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国元明清广告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50
•广告不仅为商品造形、为企业塑像,广告还提供了消费者认识产品,协助品牌成长,带动企业发展与刺激经济成长,甚至影响社会文化的功能,同时藉由各项媒体,进入每一户家庭,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前)•上古与夏商周的萌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的过渡时期,到隋唐宋的鼎盛与印刷广告,再到元明清(1840年前)的近代广告,传统广告元明清(1840年前)的近代广告传统广告形式趋于丰富和稳定。
•1840年-1949年:现代与报刊广告成为了最主要的新兴载体。
还出现了路牌广告和车体广告。
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第一则广告是蓝天牌高级牙膏,紧接着,1月28日15:30为上海药材公司制作的名为参桂养容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放。
中国人第司制作的名为“参桂养容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放中国人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广告。
•1983年6月,中国第一个广告专业正式开课。
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就这样成为中国第一批广告专业的学生。
•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简称中广协)。
•广告是和经济水平相同的。
早在1985年,省优、部优、国优型的告白式广告横行中国大地。
可以看出,在物资刚刚开始丰富的中国,人们还是相信传统体制下的标准。
•一直到1990年,中国的电视、广播中才逐渐没有“省优、部优”这样的字眼。
创意开始进入中国广告。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实施。
•中国广告的内容一开始是以药品为主,基本上都是上海产出的药品。
然后才是化妆品广告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之后是烟酒、电器,最后是房地产、汽车。
•由此可见,中国百姓的生活从最基础的健康一步一步迈向高端需求。
•2000年,IBM公司第一次在中国的互联网网站上投放了广告。
传统广告和信息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相结合了。
一个时代的新篇章拉开了序幕。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的《新京报》诞生,是首次由两大报业业集团合作出版的《新京报》诞生是首次由两大报业集团跨抵御合作出版的综合性日报。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天价广告费与代言费已经是一个现代商业传播的普遍现象,小鲜肉与老戏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与消费。
对于80后来说,相信类似于“送礼只送脑白金、学挖掘机到蓝翔、吃了盖中盖一口气上六楼”等广告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成为网络上的一个梗。
在近代中国,广告是和新式传媒同生共进的。
1870年代在上海创刊的《申报》,是中国报刊广告的鼻祖。
而清末产生的《东方杂志》,则是期刊广告的先驱。
除此之外,早期传教士创办的新闻纸,也是广告的前身。
1908年,大上海已经摩登辉煌,有轨电车广告就出现在这里。
广告既是一种商业现象,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尽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下,广告代言、刷存在感、树立品牌效应才能避免剁手党的选择恐惧症。
唐代杜牧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说的就是山间清冽的小酒。
清代北京街头的小商贩们,吆喝着: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
叫卖宣传商品,古人就明白这个道理,即便是走街串巷的卖油翁货郎担,也拿着梆子吆喝叫卖,来吸引顾客光顾生意。
一边敲“梆子”,一边吆喝“卖油啰”,颇有古典的色彩。
《韩非子》中记载:宋人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
叫卖与幌子,是比较原始的广告。
不能砸了招牌,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
但是,如果你以为古人的广告就是这么LOW,那你就错了。
《战国策》中记载了最早的代言:— 1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伯乐一来,骏马价格就翻倍。
话说书圣王羲之有一日逛街购物,突然遇到一个卖扇子的老太太,看见老人家生意惨淡,就在每个扇子上写了五个字。
老太太一见是名人王羲之,立马涨价到百文钱,扇子很快就卖完了,这就是著名的题扇赠老姥的典故。
看到没,名人效应就是好使,王羲之也可谓是最早的代言人之一呀!王羲之名人代言还可以理解,南宋商家已经Get了歌舞广告的模式,来吸引顾客了。
论中国古代的名人广告论中国古代的名人广告名人广告是现代社会最常运用的一种广告形式,然而它并不是近现代商业社会才开创的独特产物,纵观中国历史,名人广告由来已久,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此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名人广告也和其他传统广告形式一样缓慢而有力地发展着,并在一些时刻绽放出引人注目的光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了一些经典的名人广告案例。
以下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些古代精彩的名人广告故事。
先秦至隋唐在这一漫长时期,封建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商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广告形式如招幌广告、声响广告、标记广告等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发展的,名人广告这一样式亦不例外。
中国古代的名人广告意识萌芽很早,而且在其开端就已形成完整的雏形。
此后的各个时期也出现过一些经典的案例。
然而就总体来看,唐代之前名人广告仍是零星的个别现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社会对其认识也并不充分。
直到唐代,名人广告在实践中的运用才逐渐增多,形式开始多样化,并为后代所继承与发展。
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名人广告,应该是战国时代的“伯乐相马”故事。
《战国策・燕二》记载:“人有卖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①这则故事简短而意蕴丰富,几乎包含了后代名人广告的一切关系元素。
第一,广告主、广告名人、广告对象三者明确。
第二,广告主的广告意识清晰,完整地策划了整个广告行为,准确地选择了广告名人。
第三,广告名人与商品的关联性紧密,伯乐是当时相马的权威。
第四,伯乐成功地履行了广告名人的职责,利用自己的声望来推销马匹,并且获得了丰厚的酬金――“一朝之贾”。
第五,广告策略非常精妙,伯乐未发一言,仅仅“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第六,广告效果极为成功,“马价十倍”。
这一故事说明我国古代的名人广告在其萌芽之初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古代广告语篇一:中国古代广告语的魅力中国古代广告语的魅力摘要:人类广告的起源应是从社会广告开始的,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信息交流的产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使买卖成为一种可能,随之广告也孕育而生。
