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在诸多子宫肌瘤变性中,红色变性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多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

作者:刘睿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之间的女性是高发人群。相对来说,子宫肌瘤还是比较“温驯”的,一般不会发生恶变,待绝经之后,大多会“自绝于大

姨妈”。不过,毕竟医学无绝对,总有那么几个不甘“死去”的肌瘤会发生变性。在诸多子宫肌瘤变性中,红色变性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多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在非妊娠期发生率也有一定的比率,且绝经后亦可发生。

肌瘤红色变性者多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之主诉去医院就诊,属于急腹症的一种,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对于肌瘤红色变性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各位同道“少走弯路”。

肌瘤红色变性及其发生机理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由于肌瘤组织血管内发生血栓、梗死、静脉淤血和肌肉出血、血红蛋白自血管壁渗透到肌瘤组织内所致。变性肌瘤切面呈肉红色,并可能有腥味,质软、漩涡结构消失。肌瘤剖面如半生半熟的牛肉。镜下可见组织水肿,瘤体内小静脉有血栓形成,血管扩张充血,广泛出血并有溶

血,肌细胞减少,细胞核溶解消失。妊娠期由于肌瘤增长迅速,导致供血相对不足,易引起肌瘤红色变性。在妊娠期以浆膜下肌瘤变性最为多见。产褥期子宫血供突然减少,肌瘤亦易发生红色变性。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好发于生育年龄,主要发生于体积较大的瘤体,这与瘤体大、血供差,易受缺血影响有关。另外,盆腔手术、宫内放置节育器具或应用激素均可能会影响内生殖器官血供致肌瘤红色变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有全身血管病变同时也会影响肌瘤周围的血管病变,造成肌瘤的血供不足或血流障碍从而诱发肌瘤变性。

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在妊娠中、晚期或产褥期自觉局部持续性腹痛,有的表现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脉搏增快。腹部查体可有规律或不规律宫缩,子宫肌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严重时压痛区域可扩大,有时可出现腹膜激惹现象。盆腔检查时,子宫肌瘤部位触痛明显。

肌瘤红色变性的诊断

子宫肌瘤一旦发生红色变性,典型症状为剧烈腹痛伴发热。临床上症状不典型的占了较大比例,术前容易造成误诊。B 超在肌瘤变性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超声下可见漩涡状结构不明显或消失,内夹杂不规则低回声区。但超声不具备确定病理性质的功能。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后,肌瘤与周围正

常组织分界清晰,可准确显示肌瘤数目,大小及边界,并可清晰显示肌瘤内部有无变性坏死,对子宫肌瘤红色变性诊断可能有意义。对于B超诊断有困难者,可行CT检查。CT 诊断肌瘤红色变性有一定价值,变性部分呈低密度,强化程度明显减低,而未变性的部分与正常子宫的密度平扫与增强扫描无变化。因此,CT能勾画出明显的病变轮廓,但由于孕妇行CT 检查安全性不确定,故使用不广。当孕妇症状典型但超声又不能确诊时,应用磁共振诊断肌瘤红色变性有一定价值,肌瘤红色变性T2WI呈斑片状高信号,且由于MRI 无X射线,孕妇可以检查。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活检术对明确诊断帮助最大,尤其是逆行保守治疗者,务必在治疗前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肌瘤红色变性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诊断明确者不推荐常规行

手术治疗,主要是因为妊娠期血运丰富,手术易出血;肌瘤红色变性后充血变软,边界有时不清或位置有改变,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手术范围;即使发生红色变性,产后会缩小,如不影响妊娠,不必急于手术;如果行肌瘤剔除术有发生流产或早产的可能,术后子宫壁切口可能在妊娠晚期破裂。1)一般保守治疗方法

住院卧床休息,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

调等对症支持治疗;贫血者可输少量新鲜血;下腹部置冰袋冷敷;适当应用镇静剂和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但尽量少用麻醉剂,以免影响胎儿;有宫缩者,应用宫缩抑制剂;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因为肌瘤红色变性虽非感染所致,但红色变性后,由于局部血供障碍而致坏死,易继发感染,称为肌瘤败血症性变性。故一般主张应用对胎儿影响不大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等。经上述积极保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短期内可以获得缓解,妊娠仍可继续到足月。

2)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

肝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凝物质,在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妊娠期肌瘤红色变性腹痛减轻、腹痛缓解、宫缩消失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可有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小剂量肝素的应用可激活抗凝血酶Ⅲ,同时灭活多种凝血因子和抗血小板聚集,有效增强纤溶并降低血黏稠度,疏通微循环,加强血液流动性并且抑制炎性反应,从根本上起到治疗肌瘤红色变性的效果。由于用药时间短,对凝血功能未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具体的用药方案: 25~50 mg肝素溶于5%或10%的葡萄糖50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一般用药3-5 天。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

2.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保守治疗无效者及

所有无手术禁忌症的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1)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进行性加重,腹痛剧烈无法忍受,体温持续不降,或肌瘤嵌顿影响妊娠继续进行,都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孕周,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等具体情况选择。

早孕合并肌瘤红色变性,原则上先行人工流产,然后再进行保守治疗;浆膜下肌瘤较大,红色变性部位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时可选择经腹或腹腔镜肌瘤切除术。肌壁间肌瘤可在人工流产术后1~3个月行肌瘤剜除术。孕中期发作者,应剖腹行病变肌瘤剜除术,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备血。对于术中发多个肌瘤,不易剥除,暂剥除较大的变性的肌瘤,保留直径<5 cm的肌瘤,待终止妊娠时剥除剩余的肌瘤。术后应用子宫收缩抑制剂,定期复查B 超,临产后密切观察注意子宫先兆破裂的征象。

2)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手术治疗

对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发作者,在排除手术禁忌后均宜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年龄、肌瘤所在部位和患者对生育的要求等选择经腹、经阴道或经腔镜手术,如浆膜下有蒂肌瘤引起腹痛、发热,有时难与卵巢肿瘤扭转或盆腔炎性包块鉴别,此时可采用腹腔镜技术,即可以做全面的盆腔检查以明确诊断,又可在镜下较容易地将之剔除。粘膜下

肌瘤可先行宫腔镜检查,再行镜下电切割术,对于复杂病例必要时还可采用宫腹腔镜联合的方法。若子宫肌瘤红色变性者瘤体大且位于肌壁间,则腔镜手术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最好开腹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18-1319.

