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织治理结构及其演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网络背景下企业组织架构浅析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本文从网络背景下分析企业组织架构的演变和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网络化、平台化和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的影响,指出了企业应该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架构。
关键词:网络背景,企业组织架构,网络化,平台化,信息化。
正文:一、网络背景下企业组织架构的演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企业组织架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从传统的层级式组织到网络化组织、平台化组织和信息化组织,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都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传统的层级式组织,强调的是职能划分和分工合作,但由于信息传递的不畅和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已逐渐被网络化组织所替代。
网络化组织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组织形式,它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和组织层级,实现了信息的流动和协同工作的高效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平台化组织开始成为企业组织架构的新趋势。
平台化组织是建立在平台基础之上的组织形式,它通过资源整合和平台协同,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结构。
信息化是企业组织架构演变的另一重要趋势。
信息化组织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组织运作全面自动化和信息共享的一种组织形态。
二、网络化、平台化和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一)网络化的影响网络化组织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组织形态的限制。
它摒弃了传统组织的地域限制和层级划分,实现了多元化的管理方式。
且网络化组织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网络化组织的出现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平台化的影响平台化组织能够打破企业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提高组织之间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平台化组织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拥有更加健全的信息技术体系和数据管理能力。
(三)信息化的影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企业费用和资源的极大减少,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
复杂网络的结构与演化机理研究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不断互联互通的网络中。
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和分析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复杂网络便是其中一种研究的主要对象。
复杂网络较之简单网络,更为普遍和广泛,它是一种具有复杂拓扑结构,呈现出高度复杂性、鲁棒性和自组织性的系统,已经在现实世界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主要介绍复杂网络的结构和演化机制。
一、复杂网络的结构1.1. 随机网络结构随机网络是由很大的数量的节点和随机连边的拓扑结构所构成的网络。
这种网络的性质具有随机性,因此,节点的度数分布非常广泛。
正因为这种特性,随机网络的强健性极差,遭受外部攻击时容易瘫痪。
随机网络是复杂网络中最为简单的拓扑结构。
1.2. 规则网络结构规则网络表示的是一个节点和它的几个邻居节点之间存在固定的联系。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性质表现出周期性。
规则网络的灵敏度是比较低的,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其强健型也逐渐加强。
1.3. 无标度网络结构无标度网络是一种有特定数量节点,而且这些节点度数的分布不是均匀或随机的。
这种性质使无标度网络比其他网络拓扑结构更为复杂。
最值得注意的是,无标度网络对于节点的关键性质是十分敏感的。
一些节点的失效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
二、复杂网络的演化机制2.1. 优先连接优先连接可以被看作是贵族效应的体现。
即网络中较有权威的节点(即度数比较高的节点)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新的联系。
这导致了一些节点一开始就比较容易从随机网络中脱颖而出,和其他社区难以联系。
2.2. 调整和稳定网络的调整和稳定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化机制。
网络中的节点常常会因个人利益及其它因素进行策略性的连边。
如果没有稳定机制对这种操作进行限制,网络中连接将逐渐趋近于随机化,从而失去一些重要特性,例如社区结构。
节点对其他节点进行更改其邻边操作,这个操作将在适当时间被调整,同时维持网络的聚类,便是调整和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复杂网络的结构与演化研究复杂网络的结构与演化是网络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动态演化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传播和系统的动态行为。
本文将围绕复杂网络的结构与演化展开探讨,介绍常见的网络模型、相关算法以及学术界对复杂网络性质的研究。
1. 复杂网络的概念与特点复杂网络是由大量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联系构成的一种复杂系统。
其特点在于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关系、高度分布的节点度分布以及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等。
复杂网络包含了许多实际系统的模型,如社交网络、互联网和生物网络等。
研究复杂网络的结构与演化有助于理解这些实际系统的行为规律。
2. 复杂网络的结构模型2.1 随机网络模型随机网络是最早被研究的一种网络模型,其节点连接是随机的。
随机网络的度分布通常符合泊松分布,节点之间的连接没有特定的规律性。
随机网络模型能够简单地描述网络中节点的连接模式,但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网络中的特征。
2.2 规则网络模型规则网络是指节点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每个节点与相同数量的邻居节点相连,网络的度分布较为均匀。
规则网络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节点连接的均匀性,但忽略了实际网络中的大量非规则连接。
2.3 小世界网络模型小世界网络是介于随机网络和规则网络之间的一类网络模型。
它具有较随机网络更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同时又保持了较规则网络较高的聚集度。
小世界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际网络中的小世界效应,即节点之间通过少数中间节点就可以达到较短的路径。
2.4 无标度网络模型无标度网络是指网络中存在少量节点拥有极高的度数,而大部分节点的度数较低。
