的牵引力是最大的。因为经过变速箱和减速器的减速作用.所谓减速増矩】,越野车的垠大爬坡度大概都是60%,也就是角度制的31 度左右。以上的三个方面应该都是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条件下测定的。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 汽牟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乍燃料经济性,是指汽牟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也位运输工作:?的能力。童璀进的汽牟发动机燃料经济性通常用有效燃料消耗率g。或有效效率叭评价。 但它们均不能反映发动机在具体汽车上的功率利用情况及行驶条件的影响。所以,它们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汽午燃料经济性。奇瑞汽车为了评价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常选取敢位行程的燃料消耗ft(L/IOOkm) 或爪位运输」:作的燃料消耗虽(1?/lOOt km. L/kP-km)作为评价指标。前者用于比较相同容量的汽午燃料经济性,也可用于分析不同部件(如发动机、传动系等)装在同一种汽午上对汽牟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后者常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容载虽的汽牟燃料经济性。其数值越大,汽年的经济性越差。 汽午燃料经济性也可用汽千消耗笊位量燃料所经过的行程(km / L)作为评价指标,称为汽午经济性因数。例如.英国采用每加仑燃料能行驶的英里数,即MPG或mile/USgaL其数值越大,奇瑞汽车的汽年燃料经济性越好。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lx安全帶 汽午安全带是一种安全装置,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担或急拐弯时,使乘员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位宜而不移动和转动,避免与车内坚硕部件发生碰捶而造成伤害。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样.都是现代轿牟上的安全装但是前者的历史悠久,普及范圉广。 看似简简单笊的安全带其实并不“简做:一直处在关注行车安全最前沿的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分析大址总:外爭故后发现:汽牟安全带不但能使人保住性命.更能在超过半数的爭故中减低甚至消除驾午者、乘乍者受伤的机会。汽午发生碰撞或遇到总外紧急制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作用力.会使驾驶员.乘客与牟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鼎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驾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驾乘员抛离座位或拋出牟外,

评价汽车性能的指标一般有:

评价汽车性能的指标一般有: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上坡性能 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运行燃油消耗指标、考核指标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汽车操纵稳定性(以下简称汽车操稳性)是影响汽 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回正性—— 1. 稳态回转试验N1:本试验按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按 前、后桥侧偏角差值与侧向加速度的关系曲线中按斜率为零的点处的侧向加速度值)、不足转向度((按前、后桥侧偏角差值与侧向加速度的关系曲线中按侧向加速度为2m/s2处的平均斜率—纵坐标除以横坐标计算)、车身侧倾度(按车身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为2m/s2处的平均斜率计算)三项指标进行评价计分。 稳态回转试验中当最大侧向加速度值小于规定的下限值时,汽车操控稳定性为不合格(稳态回转试验具有否决权)。 2. 转向回正性试验N2(低速回正性试验和高速回正性试验得出 转向回正性综合评价计分值。):本试验按松开方向盘3s的残留横摆角速度绝对值及横摆角速度总方差两项指标评价计分。 转向半径、 转向轻便性N2本项试验按转向盘平均操舵力和最大操舵力两项指标进行计分按汽车重量设定该值的下限和上限值。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N3(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本项试验按侧向加速度为 2m/s2时的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T进行评价计分 按汽车重量设定该值的下限和上限。 制宪行驶性(轨道跟踪能力,包括轨道误差指标=期望路径与实际轨迹的差值/轨迹误差的标准门槛值,然后对时间的积分;方向误差指标=汽车纵向速度

与汽车质心侧偏角速度的乘积/侧偏角速度标准门槛值,然后对时间积分),以上为单项评价指标 典型行驶工况性能(移线试验-单移线、双移线;蛇形试验N4(按基准车速下的横摆角速度峰值与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进行评价计分);线路保持试验- 侧风、路面干扰;越障试验;避让试验;以上统称为任务性能评价(每项试验有其客观评价指标和加权系数) 汽车操纵稳定性总评价计分值=上面几项试验得分的平均值(5项) 5 5 4 3 2 1N N N N N+ + + + 汽车驾驶员操纵负担: (1)忙碌程度——汽车方向盘转向角速度大小比上方向盘角速度标准门槛值,然后对时间的积分 (2)沉重程度——方向盘力矩/方向盘力矩标准门槛值,然后对时间积分。 翻车危险性: (1)侧向加速度/侧向加速度的标准门槛值,然后对时间积分 (2)车身侧倾角/侧倾角的标准门槛值,然后对时间积分 侧滑危险性:当汽车前后轮的侧向力大于地面附着力的时候,汽车将产生侧滑。 前后轮侧向力/前后轮垂直载荷,再除以其值的标准门槛值,然后对时间积分。 综合客观评价指标(表征汽车主动安全性) 即将上述单项评价指标加权组合,去其加权平均值。 对操控性影响较大的6个参数:重心位置、车轮侧偏刚度、转向系刚度、转向系传动比、后轴侧倾转向系数、整车绕垂直轴的转动惯量。 此6个参数可作为试验的可变参数。通过试验考察参数变化对操控 稳定性的影响。 汽车舒适性评价指标平顺性、噪声、空气调节、居住性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横向通过半径。

