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举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894.60 KB
- 文档页数:2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体会
张利兵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016)011
【摘要】@@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常见口腔黏膜疾病,中医称之为口疮,每年至少发作3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舌缘、唇、软腭等处出现不止一个的痛性红色小结,继而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约2 mm~10 mm,约7 d~14 d后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亦有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留瘢痕者,溃疡此起彼伏.病因不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有遗传背景.口腔溃疡的病理检查显示,从真皮血管到表皮的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渗出,真皮-表皮交界处可见变性和坏死,形成溃疡.本病虽为小疾,但治疗起来也颇棘手,常令患者痛苦不堪.多年来,笔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1437)
【作者】张利兵
【作者单位】阳城县人民医院,山西,阳城,048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甘草泻心汤加减配合涌泉穴外敷治疗r复发性口腔溃疡37例 [J], 赵翔宇
2.甘草泻心汤加减配合涌泉穴外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 [J], 万峰;石友权;潘孟;傅萍
3.加减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 [J], 刘冬厚;郑传彬;张思容;谢伟
昌;张强;姜小艳;
4.甘草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Meta分析 [J], 缑慧勇;韩晓音;李合国
5.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Meta分析 [J], 张家齐;俞赟丰;徐思琦;李家雯;殷双;简维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康复新液治疗,研究组应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0.0%(P<0.05)。
结论:给予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使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效果更为显著。
标签:复发性口腔溃疡;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康复新液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研究指出,其在临床中的发病率约在20%左右[1]。
这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易复发,口腔内的溃疡伴随者明显的疼痛感,对患者的正常饮食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精神状态。
临床西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短期效果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很难阻止其不断的复发。
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定义与概念,但是在《素问》当中曾经指出: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并指出其隶属于中医学范畴当中的“口疡”及“口疮”[2]。
本次研究使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都符合临床中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年龄范围:20岁~60岁;至少既往存在2次復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史,病史>1年,溃疡每个月至少发作1次。
对照组60例,年龄范围:20岁~60岁,平均年龄(39.8±2.6)岁,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病程(1.7±0.6)年;研究组60例,年龄范围:20岁~60岁,平均年龄(39.9±2.4)岁,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病程(1.6±0.5)年。
口腔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自制口腔溃疡散,给患者每天使用3-5次,一个疗程是连用5天该药,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所有60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以后,临床显效40例,占66.7%,好转15例,占25.0%,无效为5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
结论本文采用口腔溃疡散治疗6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1.7%,口腔溃疡散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有效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疗程。
【关键词】口腔溃疡散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 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溃疡性疾病,以患病率高达25%居于口腔粘膜病之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每5人中至少有一人发生过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口腔黏膜各部位周期性发作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为特征,没有明显的其他疾病体征,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和自限性特点,溃疡灼痛感十分明显。
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角化差的部位[1-2]。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口腔健康。
因此,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3-4]。
目前,针对此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相当多,但均没有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尽早治愈,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尽可能地回归原来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提高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发病率。
