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有明显的季节性。
4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 天,一般为5-12天
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 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 死于病程第8~9天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 畏寒、极度乏力、 头痛、肌痛、咽痛、 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EBOF
病程6~7天躯干出 现麻疹样斑丘疹并 扩散至全身各部
发病2~3天可出现恶 心、呕吐、腹痛,腹
…… 5、登革热病毒。
…… 6、 马秋波病毒
……
病原学概述
埃博拉病毒:(-)ssRNA 单股负链病毒目
(1) (Mononegavirales)、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
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埃博拉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EHF),此病于
(2)
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得刚果(金)的 埃博拉河地区首次爆发,患者死亡率高达90%,引起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2014年8月
Contents
1
埃博拉出血热简介
2
埃博拉病毒病原学概述
3
埃博拉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4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
5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治疗和报告
6
预防控制措施
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实验室感染
病原学概述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 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