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1. 掌握元谋人这一远古人类遗址的生存年代、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在我国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
3.掌握北京人的生存年代、体貌特征以及生产和生活状况。
4。
知道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一、激情导入(3分钟)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二、学习目标(2分钟)(1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三、自主学习(22分钟)自主学习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
我国古人类遗址的特点2。
发现地点3.发现遗存4。
距今年代5。
地位评价6。
生活状况7.所属流域自主学习二:北京人的发现1.发现地点2.发现过程3.发现意义4.距今年代5。
所属流域自主学习三:北京人的特征1。
体质特征2。
生产生活状况3.用火情况4.火的功能5。
地位评价1.阅读课本“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3.举手回答1.阅读课本“北京人的发现”的相关内容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3.举手回答1.阅读课本“北京人的特征”的相关知识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3.举手回答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使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多动手、动脑的习惯及能力.1。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2.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能力,发散思维.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6.发现的历史意义四、合作探究(5分钟)课后活动五、当堂检测(5分钟)练习册六、课堂小结(2分钟)七、布置作业(1分钟)八、板书设计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二.北京人的发现三.北京人的特征九.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重要内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的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最多的国家,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2.北京人的发现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具有哪些特征?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新课导入】展示图片,讲述遗失在抗战烽火中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之后,裴文中赴法留学,贾兰坡接手发掘。
于是才有了1936年连续发现三具猿人头盖骨的奇遇。
而随后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则让周口店发掘工作陷于停顿。
研究人员纷纷南下,后迁往重庆北碚。
裴文中历经艰险于1937年回国担任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
为躲避日军骚扰,丰盛胡同地质调查所旧址插上了美国国旗,换上了“北平协和医学院新生代研究室”的牌子,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随着日美关系的逐步紧张,研究室同仁也在考虑头盖骨的去向问题。
研究人员商量后,1941年初曾到东交民巷内美国驻北平公使馆寻求支持,即将化石运往美国。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7年级教材主要是中国古代史,这段历史比较久远,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影视剧等,对中国古代史有所接触,上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料例如图片、视频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问题探究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时序编排特点,历史地图等教学素材,使用图表类分析、归纳知识及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及学科素养。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主要以北京人为例讲述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一部分简要讲述了早期人类的分布及元谋人,在第二、三部分重点讲述了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
人类是从古猿发展而来,我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北京人是迄今已经发现的猿人化石和相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考古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之一,在中华文明史前阶段占有重要地位。
四、教学准备1.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完成学习。
2.将本课课件准备好。
3.查看本课目录下自学检测、当堂达标、提升训练试卷。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演示动画地图、播放视频资料,并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三个子目相关内容。
目标2:能够通过《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明确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分布的地理位置,能够在地图上正确指出元谋人、北京人等遗址位置;初步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导入历史这门学科主要是学习人类的历史,而自从有了人,人类历史就开始了。
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能讲述几个人类产生的故事吗?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讲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2:讲上帝造人的故事……教师过渡:这些故事只是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人类是怎么来的?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讲解: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点击播放flash,点击开始播放,之后点击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人类的产生刚才咱们同学们的故事,都讲得非常好,但是人类真的是由女娲捏土而成,或者上帝造就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提出问题:本课主要介绍了哪些远古人类?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2.元谋人的发现我们来打开flash,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点击元谋人遗址(闪烁),出现幻灯片图集。
第一张出现《元谋人遗址》和《元谋人牙齿》图片,并配有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元谋人的两颗牙齿,这两颗牙齿是1965年被科学家发现,1976年7月25日,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绝对地质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左右。
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之一,定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
第二张出现元谋人出土石器图片,并配有文字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这是元谋人当时使用的工具,从这些石头工具中我们可以看出微微的有砍砸过的痕迹。
这点非常重要,它说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而能否制造工具正是动物与人类的根本区别。
石器被发现的同时,其实还出土了大量的炭屑和小块的烧骨,这说明元谋人当时已经知道用火了。
通过这些发现,我们能推断出一个结论,元谋人已经是早期人类了。
点击返回,回到主界面,在元谋人被发掘前,北京人的一个头盖骨化石已经于1929年被挖掘出土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远古人类的知识了解有限,对于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分析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与现代人类生活的区别,北京人的生产方式与现代人类生产方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2.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人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会如何生活?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知道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情况的过程。
4.知道山顶洞人的特征及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代表: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云南等13个省市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是、和。
2.生活时间及地位:元谋人距今约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制作工具和用火: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年。
3.使用工具:北京人会制作。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4.使用火: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
5.使用火的意义: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北京人遗址的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材料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三)山顶洞人1.生活时间:距今约年。
2.体貌特征:他们的模样和基本相同。
3.使用工具:依然使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技术。
4.使用火:山顶洞人已经懂得。
5.生活方式(1)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
山顶洞人有意识。
(2)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观察教材《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1.我国原始社会最早的遗址是。
2.我国原始社会最早的遗址属于流域。
3.我国原始社会最早的遗址是在(内陆或沿海)地区。
4.你从《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中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三、课堂练习1.历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展示的一幅图(下图)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下列哪一种理解比较合理( )A.人类的身高越来越高B.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C.人类在排队领取食物D.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直立行走2.史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型】新授课【设计简介】本课主要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初步的接触历史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讲述历史故事、渲染历史气氛等方式,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课堂分为两局部来学习: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北京人。
明确本课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明晰的把握上课的思路,到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落实。
【课程标准】【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理解北京人遗存相关史实,通过遗存理解古人类的生活,并通过比拟两个人类遗存,认识人类进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知道考古工作者和古人类学家觉察古人类遗存并据此推断古人类开展脉络的困难历程,理解挖掘古代遗址和研究化石的方法。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祖国境内远古人类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对考古工作者的认识,体会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北京人的生活特征和身体特点;遗址与化石的含义和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首先大家跟我看屏幕,从今天开场,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历史〞。
什么是历史呢?它有很多层的含义,我们要学习的历史通俗点讲就是“人类的过去〞。
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从哪里如何入手呢?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国家的过去吧:这节课其实是让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中国人从哪里来?其实我们的祖先从很早开场就试着答复这个问题。
但是,当时消费力程度低,社会开展比拟落后,他们往往用什么来答复这个问题呢?〔想象,神话〕对,我们的祖先往往在神话中想象他们的答案,谁能讲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共享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人类真的是这样诞生的吗?一、“最早的人类—元谋人〞1师生共学:结合“人类进化示意图〞简单的理解人类进化过程;出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理解中国境内的主要古人类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目,理解元谋人的根本情况3合作探究:考虑:对于元谋人我们发现了哪些证据?分别证明了什么?强调: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4知识梳理: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第一目的知识点,并背诵二、“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学生阅读阅读教材第二目“北京人的发现〞,结合插图,介绍北京人发现的根本情况〔包括发现地点、年代、过程〕,可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展示,最后选代表小组汇报。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 北京人》教学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 北京人》教学案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北京人基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之一、北京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课后反思: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