汽车各参数名词详解

汽车各参数名词详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汽车参数名词解释(一):车身参数时间:2009年10月14日09:41 类型:原创来源:作者:谢恒杰 【汽车探索·汽车知识】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化,人们对了解汽车各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也日益迫切。虽然现在像汽车探索这样的专业网站,都有一套庞大的汽车数据库系统供大家查询,但是一些对汽车不是很了解的朋友,面对一大堆陌生的参数,肯定会晕头转向。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对汽车探索车型数据库中的每一个参数进行详细的解释,以便大家能够更简便地使用车型数据库,同时也能提高很多朋友对于汽车的了解。 汽车参数部分我们将分为5篇文章来为大家讲解,本文所讲解的是车身参数部分:■ 长×宽×高 顾名思义,所谓的长宽高就是一部汽车的外型尺寸,通常使用的单位是毫米(mm),具体的测量方法是这样的: 车身长度定义为:汽车长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即从车前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量起,到车后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这两点间的距离。 车身宽度定义为:汽车宽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也就是车身左、右最凸出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业界通用的规则,车身宽度是不包含左、右后视镜伸出的宽度,即后视镜折叠后的宽度的。 车身高度定义为:从地面算起,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而所谓最高点,也就是车身顶部最高的位置,但不包括车顶天线的长度。 ■ 轴距

简单地说,汽车的轴距是同侧相邻前后两个车轮的中心点间的距离,即:从前轮中心点到后轮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前轮轴与后轮轴之间的距离,简称轴距,单位为毫米(mm)。 根据轴距对汽车进行分类 轴距是反应一部汽车内部空间最重要的参数,根据轴距的大小,国际通用的把轿车分为如下几类: 微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400mm以下的车型称为微型车,例如:奇瑞QQ3、长安奔奔、吉利熊猫等,这些车的轴距都是2340mm左右,更小的有SMART FORTWO,轴距只有1867mm。 小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400-2550mm之间的车型称为小型车,例如:本田飞度、丰田威驰、福特嘉年华等。 紧凑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550-2700mm之间的车型称为紧凑型车,这个级别车型是家用轿车的主流车型,例如:大众速腾、丰田卡罗拉、福特福克斯、本田思域等。 中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700-2850mm之间的车型称为中型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是家用和商务兼用的车型,例如: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大众迈腾、马自达6睿翼等。 中大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850-3000mm之间的车型称为中大型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是商务用车的主流车型,例如:奥迪A6、宝马5系、奔驰E级、沃尔沃S80等。需要说明的

汽车基础知识试题答案资料

一、填空题: 1、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四部分组成。 2车辆保养使用的四油三水指的机油、刹车油、转向助力油、变速箱油、,玻璃水、防冻液、电瓶液。 3.自动变速档位分为P 驻车档、R 倒车档、N 空挡、D 行车档。 4.轿车轮胎一般分为子午线轮胎、普通斜交轮胎。 5.思铂睿 2.4排量采用的是8DCT _变速器,CRV2.0采用的是_CVT_变速器,竞瑞采用的是__CVT_ __变速器。 6.发动机活塞的工作步骤分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7.发动机按所使用的燃料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 8.衡量汽车动力性的2个指标有功率、扭矩。 9.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10.汽油发动机分为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五大系统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起动系。 11. DOHC表示双顶置式凸轮轴。 二、不定项选择题: 2.三元催化器主要催化的有害气体有( ABC ) A CO一氧化碳 B HC碳氢化合物 C NOx氮氧化物 D 二氧化碳 3.以下属于被动安全的配备有( DF ) A EBD B HBA C ABS D 安全气囊 E ESP F 主动安全头枕 4.底盘系统包括(ABCD ) A传动系统 B悬挂系统C转向系统D制动系统 5.机械式传动系统组成包括(ABC ) A离合器 B变速器C差速器D发动机 6.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有(ABCDEFG ) A润滑作用 B清洗作用 C密封作用 D冷却作用 E防锈蚀作用 F液压作用 G减震缓冲作用 8. 排气量取决于缸径和(B、 D )。 A、压缩比 B、气缸数量 C、燃烧室容积 D、活塞行程 9 发动机功率一般用马力(hp或ps)或 A 表示。 A、千瓦(Kw) B、公斤米(kgm) C、牛顿米(Nm) D、焦耳 10. 配气系统不包括( D )。 A、凸轮轴 B、进气门 C、正时链/皮带 D、火花塞 11 N档是指( A )。 A、空档 B、行车档 C、倒档 D、驻车档 13. 发动机电气系统不包括 D 。 A、蓄电池 B、发电机 C、起动机 D、水泵 16. 液压制动方式同时兼有制动力的 D 作用。 A、助力 B、减少 C、传递 D、分配 18. 差速器的主要作用是 A、B、C 。 A、实现差速转向 B、进行车辆的最终减速 C、改变动力传递方向 D、分离或接合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动力传递