这种网络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实际网络中的长尾分布现象。
无标度网络模型可以通过幂律分布描述节点度分布,反映了网络中少数核心节点对网络整体的影响力。
3. 复杂网络的演化过程3.1 增长模型网络的增长模型假设网络是逐步建立的,新的节点逐渐加入网络并与已存在的节点建立联系。
复杂网络的结构与演化规律研究第一章:复杂网络的定义与研究意义复杂网络是指由大量节点和链接组成的网络结构,其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互动、连接或依赖的。
在复杂网络中,节点可以代表个体、企业、物品等,链接可以代表合作、交流、传薯等。
和对传统的链式、树状网络的研究不同,复杂网络的研究对象是由非线性庞大的、具有大量节点和链接的强关联性网络结构。
复杂网络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人际关系网络、物流配送网络、社交网络等。
复杂网络的组织形式、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复杂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二章: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种:1.小世界特性。
这是指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很短,即使网络规模非常大。
如地球上任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都很近,只需要通过几个中间人即可联系上。
2.无标度特性。
无标度网络中存在少量的高度连接节点,这些节点被称为“中心节点”或“枢纽节点”。
这些中心节点在信息传递和网络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皮克斯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中,跟踪人物杰克的人物描述了无标度网络。
3.幂律分布。
幂律分布行为是复杂网络最根本的特性,是其它特性的基础,指节点的度数分布满足幂律分布,即度数k的概率分布函数P(k)与k的关系呈幂律形式。
第三章:复杂网络的演化规律复杂网络的演化规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首选连接规则。
在互联网、科学共同体等网络中,节点会依据它们的度数(也就是与它们相连的节点数)进行有选择性地连接,即愈连通的节点愈容易被连,这种规则被称为“首选连接规则”。
2.优先增长规则。
优先增长规则是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和社交网络的前沿节点的增长规律。
优先增长规则表明在一个网络中,数量上有限的节点会倾向于与数量上更多的和其它的节点连接,这样的连结会形成一个更加扎实和大规模的网络。
3.同配性规则。
同配性规则指社交网络中节点之间会寻找具有相同属性和社会地位的节点作为朋友。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架构与管理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许多传统企业开始对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革。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目光放在了互联网模式上,试图通过引入互联网元素来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
组织架构的转变传统组织架构通常是由管理层向下分层的,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职能和责任。
然而,这种组织架构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适用。
现在,企业必须更加灵活和反应速度更快,这就需要更加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扁平结构是组织管理的一种趋势,它强调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强化了企业的协作能力。
这种结构能够消除层级之间的隔阂,使得企业内部沟通更加畅通。
此外,扁平结构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才加入企业,因为他们更喜欢自主性和合作式的工作环境。
扁平组织架构需要正确的领导者。
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远见卓识来充分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潜力。
领导者应该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一直引导人们前进。
对于这种组织形式的管理,领导者要求有灵活的思维,能够更好地支持多阶段的协同工作,这是必要而重要的。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必须注重创新。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
因此,必须采用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式,来调整和改良企业运营。
首先,创新型企业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体系。
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与企业内部的每个员工进行密切沟通,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促进协作。
其次,互联网公司更加注重“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这也是创新型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
需要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不能总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同时,还应该倾听客户反馈,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和意见。
这种方法的优势大大减少了企业产生错误的风险,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入市场。
第三,互联网时代的领袖们常常是缺乏传统资格认证的人。
然而,他们应该是激情和能力的代表,并承担起企业成功的重任。
这种创业型领袖能够带领公司从起初的阶段一路走到公司成功。
最后,创新型企业还应该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
网络组织治理结构及其演化研究【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技术力量的推动下,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已很难应对时代的挑战,企业处在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
一方面,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彼此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复杂化和网络化,出现了一大批虚拟企业和战略联盟等形式的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的治理是网络组织运作实践环节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网络组织的治理结构又是治理实践的有机构成要素。
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动力、演化路径等概念进行了文献回顾,从共同演进、路径依赖、组织转型与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界定了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概念;运用规范分析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影响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递进式和递衰式演化两个方向构建了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一般演化模型,并进行了模型解释和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其一,本文在结合其他学者关于网络组织治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组织治理结构进行了界定。