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于广告并不陌生,而广告语对于广告而言异常重要,一个优秀的广告语,对消费者而言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对产品而言会提高其认知度。
然而对于古代的广告发展可能不是很了解,早期的社会广告是一个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开始产生,那么在交换之中,就包含了随之而来的经济广告,广告的形式也是非富多彩,主要有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悬帜广告、悬物广告、音响广告、诗歌广告、幌子广告等等。
每一种广告形式都赋予了那个时代的魅力和意义,它们对于现代的广告也有重要的影响,而我们去探寻古代广告这条道路所得的灵感和启发也将受益无穷。
关键词:广告语广告魅力影响与启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博大精深,每时期的文化形态也个不相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从原始的物物交换到货币与物的交换,这期间广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来说,广告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我们纵览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广告发展,却意义更为颇深。
一、关于广告语的出现广告,在中国古代就有雏形。
由于受到当时经济发展的限制,广告形式也非常简单,技术也比较落后,像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等等。
然而,许多古代古老的广告形式至今仍在许多地方继续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早期的口头广告,有“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①远行去贾卖,必然会伴随着叫卖等口头交流方式,在商代的时候,有著名的口头广告“王亥仆牛”。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讲的是姜太公吕望本“股刀扬声”卖肉,这里就可以看出,音响广告和叫卖广告开始结合,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音响广告也发展开来,汉代郑玄注:“萧,编小竹管,如今卖饧着所吹也”当时人们就已经懂得以吹箫为音响媒介,引起人们的注意。
中国古代广告史目录中国古代广告史 (1)1、先秦时期 (2)(1)市声广告 (2)(2)响器广告 (2)(3)最早的物价牌广告 (2)(4)陈列展示广告 (3)2、秦汉时期 (3)3、唐朝时期 (4)(1)唐朝僧侣的“唱卖”活动 (4)(2)现存最早的广告实物 (4)(3)灯笼广告 (4)4、宋元时期 (5)(1)招幌广告 (5)(2)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6)(3)最早的广告画 (6)(4)书铺广告及书籍广告 (6)5、明清时期 (6)(1)各地的响器广告 (7)1、先秦时期主要广告形式(市声广告、响器广告、物价牌广告、陈列展示广告等)(1)市声广告吆喝叫卖和响器,属于商业标志民俗中的声音标志形态,也称为“市声”。
叫卖是在原始的以物易物的自然交易活动中形成的,直接用口头语言传达所售商品内容、质量、价格等的一种商业广告,属于市声的主要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
在屈原的《楚辞·离骚》中有记载有“鼓刀扬声”就是响器广告和市声广告的结合,寓言“自相矛盾”在广告史中也有重要意义。
(2)响器广告行商经常采用不同的器具,摇、打、划、吹,以各类特殊响器来代表不同的行业。
响器广告在西周时代便出现了,《诗经》中有“箫管备举”的诗句。
(3)最早的物价牌广告《周礼》中记载有:管理市场的小官吏,负责整顿、平抑物价,并将定下的物价写在旗幡上,悬挂于市场管理机构,使买者能清楚的看到,表示诚信。
(4)陈列展示广告早期的的展示广告形式简单,主要是商品陈列。
《周礼》中记载有“陈肆辨物”,即将档次不同、风格各异的各类商品,摆放在不同的摊肆,以免相互混杂,以次充好,是典型的商品陈列式广告。
2、秦汉时期原始形态的商标在出土的秦汉时期的文物上,漆器铭文里经常见到素工、造工等工种名称,有器具的制造时间、地点、容量、治坯工人和各种漆工名字及监造官的名字。
漆器上刻的有带“素”、“草”、“饱”等字样的市印,表示这些工序都是在市吏监督下完成的,或是经过市吏检验的,能够确保质量,可见具有宣传意味及广告性质。
中国印刷术发展史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秦汉、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阶段。
1.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萌芽时期,出现了印章、拓印和版画等印刷技术。
其中,印章是最早的印刷形态,用于印制官印和私人印信。
拓印是使用纸或布等材料,通过墨汁和刷子等工具,将文字或图案从石碑或铜器等物品上拷贝下来。
版画则是印刷术的雏形,通过在木块或竹简等材料上刻出文字或图案,再涂上墨汁或颜料等印记材料,通过刷子或手等工具拷贝到纸张等媒介上。
2.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其中,雕版印刷术是最为著名的印刷技术,通过在木板上刻出文字或图案,再涂上墨汁等印记材料,通过刷子等工具拷贝到纸张等媒介上。
活字印刷术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印刷技术,通过使用可拆卸的活字来组成文字或图案,再将其印制到纸张等媒介上。
3.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印刷技术和印刷制品。
其中,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印刷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同时,宋元时期的印刷制品也更加丰富多彩,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画卷等。
4.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成熟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印刷技术和印刷制品。
其中,明清时期的活字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活字材料,如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等。
同时,明清时期的印刷制品也更加丰富多彩,包括小说、戏曲、画卷、杂志等。
总的来说,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秦汉、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印刷技术和印刷制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水平。
元明清发展历程元明清发展历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展示出了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
以下将首先概述元明清三个时期的基本特点和转变,然后分别探讨每个时期的发展历程。
元代(1279-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外族统治的时期。
蒙古人建立了元朝,采取一系列政策来巩固统治,如设置行省、设立邮驿制度、颁布格鲁派法等。
元代政权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调整,推动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蒙元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融,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人和学者。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特点是政权由农民起义领导人建立,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明朝开创了数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实行军户制度、修建水利工程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和思想家,如文徵明、龚自珍等。
