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汽车通过性的几个几何参数
- 格式:doc
- 大小:951.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名词解释1、汽车使用性能:汽车能够适用各种使用条件,以最高效率、最低消耗、安全可靠地完成运输工作的能力。
2、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等速平路行驶时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3、滑移率:在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
4、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5、侧向力系数:6、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7、汽车的动力因数:是剩余牵引力(总牵引力减空气阻力)和汽车总重之比:8、附着椭圆: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9、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3)变形转向角。
10、回正力矩: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它是由接地面内分布的微元侧反向力产生的。
11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轴方向有侧向力F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F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12轮胎坐标系:为了讨论轮胎的力学特性,需要建立一个轮胎坐标系。
规定如下:垂直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称为车轮平面。
坐标系的原点O 为车轮平面和地平面的交线与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上投影线的交点。
车轮平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取为X 轴,规定向前为正。
Z 轴与地面垂直,规定指向上方为正。
Y 轴在地面上,规定面向车轮前进方向时,指向左方为正。
13.侧倾转向: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14.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偶矩。
表征汽车通过性的几个几何参数1、最小离地间隙h(ground clearance)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车辆中间区域内的最低点到X平面的距离,中间区域为平行于Y平面且与其等距离的两平面之间所包含的部分,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同一轴上两端车轮内缘最小距离的80%该参数反映了汽车无碰撞地通过地面凸起的能力。
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工具采用离地间隙仪(量程0~500mm,最小刻度0.5mm)2、纵向通过角β(ramp angle)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当分别切于静载车轮前后轮胎外缘且垂直于Y平面的两平面交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时,车轮外缘两切面之间所夹的最小锐角。
该角为车辆可以超越的最大角度。
该参数标识汽车能够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等障碍物的轮廓尺寸。
β越大,顶起实效的可能性越小,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和空载两种状态,车辆静止状态下测量,工具采用角度尺等。
参考下图3、接近角γ 1 (approch angle)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切静载前轮轮胎外缘且垂直于Y平面的平面与X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前轴前方任何位置固定在车辆上的刚性部件均在此平面的上方。
γ1越大,越不易发生触头实效。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和空载两种状态,车辆静止状态下测量,工具采用角度尺等。
参考下图4、离去角γ2(departure angle)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X平面与切与静载车辆最后车轮轮胎外缘的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
位于最后车轴后方的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刚性部件均在此平面上方。
一、名词解释: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2.公路养护水平:是公路的养护质量,分为优、良、次、差四个等级,评定指标是“好路率”和“养护质量综合值。
”5页3.运行工况:为了研究汽车与运行条件的适应性,通常采用多参数描述汽车的运行状况,称之为汽车运行工况。
11页4.汽车使用经济性:是为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使用性能,它是评价汽车运营经济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52页5.汽车倾覆失效:汽车在侧坡上直线行驶时,档坡度大到使重力通过一侧车轮接地中心,而另一侧车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等于零时,则汽车江发生侧翻。
此时为汽车倾覆失效。
159页6.一次碰撞:在轿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首先行人腿部撞到保险杠上,然后骨盆与发动机罩前端接触,最后头部撞到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上。
这时行人被加速到车速,这就是所谓的一次碰撞。
121页7.最小离地间隙:是汽车除车轮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离。
他是表征汽车无障碍地越过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能力。
156页8.汽车诊断:是在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查,查明汽车故障原因与部位的检查方法。
217页9.道路噪声:由于道路路面凸凹不平二车身的噪音。
10.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的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167页11.广义可靠性:指汽车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汽车的侠义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
12. 汽车技术状况:测得的定量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总合。
13.低劣数值法:是保证设备一次性投资和各年经营费用总和最小的计算方法。
14. 汽车极限间隙;达到技术文件规定的极限状况的配合间隙。