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是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表现出各合作结点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及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其二,本文从网络组织内外部两个层面归纳出影响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驱动因素。
内部驱动因素包括:网络内竞合关系、组织创新能力、组织结构嵌入;外部驱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
其三,构建了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一般演化模型,模型的构建分别以时间和效率为变量,对网络组织结构两种演化模式,进行了阶段性描述,并对美国硅谷的递进式演化和美国“128公路”高科技园区的递衰式演化进行了案例分析。
网络组织作为一种动态演化的新型组织,随时间的变化,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会沿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进行演化。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组织的独特功效,需要企业在推进网络合作的同时及时调整自己的分工角色。
网络组织治理模式研究述评张宝建;孙国强;任晓悦【摘要】企业超越法定边界关系互动的增多推动了网络组织理论的发展。
本文梳理了网络组织治理理论中关于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按照关系获取、契约形成、合同执行的交易过程分析了网络组织的三类治理模式,即准市场治理、准科层治理以及混合治理的内涵,并对不同治理模式下交易环境、交易行为以及交易成员的特征进行分析,论证治理模式的选择条件以及既定治理模式的有效性,评析现有网络治理理论体系的框架构建问题,推论网络组织治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Business relationships beyond the firm boundaries impetus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theory .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y of network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mode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quisition, contract formation and contract execution transaction process governance model to analyze the three types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 namely the quasi -market governance , quasi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and hybrid governance . Meanwhile ,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ransactions under different governance models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bove ,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the choosing condition of governance mod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established governance mode ,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network governance issues and infers the fur -ther research .【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10页(P36-45)【关键词】网络组织;治理模式;研究展望【作者】张宝建;孙国强;任晓悦【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06;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06;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了组织间关系(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的发展。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述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组织治理成为了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中的热门话题。
从网络社交平台到在线商业平台,网络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其治理问题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网络组织治理的概念网络组织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组织形式,包括网络社交平台、在线商业平台、数字化企业等。
这些组织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管理和运营。
网络组织治理即是指如何通过规则、制度和管理手段来指导和管理这些网络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保障网络组织的稳定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建设:网络组织治理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制度框架,对网络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进行规范。
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包括网络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外部监管制度以及跨境治理机制等。
2. 利益博弈:网络组织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治理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与合作。
研究者致力于探究网络组织治理中的利益博弈模式、冲突解决机制以及合作共赢的路径。
3. 技术与管理:网络组织的治理需要兼顾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包括数字化技术在治理中的作用、网络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数据隐私保护等。
4.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模式在网络组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治理挑战。
研究者关注共享经济对网络组织治理的影响,探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治理创新。
5. 社会责任:网络组织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
