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保障生活》PPT下载1
- 格式:ppt
- 大小:10.55 MB
- 文档页数:3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理解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有的学生则对法律缺乏基本的尊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理解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资料。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包括法律标志、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
案例可包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等,涉及法律知识点的讲解。
3.操练(20分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每组学生根据情景设定,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角色扮演。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白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作用的理解。
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法律保障生活》。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来源、法律的特征等。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如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9.2 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2.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5.拓展(5分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参与,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一节内容。
教材从法律的涵义、法律的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较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支持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保障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涵义、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涵义、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权益。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可以保护公民的权益。
然而,他们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可能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权益。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材料和道具。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如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学校:授课班级:七年(1)班授课教师:【课程依据】本节内容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课程依据是:1. 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二)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规定:初中阶段(7-9年级)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与公民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
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力图展现法律包含的公平、正义、自由、和谐等因素。
教材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强调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渗透,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带领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引导学生自觉崇尚法律,感受法律的威严与作用。
通过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
并完成课标的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在调整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会,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更容易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同学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少法律意思。
法律保障生活-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掌握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3.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4.了解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生命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权益。
二、教学重点1.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2.基本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权益。
四、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2.组织小组讨论3.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内容和过程1.引入通过制定一张游戏规则来引出本课主题:规则让游戏变得更加有序和平衡,同样地,有法律的生活更加有序和安全。
2.授课2.1 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在国家的约束下得以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国家权利的一种表现。
2.2 我国法律体系•宪法是核心宪法制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
•法律层层递进公民必须要遵守的法律分为憲法、立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
2.3 法律知识•生命权保护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国家保护公民的生命权。
•财产权保护财产权在法律上拥有有限的保护,被限制的财产权,如医院、学校等公共事业的财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知识创造、开发、运用的一种权利。
3.总结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加深对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知识的了解。
同时,了解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权益。
六、教学效果评估1.后台遥控器学生观看与听到教学视频,通过回答是否能理解出初次课教育内容准确度将得到评分。
2.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思考问题,互相交流,进行评估,3.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本课教育所涉及的法律体系及基础法律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方式引出了教育主题。
在引言中,我们同时涉及了法律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多媒体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生命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保障。
最后,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闭卷考试等方式进行了确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法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来进一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分享相关经验和故事。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主要讲述了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教材从我们身边的法律切入,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保障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奇,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深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明白法律是保障自己权益的重要手段,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知识讲解:在学生理解案例的基础上,讲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使学生掌握法律的相关内容。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法律的特征”:本目旨在明确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本目主要包括二层意思:其一,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是相互联系的。
其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第二目,“法律的作用”:本目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中的指引作用和强制作用。
本目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其一,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其二,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其三,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理解法律的作用。
3.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4.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法律区别于其它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B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规范着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2.2021年7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杀妻碎尸案凶手许某进行公开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许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人民币20万元。
这体现了法律( C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的最有效的方法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惩恶扬善、伸张正义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3.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严禁吸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