15. 车轮滑移:16. 汽车工作能力: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17. 致命故障:导致汽车或总成重大损失的故障。
汽车理论》一、填空1、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___、___、___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___与___的乘积。
2、变速器各相邻档位速比理想上应按等比级数分配,为的是___提高汽车的___。
3、研究平顺性的目的是___,使乘坐者不舒服的感觉不超过一定界限,凭顺性的评价方法有主观方法和试验方法。
4、汽车采用自动防抱装置为的是使车辆在制动时保持___的状态,以获得___和___,因而提高汽车的___和___。
5、货车采用拖挂运输,使得分摊到单位质量的百公里油耗降低,其原因是___和___。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等于等速行驶的___、___,反比于___。
7、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___、___和___。
8、同步附着系数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最大的制动减速度是______,在大于*的路面上制动时,汽车会出现_____________而当全部车轮抱死时,其最大制动减速度应____同步附着系数路面上的最大制动减速度。
9、轮胎侧偏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轮侧偏角(绝对值)小于后轮侧偏角(绝对值)时,汽车有______性。
10、汽车直接档的经济车速通常处于_____范围,这是因为,在高速行驶时,由于_________迅速增加,使百公里油耗__________,在低速行驶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较低,以至___________显著上升,故百公里油耗________.11、降低车身固有频率,会使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_______,使悬架动绕度______.二.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2.提高汽车通过松软路面能力的措施有哪些3.列举4个汽车的通过性几何参数4.为什么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5、充气轮胎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遇到哪些阻力三.分析题(30分)1.画加速时驱动轮的受力分析图,并对图中符号作简要说明。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01.附着椭圆9865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有侧向⼒与切向⼒。
⼀定侧偏⾓下,驱动⼒增加时,侧偏⼒逐渐有所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
当驱动⼒相当⼤时,侧偏⼒显着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已耗去⼤部分附着⼒,⽽侧向能利⽤的附着⼒很少。
作⽤有制动⼒时,侧偏⼒也有相似的变化。
驱动⼒或制动⼒在不同侧偏⾓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它确定了在⼀定附着条件下切向⼒与侧偏⼒合⼒的极限值. P14002.稳态横摆⾓速度增益9865汽车等速⾏驶时,在前轮⾓阶跃输⼊下进⼊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驶。
常⽤稳态横摆⾓速度与前轮转⾓之⽐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值称为稳态横摆⾓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
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其中K 为稳定性因数。
P14703.侧向⼒系数l9765侧向⼒与垂直载荷之⽐称为侧向⼒系数?l .滑动率越低,同⼀侧偏⾓条件下的侧向⼒系数越⼤,即轮胎保持转向、防⽌侧滑的能⼒越⼤。
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s ≈ 15,汽车便可获得较⼤的制动⼒系数与较⾼的侧向⼒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性与侧向稳定性。
P93 04.侧偏⼒和轮胎的侧偏现象 987 侧偏⼒:汽车在⾏驶过程中,由于路⾯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驶时的离⼼⼒等的作⽤,车轮中⼼沿轮胎坐标系Y 轴⽅向有侧向⼒F Y ,相应地在地⾯上产⽣地⾯侧向反作⽤⼒F Y ,F Y 即侧偏⼒。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侧向反作⽤⼒F 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驶⽅向也将偏离车轮平⾯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P136 05.发动机的使⽤外特性曲线 985 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T tq 以及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 n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的使⽤外特性曲线.。
P4 06.附着率 C ? 875 指汽车直线⾏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作⽤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参数解释: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和纵向通过角的大小是体现汽车通过性的重要几何参数。
通过性(越野性)好的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的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
而通过性差的汽车,在面对坏路、无路地带和各种障碍时则会力不从心。
一、接近角、离去角及纵向通过角的概念纵向通过角(Break-Over Angle)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分别通过前、后车轮外缘作垂直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切平面,当两切平面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时所夹的最小锐角。
它表示汽车能够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等障碍物的轮廓尺寸。
纵向通过角越大,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可能性越小,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反之,纵向通过角越小,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可能性越大,汽车的通过性越差。