现将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经过使用口腔溃疡散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观,疗程得到明显缩,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与总结如下。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优选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1① 脾胃积热症状:数目多而密集的浅溃疡,周边充血,中心区表面有淡黄色假膜,灼疼明显。
面红热,口渴口臭,唇红干燥,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或厚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通腑。
方药:清胃散加减。
生石膏15g,黄连10g ,黄芩10g,栀子3g,当归12g,生地10g,寸冬10g,赤芍10g,牛膝10g。
若便秘加大黄、芒硝;红肿者加二花、公英。
② 心火上炎症状:口舌生疮,溃疡面积小而数目多,多位天舌尖和舌前部或舌侧缘,溃疡周边充血明显,灼痛剧烈;口热口渴,急躁心烦,夜寐不安,小便短赤涩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心降火,凉血利尿。
方药: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
生地10g,竹叶6g,黄芩12g,黄连12g,滑石9g,木通10g,栀子12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20g。
尿赤加白茅根、大小蓟;烦躁口渴加麦冬、玄参③ 肝郁气滞症状:口舌生疮,多位天舌缘,溃疡数目少。
复发与情绪及月经有关,经前复发,经后渐愈,月经失调,量过多或过少,__有块,小腹胀疼。
胸肋胀闷,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经前__胀痛。
舌尖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舒肝理气,调理冲任。
方药:丹枝逍遥散加减。
柴胡6g,龙胆草9g,栀子9g,香附6g,枳壳6g,赤白芍各10g,川芎20g,当归10g,菊花10g,益母草10g,生地10g,甘草20g。
若前不见古人情严重可形成气滞血瘀,可用桃红四物汤或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
④脾虚湿困症状:溃疡数目少,面积大而深,久治难愈合,口淡乏味,口粘不渴,头晕头重,胃脘满闷,食欲不振,便溏腹泻,体弱乏力,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数。
治法:益气健脾,芳香化湿。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参11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10g,薏仁20g,半夏6g,厚朴6g,泽泻10g,佩兰10g,砂仁10g,桂枝10g,木香10g,炙甘草20g。
名医经验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 t .2017,V o l .25N o .9张善举治疗脾胃系湿热蕴结型口腔异味的临证经验武洛洛1 张争强1 通讯作者:张善举2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2.æèçöø÷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ʌ关键词ɔ 张善举;藿朴夏苓汤加味;口腔异味;经验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嗜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与锻炼,湿热蕴结于脾胃,继而引起一系列脾胃疾病,口腔异味就是其中缠绵难愈的杂病之一㊂张善举,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0余年,擅长消化病㊁疑难杂病的诊治,对脾胃系湿热蕴结型口腔异味的治疗更是匠心独运㊂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张善举教授治疗经验总结如下㊂口腔异味,又称口臭,是指口中味觉异常,如口酸㊁口苦㊁口咸㊁口臭等,晨起或夜间明显,伴有或不伴有口中黏腻㊁分泌物增多等临床症状,伴或不伴有其他疾病,如牙周炎㊁反流性食管炎㊁慢性胃炎㊁慢性胆囊炎等,具有复发性㊁规律性㊁迁延性等特点,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㊂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0%,其中60%以上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因口气异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并可能给其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㊂口腔异味在临床上有口源性与非口源性之别,脾胃系口腔异味属于非口源性口腔异味中消化系疾病引起的口臭,属于中医学口臭 范畴㊂病因病机:脾胃湿热,胃失和降张善举教授认为脾胃系口腔异味以湿热为多,湿热多因嗜食肥甘厚味,脾虚湿滞,蕴而化热,湿滞脾胃,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湿热循经上逆于口而致本病㊂张善举教授认为湿热是本病的关键因素,如‘诸病源候论“曰: 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㊂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㊂ ‘杂病源流犀烛“云: 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㊂ ‘临证备要“中指出: 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常在温热病及口疮㊁牙宣等证中出现㊂ 综上所述,脾胃湿热,胃失和降乃本病发生之根本㊂治疗方法:清胃热,利湿化浊,和中降逆临床治疗本病一般为清上焦火热,但往往效果不佳,且易伤及阴液㊁脾胃㊂张善举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清胃热㊁利湿化浊㊁和中降逆之法,选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口腔异味取得了满意疗效㊂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其能宣通气机,燥湿利水,主治湿热病邪在气分而湿偏重者㊂张善举教授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组成:藿香9g ,厚朴15g,姜半夏9g ,赤芍12g ,杏仁12g ,生薏苡仁15g ,白蔻仁9g ,猪苓15g,淡香鼓15g ,泽泻12g ,通草6g ,枳实12g ,白术15g ,香附9g ,大黄6g ,黄连6g ,山药12g ㊂方中香豉㊁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藿香㊁白蔻仁㊁厚朴芳香化湿;厚朴㊁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猪苓㊁泽泻㊁薏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重用厚朴,加用枳实㊁香附降逆和胃,稍佐白术㊁山药顾护胃阴,以达祛湿而不伤阴液及脾气之功㊂诸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祛邪而不伤正,标本兼顾,使中焦湿热得清,胃气得降,口腔异味自除㊂医案举隅患者,男,36岁,2016年5月就诊㊂主诉:口腔异味1年余,口中臭秽难闻,黏腻不爽,口中分泌物增多㊂他院反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㊂刻诊:口中臭秽,口中黏腻不爽㊁分泌物多,视诊排除口腔炎症,晨起及进食不慎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时有胃脘痞满不适,偶有嗳气㊁反酸,纳可,小便正常,大便黏腻不爽,每日2~3次,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神志清,精神差㊂诊断:口臭㊂辨证:湿热蕴结㊂治宜清胃热㊁利湿化浊㊁和胃降逆,给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㊂服药7剂后,口中臭秽症状明显减轻,大便黏腻改善,上方加减继服14剂,口臭明显好转,大便调,诸症消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㊂体会张善举教授认为脾胃湿热㊁胃失和降是导致本病的基本病机,脾源型口腔异味的生成责之于中焦湿热㊁胃气上逆,根本在中焦㊂临床大多以清上焦火热为主,耗8 中国民间疗法2017年9月第25卷第9期. All Rights Reserved.名医经验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 t .2017,V o l .25N o .9伤胃气,导致脾胃虚弱,病久则脾虚湿滞化热,湿热蕴结,湿邪黏腻,蕴于上焦,迁延难愈㊂故张善举教授在藿朴夏苓汤的基础上佐以六君子汤和胃养阴,祛邪而不伤正,故清中焦,养胃阴乃全方的精髓所在㊂综上所述,张善举教授辨证施治,另辟蹊径,从脾胃论治本病,取得满意效果㊂(收稿日期2016-12-01)张秀华治疗儿科病经验举隅刘玉楠 通讯作者:扈晓靖(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8) ʌ关键词ɔ 张秀华;儿科病;大柴胡汤;经验 张秀华老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名老中医,早年师承河南名医吴南镇先生,从医50余年,形成了自己诊治儿科疾病的独特体系,辨证用药更是精妙㊂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举其验案2则,以飨读者㊂表里双解除积热患儿,男,1岁零4个月㊂主诉:发热(38.5ħ)1d㊂症见:发热,伴吐奶㊁腹胀㊁大便干㊂查体:咽腔充血红肿,扁桃体Ⅲ度肿大,腹部灼热,舌质暗红,苔白腻,指纹色紫红㊂中医辨证:食积发热㊂方用大柴胡汤加减㊂组成:柴胡6g ,枳壳10g ,黄芩10g ,大黄6g ,莱菔子10g ,焦山楂10g ,焦神曲10g ,焦麦芽10g ,牛蒡子10g ,金银花15g ,连翘12g ,葛根12g ,甘草6g ㊂服用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㊂按语: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水谷精微需求相对较大,但小儿脏腑娇嫩㊁脾常不足,易致运化失司,加之小儿神志未开,饮食不知自节,故常有饮食积滞㊁食滞中焦,故见吐奶㊁脘腹胀满㊁不思饮食;食积化热,热毒上攻,客于咽喉,故见咽腔红肿;逆犯于肺,肺气郁闭,则有发热㊂治疗以通腑泄热㊁消积导滞为主,方选大柴胡汤加减,使阳明邪热从下而解,配以焦三仙㊁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有形之食积得以消散㊂同时因患儿咽腔红肿明显,邪热客经,故给予金银花㊁连翘㊁牛蒡子清热消肿㊂葛根具有解肌退热㊁升阳止泻的作用,用在此处既可以宣通肺气郁闭,又可以防止大柴胡汤攻伐太过以致泄泻㊂张秀华老师认为小儿发热不外乎外感及内伤,二者常相兼为病,其中内伤食积与外感热邪临床最为常见,腑气不通,表病不解,用大柴胡汤加减,表里双解,诸症悉除㊂宣降肺气治咳逆患儿,男,12岁㊂主诉:咳嗽半个月㊂现病史:半个月前患儿冒寒后出现咳嗽伴发热(38.8ħ),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后,发热症状消失,但仍咳嗽,咳声重浊,吐黄痰,咽痛,大便偏干,每日1次㊂查体:咽腔充血,扁桃体I 度肿大,脉弦,手心热㊂中医诊断:咳嗽㊂辨证:肺热郁闭证㊂方用自拟宣肺降气汤,组成:黄芪10g ,桑叶10g ,麻黄6g ,杏仁6g ,川贝母10g ,莱菔子12g,炙枇杷叶10g ,葶苈子10g ,生石膏30g ,金银花15g ,冬凌草15g ,牛蒡子15g ,木蝴蝶3g ,桔梗10g,甘草6g ㊂服药5剂后,咳嗽及咽痛较前好转,后去冬凌草,减石膏为10g㊂继服7剂,咳嗽消失㊂按语:肺为华盖,位置最高,外邪最易侵犯,加之小儿肺脏娇嫩,外邪侵袭,卫外失固,邪犯于肺,肺气不降,故可见咳嗽;肺为水之上源,肺不行水,水聚于上,则咳声重浊,大肠失润,故大便干;湿郁化热,热邪循经上冲于咽,故咽部红肿㊂张秀华老师自拟宣肺降气汤,由麻黄㊁杏仁㊁川贝母㊁莱菔子㊁炙枇杷叶㊁木蝴蝶㊁桔梗组成,其中麻黄㊁桔梗宣发郁闭之肺气,祛邪外出;杏仁㊁炙枇杷叶肃降逆上之肺气,降逆止咳;莱菔子消食理气,通腑泄浊;川贝母止咳化痰,祛除有形之痰邪与无形之气逆,同时又能养阴润肺,扶正与祛邪兼顾;木蝴蝶止咳润肺,利咽开音,是张秀华老师的经验用药,每遇小儿咳嗽必用,效如桴鼓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蝴蝶具有抗炎㊁抗诱变㊁抗菌和止咳作用[1]㊂在此基础上,痰热偏重者,加生石膏㊁葶苈子㊁桑白皮泻肺平喘;食积明显者,加酒大黄㊁焦三仙泄热导滞;咽痛或咽红者,加牛蒡子㊁冬凌草㊁金银花清热消肿,散结止痛;咳嗽日久肺气亏虚者,合玉屏风散补肺益气,疏风散邪;邪热客肺日久伤阴者,加生地黄㊁沙参㊁麦冬润肺养阴,清热止咳㊂参考文献[1]殷文光,李曼玲,康琛.木蝴蝶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1965-1969.(收稿日期2016-12-20)9中国民间疗法2017年9月第25卷第9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65-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7卷第2期张善举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Experience of Prof. ZHANG Shan-ju for treating recurrent oral ulcer郑柳飞张善举(指导)(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中图分类号:R36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5)2-0065-02【摘要】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更为棘手,吾师张善举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玉女煎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玉女煎;经验【Abstract】Oral ulcer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 Prof. ZHANG Shan-ju used Yu’nv Jian to treat recurrent oral ulcer.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nfirmed.【Keywords】Recurrent oral ulcer; Yu’nv Jian;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2.035张善举教授,洛阳市第二中医院院长,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擅长消化系统、内科杂病的诊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更谓独具匠心。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吾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整理如下。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变之一,其发病率居口腔黏膜疾病之首,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5%。