2.范丽霞,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诊治现状[J].医学综述,2012年2月第18卷第4 期,565-566.

3.Papa Dasari. A Rare Cause for Red Degeneration of Fibroid Uterus [J].Journal of gynecologic surgery

2010,26(1), 63-66.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作者: 赵静萍单位: 文水县人民医院,山西文水 032100 【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病例分析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良性肿瘤。 多见于 30 岁~50 岁育龄期妇女的子宫体部。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偶尔发现。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与肌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大小等有关。 1 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 月经改变,如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如尿频、排尿障碍、便秘等;疼痛,肌瘤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一般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腰背酸痛等;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发热;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症; 阴道分泌物增多;贫血;不孕。 肌瘤的分型为: 一般可分为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三种。 可为单一的,也可为数目很多的。 子宫可均匀性增大,表面光滑,也有的表面凹凸不平,大小不等。 1 / 6

当肌瘤生长较大或过速时,易发生肌瘤变性,如玻璃样变。 若继续发展,则较多组织液化,最后形成囊性变。 由于钙盐沉积于肌瘤中,也可发生钙化。 在孕期及产褥期的肌瘤可发生红色变性。 2 子宫肌瘤的超声声像图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各异,取决于肌瘤的大小、部位和生长的时间长短。 肌瘤为多发或位于子宫表面时,子宫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单发的小肌瘤位于肌层内时,子宫形态和大小均无明显异常。 宫腔线可因肌瘤的压迫变形、移位,黏膜下肌瘤宫腔线不规则,宫腔内可见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区。 子宫肌瘤声像图以低回声为主,根据平滑肌组织及纤维组织的构成和排列不同,其回声分布有所差异。 以平滑肌组织成分为主的肌瘤,其回声低,后方有声衰减;纤维组织增多时,肌瘤的回声相对增强;肌瘤较大时会发生囊性变,相应部位会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若肌瘤有钙化时,钙化部分呈强回声带,后方伴声影。 较大的肌瘤内呈旋涡状回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 彩色血流信号多分布在肌瘤病灶的周围,呈ldquo;环状rdquo; 特征。 3 病例分析我们采用美国 GE 2019 型实时超声仪,探头为 3. 5 MHz 凸阵式探头,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对子宫及双侧

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及肿瘤内血管密度的MR-PWI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通过MRI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 ,MR-PWI)检测子宫肌瘤患者,初步探讨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及肿瘤内血管密度与PWI强化特征SS max的相关性,为PWI 指导子宫肌瘤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MR平扫及增强MRI灌注成像扫描,使用1.5T 磁共振成像扫描仪,采用稳态快速场回波序列(balance-turbo field echo,B-TFE),在肿瘤强化最显著的区域以及正常子宫肌层设定感兴趣区,通过后处理得出时间-信号曲线(灌注曲线),检查一周后均经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分析玻璃样变性的程度及免疫组化测定肿瘤血管密度(medial intratumoral vessel density, MVD),计算分析时间-信号曲线的首过最大灌注斜率值(steepest slope ,SS max)并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测定的MVD结果做对照分析。 结果共对79例患者进行检查,年龄29-53岁,平均48岁。①MRI诊断结果:子宫肌瘤91个,子宫腺肌瘤8个,子宫内膜癌1个,术后均行病理结果证实,子宫肌瘤最大径1.1cm-16.0cm,平均直径5.6cm,其中未变性38个,轻度玻璃样变性16 个,中度玻璃样变性19个,重度玻璃样变性18个。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T2WI表现为等信号、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1WI均为低信号,包膜和结合带完整,MRI平扫表现无特异性。②灌注扫描显示:普通未变性的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层同时强化,灌注曲线陡并逐渐上升,而正常子宫肌层在后期灌注曲线呈下降趋势;轻度玻璃样变的肌瘤灌注曲线较正常子宫肌层略平缓,早期曲线陡度相近,而后期子宫肌瘤灌注曲线缓慢上升,而肌层逐渐下降;中度玻璃样变肌瘤曲线逐渐上升,早期曲线陡度较正常子宫肌层略平缓,而后期子宫肌瘤灌注曲线缓慢上升,而肌层逐渐下降;重度玻璃样变肌瘤早期曲线平缓,后期缓慢上升。③直径小于3cm的肌瘤均为未变性子宫肌瘤。直径大于3cm的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的发生率为63.9%,变性程度与肌瘤的大小有关(X2=163.01,P<0.01),其中未变性子宫肌瘤的最大灌注斜率值SS max高于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玻璃样变性早期强化最明显,SS max最大,MVD表达最高,中度次之,重度最小,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且SS max 与MVD 成正相关(r=0.657,p=0.0028,p﹤0.01)。 结论子宫肌瘤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性,玻璃样变性程度越轻,肌瘤内血供越丰富,SS max越大,MVD越高。PWI可用于评估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的程度,能够反映组织血液灌注情况及微血管分布,为子宫肌瘤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子宫肌瘤磁共振灌注成像玻璃样变性最大灌注斜率血管密度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在诸多子宫肌瘤变性中,红色变性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多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 作者:刘睿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之间的女性是高发人群。相对来说,子宫肌瘤还是比较“温驯”的,一般不会发生恶变,待绝经之后,大多会“自绝于大 姨妈”。不过,毕竟医学无绝对,总有那么几个不甘“死去”的肌瘤会发生变性。在诸多子宫肌瘤变性中,红色变性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多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在非妊娠期发生率也有一定的比率,且绝经后亦可发生。 肌瘤红色变性者多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之主诉去医院就诊,属于急腹症的一种,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对于肌瘤红色变性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各位同道“少走弯路”。 肌瘤红色变性及其发生机理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由于肌瘤组织血管内发生血栓、梗死、静脉淤血和肌肉出血、血红蛋白自血管壁渗透到肌瘤组织内所致。变性肌瘤切面呈肉红色,并可能有腥味,质软、漩涡结构消失。肌瘤剖面如半生半熟的牛肉。镜下可见组织水肿,瘤体内小静脉有血栓形成,血管扩张充血,广泛出血并有溶

