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如何根据症状辨证施治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病症,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中医在治疗口腔黏膜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强调根据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医认为,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唇炎等。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中医如何对这些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中医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心火上炎型、胃火炽盛型、肝郁气滞型、阴虚火旺型等。
心火上炎型口腔溃疡,患者多伴有心烦、失眠、舌尖红等症状。
治疗上应以清心泻火为主,常用导赤散加减。
其中生地、木通、竹叶等药材可清心火、利小便,使心火从小便而出。
胃火炽盛型口腔溃疡,常表现为口臭、口渴、大便干结等。
治疗则需清胃泻火,玉女煎是常用方剂。
方中石膏、知母清胃热,熟地、麦冬滋肾阴,牛膝导热下行。
肝郁气滞型口腔溃疡,患者往往情绪不佳,胸胁胀满。
此时应以疏肝理气为治法,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香附等药物能疏解肝气,调理气机。
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多伴有口干咽燥、手脚心热等症状。
治疗宜滋阴降火,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黄柏可清虚热,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
口腔扁平苔藓在中医看来,多与肝郁化火、湿热内蕴、阴虚血燥等有关。
肝郁化火型患者,常情绪急躁,口腔黏膜出现网状、树枝状斑纹,伴有口苦咽干。
治疗应以清肝泻火为主,丹栀逍遥散加减常能取得较好效果。
湿热内蕴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常有口中黏腻、舌苔黄腻等表现。
清热利湿是主要治法,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阴虚血燥型,则以口腔黏膜干燥、脱屑为主,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治疗需滋阴润燥、养血活血,常用一贯煎合四物汤加减。
口腔白斑在中医辨证中,主要有脾肾阳虚型、气血瘀滞型等。
脾肾阳虚型口腔白斑,患者常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治疗以温补脾肾为主,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合右归丸加减。
气血瘀滞型口腔白斑,黏膜白斑色暗,局部刺痛。
口疮的中医治疗口疮是口腔粘膜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好发于年青人,但老年人患本病者也非少见。
本病是一种以在口腔粘膜上多次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溃疡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因具有周期复发的规律,故常冠以“复发性”来表示其特异的表现。
口疮腹面及舌缘的粘膜为多发区。
溃疡面凹陷,表面有黄白色或灰白色伪膜,拭之不脱落,边缘红肿,呈烧灼样疼痛。
但愈合后不留疤痕为特点。
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其病程常有自限性,一般7~10天自愈。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口疳或口舌生疮,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已有描述,如说:“脏腑热盛,热盛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主症口腔之溃疡此起彼愈,有自发剧烈烧灼痛,遇刺激则疼痛加剧,影响病人进食与说话。
根据临床口疮可分为轻型口疮、口疮性口炎、腺周口疮。
病因病机口疮多由全身脏腑气血调节功能障碍所致,故口腔局部溃疡是标,脏腑气血的病变是本。
本病以病程长,反复发作为其特点,故久病多虚。
老年人各脏腑功能多衰退,所犯本病常以虚证为多见。
1.心脾两虚:年老心脾脏气日衰,生化血无力,使升清运化功能减弱;或由情志不畅,脾胃影响而致脾胃失运;或由思虑过度,既暗耗心血,又内伤脾气。
脾不健运,血液生化无源,而致心脾气血两虚,虚热内生,循经上灼口舌发为口疮。
2.心肾阴虚:年老之人,或因久病失养,或因劳心过度,致耗损心肾阴精: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则使肾阴灼损,阴精不足。
水不济火则心阴亏损,心火独亢,导致心肾两虚,阴虚不能制阳,则虚火上炎于口腔粘膜,故生口疮。
3.肝肾阴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肝血不足,肾失滋养则肾阴不足,或肾精虚亏,出现水不涵木,虚阳浮动于上,上结口腔化热,熏灼粘膜成疮。
4.脾肾阳虚:肾为先天之本,赖于脾运化生水谷精微之气来滋养:脾为后天之本,需肾中元阳之气来温煦。
若脾阳久虚,运化失司,肾失充养,肾阳受损:或肾阳不足而累及脾阳,导致脾肾阳虚。
脾运失职,阻液内停,湿邪内生,肾不能温化,乃湿浊郁生,湿浊邪气上逆口腔,浸腐粘膜而形成本病。
口疮是指口舌粘膜上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小溃疡,局部灼热疼痛的一种疾病。
口疮的范围较广,凡口腔颊腭、唇舌粘膜发生点状溃疡性损害的病变,均属本病范围.口疮又名口疡,发生于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小儿口疮的发生如与疳病有关者,称为口疳。
其病理和治疗大体相同,故一起讨论.西医学中的疱疹性口炎、球菌感染性口炎、复发性口疮、创伤性口腔粘膜溃疡、口腔粘膜结核性溃疡、白塞综合征等均属于中医“口疮”的范畴。
小儿常见疱疹性口炎和球菌感染性口炎。
口疮为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任何年龄小儿均可发病,以2—4岁为多。
本病可单独发生,或因其它疾患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伴发.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小儿口疮一般预后良好,但失治、误治可导致重症,或反复发作,耗气伤阴,转为疳病。
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发。
《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
《圣济总录》指出口疮之病有实有虚。
《小儿药证直诀》未论及口疮,但钱乙门人阎季忠所著《阎氏小儿方论》有治口疮方药。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说:“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
若发于口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疮。
”《幼科类萃》指出小儿与母同服药的必要性。