本病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口腔黏膜角化差的部位。
以口腔黏膜各部位反复发作的溃疡为特征,不伴有其他疾病,且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等特点,溃疡灼痛明显,严重者影响饮食、睡眠[1]。
细辛煎液漱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5例
张善举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2(43)4
【摘要】本人近几年来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配合民间单验方细辛煎液漱口,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口腔溃疡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及院内外口腔科医师介绍,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一书中关于复发性口疮的诊断标准,全部经过维生素B_2、左旋咪唑。
【总页数】2页(P281-282)
【关键词】细辛煎液;漱口;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疗法;疗效
【作者】张善举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815.1
【相关文献】
1.细辛煎液漱口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口腔溃疡45例 [J], 张善举
2.白硼含漱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8例--附口泰漱口液治疗68例对照 [J], 李万红
3.中药漱口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J], 屠佳
4.探讨四种维生素联合FE复合酶漱口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 [J], 宋惠鑫
5.中药漱口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J], 王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发性口腔溃疡应用经方辨治心得体会
刘亮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3(022)012
【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以口腔溃疡黏膜反复出现溃疡,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本病对人体总无大碍,但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每当工作紧张,压力增加,心情抑郁,睡眠不足或饮食生冷,食炙博之品等诱发本病,而最常见的症状是唇、颊、舌、腭等处的呈圆形或椭圆形黏膜溃疡,溃疡周围明显充血水肿,表面有渗出物覆盖,患处剧烈疼痛。
笔者有幸拜全国第3、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岳在文主任医师为师,在临证中发现岳师喜用仲景之方,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其效立显。
笔者借鉴岳主任经验。
用经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收效很好,现简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总页数】2页(P2156-2157)
【作者】刘亮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5+9
【相关文献】
1.经方辨治鼻炎的应用体会
2.刘景源教授应用经方辨治失眠经验述要
3.顾文忠应用经方辨治寒热真假病案2例
4.应用《伤寒杂病论》辨治癌症与经方治肝癌举隅
5.李发枝应用经方辨治杂病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三黄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R296.83B1672-5085(2011)18-0411-01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性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笔者在临床采用三黄泻心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2006年7月~2008年7月间我科门科就诊的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
主症:口腔溃疡呈圆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周围红肿,局部灼热疼痛。
次症:口渴欲饮、面红、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8例,其中治疗组38例中男17例,女21例;发病年龄21~72岁,平均41.9±2.17岁;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长者6.5年。
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发病年龄19~73岁,平均42.3±1.86岁;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6.2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发作期口服三黄泻心汤加味(黄连6g,黄芩12g,大黄6g,生甘草12g,肉桂3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白及9g,大枣10g)。
加减:舌苔黄腻甚者加黄柏、薏苡仁;红肿疼痛甚者加竹叶、木通;大便干结加大黄至9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缓解期将基础方炼蜜为丸,日3次,每次12g。
对照组:发作期口服维生素B2片,每次10mg,每日3次;维生素C片,每次0.3g,每日3次。
口腔溃疡局部外用冰硼散,每日3次。
间歇期按原量常规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片。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
3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溃疡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有效:溃疡愈合,临床症状减轻50%以上,1年中溃疡复发次数减少50%以上。
无效:溃疡未愈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虽治愈,但1年中复发次数不减少。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痊愈9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5.79%。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
河北盐山人。