血,肌细胞减少,细胞核溶解消失。妊娠期由于肌瘤增长迅速,导致供血相对不足,易引起肌瘤红色变性。在妊娠期以浆膜下肌瘤变性最为多见。产褥期子宫血供突然减少,肌瘤亦易发生红色变性。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好发于生育年龄,主要发生于体积较大的瘤体,这与瘤体大、血供差,易受缺血影响有关。另外,盆腔手术、宫内放置节育器具或应用激素均可能会影响内生殖器官血供致肌瘤红色变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有全身血管病变同时也会影响肌瘤周围的血管病变,造成肌瘤的血供不足或血流障碍从而诱发肌瘤变性。 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在妊娠中、晚期或产褥期自觉局部持续性腹痛,有的表现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脉搏增快。腹部查体可有规律或不规律宫缩,子宫肌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严重时压痛区域可扩大,有时可出现腹膜激惹现象。盆腔检查时,子宫肌瘤部位触痛明显。 肌瘤红色变性的诊断 子宫肌瘤一旦发生红色变性,典型症状为剧烈腹痛伴发热。临床上症状不典型的占了较大比例,术前容易造成误诊。B 超在肌瘤变性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超声下可见漩涡状结构不明显或消失,内夹杂不规则低回声区。但超声不具备确定病理性质的功能。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后,肌瘤与周围正

民间治愈子宫肌瘤秘方

民间治愈子宫肌瘤秘方 相信对于子宫肌瘤这种肿瘤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现在患有这种疾病的女性人数不断上身,因此子宫肌瘤治疗势在必行。那么中医有哪些民间验方和偏方能够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呢?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民间治愈子宫肌瘤秘方,希望能帮到你。 民间治愈子宫肌瘤秘方 (1)丹参赤芍汤治疗子宫肌瘤 具体的药方:丹参30克,赤芍15克,紫草根20克,大黄、甘草各6克,用水煎煮成汤药,每日1剂,分2次服。 喝过一段时间之后取医院再复诊,发现月经量明显的减少了,再继续喝几天,症状都没有了,它的效果比预期想象的要好哦。 (2)王不留行治疗子宫肌瘤 医生建议:王不留行100克,夏枯草、生牡蛎、苏子各30克,用水煎煮成汤药服用,每日或隔日1剂,1~2个月为1个疗程。小王在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再进行妇科检查,发现肌瘤已经明显地萎缩变小了。 (3)鳖甲加牡蛎治疗子宫肌瘤 具体药方:准备30克的鳖甲和牡蛎,然后放在水里面煎成汤,每天服一剂,分两次喝完。 子宫肌瘤的症状

1.月经异常 最明显的表现是流量增多,周期时间延长。肌瘤可能会改变子宫腔的形状和体积,影响肌肉正常的功能,同时对静脉血管造成压迫,使经期的出血情况受到影响。 2.小腹肿块 随着子宫内肌瘤的增大,患者从小腹外部能触摸到明显的肿胀块,小腹的体积也将逐渐变大,并伴有明显的坠胀感。 3.白带异常 患者的白带会明显增多,而且变得浓稠有异味,有时可能会有类似腐肉的组织物排出,气味难闻。 4.尿频尿急或者排尿出现困难 肌瘤变大可能会压迫到膀胱或者输尿管,引起排尿时的诸多异常情况。 5.腹部及身体不适 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通常都会感觉到下腹坠胀,进而发展成腰酸背痛或者浑身乏力,这种现象在月经期间会变得更加严重。 6.不孕不育 女性如果子宫内的肌瘤压迫或堵住了输卵管,怀孕的机率会大大降低。 7.继发性贫血 长期的月经期延长加上月经量变大容易引起患者贫血,导致乏力、头晕、心慌等诸多不适。

女性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樊庆泊 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从妇产科方面,要根据肌瘤的大小、部位、有无症状、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近期发展情况及并发症,诊断是否明确等方面,来决定子宫肌瘤的处理。 子宫肌瘤的处理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牵扯到药物的问题,公认的治疗方案选择用激素治疗,选择常用的雄激素比如甲基睾丸素,另外是丙酸睾丸酮这类药物。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副作用比较大,往往引起雄性激素增高,年轻女性长期治疗以后,长胡须,声音变粗,还会有痤疮,病人不太接受这种方法。 另外一种治疗方法就是用现在比较新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以使肌瘤缩小40%到70%,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比较多的。如果是比较大的肌瘤,手术比较难切除的时候,每个月打一针,打两到三次,有的明显缩小,对手术医生来说是好事,因为瘤子缩小以后,切除的时候容易了。容易切除带来的好处,就是病人出血少,并发症少,造成的压迫少。但是它的缺点是费用比较昂贵,国产的药有三四个厂家生产,费用是2200到2500。因为费用的问题,不太能长期使用。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是使用米非司酮,可以使肌瘤缩小,现在国内很多医院开始用了,效果还是不错的。需要每天服用,但是这个药吃的时间长一些,吃两三个月,明显使肌瘤体积缩小。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有一些缺点,治疗的时候,瘤子缩小很好,但是一停药又长出来了,这是缺点。瘤子有激素依赖性,这些药物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只是一个缓兵之计,为了手术准备可以用这些药,但是作为一个长期的治疗方法,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根治方法。 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呢?比如瘤子不是很大,症状比较明确,子宫肌瘤存在很多年了,在它没有恶性的情况下,可能保守治疗更踏实一些,现在肌瘤也有恶性率,不到1%的子宫肌瘤形成肉瘤。 如果子宫肌瘤没有月经过多,没有典型的症状,可以观察,不予处理,等到绝经以后。如果说瘤子近期长得比较快,不推荐使用保守的方法,因为有恶变的可能性。在临床上遇见过,大概二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宫肌瘤做了剔除,后来却发现是子宫恶性肿瘤,没办法只能把子宫切掉了。以前恶性的肌瘤年龄都在接近绝经期的患者,这几年发病年龄提前了。 子宫肌瘤患者,如果采取保留治疗的方法,一定要定期看专科医生,定期看门诊,定期做B超检测,看看肌瘤有没有明显增大,通过B超检查,看子宫肌瘤血流丰富不丰富,如果丰富,可能子宫肌瘤比较活跃,就不好,要特别小心。