《幼幼集成》指出孕母怀胎,对胎儿的影响不容忽视,指出胎禀因素。
历代医家对小儿口疮的病因病理及分证论治作了精辟的论述。
现代对小儿口疮的研究主要偏重于临床研究,辨证论治的认识不断提高,多种疗法治疗小儿口疮有许多总结报道,以药物内服或外用者为多,亦有其它方法。
实验研究主要侧重于复发性口疮的病因病理研究,从不同方面阐明了药效原理,有助于提供,临证选方用药参考。
【病因病机】一、病因多种病因可引起口疮,常见的有外感因素、食伤因素和正虚因素3类。
1.外感病因 外感风、火(热)、湿、燥邪均可致口疮,而风邪、燥邪及湿邪常与火邪相合而致病。
最常见者,为风热外感,引动心脾两经内热,蒸于口舌粘膜为口疮。
.628.光明中医2021 年2 月第36 卷第4 期CJGMCM February 2021. Vol 36.4病机是由于脾胃气虚,气机壅滞,导致寒热并存,虚实 夹杂。
半夏泻心汤对治心下痞症状明显者;生姜泻心汤对治呕哕症状明显者;甘草泻心汤则对治下利、津液 损伤症状明显者。
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以除湿热,现 代药理研究有杀幽门螺杆菌功效。
参考文献[1]黄英志.叶天士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87.[2]黄帝内经素问[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0.[3]金•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9.[4]汉•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5]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9(2) :45.[6]王象礼.陈无择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35.[7]清•孙星衍,孙冯翼.神农本草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92.(本文校对:陈光收稿日期:2020 -08 - 10)运用三焦脏腑辨证理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巩美鱼1齐文升2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为特征,属中医“ 口疮”“ 口糜”的范畴,临床多数医 者治疗多以清热为主,常治疗效果不一,且易导致患者口疮迁延不愈。
笔者遵从导师齐文升教授思想,在临床诊病时,运用“三焦脏 腑辨证’’理论,先分三焦,再将病位定至不同脏腑,施以阴阳寒热虚实辩证,治疗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常获良效,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三焦;脏腑;辨证;齐文升do i: 10.3969/j. issn. 1003-8914.2021.04.048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04-0628-03The Applic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anjiao Zang-Fu Organs"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al UlcerGONG Meiyu1QI Wensheng2(1.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 edicine, Shanx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12, C hina;2. Emergency D epartm ent, G uang’ anmen H 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53, China)A b s tr a c t:Recurrent oral ulcer is a clinical common disease of the oral m ucosa,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self-lim ited, belo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htha”,“koum i” category. In clinical practice, most doctors give priority to clearing away heat, often with poor curative effect,and it is easy to cause patien ts’ oral sores to persist. Following the thought of Professor Qi W ensheng, the author applies the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anjiao zang-fu organs” in clinical diagnosis, first dividing the sanjiao into different zang-fu organs, then locating the disease to different zang-fu organs, apply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yin-yang cold-heat deficiency and excess syndrom e, treatm ent to adjust the viscera func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often obtain good effect. It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al ulcer.Key words:ap h th a;recurrent oral u lce r;sanjiao; zang-fu;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QI W ensheng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瘍类疾病,以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为特征,属中医“ 口疮”“口糜”的范畴,其发病率可达20%m,在特定人群中甚至可以达到60%[21。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摘要】本文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等进行探讨。
根据临床观察,本病多见本虚标实之证,应属于中医“虚火”型口腔溃疡的范围。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辨证论治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50-01口腔溃疡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又称阿弗它口炎、复发性口疮,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在临床中,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他们的子女就更容易患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