清代(1644-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
清朝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互市制度、设置关防等。
清朝积极进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并扩大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加强海外贸易。
在文化方面,清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名人,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元明清这三个时期都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元代是外族统治时期,明代是农民领导建立的封建王朝,清代则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制度改革,经济发展和调整以及文化景观。
这些时期的发展历程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
广告发展简史第一节中国广告发展简史一、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发展概况社会的第一次生产大分工,大约发生在原始社会的晚期距今约4000—10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考古证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已由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而龙山文化则出现了农业、制陶、牧畜、手工业等经济生产部门的分工和显著发展,并发展出新的产业——制酒。
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者的社会分工,使剩余产品出现从而奠定了私有制的基础。
同时,由于劳动者的技术专业化倾向,使各个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品种和数量都不相同,劳动者总是倾向于从事自己所熟练的技术生产,因此,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开始出现产品交换。
随着生产分工的深化,生产的物质品类逐渐增多,剩余产品也随着增多,物质交换活动日趋频繁,交换品的种类和地域也不断扩大。
在黄帝时代,便出现了货币交换形式,以实物货币如牲畜、铜器、布匹和贵重装饰品作为等价交换物,取代了原始的物物交换形式。
为了把用来交换的产品交换出去,就必须把产品陈列于市场,同时,为了吸引他人,势必需要叫喊等。
实物陈列和叫喊是最早的广告形式。
这种形式的广告,至今还在流传,而其它的广告形式,大体又都是从这种广告形式中演变而来,只不过是采用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注入了新的内容。
奴隶社会时期,大约是在夏朝(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在我国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分工,行商阶层开始出现。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交换日趋频繁和广泛,开始出现城市和集市。
相传,我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夏禹时期。
在夏、商(公元前16—前11世纪)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据著名史学家吴晗考证,“周民中有一部分会做买卖的商人即殷遗民”,他们被迫集中在洛阳,被叫作“顽民”,经常被召集起来训话,过着被监视的生活。
他们被另眼相看,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为了过日子维持生计,只好东跑西跑作买卖。
这种为贵族所小耻而又为庶民所不能为的行业,因为社会的需要,就成为殷遗民主要从事的行业了。
元明清三代的印刷术发展在印刷术发展史上,元明清三代是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印刷术经历了许多变革和进步,为后世的印刷技术奠定了基础。
元代是中国印刷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元代印刷技术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印刷术的先河。
在元代,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这一发明打破了手工雕版印刷技术的垄断地位,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印刷质量。
同时,元代还出现了重礼刻本、雕版印经、明版小说等众多著名的印刷物。
这些印刷物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文化和学术的发展,也为后世的印刷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积累。
明代是中国印刷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明代,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活字印刷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明代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印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同时使印刷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明代还涌现出众多古籍善本和铜活字印本,这些印刷物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此外,明代的印刷术还推出了新版式、合刻本、摄影印制等新技术,这些技术为中国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代是中国印刷术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
在清代,科技迅猛发展,印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同时,清朝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扶持也极度重视,加速了印刷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这一时期,铜活字印刷和石版印刷成为清代印刷界的两大主流。
尤其是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绝版印刷、水印印刷等多种新技术,这些技术为印刷术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清朝政府推行的扶持文化与出版事业的政策,一系列新的印刷品不断涌现。
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这些出版物印刷规模庞大,质量高,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印刷史上的经典之作。
可以看出,元明清三代的印刷术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过程,每一次进步都在为下一次的印刷技术革新打下基础。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中国印刷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