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
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着于国内。
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
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
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
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
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
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郁闷不乐等情况均能偶然发生,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硬颚则少见。
年龄不拘,发病年龄估计在10。
20岁之间,女性较多。
一年四季均能发生,溃疡有自限性,能在10天左右自愈。
若溃疡经常发生或此起彼伏称复发性溃疡。
复发性溃疡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虽然国内外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提供了许多与该病的有关因素,但是尚未能得到充分的证实。
包括免疫学异常(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自身抗体等)、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营养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循环障碍以及其他因素。
一般认为复发性溃疡不单是局部的病变,而是整个机体功能异常的局部表现。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轻型溃疡、重型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的范畴。
根据生成部位,局部症状,发生时间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如121舌疮、口破、口疡等。
其中虚证口疮比实证口疮为多。
-65-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7卷第2期张善举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Experience of Prof. ZHANG Shan-ju for treating recurrent oral ulcer郑柳飞张善举(指导)(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中图分类号:R36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5)2-0065-02【摘要】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更为棘手,吾师张善举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玉女煎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玉女煎;经验【Abstract】Oral ulcer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 Prof. ZHANG Shan-ju used Yu’nv Jian to treat recurrent oral ulcer.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nfirmed.【Keywords】Recurrent oral ulcer; Yu’nv Jian;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2.035张善举教授,洛阳市第二中医院院长,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擅长消化系统、内科杂病的诊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更谓独具匠心。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吾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整理如下。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变之一,其发病率居口腔黏膜疾病之首,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5%。
本病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口腔黏膜角化差的部位。
以口腔黏膜各部位反复发作的溃疡为特征,不伴有其他疾病,且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等特点,溃疡灼痛明显,严重者影响饮食、睡眠[1]。
本病属祖国医学“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
其基本病位在脾胃,与心、肾等密切相关。
胃热阴虚,虚火上炎,是本病发生的关键。
1 病因病机胃热阴虚、虚火上炎导师张善举教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总体上多以虚实论之,实证多由过食辛辣厚味,以致心脾积热,复感燥热之邪,热盛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而致黏膜溃烂而成。
虚证多由素体阴虚或热病,大病后期,真阴衰竭;亦有因本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耗伤真阴,引起肾水不足,难以济火,虚火旺盛,命门之火失去维系,浮游于上,循经上扰咽喉口舌引起本病。
导师认为火热、阴虚为本病的两大致病因素,相因为病,热邪灼伤口腔黏膜是本病的始动因素,而体内阴液不足则是导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机体易感性的关键。
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曰:“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指出口疮以火热为邪。
《寿世保元·口舌》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
”综上所述,胃热阴虚、虚火上炎是本病发生的关键。
2 治疗方法清胃热,滋肾阴,引火归元临床上本病一般的治法为苦寒清热,但往往效果不佳反而伤及阴液,导师张善举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清胃热、滋肾阴、引火归元的治疗方法,选用玉女煎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了满意疗效。
玉女煎一方出自《景岳全书》,具有清胃泻火、滋阴增液之功。
该方主治少阴不足、阳明有余之证。
导师在此方的基础上,辨证论治,以清胃热、滋肾阴、引火归元为法,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拟方药如下:生石膏20g,生地20g,知母12g,麦冬20g,川牛膝18g,制附子3g,肉桂3g,土茯苓30g,地肤子15g,白鲜皮30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伴便秘者加三棱10g,莪术10g;头痛者加川芎10g,白芷10g;口干渴者加天冬20g。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火而不伤阴,故为君药。
生地黄甘而微温,以滋肾水之不足,且滋而不腻,用为臣药。
君臣相伍,清火壮水,虚实兼顾。