随着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可造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
1常见的可分为以下几型11心脾蕴热证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弦滑。
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
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
以消遥散为主方兼以益气养阴为治疗大法,佐以清热降火。
此证患者应少抽烟、少喝酒,截断火热的来源,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腔溃疡愈合后减少复发。
12虚火上炎证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
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
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
此证患者口腔溃疡多发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
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可能是内脏出了问题!常见口腔疾病,专家阴阳双调,轻松改善生活中,要说谁没有被口腔溃疡折磨过,那他可太幸运了。
人的一生患口腔溃疡的几率几乎是100%,而且一旦长了口腔溃疡,吃饭喝水都疼痛难忍,若是长的位置太特别,甚至张嘴都觉得疼。
很多人以为口腔溃疡就是上火、缺乏维生素引起的,其实未必。
某些口腔溃烂的背后,可能暗藏多种口腔黏膜疾病,比如: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病等等,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容易反复,迁延不愈,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如今夏秋更替,天气燥热,正是各类口腔粘膜疾病高发的时节。
面对这些恼人的口腔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治疗缓解?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专注口腔疾病研究40余年的著名口腔专家陈友琼副主任医师,她独创的“阴阳双调,平衡免疫”的疗法,把传统中医和现代医疗技术巧妙结合,灵活应用古方、古法,切病、辨证精准,对症、求本施治,帮助很多口腔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
【专家信息】▼从医四十余年,一直从事口腔黏膜疾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治疗研究,采用“三位一体五维平衡疗法”,将传统国医精髓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独树一帜,疗效显著,广受患者欢迎与接受。
【擅长治疗】▼擅长治疗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塞氏病、唇炎、干燥综合征、口腔白斑、灼口综合征、口角炎、舌炎、咽炎、扁桃体炎、口炎、口腔黏膜炎、牙龈炎、口干、口臭、口腔异味以及各类脾胃运化不调引起的疾病。
如果您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灼口综合征、扁平苔癣、口腔白斑、白塞氏病、唇炎舌炎等口腔黏膜疾病的问题,长按下方图片二维码,立即向陈友琼主任提问!☟☟☟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立即向专家提问1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别不当回事口腔溃疡,比起疼痛难忍,更怕它反复发作,演变成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危害可不小。
1复发性口腔溃疡危害大复发性的口腔溃疡会导致神经功能混乱,产生刺痛、灼热的感觉;还可能会引起头痛、胃部不适(腹胀、腹痛、反胃、反酸)、大便干结等症状。
复发性口腔溃疡还可能是白塞氏病的前期表现,而白塞氏病发作时可以损害身体多个器官,比如:眼睛、心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肾脏、附睾等,严重的可能导致失明、动脉栓塞、动脉瘤、静脉曲张、静脉栓塞等,甚至危及生命。
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效中医治疗方法研究概述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该病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首位。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复杂,尚不完全明确,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尽管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已有了更深的认识,但由于其病因不能完全明确,因此目前临床上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实践证明中医药具有解决这一难题的优势,现将近几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研究总结的有效、特效疗法综述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
其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而易于罹患本病。
外因责之于平素调护不当,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过食辛辣刺激之物,或情志过极,或劳倦过度,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湿热蕴结,火热熏灼口舌而致病。
盖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肾脉循喉咙连舌本;胃经循颊络齿龈,故无论外感、内伤,凡化热、化火者均可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发病。
总之,本病病位在心脾胃肾,病性虽有虚实之分,但其病机总体来说皆为火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发病。
现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认识总结为实火型和虚火型两类。
平时忧思积虑恼怒,嗜好烟酒,过食肥甘厚味,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斡旋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亦多为虚证。
老年人素体虚寒,阳气不足或病后体虚,阳气恢复不足或起居失常、劳累过度耗伤元阳或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寒凉或得本病后反复应用寒凉清热之剂损伤阳气均可导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虚阳上浮,灼伤口肌而发为口疮。
中医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探析
