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538.56 KB
- 文档页数:4
企业国际化研究述评摘要:随着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国际化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国际化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市场定位、进入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等。
通过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指导和建议。
本文主要从研究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未来研究方向正文:一、研究现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国际化的重要性。
因此,企业国际化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
当前,企业国际化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根据企业国际化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框架。
其中,Uppsala模型和网络视角理论是较为经典的企业国际化理论。
Uppsala模型认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会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包括无业务经验的出口、不定期的出口、定期的出口以及境外生产。
而网络视角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寻找新国际市场时,与社会关系网络的联系和作用。
近年来,企业国际化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关注到绿色供应链、跨国并购等领域。
在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通过对企业国际化的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探讨了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入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
其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战略;外部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政治环境和文化因素等。
二、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性企业国际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企业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
其次,在全球化竞争中,企业国际化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使企业在各个领域都能取得成功。
此外,企业国际化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人才和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影响因素企业国际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市场因素和企业资源、能力等内部因素是影响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因素方面,所处市场的大小、增长率、文化差异、政治环境等都会对企业国际化产生影响。
非正式组织研究述评从古典管理理论的组织论开始,学者们热心于研究为实现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行为科学的出现,人际关系理论的诞生,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存在于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活动、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的内涵在我国理论界所探讨的非正式组织在西方被称为“informal group”,即“非正式群体”。
在组织行为学中,组织和群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根据罗宾斯的观点,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而群体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很显然,组织的范围要大于群体。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目前理论界并没有一个有关非正式组织的完全一致的定义,但其基本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描述上存在差异。
大部分研究都认为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的组织形式现象。
然而,这一现象更多的是从成员或群体间的互动所形成的规范与价值标准和正式组织所要求的行为间的差异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过程。
因此,要准确描述非正式组织,需要增加心理的、社会的限制条件,剔除看似形成原因的伴生因素。
我们认为,组织学家戴维斯给出的概念较为全面,他把非正式组织描述为:“非正式组织并不是由正式组织建立或需要的,但由于人们互相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
二、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内容在非正式组织初期的研究,主要把握和探讨非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着重对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内部运行机制与功能进行描述,出现了非正式组织结构理论、人际吸引理论、意见沟通理论、团体合作理论,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非正式组织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及分类。
根据梅奥的观点,非正式组织是因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而自发形成的,在满足社会需求时遵循的是效率逻辑。
我国学者宋思根认为,非正式组织在满足社会需求时遵循的是情感逻辑,非正式组织是出于政治、友谊或共同兴趣的原因而形成的。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治理,作为应对网络空间复杂性、多样性挑战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网络治理研究的前沿不仅关注网络空间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更着眼于如何有效应对网络空间中的风险和挑战,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秩序、促进网络发展。
近年来,网络治理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理论基础方面,网络治理研究不断吸收和融合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资源,形成了包括网络空间主权理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为网络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网络治理研究开始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研究内容上,网络治理研究不仅关注传统的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问题,还逐渐拓展到网络伦理、网络文化、网络经济等新兴领域,显示出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网络治理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创新,网络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治理需要跨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未来的网络治理研究需要在理论创新、方法改进和实践应用等方面不断努力,以适应网络空间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对网络治理研究的前沿进行梳理和述评,分析当前网络治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网络治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网络治理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网络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
1. 网络治理的定义与重要性网络治理,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其核心在于对复杂网络环境中各类行为主体的协调与管理,以实现网络的稳定、高效与安全运行。
2009年12月(第23卷第12期)Ea st Ch i n a Econo m i c M anage m en t Dec 1,2009(Vol .23,No .12)[收稿日期]2009—09—09[作者简介]周 莹(1985—),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人口资源管理。