子宫肌瘤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超声诊断 【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所构成的子宫良性肿瘤。 [病理] 大体观子宫肌瘤是实性肿瘤,可发生在子宫的任何部位,大小差异很大,可单个,也可多个。形态多呈圆形,也可不规则形或多个肌瘤相互融合成结节状。肌瘤组织较正常子宫肌组织硬而致密。肌瘤自身没有包膜,周围被压迫的肌壁纤维形成假包膜,肌瘤与假包膜间界限清楚。肌瘤表面色淡,切面呈灰白色,可见呈漩涡状或编织状排列的结构,组织质地致密。 光镜下:肌瘤主要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肌瘤变性:各种原因(主要的原因为肌瘤血液供应不足)可引起肌瘤的退行性变。 1.玻璃变性又称透明变性。肌瘤组织水肿。肌纤维退变,漩涡状或编织状结构消失,代之以玻璃样透明结构。 2.囊性变肌瘤玻璃样变继续发展,肌细胞液化形成囊性变。囊性变区可大、可小,可单发,也可多发。 3.红色变性发生机制不清。常见于妊娠期或产后期。红色变性的肌瘤切面呈暗红色,质软,漩涡状结构消失。 4.脂肪变性肌瘤细胞内脂肪颗粒增多。当肌瘤内全部变为黄色脂肪时称脂肪瘤。

5.钙化肌瘤内出现磷酸盐及碳酸盐沉积。常见于肌瘤脂肪变性后。 6.恶性变主要为肉瘤样变。多见于肌壁间肌瘤。切面灰黄色、细腻、生鱼肉样。 [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有无临床症状及症状的轻重决定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有无并发症。小肌瘤可终身无症状。较大的肌瘤可出现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尤其以黏膜下肌瘤明显;盆腔或腹腔包块:包块多位于下腹部正中,质硬,无压痛;阴道溢液:黏膜下肌瘤可引起白带增多、血性白带或脓性白带;压迫症状:位于子宫前壁的较大肌瘤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或充溢性尿失禁。子宫后壁大肌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坠胀感和大便不畅;疼痛:肌瘤发生变性或扭转时可引起疼痛;不孕或流产:黏膜下肌瘤、子宫颈肌瘤、巨大肌瘤均可造或不孕或流产;贫血: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可导致失血性彷血。 [超声表现] 1.肌壁间肌瘤小的肌壁间肌瘤子宫大小和形态可无明显变化。肌瘤较大时,子宫增大或出现局限性隆起,子宫形态失常,轮廓线可不规则。肌瘤结节可单个,也可为多个,大小差异很大,小者小于l厘米,大者十几厘米甚至二十几厘米。肌瘤较小且无继发变性时回声较均匀,多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有时周围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肌瘤结节较大时,内部回声不均匀,成漩涡状。有些肌瘤后方回声衰减或有声影,致使结节边界不清晰,不易准确测量其大

探讨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探讨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3-06-17T09:16:02.8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杨煜韬[导读] 超声可以明确肌瘤的部位大小有无并发症,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杨煜韬(大连市金州区第四人民医院B超室 116110)【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81-0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的表现及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8例经临床手术确诊的子宫肌瘤病列的超声图像。结果肌壁间肌瘤多见,达68例;浆膜下肌瘤5例;多发性肌瘤23例;子宫肌瘤合并输卵管积液。卵巢肿瘤5例,合并阔韧带肌瘤1例,合并阑尾炎包块1例。本组超声诊断准确率95%。结论超声可以明确肌瘤的部位大小有无并发症,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及分析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 其发生率居女性生殖器官全部良性肿瘤的首位,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毋庸置疑, 为治疗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报告经彩超诊断并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118例患者,年龄22-65岁,主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有绝经后出血、下腹部有憋胀感等, 体检时发现较多,年龄以35岁以上女性为多。仪器与方法:采用ALOKAssd3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5MHz患者膀胱适度充盈,下腹部常规多切面扫查子宫与盆腔, 并记录肿块大小位置、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等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有绝经后出血,下腹部有憋胀感等, 体检时发现较多, 年龄以35岁以上女性为多。 2.2 肿瘤的部位及大小;肿瘤的部位及大小不一,最大约17cm×12cm 最小0.5cm×1.0cm肿块直径以1.0cm-1.5cm为多。肌壁间肌瘤最多见,达68例,浆膜下肌瘤15例,黏膜下肌瘤5例,多发性肌瘤23例,子宫肌瘤合并输卵管积液,卵巢肿瘤5例,合并阔韧带肌瘤1例, 合并阑尾炎包块1例。 2.3 声像图表现肌瘤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大多界限较清楚。有变性者一般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区肌壁间肌瘤瘤体内回声以低回声为主。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以增强回声型居多,较大的肌瘤肿块回声强弱不均,有钙化强回声及声影出现, 肌瘤水肿变性者局部呈数个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 形态不规则。 2.4 彩色多普勒子宫肌壁间肌瘤周围有较清晰的直条状血流是其主要特点, 同时还表现为半环状、环状及弓状血流信号, 肌瘤实质内可有稀疏或丰富点状、短线状、细条状和小分支血流或无血流信号显示。子宫动脉血流信号一般容易显示。 2.5 B超与手术对照情况肌瘤大小及位置基本符合, 宫颈平滑肌肌瘤术前多算在多发性肌瘤中。 3 讨论 超声对子宫肌瘤诊断是毋庸置疑的, 本组118例与手术病理对照; 完全符合106例, 基本符合7例, 不符合5例, 符合率95.4%, 不符合率4.6%。分析原因, 诊断子宫肌瘤并不难, 主要是子宫肌瘤合并症及其他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相当一部分肌瘤合并症较多见, 其中合并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多见。当子宫肌瘤较小而出血过多时, 年龄偏小者就建议药物控制改善症状, 随时复查, 暂缓手术, 提供切实有力的治疗方法。在本组资料中, 多发性肌瘤往往体积小, 而单个肿瘤体积较大, 所以子宫肌瘤体积增大程度与肌瘤多发性个数不成正比。由于子宫肌瘤生长位置不同, 肌瘤变性而回声改变, 以及与子宫卵巢等其他病变存在声像图表现的交叉重叠性时,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子宫肌瘤水肿变性诊断与鉴别诊断。浆膜下肌瘤水肿变性时要与卵巢肿瘤鉴别, 首先从位置上区别, CDFI有助于鉴别, 前者血流信号多但不丰富, 且PW测呈静脉型, 卵巢肿瘤可探及动脉型血流, 特别是恶性肿瘤可及丰富血流信号且多数RI< 0.4。对绝经后妇女肌瘤增大或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者, 应考虑恶变。仅仅满足于子宫肌瘤发现, 忽视对肿块内部结构及周围邻近器官方位的仔细检查是误诊、漏诊的原因之一。子宫内膜息肉误诊为黏膜下肌瘤是由于从常见病, 多发病方面考虑, 忽视病变的超声特征, 导致漏诊, 所以应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受患者临床症状误导, 不单凭超声图像做分析, 对声像图不典型患者应多方位扫查, 尽量充分显示具有鉴别意义的声像图, 定期随访, 防止误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血管分布情况及血流信号均有一定特征性, 可提高子宫肌瘤水肿变性诊断, 有助于临床鉴别及手术范围确定, 从而为临床诊断带来帮助, 值得基层推广[1-2]。 参考文献 [1]周畅,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招小丽.临床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1.