翁畅;裘生梁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24(26)3
【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目前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患病率达20%,在特定人群的发病率达60%。
ROU发作时可不同程度妨碍进食、语言、睡眠等,加之其周期性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
ROU临床治疗以减少复发次数、缓解疼痛、促进愈合等为主要目的。
近年来中医药通过汤药口服、中成药外治、针灸等治疗方法,安全
有效降低ROU的复发率[2]。
作者结合裘生梁主任医师的临床用药经验,探析ROU 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2页(P451-452)
【作者】翁畅;裘生梁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治概述
2.冯建春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探析
3.董筠教授从"火郁发之"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4.齐文升教授从三焦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经验
5.王庆其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顽固性口腔溃疡中药治疗有奇效*导读:口腔溃疡中医也叫“口疮”;对于那些此起彼伏、迁延难愈的复发性口腔溃疡,顽固性口腔溃疡,应用中药外治疗效显著。
……顽固性口腔溃疡是经过内科治疗后,溃疡仍不能愈合,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或者是反复发作,以致于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口腔溃疡往往容易反复发作,这种复发性口腔溃疡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健康,下面介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偏方。
*顽固性口腔溃疡治疗方法一顽固性口腔溃疡如何进行治疗?中医上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病因素,主要是以热毒外侵、上焦蕴热为主。
故外感时毒后,患者常有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或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
患者需要治宜清热、泻火、解毒。
除此之外,取吴茱萸,研细末,以醋调为膏状,敷在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一次。
或者取来明矾,加开水200毫升进行涂抹。
每次用15~20毫升漱口2~3min,每日3~5次。
一般治疗7天可愈。
*顽固性口腔溃疡治疗方法二生地,川黄连。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取新鲜柏子仁,洗净,用开水冲泡当茶饮服,直至液汁色淡为止。
一般连服2~4次获效。
核桃壳,冷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时,煮沸后煎半小时,取汁口服。
每日1剂,分3次服完。
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可以使用,生甘草,水煮沸10min即可,取汁含下;也可用沸水冲泡,饮服。
一般一周内可愈,且较少复发。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论治。
由于该病的发生还与病菌的侵染有关,故所选药物应同时具备抗菌、消炎等功效。
*顽固性口腔溃疡治疗方法三太子参、炙甘草各15g,黄芩、半夏各10g,干姜、黄连各6g,制附子2g,肉桂3g,大枣5枚。
水煎服,每天一次,分早晚2次服。
五天为一疗程。
一般服药4个疗程可痊愈。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服用偏方的期间,也要调节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清淡饮食为宜。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67例张景谊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710004)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门诊267例患者根据其体质状况和临床证候分为实证(心脾积热)和虚证(肝肾阴亏)两型分别应用,清泻心脾和滋补肝肾的方法自拟方进行治疗,结果。
267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痊愈率为92.13%。
总有效率为97.31%。
提示: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的疗效和传统优势。
主题词 口腔溃疡/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临床资料 本文方所选267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都来自我院口腔科门诊,病史都在3年以上,复发频率轻者最少1~2次/月,每次溃疡发生最短7日以上,溃疡个数都在3处以上,重者数次/月甚至连续发作无间歇期,年龄最大75岁,最小13岁;其中男性123例,女性144例。
诊断标准:1、实证(心脾积热) 患者一般体质较好,年龄在22~55岁之间较多,口腔溃疡发作次数较频,2次/月以上,溃疡面较大如麦粒扁豆大,溃疡面上覆盖黄色假膜,周围粘漠组织红肿疼痛剧烈,并伴有口干渴喜饮、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虚证(阴虚火旺) 患者一般体质较差,年龄多为55岁以上或16岁以下,口腔溃疡发作次数1次/月,但发病持续时间较长,溃疡面较小,周围组织稍红不隆起,并伴有口干、鼻干、心烦、失眠、消瘦、大便干、舌嫩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 实证(心脾积热型)共194例患者。
采用清心泻火、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的方法方用:知母、黄芩、生地、牛蒡子、栀子、丹皮、赤芍、地榆各12g,石膏、土茯苓、泽泻、木瓜、连翘、白花蛇舌草、当归各15g,炙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空腹时服下,每10d为1疗程。
虚证(阴虚火旺型)采用滋阴降火、生津增液,祛腐生新的方法、方用五味子、山萸肉、山药各15g,黄柏、知母、玉竹、天花粉、沙参、紫草、麦冬各12g,牛膝6g,鳖甲9g,炙甘草3g。
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24例资料与方法收治口疮患者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16~60岁,平均52岁;轻型口疮36例,重型口疮12例。
均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2]:阳虚型6例,阴虚型16例,肺胃邪热型12例,心脾积热型14例。