接近角(Approach Angle)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接近角越大,越不易发生因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反之,接近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因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离去角(Departure Angle)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后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离去角越大,越不易发生因车辆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反之,离去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因车辆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二、接近角、离去角及纵向通过角的作用接近角用在爬坡时接近角越大的汽车,在上下渡船或进行越野行驶时,就越不容易发生触头事故,汽车的通过性能就越好,因此接近角对汽车的通过性能非常重要。
相对于接近角用在爬坡时,离去角则用在下坡时。
车辆一路下坡,当前轮已经行驶到平地上,后轮还在坡道上时,后保险杠会不会卡在坡道上,关键就在于离去角。
离去角用在下坡时离去角越大,车辆就可以由越陡的坡道上下来,而不用担心后保险杠卡住动弹不得。
离去角不像接近角那样直接决定着是否能通过一个坡度,当车辆开上土坡并离去时,即使后保险杠稍碰到坡面上,车子也会因惯性而通过,因此,离去角的重要性比接近角稍差一点。
汽车通过性的参数汽车在高低不平或有较多乱石、坑沟或土堆的地段上行驶时,很容易碰撞障碍物或陷人坑沟,以致车辆损坏或被迫停驶,能否安全通过这些地段,取决于汽车通过性的性能参数。
评价汽车通过性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与横向通过半径、接近角与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等,这些参数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了汽车可以通过高低不平地带和障碍物的能力。
(1)最小离地间隙h最小。
它是指汽车在满载、轮胎气压符合规定时,汽车的最低突出部分和路面间的最小间距。
一般汽车的最低点是后桥装主传动器的地方,其离地面的间隙最小。
这个离地间隙愈大,汽车通过路面障碍的性能愈好。
(2)纵向通过半径Ra。
它是指与汽车的前、后轮及汽车中部最低点相切的圆弧半径。
汽车的轴距愈短,车架愈高,则纵向通过半径愈小,汽车的通过性就愈好。
(3)横向通过半径Riot。
它是指与汽车前桥或后桥的左右车轮及车桥的最低点相切的圆弧半径。
汽车的轮距(即同一车桥左、右轮胎的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装用双轮胎时,指左、右轮双胎之间的纵向中心线间的距离)愈小,车桥最低点离地距离愈大,则横向通过半径愈小,汽车的通过性就愈好。
(4)接近角a。
它是指通过汽车最前端的最低点向前轮所作外圆的切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
汽车的前悬(即汽车最前端至前桥中心的水平距离)愈长,前保险杠愈低,接近角就愈小。
当汽车遇到上坡或土堆、坑洼时,前端就很容易与地面碰触,甚至发生汽车前端被顶起而无法通行的现象。
(5)离去角9。
它是指通过汽车最后端的最低点向后轮所作外圆的切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
汽车的后悬(即汽车最后端至后桥中心的水平距离)愈长,后部的离地高度愈小,离去角就愈小。
当汽车离开下坡或土堆、坑洼时,其后端就容易与地面碰触,以致发生汽车后端被托住而无法行驶的现象。
(6)爬坡能力和涉水深度。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和最大涉水深度,各类汽车都有具体的规定,其数值愈大,汽车的通过性愈好。
一般来说,越野汽车的爬坡能力和涉水能力都比普通汽车的好。
《汽车理论》1、汽车的动力性的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L/100km和MPG或mile/Usgal. 。
6、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
8、汽车支承通过性评价指标:牵引系数TC,牵引效率TE,燃油利用指数E f。
10、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法和主观评价法。
11、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附着系数和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
12、确定汽车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最大爬坡度,附着率,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13、为了模拟实际的汽车运行状况而进行的油耗实验中,室内实验我国用 4工况,载货汽车室外道路实验时,一般 6工况。
15、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使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是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在道路上进行制动实验时,一般要测定汽车的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参数。
16车厢侧倾时,若非独立悬架汽车的转向系统与悬架运动学上关系不协调时,将引起侧翻现象。
17、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道路实验转向轻便性常用的评价参数: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力,转向盘作用功。
1、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参数。
2、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
3、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撞击悬架限位概率,行驶安全性。
4、汽车的制动性评价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5、汽车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6、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的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
7、平顺性评价指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撞击悬架限位概率,行驶安全性。
8、平顺行驶实验中一般要测定悬挂系统的部分: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9、一般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在30%左右,即16.7º。
10、越野汽车的最大爬坡度为60%,即31º。
11、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分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和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1.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有哪些?2.汽车的接近角3. 汽车的离去角4.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5.汽车的纵向通过角6.简单叙述轮边减速器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