子宫肌瘤治疗

子宫肌瘤治疗 由于子宫肌瘤在生长之初不易被发觉,而一旦发现、确诊之后以及在治疗中,对患者的精神和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子宫肌瘤又有女性生殖健康的“潜在杀手”之称。对于子宫肌瘤的成因,目前认为,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和流产、分娩等因素有关。因为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绝经年龄延迟,而绝经后,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肌瘤会自然萎缩。子宫肌瘤是否有症状,取决于肌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女性的危害,主要是月经过多、严重贫血、不育、感染及压迫症状。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症状轻的患者,若子宫大小不超过孕12周的大小,则不必手术,只要每3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随时注意肌瘤的变化即可。特别是对于近绝经期的患者,因其绝经后肌瘤有自然萎缩的可能,所以一般都主张保守治疗。手术方法也有不同选择,希望保留生育能力者,肌瘤为单个的可开腹剔除肌瘤,保留子宫;黏膜下肌瘤蒂细长已脱出于阴道内者,可经阴道行肌瘤摘除术;年龄大而无生育要求者可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不满50岁,在确认卵巢无病变时,可保留一侧卵巢,尽可能不影响女性内分泌功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雄激素治疗,以对抗体内过高的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血管及肌层收缩,减少月经量。这种药物治疗适用于月经过多、贫血不严重,子宫增大在孕8周大小以下的患者。 一“切”难解千愁 在选择治疗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手术治疗有全部或部分切除子宫的方式,但这种手术改变了内生殖器的完整性,会给患者及其配偶在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创伤,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夫妻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主要是减少体内雌激素的产生或对抗雌激素的作用,疗程长、见效慢、疗效差、费用高,药物治疗对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骨质代谢及第二性征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外科学治疗疾病通常采用“开刀”这种特色性手段,难免给患者带来人为损害性创伤。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的子宫肿瘤,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很常见。肌瘤的生长部位如压迫输卵管影响精子、卵子的运行会造成不育。一旦能够妊娠,在孕期肌瘤即会随着子宫的增长,尤其在孕中期以后,迅速长大,发生“变性”,产生腹痛、发烧等症状。子宫肌瘤有时也容易造成流产、早产。一般来说,患有子宫肌瘤妇女,只有直径2厘米以下的浆膜下肌瘤,可以妊娠。但妊娠前子宫肌瘤直径已超过3厘米,则肌瘤于孕期长大、发生变性及造成流产、早产的机会增加;若肌瘤直径虽然不足3厘米,但生长部位不好,如在宫腔内,或宫颈上,由于压迫输卵管影响不育等情况,最好是先做手术剔除肌瘤再怀孕。凡有子宫肌瘤的育龄妇女,一定要在妇科医生的检查后再决定是否妊娠。 子宫肌瘤何时该切 据统计,在35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中,很多人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恶化的概率很小,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doc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uterus myoma of),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整理了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1,药物:子宫肌瘤中医治疗无效。采用性激素药物以强行降低雌激素水平,缓解子宫肌瘤症状,不能根治,副作用大。 2,手术:采用肌瘤摘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显效较快,但如果内分泌失调这一根本致病原因未能改变,子宫肌瘤还可能复发。得了子宫肌瘤,最主要的是及时发现、及早手术。 3,根据肌瘤的不同特点,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治疗形式。很多无生育要求的人患子宫肌瘤后,选择了子宫切除手术,目的是显效快,不复发,但是肌瘤和子宫一起没了。殊不知,子宫是女性盆底的组成部分,切除子宫必须在盆底挖个窟窿,而且切断固定子宫的10条韧带,才能取下子宫,盆底完整性被破坏,盆底支持力度下降,内脏下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因肌瘤切除子宫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其实肌瘤是良性疾病,以今天的医疗水平,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切除子宫。微创技术已经非常普及,粘膜下肌瘤完全可以用宫腔镜经阴道切除,无切口;浆膜下肌瘤和壁间肌瘤可以用腹腔镜切除,腹壁最大切口1cm。所以,年轻或无症状的肌瘤患者,不应该等肌瘤长大或出现症状再作手术,肌瘤越小子宫创伤越小。肌瘤一旦存在,一定会越长越大,任何药物治疗都无效,栓塞和自凝刀,因为易损伤肠管,出血,复发等,更是不可取。不如尽早切除,术后辅以内分泌调节,才是万全之策。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种类 第1类:性生活失调女性易患子宫肌瘤 传统中医学讲,子宫肌瘤归属于症瘕(肚子里结块的病)范畴。而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中医解说

