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笔记-chap1-3
- 格式:pdf
- 大小:347.00 KB
- 文档页数:3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一、内涵:广义——心理的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指向一定方向并遵循确定顺序2、不平衡性:人一生心理发展是按不均衡的速率推进的。
第一加速期为初生——幼儿;童年平稳;第二加速期为青春期;成人期缓慢;老年期下降。
3、普遍性和差异性:人类具有普遍性,个体具有特殊性4、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儿童发展,老年衰退5、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发展呈连续性进程,但又分为数个阶段。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确立的发展心理学的地位。
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最常用)2、纵向研究3、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2、二因素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施太伦、吴伟士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二、各主要学派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心理发展观1、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2、本质在于平衡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时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4、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调节的过程皮亚杰心理发展建构说图式——动作活动的组织结构。
同化——以既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历程(数量上的变化,不能改变图式)顺应——主体改造已有的认识结构,以适应新情境(质的变化,创造或调整图式)平衡——主体通过同化与顺应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心理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一、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认知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惧——情感过程 } 心理过程意:按目的克服困难,作出努力——意志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指人心理过程和人格而言的。
1. 外部行动是人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 2.可被掩饰,分析心理需谨慎3.不是不可捉摸,其他方面可能体现二、发展心理学发展:人类身心生长和变化(心理变化)发育:生理的变化心理发展:包括种类心理的演变和个体心里的变化过程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
(广义)只研究个体发展。
(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与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研究年龄特征范围{1.认知过程——思维年龄特征主要2.社会性发展——人格的年龄特征主要{ 1.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研究年龄特征 2.生理因素发展3.动作、活动4.言语的发展(一)种类心理发展: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动物心理进化过程(比较心理学)————{1.刺激感应性阶段2.感觉阶段3.知觉阶段4.思维萌芽阶段+人类心理进化过程(原始人类心理学)心理进化条件{1.外部:地球变化2.内部:脑的发展促进动物发展为人类的条件:1.直立行走,手的发展2.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3.因交往需要产生语言人类心理特点:1.有意识的心理2.社会性的心理3.有语言功能的心理语言功能:调节、概括(二)个体心理发展——社会化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霍尔复演说在生物学上复演说来解释儿童心理发展,认为胎儿在胎内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过程。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一、概览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本章节将简要概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概念、研究范围以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
主要概念: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这一过程从胎儿期开始,一直延续到老年期。
心理发展不仅包括个体内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研究范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从胎儿期的大脑发育、婴儿期的感知和动作发展,到幼儿期的语言学习、学龄期的认知发展和青春期的心理社会变化,再到成年期的心理成熟和老年期的认知衰退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重要性: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挑战,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本质,推动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各个关键领域,包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笔记的学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发展心理学简介发展心理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婴儿期心理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儿童期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和老年心理发展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且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关注感知觉、动作和依恋关系的形成;幼儿期则开始关注认知。
家庭关系以及个人成就的实现;老年期则关注生活满意度的保持、生理和心理适应等。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成熟势力观maturation一、代表人物:格赛尔二、基本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但成熟更为重要。
成熟: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心理发展是由机体的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它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发展的动力是成熟: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