车辆的通过性与车辆行走机构形式的关系

工程机械地面力学与作业理论 学院:工程机械学院 学号:2504091012 姓名:王亚怀 指导老师:杨士敏 日期:2012.4.16

车辆的通过性与车辆行走机构形式的探讨 王亚怀 (长安大学机制十班2504091012 陕西西安710010) 摘要:车辆的通过性(越野性)通常是指车辆在困难路面及无路地段行驶时所表现的特性,一般包括车辆的动力性,车辆的机动性,车辆的经济性。如对于牵引型的车辆,则首先要求其牵引性能,可由单位质量的有效牵引力,牵引功率,牵引效率来表征。对越野运输型的车辆,则以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来评价。但从车辆——地面力学角度来看,车辆的越野性能主要指车辆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性。 关键词:车辆通过性行走机构通过性指标 车辆的通过性根据路面对车辆通过性影响的原因,它又分为了支承通过性和几何通过性。车辆的通过性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物理性质及车辆的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同时,它还与车辆的其他性能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车辆通过性与车辆行走机构形式的探讨,可以对设计车辆,以及车辆的越野性具有指导意义。 一.车辆的通过性指标及几何参数 车辆在松软土地上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用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或后备牵引力)这个指标来评价车辆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性较为合适。这个牵引力越大,则车辆的爬坡能力和超越障碍的能力越大,车辆的加速性能也越好。所以车辆的通过性指标S可用下式表示:S=(Fhmax—Fc)/W=Φ—f FHmax———切线牵引力的最大值;

Fc———行驶阻力; W——车辆重量; Φ——附着系数; f——外部行驶阻力系数。 1.车辆支承通过性评价指标 目前,常采用相对牵引力,牵引效率及燃油消耗率三项指标来评价;相对牵引力: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有效牵引力)。它表明车辆在松软地面上加速,爬坡及牵引其他车辆的能力; 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车辆功率之比。它反映了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燃油消耗率:单位燃油消耗所输出的功。 2.车辆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由于车辆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成为间隙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称为“顶起失效”:当车辆的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时,则分别称为“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显然,后两种情况属于同一类失效。 与间隙失效有关的车辆整车几何尺寸,称为车辆通过性的几何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等。 (1)最小离地间隙h:车辆满载、静止时,支承平面与车辆上的中间区域(0.8b范围内)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它反映了车辆无碰撞地通过地面凸起的能力。

第7章 汽车通过性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及表征通过性的几何参数的含义;了解汽车通过性的影响因素;掌握计算各类型汽车越过台阶和壕沟的能力的方法。 7.1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 7.1.1 汽车通过性概述 汽车的通过性是指汽车在一定载重量下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的土壤、沙漠、雪地、沼泽及坎坷不平地段以及克服各种障碍陡坡;侧坡、台阶、壕沟等)的能力。 汽车的通过性可分为轮廓通过性和牵引支承通过性。前者是表征车辆通过坎坷不平路段和障碍的能力;后者是指车辆顺利通过松软土壤、沙漠、雪地、冰面、沼泽等地面的能力。 山区、矿区、建设工地等使用的车辆和军用车辆,经常行驶在坏路和无路地面上。因此,要求这些汽车应具有良好的通过性。 7.1.2 汽车的间隙失效 由于汽车与越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称为间隙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部件碰到地面而被封住时,称为“顶起失效”;当车辆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时,则分别称为“触头失效” 或“托尾失效”。后两种情况属于同一类失效。 7.1.3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与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整车几何参数,称为汽车的通过性几何参数。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如图7.1所示,主要包括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半径、横向通过半径等。 图7.1 汽车的通过性几何参数 1γ—接近角 2γ—离去角 1ρ—纵向通过半径 2ρ—横向通过半径 c —最小离地间隙 另外,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最大通道宽度等,也是汽车通过性的重要轮廓参数。 7.1.3.1 最小离地间隙c 最小离地间隙c 是汽车除车轮外的最低点与路面间的距离。它表征汽车无碰撞地越过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能力。汽车的前桥、飞轮壳、变速器壳、消声器和主减速器外壳等,通常有较小的离地间隙。在设计越野汽车时,应保证有较大的最小离地间隙。 7.1.3.2 接近角1γ与离去角2γ 接近角1γ和离去角2γ是指自车身前、后突出点,向前、后车轮引切线时,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它表征了汽车接近或离开障碍物时,不发生碰撞的能力。接近角和离去角越大,