●理论述评【DO I 】1013969/j 1issn 11007-5097120091121033组织支持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周 莹(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摘要]文章系统阐述了组织支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组织支持感的概念、结构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组织支持理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支持;组织支持感;社会交换;互惠原则[中图分类号]F06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9)12—0142—03O rgan i za ti on i n Support of the Relevan t Theory ResearchZ HOU Ying(B usiness School,Hohai U niversity,N 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evoluti on and devel opment of organizati onal support theory,intr oduced the concep ti on and structure of perceived organizati onal support and related research on this issue in home and abr oad,and als o pointed out the orientati on of further study in such regard .Key words:organizati onal support;perceived organizati onal support;s ocial exchange;reci p r ocity 一、组织支持理论的理论基础11社会交换理论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就已经产生了,这种交换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并且逐步使其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
organization network analysis -回复组织网络分析组织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网络的方法,以揭示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通过分析组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组织内信息流动、资源共享和决策过程,并能够预测组织行为和结果。
本文将介绍组织网络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组织研究和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组织网络分析的概念组织网络分析是一种基于网络理论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个体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网络。
这些关系可以是从组织结构、沟通渠道、合作关系到知识共享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关系。
组织网络分析基于一个关键的假设,即网络结构对个体和单位的行为和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组织网络分析的核心概念包括节点、边和网络特征。
节点代表组织中的个体或单位,如员工、部门、分支机构等。
边代表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指向关系、合作关系、知识流动等。
网络特征指的是网络结构的属性,如节点的中心度、网络的密度、中介性等。
二、组织网络分析的方法组织网络分析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收集和分析网络数据。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来收集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构建网络图,并进行后续的分析。
在网络图的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度中心性分析、中介中心性分析、密度分析、分块分析等。
度中心性分析可用于确定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中介中心性分析可用于确定节点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密度分析可用于确定网络的紧密程度,分块分析可用于确定网络中的不同子群体。
三、组织网络分析的应用组织网络分析在组织研究和管理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能够揭示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和决策过程。
通过分析组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信息是如何在组织中传播和共享的,找出信息流动的瓶颈和影响因素,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其次,组织网络分析可以用于优化组织结构和沟通渠道。
通过分析组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组织中不同个体和单位之间的联系,找出沟通渠道的薄弱环节和冗余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
网络组织治理模式研究述评张宝建;孙国强;任晓悦【摘要】企业超越法定边界关系互动的增多推动了网络组织理论的发展。
本文梳理了网络组织治理理论中关于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按照关系获取、契约形成、合同执行的交易过程分析了网络组织的三类治理模式,即准市场治理、准科层治理以及混合治理的内涵,并对不同治理模式下交易环境、交易行为以及交易成员的特征进行分析,论证治理模式的选择条件以及既定治理模式的有效性,评析现有网络治理理论体系的框架构建问题,推论网络组织治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Business relationships beyond the firm boundaries impetus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theory .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y of network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mode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quisition, contract formation and contract execution transaction process governance model to analyze the three types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 namely the quasi -market governance , quasi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and hybrid governance . Meanwhile ,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ransactions under different governance models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bove ,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the choosing condition of governance mod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established governance mode ,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network governance issues and infers the fur -ther research .【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10页(P36-45)【关键词】网络组织;治理模式;研究展望【作者】张宝建;孙国强;任晓悦【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06;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06;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了组织间关系(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的发展。
1网络组织的涵义对企业网络组织内涵进行科学界定,是深入系统研究网络组织的起点,也是建立适应企业战略客观要求的组织结构的前提。
究竟什么是网络组织,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了诸多不同的注释。
M iles 和Snow将网络组织定义为:在价值链的各个点上作出贡献的若干个企业集体资源的结合[1」;M aillat D。
Grevoisier O和Lecog B 则从经济。
历史。
认知。
规范等多维角度对网络组织进行了概括,认为网络组织是一种超越了传统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的复杂的杜会经济组织形态,而且这一复杂的组织形态是一个动态的。
按照一定路径依赖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2」。
Butera F认为,网络组织是一个可识别的多重联系和多重结构的系统,在组织内部“节点”和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或者说是有机组织)的网络组织,在“共享”和“协调”目标以及松散。
灵活的组织文化理念的支持下共同处理组织事务,以维持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合作(为了处理各种类型的有效交易)[3」;李新春就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系统考察了企业网络的生成与市场发育过程,认为网络组织是组织之间的合作联系,这种联系的实质是企业之间的分工贸易,是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4」;林润辉,李维安认为网络组织是一个由活性结点网络联结构成的有机的组织系统[5」。
本文认为网络组织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第一,网络组织是一种动态的、边界模糊的新型组织模式;第二,网络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动态经济环境下,基于信息技术、企业自身战略发展需要的产物;第三,网络组织以形成竞争优势、实现网络战略目标为宗舀,以2007年第2期科技与管理NO.2!2007(总第42期)Sci-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um NO.42#文章编号!1008-7133(2007)02-0019-03企业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李平!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总结分析了企业网络组织的内涵,从网络组织的形成、运行机制、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和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形式的特征,并基于资源观从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方面,对网络组织的构成予以阐述。