格塞尔认为,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学习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一、华生的观点(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刺激来自于客观而不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
②华生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他认为,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证明机能上的遗传。
由遗传而来的构造,其未来的形式如何,要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③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则越大。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①华生提出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
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③提出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
3、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指出:初生儿只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
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华生特别强调家庭环境在情发展中的作用。
(1)怕初生儿的惧怕表现为:呼吸加快,双手紧握或乱动等。
引起这种先天惧怕的原因是:突然的噪声和失恃。
其余惧怕都是此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华生称之为习得性惧怕。
惧怕主要是一种条件反射性行为。
(2)怒最初的愤怒是身体运动受阻而引起的。
发怒的表现是整个身体僵硬,双手、双臂、双腿、乱舞、屏息、哭叫,脸色发青等。
(3)爱华生认为,产生爱的反应的刺激包括皮肤抚摸、挠痒、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打、通过刺激“性感带区域”,如嘴唇、乳头、性器官等特别容易唤起这种反应,这种爱的反应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如“亲密的”、“善良的”、“和蔼的”等。
发展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系统角度,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个体研究,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个体心理如何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
一.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征又包括内隐的心理特征。
(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模式,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三个规律从上到下:头部——躯干——脚,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由远及近: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部位,动作发展越快由粗到细: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二.测量和解释个别差异气质特点可以通过母亲的观察与感受,气质量表来加以评估。
智力测验三.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机制的依据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思维机制在本质上是有差别的。
感知动作阶段:思维离不开动作的参与,动作是思维的来源与过程前运算阶段: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具体运算阶段:获得了守恒的概念,具备了运算的性质,但对象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对象形式运算阶段:可摆脱具体的事物而进行抽象运演。
四.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决定心理发展的因素是遗传与环境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看,其中几个影响最大的因素:家庭: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质量,家庭类型,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影响的因素)~学校: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社区环境: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独生子女家庭,寄宿制,网络化社会。
五.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五篇《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1关于造纸,各个大陆在过去彼此割裂的时代都创造了纸,但是很快教科书下了比较的结论,中国的造纸水平最高。
我们普通只认可最早的,最好的,最经济的。
所以即使现在的训练者在谈素质训练,实际上仍是在积累素材,让普遍的真理看起来穿了一件衣服,等孩子兴高采烈的去发觉马甲。
不行知论者惟恐才是素质训练真正的支持者。
维果斯基作为苏联唯物主义的心理学家,强调我们发展的高度受到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学习先于发展,也就是说我们是在先学习,有了肯定的积累之后才谈的上发展。
也就是说一群孩子在一起顽耍时有可能发觉望远镜是近视镜片的叠加,但是即使有了三角几何方面的学问,也未必能发觉勾股定理。
最终,我想问,撇开那些高深的定理,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容忍自己的孩子以“幸运的发觉者”来进行探索和发展。
大多数的训练乃是功利性质的,强调实用性,我们从灌输到引导已是进步,但最终也肯定无法容忍孩子再造一个世界。
我信任皮亚杰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的智力高度可能发觉一些共同的真象,殊途同归。
但是用我妈的话来说,徒弟都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所以我觉得维果斯基的观点更加贴合实际。
其中基础性的概念,我们会最终把基础性概念简化成信息的雪片来保存,遗忘曾经是怎样采集到他们的,所以会惊异小孩子为什么这么愚蠢。
我们已经遗忘了过去我们是如何把握它的。
就似乎代际之间,时常经受过一些同样的事儿,但是在一轮一轮的蜕变之后,留下的惟独几个普普通通的道理,而只依靠几个经典的句子不足以支撑起我们整个生活的信仰,仍旧需要去实践去内化一些感受。
智力最初的发展只是单向的维度,比如从高度来比较,之后发展到面积的比较,再发展到体积的比较。
成年时候,我们需要做的还是多维度的思索问题,全面的解决问题。
但是这样看起来更像是情商的发展,实事上仍可以理解为智力的进步。
许多人成年之后严厉性阅读量会骤减,这并非坏事,教科书可以丢弃,投身生活的大舞台可能是最好的出路,由于现实生活可以使人熟悉到更多的维度。
第一章緒論第一节兒童發展心理學の研究對象與任務系統角度,種系或動物演化過程の研究,廣義の發展心理學,比較心理學和民族心理學個體研究,個體の胚胎期開始一直到衰老死亡の全過程,個體心理如何從低級水準向高級水準變化發展の。
一.描述兒童發展の普遍行為模式行為模式個體在解決問題の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の現實の心理發展水準,既包括外顯の行為特徵又包括內隱の心理特徵。
真正の心理發展模式能反映生活在各種社會文化背景下兒童共同具有の發展過程。
兒童の動作發展模式,語言獲得模式,皮亞傑所描述の兒童思維發展模式,都是兒童心理發展の普遍模式。
動作の發展遵循以下三個規律從上到下:頭部——軀幹——腳,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由遠及近:從身體中部開始,越接近軀幹部位,動作發展越快由粗到細:先學會大肌肉,大幅度の粗動作,逐漸學會小肌肉の精細動作。