病程1~2年10例,2~3年12例,3~4年14例,>5年14年。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组:竹叶石膏汤加减。
基础方:竹叶15g,生石膏(先煎)30g,太子参30g (代人参),麦冬15g,白术15g,黄芪15g,粳米15g,法夏5g,甘草6g,肉桂2g。
阴虚型加天门冬15g,玉竹15g,石斛10g等;阳虚型加干姜5g,吴茱萸5g,山茱萸10g等;肺胃邪热型加黄芩10g,栀子10g,元参15g等;心脾积热型加黄连10g,栀子10g,生地15g 等。
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温服,15剂为1疗程。
对照组:维生素C 02g,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 4片,每日3次,疗程15天。
伴发热、咽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病情较重者,给予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症状缓解停用抗菌药。
以上两组除口服药外,均用锡类散局部敷撒。
疗效标准判定:①治愈:溃疡愈合后,随访1年无复发;②显效:愈合后半年不复发;③有效:愈合后3月不复发;④无效:愈合后复发<3个月。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例1:患者,女,42岁,教师,2007年9月就诊,患者口腔黏膜溃疡反复发作3年。
自觉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舌辣痛,不思饮食,时有干呕,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心烦易怒、夜寐不安。
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唇内侧黏膜及舌边缘可见数处米粒大溃烂点,周围有红晕,无邻近淋巴结肿大。
为久病伤阴,气津两伤,虚火上炎。
本证治法若只清热而不益气生津,则气液难复,若只益气生津而不清热,又虑邪热复炽,余热复燃,亦可燎原,正如叶天士所称“炉烟虽息,灰中有火”不可不防,惟有既清热生津,又益气和胃,施以清补并行,方为两全之法,故投以竹叶石膏汤加味,口疮局部敷撒锡类散。
中医对于口腔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口腔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区域的各种疾病,包括牙齿疾病、牙龈疾病、口腔粘膜疾病等。
中医学认为,口腔疾病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情绪、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
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辨证找出病因病机,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口腔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一、牙齿疾病的辨证与治疗牙齿疾病是指与牙齿相关的各种疾病,包括蛀牙、牙髓炎等。
在中医理论中,牙齿与脏腑、经络相通,与心肺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
牙齿的疾病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虚等体质。
中医治疗牙齿疾病一般采用药物内服和外用相结合的方法。
1. 蛀牙的辨证与治疗蛀牙是由于口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齿疼痛、龋洞形成等。
在中医理论中,蛀牙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等有关。
治疗时,可以采用消炎退热的中药内服,如黄连、黄芩等,还可以使用中药外洗口腔。
2. 牙髓炎的辨证与治疗牙髓炎是指牙齿神经血管受到感染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常见症状为牙痛、颌面部肿胀等。
根据中医理论,牙髓炎与体内湿热、痰火上炎等有关。
治疗时,可以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内服,如黄连、金银花等,也可以通过灸法疗法进行治疗。
二、牙龈疾病的辨证与治疗牙龈疾病是指牙龈发生的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
中医认为,牙龈疾病与脾胃虚弱、外感风寒、湿热蕴结等有关。
治疗时,中医常首先进行辨证,然后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1. 牙龈炎的辨证与治疗牙龈炎是指牙龈发炎,常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等。
在中医理论中,牙龈炎多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有关。
治疗时,可以采用消炎、利湿的中药内服,如黄连、茵陈蒿等,外用可以使用中药漱口水。
2. 牙周炎的辨证与治疗牙周炎是指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常见症状有牙龈松动、牙石等。
中医认为,牙周炎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等有关。
治疗时,可采用疏风利湿、消肿止痛的中药内服,如白花蛇舌草、紫苏叶等。
三、口腔粘膜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口腔粘膜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组织的疾病,包括口腔溃疡、口角炎等。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临床路径一、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口疮(TCD编码:BRK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复发性口疮性溃疡(ICD-10编码:K12.002)。
第一诊断为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ICD-10编码:K12.006)。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口腔黏膜病学》第三版(陈谦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协作组制定的“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常见证候:胃火炽盛证心脾积热证脾虚湿热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协作组制定的“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2.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感染性口炎、白塞氏病者不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沉、免疫功能、口腔黏膜病理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胃火炽盛证:清胃降火,通腑泄热。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目的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3