7. 汽车在横坡不发生侧翻的极限角度是多少?8. 汽车在横坡不发生侧滑的极限坡角是什么?9. 保证汽车在横坡上先滑后翻的条件是什么?10. 试确定汽车在水平道路上,轮距为B,重心高度为hg,以半径为R做等速圆周运动,那么汽车不发生侧翻的极限车速是多少?该车不发生侧滑的极限车速又是多少?11. 已知汽车的B=1.8m,hg=1.15m,横坡度角为10°,R=22m,求汽车在此圆形跑道上行驶,不发生侧翻的最大车速是多少(设附着系数足够大)?12.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13.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有那些?14.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15. 画出汽车简化为7自由度的振动模型。
16. 画出汽车简化为单自由度的振动模型,并说明它主要用于哪种评价项目?17. 画出汽车简化为两自由度的振动模型,并说明它主要用于哪种评价项目?18. 试分析汽车简化为车身-车轮两自由度振动系统中,相对阻尼系数ψ、质量比系数μ、固有圆频率ω和刚度比γ的变化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19. 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20. 1/3倍频分别评价法21. 总加速度评价法22. 分析汽车质量(空载和满载)对其固有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影响,并列出表达式。
23.有一汽车的总质量m=20100N,L =3.2m,静态时前轴荷占55%,后轴荷占45%,求若k1=47820N/rad,K2=38300N/rad,求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24.已知道汽车轮距B=1.7m,重心高度hg=1.15m,在横向坡度角为12°,半径为22m的圆形高速跑道上等速行驶,试求不发生横向翻车的最大速度。
25. 结合汽车使用的实际,分析汽车侧偏力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
26.已知汽车仅受纵向力(切向力)作用时纵向附着系数φx0=0.75,而仅受横向力(侧向力)作用时横向力系数φy0=0.40。
7.3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S 间隙失效:汽车因离地间隙不足,
被地面托住,发生无法
通过的现象。
通过性几何参数:与间隙失效有关的汽
车整车几何尺寸。
间隙失效及其几何参数
间隙失效有两种形式:
S顶起失效:车辆底部中间零部件碰到地面,发生被顶住的现象。
S触头或托尾失效:因车辆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不能通过的现象。
S几何参数: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
接近角、离去角、通道圆。
几何参数
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以及最小转弯半径、最小通道圆
1γ2
γh
3
γ
m h r
t
r r r r m r r r r h ≤−++0sin )(α
02sin 1)
(2α−=+r r r L 2
2)(4L r r r −+2
/cos )()
sin -1)((-sin )(000L r r r r h r r r r h r r m r
r m =++≤≤++ααα或m h r t
r r 0α002cos sin 1αα=−20)(21sin ⎟⎟⎠⎞⎜⎜⎝⎛+−=r r r L α。
表征汽车通过性的几个几何参数
1、最小离地间隙h(ground clearance)
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车辆中间区域内的最低点到X平面的距离,中间区域为平行于Y平面且与其等距离的两平面之间所包含的部分,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同一轴上两端车轮内缘最小距离的80%
该参数反映了汽车无碰撞地通过地面凸起的能力。
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工具采用离地间隙仪(量程0~500mm,最小刻度0.5mm)
2、纵向通过角β(ramp angle)
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当分别切于静载车轮前后轮胎外缘且垂直于Y平面的两平面交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时,车轮外缘两切面之间所夹的最小锐角。
该角为车辆可以超越的最大角度。
该参数标识汽车能够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等障碍物的轮廓尺寸。
β越大,顶起实效的可能性越小,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和空载两种状态,车辆静止状态下测量,工具采用角度尺等。
参考下图
3、接近角γ 1 (approch angle)
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切静载前轮轮胎外缘且垂直于Y平面的平面与X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前轴前方任何位置固定在车辆上的刚性部件均在此平面的上方。
γ1越大,越不易发生触头实效。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和空载两种状态,车辆静止状态下测量,工具采用角度尺等。
参考下图
4、离去角γ2(departure angle)
定义:根据GB/T3730.3-1992 (采标ISO 612-1978) 规定,X平面与切与静载车辆最后车轮轮胎外缘的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
位于最后车轴后方的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刚性部件均在此平面上方。
γ2越大,越不易发生托尾实效。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参考GB/T12673-1990, 载荷为满载和空载两种状态,车辆静止状态下测量,工具采用角度尺等。
参考下图
5、最小转弯直径d min (参考GB/T3730.3-1992)
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动的轨迹圆直径。
该参数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汽车能够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不可超过的障碍物的能力。
d min 越小,汽车的机动性能越好。
6、转弯通道圆(参考GB/T3730.3-1992)
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车体上所有点在支承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圆周以外的最大内圆,称为转弯通道内圆;车体上所有点在支承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圆周以外的最大外圆,称为转弯通道外圆。
转弯通道内、外圆半径的差值为汽车极限转弯时所占用空间的宽度。
该参数决定了汽车转弯时所需的最小空间。
它越小,汽车的机动性越大。
注:X平面:车辆支撑平面
Y平面:车辆纵向对称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