二.測量和解釋個別差異氣質特點可以通過母親の觀察與感受,氣質量表來加以評估。
智力測驗三.揭示兒童心理發展の原因和機制皮亞傑の兒童思維發展機制の依據是不同年齡段の孩子の思維機制在本質上是有差別の。
感知動作階段:思維離不開動作の參與,動作是思維の來源與過程前運算階段: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轉化具體運算階段:獲得了守恆の概念,具備了運算の性質,但對象只能停留在具體の對象形式運算階段:可擺脫具體の事物而進行抽象運演。
四.探究不同の外在環境對心理發展の影響決定心理發展の因素是遺傳與環境遺傳の作用在孩子出生時已經充分體現了環境則在兒童成長過程中不斷地施加影響看,其中幾個影響最大の因素:家庭:父母の養育方式,文化水準與職業狀況,父母個性,親子關係品質,家庭類型,物質生活條件(主要影響の因素)學校:師生關係,同伴關係,班級凝聚力,教師の教學與管理方式社區環境:鄰里關係,社區文化娛樂設施,獨生子女家庭,寄宿制,網路化社會。
五.提出幫助與指導兒童發展の具體方法是為了幫助兒童順利地度過每個發展階段,幫助兒童解決發展中遇到の困難或暫時の障礙。
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属于心理学基础领域之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一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发展心理学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特点和科学。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特征:连续性阶段性(发展具有年龄的特征)发展心理学包括2个主要部分和4个方面2个主要部分:(1)认知过程的发展年龄(2)社会性的发展特征4个方面:遗传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动作和活动行为的发展思维发展言语和情绪的发展(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理解总系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总系的发展是作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当中所具有的动物进化的特征个体的进化过程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发展的过程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了在社会过程当中所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一些行为方式。
社会化过程是指在一定环境上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发展,进而形成新社会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的表现包括:学习、适应、交流、参与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们学习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了解、解释、预测和调控在整个生命发展过程当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了解人类的成长过程(2)为了给进行教育提供非常好的参照(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心理学方法有相同地方: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访谈法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同一时期内对某一个年龄或某一个年级或某几个年级的被试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并加以比较。
横断研究的优点:可以同时研究很多个较大的样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横断研究的缺点:缺乏系统的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比较复杂(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之内对儿童心理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不同:横向研究是同时选择很多年龄进行同时施测纵向研究只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来进行重复的测量纵向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纵向研究能够揭示同样一个人或同样一组被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纵向研究的优点:能够系统的、详尽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与质变的规律纵向研究的局限性:1)样本容易减少2)反复测量(影响被试的发展、成长、情绪,给被试带来经验)3)时间较长,变量较多,长期追踪要经历时间、社会、环境的变量,可能会误导实验结果(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既采用了横向研究的方法,也采用了纵向研究的方法,既克服了横向研究的短处,保持了横向研究的长处,同时也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陷,因此其科学性、适用性非常强。
第1篇第一章:引言1.1 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发展心理学的意义研究发展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第二章:婴儿期心理发展2.1 婴儿期的特点婴儿期(0-1岁)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的巨大变化。
2.2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2.2.1 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婴儿期的感觉和知觉发展迅速,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2.2.2 认知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感知运动阶段,个体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2.2.3 情绪和社交发展婴儿期的情绪和社交发展表现为对亲人的依恋,逐渐学会与他人交往。
第三章:幼儿期心理发展3.1 幼儿期的特点幼儿期(2-6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了从依赖到独立、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3.2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2.1 认知发展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
3.2.2 情绪和社交发展幼儿期的情绪和社交发展表现为对同伴的认同,逐渐学会独立处理人际关系。
3.2.3 行为发展幼儿期的行为发展表现为对规则的遵守,逐渐学会自律。
第四章:童年期心理发展4.1 童年期的特点童年期(6-12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了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的转变。
4.2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4.2.1 认知发展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个体开始形成逻辑思维。
4.2.2 情绪和社交发展童年期的情绪和社交发展表现为对同伴的认同,逐渐学会与他人交往。
4.2.3 行为发展童年期的行为发展表现为对规则的遵守,逐渐学会自律。
第五章:青春期心理发展5.1 青春期的特点青春期(12-18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