消除子宫肌瘤的最好方法

■腹部肿块: 腹部肿块常是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诉,高达69.6%。刘主任介绍,小的子宫肌瘤一般不易经腹触及肿块。如果可以触及的子宫肌瘤一般在下腹中部,质硬,尤其在清晨膀胱比较充盈时就更容易摸到,会伴有下坠感。 ■贫血: 子宫出血为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半数或更多的患者会出现。当肌瘤使子宫腔变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黏膜下肌瘤,均可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长期出血又没及时治疗,还可能发生贫血。 ■腹部压迫感: 压迫症状多因肌瘤压迫周围脏器而引起,盆腔静脉受压可出现下肢水肿;压迫盆腔组织及神经,可引起下腹坠痛及腰背部酸痛;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会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等。 ■消除子宫肌瘤的最好方法 我就是有子宫出血的情况确诊的子宫肌瘤,想想以前自己真的固执,全家人都让我先用中药,可我非要做微创,原因是我好朋友的妈妈是大夫,她说微创效果好,可没过半年,就又犯了,而且当时怀孕二个月,特别尴尬,不治吧影响怀孕,治吧,又怀孕了,一狠心把孩子做了,那几天给我哭的啊,因为是第一胎,老公和婆婆特别在意,这回我听妈妈的建议,开始用【金元舒汤药】,一共用了四个半月,特意去医院拍了个四维的彩超,竟然真的全好了,现在一晃半年过去了,昨天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恢复得很好。 ■疼痛: 子宫肌瘤患者表现为腹痛者占40%,腰酸者占25%,痛经者占45%。亦有表现为下腹坠胀感或腰背酸痛的,程度大多不很严重。 ■白带增多: 子宫肌瘤患者白带增多占41.9%。肌壁间肌瘤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所以致使白带增多。当黏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坏死时,则产生血性白带或脓臭性白带,量可很多。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B超室徐海存 子宫肌瘤在育龄女性中是多发疾病,也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妇女约20%~25%有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 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有:①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主要有粘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引起;②腹部肿块:病人无意中触到包快或查体时发现;③不孕或压迫感。 根据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三种:①肌壁间子宫肌瘤,②浆膜下子宫肌瘤;③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常为多个,各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一、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表现 (1)子宫增大、轮廓变异及肌瘤分布:根据肌瘤大小、数目及生长部位不同决定子宫大小及形态变异。子宫可均匀性增大或不规则增大。应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声像图。肌壁间子宫肌瘤和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常均匀增大;浆膜下子宫肌瘤、较大或数目较多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常导致子宫不规则增大。

(2)宫内回声改变:子宫肌瘤内回声很复杂,是根据肌瘤结缔组织纤维多少及有无变形而定。多样的内回声如下: 1)子宫肌瘤呈衰减回声:未有变形的肌瘤或较小的肌瘤,一般瘤体呈衰减回声而宫壁为中等回声。 2)子宫肌瘤呈栅栏状回声:肌瘤较大出现强暗相间栅栏状回声,可能有区域性玻璃样变。 3)花纹状反光较强回声:这种肌瘤结缔纤维组织较多,瘤体呈反光较强的花纹状。 (3)子宫肌瘤变性的声像图 1)玻璃样变:玻璃样变其切面失去旋涡状切面而变为同质样,其回声较为衰减。 2)囊性变:玻璃样变进一步发展,液化而形成数目、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严重者液化连成大囊样回声。 3)脂肪样变:瘤体内可见区域性反光较强的回声,其与肌瘤之间界限清晰,有时可见整个瘤体为强回声团块,边缘清晰或模糊。 4)钙化:瘤体钙化有各种形式,可见肌瘤包膜钙化光环或瘤体内弥漫性钙化斑或局灶性钙化斑块或声影。 5)红色变性:常在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生急性腹痛、肌瘤明显衰减

浅谈子宫肌瘤

浅谈子宫肌瘤 发表时间:2019-08-09T11:11:47.97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张桂萍[导读] 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张桂萍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据尸检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一旦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不用害怕!子宫肌瘤的治疗形式与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肌瘤的数目、体积大小、是否存在肌瘤变性、患者个人意愿,是否需,保留生育功能等有着很大关系。下面我们就子宫肌瘤的病因及治疗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子宫肌瘤的病因有哪些?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因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结合大量临床观察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子宫肌瘤属于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是导致肌瘤生长的关键因素。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有部分学者认为肌瘤生长和生长激素相关,生长激素可以和性激素共同促进有丝分裂,进而使肌瘤快速生长。还有部份学者推测,人的胎盘催乳素也和雌激素共同促进有丝分裂,认为妊娠期间高激素水平加速了子宫肌瘤的生长,HPL也有可能参与其中。激素代谢和卵巢功能主要是由高级神经中枢所控制和调节,因此神经中枢也有可能在肌瘤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总而言之,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可能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一起作用而导致的结果。二、得了子宫肌瘤,怎么办?第一,随诊观察。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患者无明显症状,而且也无恶变的征象,可以定期随访观察。每3-6个月随访一次。第二,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目前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主要有曲普瑞林、亮丙瑞林及戈舍瑞林等等。但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不适合长时间进行使用,仅仅适合用在手术之前的预处理中,一般情况适用3-6个月,防止因为雌激素过低导致出现更年期的症状。或者是可以同时对小剂量雌激素进行补充,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副作用进行对抗。2、米非司酮:其属于孕激素拮抗剂。最近几年,在临床上通过该种药剂进行子宫肌瘤的治疗,可以缩小肌瘤的体积,但是在停止使用药剂以后,大部分情况子宫肌瘤都会再次生长。 3、达那唑。该种药剂主适用在手术前,或者是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在停止使用该药剂以后,子宫肌瘤仍然会生长,并且对该药剂进行服用会对肝功能造成损害,还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痤疮、体重增加等等。第三,手术治疗。针对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一共分为2种: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这两种手术都是经过腹部,或者是经过阴道来进行的,又或者是进行内镜手术,如腹腔镜、宫腔镜。挑选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结合病人的年龄、生育要求、生长部位、肌瘤大小、医疗技术条件等等。肌瘤切除术,主要是把子宫肌瘤进行摘除,对子宫进行保留的手术,一般适用在40岁以下的妇女,希望不要影响到声誉功能。肿瘤较大、月经较多、存在压迫症状、由于肌瘤影响生育、肌瘤生长较快但没有发生恶变、黏膜下肌瘤等情况,都适用肌瘤切除术的治疗方式。子宫切除术,一般适用在症状明显的病人,肌瘤出现恶性变可能的、没有生育要求的,可以用该种手术方式。该种治疗方式有两种: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年龄相对较大的病人,建议进行全子宫切除。在术前,需要排出掉外宫颈恶性疾病。此外,还有子宫动脉栓塞术。该种手术主要是利用放射介入的防范,把动脉导管直接插入到子宫动脉中,对永久性的栓塞颗粒进行注入,使子宫肌瘤的血供得到阻断,进而使肌瘤慢慢萎缩,一直到消失。需要注意的是,盆腔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病人、希望不要影响到生育的病人、自身有血管造影的禁忌证病人,需要列为禁忌证。第四,聚焦超声治疗。该种治疗方式主要是把超声波进行聚集,集中在肿瘤内部,把温度上升到65℃,使肿瘤出现凝固性坏死的状态,进而实现治疗。该种治疗方式可以使肌瘤出现萎缩,进而缓解病人的症状。主要适用在具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在治疗以后没有手术瘢痕,并且恢复速度较快。但是,会存在一定副反应,如临近肠管损伤、皮肤烫伤等等。