知母苦寒质润、滋清兼备,一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一助生地滋肾养阴;麦冬微苦甘寒而润胃燥,且可清心除烦,二者共为佐药。
牛膝导热下行,且补肝肾,为佐使药,以降上炎之火[2]。
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
土茯苓、地肤子、白鲜皮共奏清热利湿、解毒疗疮之效。
全方妙在少量附子、肉桂相伍,引导上越之火回到命门之中。
诸药合用,能清能补,标本兼顾,使胃热得清,肾水得补,溃疡得愈。
3 病案举例患者甲,女,48岁。
2013年12月就诊,口舌反复破溃3年余。
口腔两颊部、舌根部见数个溃疡面,口腔烧灼疼痛,痛连舌根,且口干舌燥,进食困难。
每因劳累,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加重,外院反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来诊症见:口腔两侧颊部及舌根等处有数个溃疡,状如黄豆或绿豆大小伴见烦热干渴,纳差,大便秘结,3~4d 1次,舌红,苔黄少,脉弦细,神志清,精神差。
吾师中医诊为口疮。
辨证属胃火炽盛、肾阴亏虚,治宜清胃热、滋肾阴、引火归元,以玉女煎加味。
处方:生石膏20g,生地20g,知母12g,麦冬20g,川牛膝18g,制附子3g,肉桂3g,土茯苓30g,地肤子15g,白鲜皮30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三棱10g,莪术10g。
水煎服,1剂/d,分早晚温服。
服药5剂后,溃疡面积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大-66-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 V ol.(7) No.2便秘结症状明显缓解,守上方继服7剂,溃疡完全愈合,大便通畅,诸症消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体会导师张善举教授认为胃热阴虚、虚火上炎是导致本病的基本病机,口疮的生成责之于火,火又有虚实之分,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耗伤真阴,肾水不足,虚火上越,且在治疗过程中多用寒凉之品,损伤阳气,故吾师在玉女煎的基础上佐以少量制附子、肉桂以引火归元。
《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
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炎,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则浮游之火自熄。
”肉桂辛甘热,善补命门之火,益火消阴,引火归元,为命门火衰,虚阳上浮之要药。
故附子、肉桂为全方用药之精妙也。
临床上吾师用此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了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1]魏成功,段晨霞.夏翔教授从阴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J].中医中药,2013, 36(11):534[2]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116作者简介:郑柳飞,女,河南中医学院2012级研究生。
编辑:段苏婷编号:EA-140526251(修回:2015-01-19)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5例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35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y Jianpi Bushen therapy胡美菊(常宁市中医医院,湖南常宁,421500)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5)2-0066-02 证型:GD【摘要】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采用健脾补肾法遣方用药治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和肺功能。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1.4%,高于对照组的71.4%,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均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①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的FEV1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P<0.05)。
结论:健脾补肾法治疗慢阻肺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脾补肾;临床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Jianpi Bushen therapy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7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5 cases for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other was given Jianpi Bushen therapy more, 10 days for 1 course, efficacy and lung func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2 courses. Results: The efficacy 91.4% in the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71.4% in the control; after treatment, FEV1 and FEV1/FVC in two groups were elevated; the FEV1 and FEV1/FVC in the treatment was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Jianpi Bushen therapy shows obvious effects on COPD, and wa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Keywords】COPD; Jianpi Bushen; Clinical efficac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2.03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中常见多发病,多由其它慢性肺病发展累及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所致。
由于气道固定性阻塞,呼气气流受限是本病典型的病理生理改变的标志,亦是疾病诊断的关键,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1]。
目前西医所采用的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止咳、氧疗、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疗效有限,且存在反复发作。
2012年以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采用健脾补肾法治疗COPD患者35例,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