关键词!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Review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nterprise network organizationLI Ping(Schooi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l,China)Abstract:The meaning of network organization(NO)is summariiy anaiyzed in this paper.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organization modes are anaiyzed in the foiiowing aspect s:forming,operationai mechanism,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configuration of NO.The components of NO are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visibie factors and invisibie factors 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Key words:network organization(NO);theoreticai research;review收稿日期:2006-ll-07作者简介:李平(1972-),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作研究.获得竞争所需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目的;第四,网络组织成员之间,是竞争合作的、复杂的网络关系。
2网络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柔性化、组织扁平化、组织分立化、组织网络化和组织边界模糊化,是2l世纪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
网络组织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特征以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形式的个性特征。
(l)从网络组织的形成分析信息技术是网络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能够促进、实现大规模的交流和提高协调能力。
信息技术在网络组织形成过程中提供的角色支持包括:信息流通路径的重组、信息不对称的减少以及组织成员角色和地位的变化等。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网络组织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在网络组织结构、制度、技术以及组织学习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和理念支持,保证网络组织有效运转。
自组织性是网络组织形成的基本模式。
一般系统论的多样性原则要求一个组织内部的调节机制必须和环境的复杂性相匹配,网络组织必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当组织与外部环境不相适应,而且具有自我变革、自我发展的动力时,企业就进入了高级自组织状态。
网络组织是自适应、自调节能力自然演化过程的结果。
(2)从网络组织运行机制分析信任与协调是网络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
网络组织成员的相互信任降低了网络组织的运行风险,而协调是对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性的管理。
协调包括资源的协调、网络组织成员的协调、企业间战略关系的协调等。
协调机制的形成是通过成员间一系列的契约(包括章程、协议、法律合同等),建立共同的规则与约束机制。
竞争合作是网络组织运行的基本准则,网络组织把不同经济主体的关系从竞争变成建立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获利是目的,合作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以合作求竞争是网络组织实现利益目标的重要途径。
企业核心能力是网络组织的纽带。
企业加入特定的网络组织,不仅在于企业对加入该网络有强烈的动机或者有某种需要(如适应环境变化),而且取决于企业能够为其他网络成员提供自己的核心竞争资源;而企业所能提供资源的重要程度也决定了它在网络组织中的地位,从而影响它对网络组织的控制能力和获得其他成员所拥有资源的质量。
(3)从网络组织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分析自学习性是网络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源泉。
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以及强大的信息交流系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组织的学习,网络成员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传播,是网络组织的优势所在。
资源共享促进网络组织竞争优势的形成。
资源对于某一特定企业来说是有限的,但对于网络组织成员来说却是无限的。
网络组织通过整合成员的互补资源,集中最具优势的资源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从而实现共赢目标。
(4)从网络组织的结构分析超越法人实体的多边联系是网络组织的基本形式。
网络组织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它既包括组织内部通过联合独立单元形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组织模式,也包括通过跨边界整合形成的跨组织动态网络,是超越了法人实体的超组织模式。
复杂的组织结构是网络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形式的重要特征。
网络组织中的结点、数量、特征以及结点间联系的数目、形式等,是网络组织复杂性的静态构造基础。
网络组织中信息的流量、质量、分布以及流动方向的组合,也决定了网络组织结构的动态复杂性。
动态开放式的组织群体结构保证网络组织始终具有活力和优势。
网络组织边界具有可渗透性和模糊性,表现出很强的开放性、动态性,因而成为一种无形无界的开放系统。
网络组织具有结构与功能上的相似性。
具有拓扑结构自相似性的网络组织,具有功能相似性,体现为以专业知识、经验技能、专有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整合、协作、创新能力为核心能力,以与其他结点合作、协作创新为目标,以主动发挥结点自身积极性与创造性为生存方式,以不求一致但相互融合的文化、理念、价值观为基础营造合作氛围。
3网络组织的一般构成要素关于网络组织的构成要素问题,国内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己经取得一些成果,对企业进行具体的网络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大多数研究者或从信息网络的角度给予研究,或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进行分析,难免有些片面。
如Gulati R等提出,网络组织由网络结构、网络成员、结点特性构成;孙国强认为,网络组织由网络目标、网络结点、经济联接、运行机制和网络协议构成[7」;李焕荣、林健进行了细化,认为网络组织的构成要素,有网络目标、网络节点、网络联结、网络机制、网络文化和信息平台等[8」。
本文认为,网络组织的构成要素应从网络运行的环境、机制和条件,网络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等方面综合考虑。
从资源观的角度出发,网络组织的构成要素分为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如图l所示。
(l)网络结点结点是构成网络组织的基本要件,是建立网络组织的前提。
网络结点可以是独立的科技与管理!"!""#年企业,也可以是其他杜会组织(如学校、科研机构等)。
网络结点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同质与异质结点,同质结点因功能相同或相近而具有替代性;异质结点功能上具有差异性。
网络结点的作用体现在能够提供核心资源与关键技术,具有信息处理和决策功能;反之,其作用又决定了它们在网络组织中的地位,可分为关键结点、重要结点和一般结点。
(2)信息技术平台信息技术平台是网络组织有效运行的技术支撑和硬件保障,包括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平台为网络组织提供了一个随时响应市场需求、低成本实现网络伙伴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和共享的平台,极大地拓宽了原有受地理限制的网络组织范围。
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沟通、交流,加深了解、增强友谊、提高信任,将拥有核心能力的组织连接起来,整合形成“网络组织核心能力”,保证网络组织的发展进化。
(3)其他有形资源除了网络结点和信息技术平台以外,网络组织内部还充满了有形资源的使用和流动,除了信息流外,大量的物流是网络组织实施生产运作或提供服务产品的重要基础。
传统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原材料、外协件等是网络组织价值创造的物质载体。
(4)网络战略目标网络战略目标是网络组织形成、运作、发展和进化的指南。
只有在共同的战略目标指导下,网络组织才能整合实现战略目标所须的资源、协调组织成员的战略行为。
网络战略目标来源于并高于网络成员的子目标,而且需要网络成员的精诚合作、协同运行才能实现。
(5)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是网络组织的调节器,机制到位就会对合作成员的行为发生有效的协调、约束与激励作用,从而使网络组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所以说,建立一套包括信任机制、协调机制、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分配与激励机制等在内的网络管理运行机制,是网络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