第六章-平顺性与第七章-通过性

第六章汽车制动性 - 第七章汽车通过性 一、名词解释 1.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保持汽车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 程度,并保持货物完好无损的性能。 2.轴加权系数:对不同方向振动,人体敏感度不一样,用轴加权系数描述这种 敏感度。 3.频率加权系数:对不同频率的振动,人体敏感度也不一样,用频率加权函数 w(f) 描述这种敏感度。 4.路面不平度函数:路面相对基准平面的高度,沿道路走向长度的变化称为路 面不平度函数。 5.汽车的通过性: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 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6.牵引系数TC: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 7.牵引效率TE: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8.燃油利用指数E f:单位燃油消耗所输出的功。 9.间隙失效: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拖住,无法通过的现象。 10.顶起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 11.触头失效 : 当车辆前端触及地面不能通过时。 12.托尾失效:当车辆尾部触及地面不能通过时。 13.最小离地间隙:汽车满载,静止时,支承平面与汽车上的中间区域(0.8b 范围内)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14.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15.离去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后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16.最小转弯直径: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 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直径。 二、填空 1、汽车平顺性有两种评价方法:一是根据乘员舒适程度评价,二是根据

最新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第十五讲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通过性评价.docx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通过性评价 授 课 课程名称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 第 15 讲 班 级 章 第十章 汽车平顺性和通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通过性评 学时 2 节 过性 课题 价 本 讲 主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汽车行驶的通过性 要 内 容 本 讲 知识点: 教 能力点: 掌握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学 汽车行驶的 通过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 能分析汽车行驶的平顺性、通过性的影响因素。 目 的 教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汽车行驶的通过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 学 重 点 教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汽车行驶的通过性的影响因素 学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导入、讲授、演示、多媒体 及 手 段 课 1、什么叫汽车行驶平顺性? 外 2、如何评价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作 3、影响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业 4、汽车哪些几何参数与通过性有关? 本讲主要教学内容 由 一、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汽

车 1、定义 夜 间汽车的平顺性是指汽车行驶时对不平路面的隔震特性。汽车是由包括车轮、悬架弹行簧及弹性减震坐垫等,具有固有振动特性弹性元件组成,这些弹性元件可缓和不平路面驶 状对汽车的冲击,使乘员舒适和减少货物损伤。但路面不平激起的震动达到一定程度时, 态会使乘员感到不适和疲劳或使运载的货物损坏,车轮载荷的波动还影响地面与车轮间的 导 入附着性能,影响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的冲击,会造成本汽车的振动,使乘客感到疲劳和不舒适,货物损坏。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不得不降 讲 内低车速。同时振动还会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汽车在行驶中对路面不平的降震程度,称容为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2、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通常用客车和轿车采用 " 舒适降低界限 "车速特性。当汽车速度超过此界限时,就会降低乘坐舒适性,使人感到疲劳不舒服。该界限值越高,说明平顺性越好。货车采用" 疲劳 --降低工效界限 "车速特性。汽车车身的固有频率也可作为平顺性的评价指标。从 重 舒适性出发,车身的固有频率在600 赫兹~ 850 赫兹的范围内较好。 点 高速汽车尤其是轿车要求具有优良的行驶平顺性。轮胎的弹性、性能优越的悬挂装介 置、座椅的降震性能以及尽量小的非悬挂质量,都可以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绍 目前常用的三种评价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方法是“1/ 3 倍频带分别评价法”、“总加权汽 值评价法”和“1/ 2 总加权值评价法”。 车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物理评价 前 1)暴露极限 照 当人体承受的震动强度在这个极限以下,能保持人的健康和安全。这个极限值 灯 常作为人体能够承受震动量的上限。 检 2)疲劳减低工作效率界限 测 当驾驶员承受的震动在此界限以下,能保证正常驾驶,不致太疲劳以致工作效 的 率降低。 目 3)舒适最低界限 的 在此界限之下时,成员能在车上进行吃、读、写等动作。 和 二、汽车的通过性 要 通过性是指车辆通过一定情况路况的能力。通过能力强的车子,可以轻松翻越坡度 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