(完整版)子宫肌瘤试题及答案

妇产科子宫肌瘤学习试题(十二月)姓名:得分: 1、子宫肌瘤的症状与下述何项关系密切【D】 A、肌瘤的大小 B、肌瘤生长的部位(宫体、宫颈) C、发生年龄 D、肌瘤与肌层的关系(粘膜下、浆膜下、壁间) E、肌瘤之数目 2、子宫壁间肌瘤最主要的症状为【C】 A、月经不调 B、绝经后出血 C、月经过多 D、接触性出血 E、不规则阴道出血 3、浆膜下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E】 A、月经量过多 B、血性白带 C、痛经 D、继发性贫血 E、下腹部包块 4、关于粘膜下肌瘤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不规则阴道出血 B、发生症状较早较重 C、易发生蒂扭转 D、白带增多 E、子宫呈均匀增大 5、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B】 A、红色变性 B、继发性贫血 C、浆膜下肌瘤蒂扭转 D、肌瘤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 E、肌瘤恶变 6、关于子宫肌瘤,下述哪项是错误的【E】 A、粘膜下肌瘤较常发生月经量过多与不规则出血 B、浆膜下肌瘤较少出现月经过多 C、膀胱充盈时,较大肌瘤可升至腹部,病人因此就医 D、较大浆膜下肌瘤可发生蒂扭转

E、浆膜下肌瘤最易引起不孕 7、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易发生下述哪种变性【D】 A、玻璃样变性 B、囊性变 C、坏死感染 D、红色变性 E、肉瘤变 8、子宫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有阴道出血应考虑【E】 A、感染 B、囊性变 C、红色变性 D、脂肪样变 E、肉瘤变 9、关于子宫内膜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子宫内膜发生的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B、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C、多见于老年妇女 D、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 E、在我国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 10、宫体癌综合征表现为【E】 A、肥胖 B、高血压 C、糖尿病 D、未婚、少产 E、以上都是 11、子宫内膜癌与哪个因素无关【E】 A、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 B、腺瘤型增生过长 C、不典型增生过长 D、腺囊型增生 E、多产 12、内膜癌的癌前病变是【C】 A、萎缩型子宫内膜 B、增生期子宫内膜过长 C、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 D、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

子宫肌瘤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1.年龄:好发年龄为30~50岁,以40~50岁最多见。 2.体质敏感:激素受体比较敏感,容易受激素影响。 3.疾病药物:卵巢功能亢进,滥用避孕药。 4.饮食:食用过多添加激素的饲料喂养的鸡、鸭、鱼。 5.肥胖:肥胖的体质比较容易合成雌激素。 6.生育:未生育或是生育少,未哺乳的女性。 7.遗传:母亲或是姐妹有患病史。 1、保守治疗:利用合理的用药,来抑制肌瘤的生长,但是在临 床上效果不是很少。建议大家还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 2、手术治疗:对于比较大的子宫肌瘤,可以采用肌瘤摘除术、 子宫切除术,这种疗法适用于肌瘤较大、症状明显、非手术治疗无 效的女性患者。这种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显效较快,但如果内分泌失 调这一根本原因未能改变,子宫肌瘤复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3、中医疗法: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所以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多以活血化瘀、消瘀散结、清热解毒、疏 肝理气、化瘀止痛为主。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中医方法治疗子 宫肌瘤。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能改善增生的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使肌层的单纯性肥大逐渐消失,增生的结缔组织变软,从而起到调经、止血、疼痛消失、恢复卵巢功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地控制子宫肌瘤瘤体 生长,使瘤体逐渐软化,最后消散。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上世纪就已经出现了,主要是向子宫动 脉里面打栓塞剂,使肌瘤的血管被栓塞,造成肌瘤内部缺血坏死。 但是由于子宫的血供很丰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5、微创手术治疗:此治疗方法弥补了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及手术 治疗的不足,能够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同时手术治疗的风险也 相对减小,由于是微创手术,伤口很小,能够满足女性的爱美心理。 一:做好清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是女性防止子宫肌瘤的最基本措施,做好外阴清洁可以防止病原体进入子宫,引发子 宫肌瘤。 二:积极避孕。人工流产会严重损伤子宫,增加女性患子宫肌瘤的几率。因此,在生活中,要采取好的避免措施,减少人流的次数,因为流产次数多,会给患者的子宫修复带来一定的危害,刺激子宫 的正常修复,容易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病。 三:减少高脂肪饮食。研究表明,高脂肪食物进入人体后,会促进女性雌激素的分泌,给子宫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刺激子宫的正 常修复,引发子宫肌瘤。所以,女性朋友们在生活中要坚持低脂肪 饮食,要多喝水,避免辛辣以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四:适当控制性生活。性生活过于放纵就会给子宫健康带来隐患,特别是性生活不洁,可以让病原体经阴道进入子宫腔内,导致子宫 内膜感染,引起子宫肌瘤。 五:注意休息。在月经期间,女性要多注意休息,还要避免过度 疲劳,避免受冻受寒,否则就容易持续痛经闭经的现象。而且还要 少食辛辣食品,增加营养,避免营养不良。 六:定期检查。当女性确诊子宫肌瘤以后,要根据医生的安排,应每月到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发现肌瘤增大缓慢或未曾增大,那么 可以半年复查1次;如果增大明显的话,那么为了患者的安全考虑, 可以及时手术治疗,比起其他的生殖器官受到压迫,导致并发症的 发生。