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6例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
的治疗方案。结果 3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患者全身及溃
疡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达94.4%,复发率显著降低。结论 经分型辨证施治,
中药改善脏腑功能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症状。用药安
全性高,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防止复发,有较大的作用,显示了其治疗的优势。
标签: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的口疮范畴,主要是以口腔内的舌、颊、唇、上腭
等处的黏膜出现单个或者多个如豆粒大小的溃疡,呈灰白色或者浅黄色。因局部
的疼痛且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复发性口腔溃疡发
病率高达20% ,以女性多见。西医治疗易复发,缠绵难愈。祖国医学认为,口
腔是消化道的始端,诸经络循环交会之处,通过各经络与脏腑联系。外邪内侵,
脏腑失调,均可反应于口腔黏膜而发病。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舌根为肾 ,
腮颊,牙龈属阳明大肠,故口腔与心、脾、肝、肾、肠关系密切。马骏认为本病
虚多实少,热多寒少,其本虚以脾虚肾虚为多见,标实在多见风火、星火、胃火、
湿热、痰浊、瘀血等。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精髓,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着重于
患者整体情况的调节,常会取得显著的疗效。近年来,我院门诊对于复发性口腔
溃疡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6例患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30.2
岁。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史均在1年以上。
1.2诊断标准 患者唇、舌、颊、软腭等角化差的口腔黏膜,见有圆形或者椭
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损害表面覆有黄色或灰白色假膜;周边有约1 mm的充血红
晕带;中央凹陷,基底柔软,均具”黄、红、凹、痛”特征,自觉有明显的灼热疼
痛感,当遇到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加剧,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病程均在6
个月以上,呈反复发作。
1.3辨证施治
1.3.1肾水衰惫 虚火上炎型。证候见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口咽干痛,舌质红
苔少,脉细数。溃疡好发于舌根,数目少,中央凹陷,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
暗红,疼痛明显。治法:滋肾养阴,佐以清虚火,生地12 g,山萸肉9 g,山药
9 g,丹皮9 g,泽泻9 g,茯苓9 g,竹叶9 g,知母9 g,黄柏6 g,肉桂6 g,甘
草6 g。
1.3.2胃肠燥热,津液被灼,燥热熏蒸而上发为口疮型。证候见大便干结艰
难排出,或数日一行,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或弦。口疮好发于腮颊,牙龈,
溃疡单发、面大,周围赤红,灼热疼痛,治法:滋阴泻火,増液润肠,玄参15 g,
麦冬15 g,生地15 g,厚朴10 g,大黄6 g,黄芩9 g,杏仁10 g,白芍10 g,枳
实10 g,黑芝麻15 g,薄荷10 g,花粉10 g。
1.3.3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暗耗,虚火上冲型。证候见口苦咽干,心
烦易怒,精神抑郁,胸肋胀痛,面赤口灼,溃疡随情志波动或女性月经期而发作。
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溃疡周围暗红。治法:疏肝清热 丹皮15 g,白
芍15 g,生地15 g,香附15 g,麦冬15 g,栀子10 g,当归10 g,白术10 g,柴
胡10 g,茯苓15 g,甘草6 g,花粉10 g,玄参10g,丹参10 g,龟板15 g,
1.3.4心脾热毒,循经上蒸型。詹家明等把本病的病因总结为心脾积热上熏
于口舌而发病。证候见心中烦热,口渴喜凉饮,舌红、苔黄,脉数。口疮好发于
舌尖,周围赤红,剧痛。治法:清热解毒 生地15 g, 栀子9 g, 黄芩6 g,大
黄6 g,竹叶9 g,莲子心9 g,山药15 g,麦冬15 g,连翘10 g,石膏15 g,甘
草3 g。
2结果
3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患者全身及溃疡症状明显缓
解,有效率达94.4%。复发率显著降低。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口糜”、”口疳”、”口疮”等的范畴。口疮
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
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
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
火,不独责之于心。中醫学认为,其病因为多由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内伤、
外感六淫等因素导致患者的脏腑功能失调,热郁心脾,胃热阴虚,热久耗阴;或
者肾阴亏虚,导致虚火上炎,虚火熏蒸口舌;或脾胃气虚,气不布津,营血不生,
导致口舌失气血之濡养,导致实火虚火上熏蒸口舌而发为本病。
经分型辨证施治,中药改善脏腑功能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复发性口腔溃
疡患者的症状。用药安全性高,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防止复发,有较大的作用。
显示了其治疗的优势。还应嘱咐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
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重要措 施[4]。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165.
[2]薛西林.马俊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
335-336.
[3]詹家明.张晓钰益气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J].上海中
医药杂志,1998,9(7):32.
[4]Lewkowicz N.Lewkowicz P,Kumatowska A,et al.Innate immune system is
implicated in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pathogenesis [J].Oral Pathol Med,2003,32
(8):47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