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含义

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含义 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含义呢?有的人说,子宫肌瘤变性是变成恶性的了,也有的人说,子宫肌瘤变性是玻璃样等形态的改变,究竟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意义呢?又该如何应对呢?能不能治好呢?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些问题做一下简要了解。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是良性的,可发生各种退行性改变,多在肌瘤生长加快而血运不足时,如妊娠期、绝经后期发生。这些变化主要是玻璃样变或透明变性、红色变性、囊性变、脂肪样变、钙化、坏死、恶性变等。下面举列几种最常见的类型: 1、囊性变:多继玻璃样变后发生,液化而形成囊腔,软如囊肿。 2、玻璃样变或透明变性:主要是肌瘤血液供给不足、水肿、液化,为玻璃样物质所替代。 3、红色变性:多在妊娠期发生,产后也可发生。主要为血管栓塞、组织坏死、出血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而将组织染成红色。此时病人多有剧烈腹痛。 4、肌瘤恶性变:发生率为0.13~1.39%,主要为肉瘤变。此时子宫变软,生长快,常伴有不规则流血或月经过多。 子宫肌瘤变性主要就是如上几个方面的内容,鉴于此,温馨提示广大患者:确诊疾病后一定要尽早治病,以便赢得一个良好的预后。在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多样化的今天,治疗子宫肌瘤建议选择高能聚焦超声刀疗法,该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是将体外发射的超声波聚集于体内肿瘤组织,通过热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声化学效应等,使肿瘤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坏死,使癌组织失去增殖、浸润、转移能力,从而被机体溶解吸收。它具体实施是由人体外发射多束超声波,经过水介质进入人体并发生聚焦形成高能密度区,焦点区的癌组织吸收声能产生发热现象,温度可以达到70—100℃,从而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聚焦区的癌细胞热死,达到抗癌目的。 有关“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更多有关子宫肌瘤的问题,可关注网站更新。最后,再次提醒:确诊子宫肌瘤后一定要尽早选择积极规范的疗法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治疗小偏方

子宫肌瘤治疗小偏方 乳鸽枸杞汤 食材:乳鸽1只,枸杞30克,盐少许。 做法:将乳鸽去毛及内脏杂物,洗净,放入锅内加水与枸杞共炖,熟时加盐少许。吃肉饮汤,每日2次。 山楂益母饮 配料:山楂30克,益母草20克,郁金10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山楂、郁金、益母草三药洗净,放锅中加水,煎30分钟,取汁,去渣,溶入红糖,分次频温饮。 苏芎猪肉汤 配料:苏木12克,川芎10克,香附6克,黑木耳30克,穿山甲片3克,猪肉250克。 制法:黑木耳,水发,洗净;猪肉,切块,焯水去浮沫;苏木、川芎、香附、穿山甲,用纱布包后扎紧。将药包、猪肉、黑木耳等一并放锅中,加水、盐、料酒,煮沸后,改小火炖30分钟,加入味精调匀,即可食用。 补气理中汤 配料:黄芪20克,党参12克,淮山药20克,川断肉10克,炒杜仲15克,牛肉200克。 制法:先把牛肉切成块,在锅中用水煮沸,捞去浮沫;黄芪、党参、川断、杜仲、山药,一并用纱布包成药包,与牛肉一起放锅中,加水、料酒、盐、胡椒、姜、葱,中火烩煮1小时,捞去药包,加入味精调味,再煮15分钟,即可喝汤、吃牛肉。 米仁丹参粥

配料:生米仁30克,丹参15克,糯米150克。 制法:先将丹参加水,煎30分钟,取汁去渣。米仁洗净,糯米淘净,入锅中,加水及药汁,熬成粥,即可食用。 怎么治疗子宫肌瘤 我是去医院确诊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大的六点多,还有三四个一点几的,当时大夫建议微创治疗,但通过熟人一打听,说微创对子宫也是有伤害,而且复发率极高,我虽然结婚二年多,但一直还没有生宝宝,所以直接放弃手术选择的治疗,由于治疗心理急切,几乎是每个月都去做B超复查,每次都会给自己带来惊喜,亲眼看到肌瘤逐渐在缩小,经血多伴血块、经期长、小腹胀、腰疼的毛病也都好了,上个月再去复查,肌瘤竟然真的消失了。

子宫肌瘤也会“变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f7119999.html, 子宫肌瘤也会“变性” 作者:付少琼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087-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的常见肿瘤,总发病率为4-11%,相比于一般女性来说,50岁以上女性人群患上该疾病的可能会性增加40%。子宫肌瘤一般出现在浆膜下、子宫肌壁内和粘膜下。30-50岁妇女是患子宫肌瘤疾病的主要人群。该疾病在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肿瘤的大小以及所在的位置,具体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子宫出血、疼痛、可触及的腹部肿块和不孕等。子宫肌瘤通常在外观上有着很明确的界限,其切割表面呈乳白色,呈漩涡状或编织状结构。在显微镜下通常显示为平滑肌细胞和不等量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肌细胞大小 均匀,排列成漩涡状或棚状,核为杆状. 1 引起子宫肌瘤的有关因素 女性朋友导致子宫肌瘤发病的确切原因尚未明了,其机理当前医学领域并没有确切的定论。祖国中医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病因可归结为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身体机能失调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现代医学则认为:子宫肌瘤形成的原因可归结为因长期受体内雌激素影响有关,也可能由于长期吸收雌激素积累导致女性体内内分泌过分失调所致。人体内的高級神经中枢掌控着控制体内激素发挥作用,如果,高级神经中枢系统控制失调也是影响到子宫肌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临床中会发现部分肌瘤患者伴发不孕。肌瘤所引起的长期月经过多常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时表现为全身乏力、脸色苍白、气短、心慌等,而且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恶变率。 2 什么是“变性” 子宫肌瘤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许多不确切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由继发性改变所引起,一部分的子宫肌瘤患者会表现出一定的“变性”,包括透明变性(又叫玻璃样变化)、囊性(水样,胶冻样)改变和红色变性,肉瘤样变,钙化等。这些退行性改变被认为是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由于部分区域的相对缺血,使肌瘤失去原有的典型结构所造成的,最终的形态可能与更危险的疾病相类似,并造成误诊。水样变性的特点是水肿液的积聚与相关的胶原沉积会呈现不同的模式。有水样改变的子宫肌瘤不具有较厚的平滑肌细胞束,而是表现为一种精细的丝状结构,水肿液成为附着于细胞外物质,水样变化最终导致囊腔的形成。局灶性水样变性相对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