研究者研究网络组织的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探讨其对治理的影响。
对于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实证调研等。
实证调研在网络组织治理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揭示了网络组织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比较研究也是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组织治理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治理模式的优劣和创新点。
社交网络分析中的网络结构与演化研究社交网络是指由一组人所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关系可以是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社交网络,这使得社交网络成为许多研究领域的热点。
社交网络分析就是一种用来分析和研究社交网络的方法,它主要涉及到网络结构和演化的研究。
网络结构是社交网络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它是指社交网络中成员之间的连接关系。
社交网络的结构可以用一个图形化的模型来表示,这个模型可以包含节点和边,节点表示网络中的成员,而边则表示成员之间的连接关系。
网络结构还可以用来刻画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度分布、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等。
在社交网络中,度分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描述了每个节点有多少连接。
在一个典型的社交网络中,大部分节点有很少的连接,但是也会有少数节点具有非常多的连接。
这种分布模式被称为“极化分布”,它是社交网络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外,社交网络中的聚类系数也很重要,它描述了节点间的紧密程度,即成员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
聚类系数越高,节点间联系越紧密,反之则越松散。
在社交网络中,聚类系数通常都会很高,这也就意味着在同一领域里的人们往往会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紧密的社会群体。
第三个重要的网络结构指标是平均路径长度,它代表了网络中相互连接的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
在社交网络中,通常通过短路径来与其他成员建立联系。
当平均路径长度越短时,节点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这就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交网络结构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社交网络演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社交网络演化是指网络结构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新成员的加入,也可以是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
社交网络演化研究的核心是知道社交网络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对于这一点,研究者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例如:基于时间的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社交媒体分析等。
随着人们的使用社交网络越来越普遍,对社交网络分析和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和演化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指由个人、组织和社区构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网。
这个网的节点是个体,边表示个体之间的关系。
在网络中,每个节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也可以是虚拟的互联网社交平台。
不管现实生活中还是虚拟的网络中,网络结构和演化都是社会网络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包含节点和边两个层面,其中节点代表个体,边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网络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的效果和属性。
目前,有许多种类型的社会网络结构。
1. 聚集网络聚集网络是每个节点周围节点之间连接非常密集的网络,节点与节点之间有着许多重叠的联系。
这种网络常常用于描述同一社区内的群体关系,由于这些节点之间的关系频繁交错,形成了一个网络密集的结构。
2. 互补网络互补网络是指每个节点与周围其他节点连接数量差异较大的网络。
这种网络往往用于形容社会组织内部的好友关系,因为人们在建立社会关系时,通常会与自己的同类相互交往,形成了相互补充的高度内部关系。
3. 列入网络列入网络指的是通过某种选择或规则确定的联通关系。
例如,在学校里,同学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同一班级,或者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建立的,因此,这种网络中的边可能具有某种物理结构,影响传输效率。
4. 内部群组网络内部群组网络是指某个社区内部的相互链接的群组。
例如,某个网站的用户可以形成各种在线社区,他们之间的关系网就是内部群组网络。
以上四种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非常多样而复杂。
不同的网络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属性和效果,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网络结构。
二、社会网络的演化社会网络在演化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各种奇妙的变化。
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因而会发生各种互动和变化。
如何研究社会网络的演化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网络自治治理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诸多国家头疼的问题。
不同于传统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网络自治治理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网络自治治理技术的范畴内,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自组织进行沟通、协作和治理。
本文将对网络自治治理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一、网络自治治理技术的概述网络自治治理技术指的是基于分布式计算、加密算法等技术手段构建的网络自治体。
网络自治体是由一组拥有共同目标的节点组成的网络,它们自主确定组织形式、规则和执行方式。
网络自治体的目标在于实现网络治理的自主性、公正性和效率性。
网络自治体的形态可以是中心化、去中心化、全分布化等。
其中,去中心化网络将各个节点的权力分散,并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共同账本。
二、网络自治治理技术的原理网络自治治理技术的核心在于分布式计算和加密算法。
通过使用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自治体可以将系统中的计算资源分散开来,从而追求更高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密算法起到了保护数据不被篡改和窃取的作用,保证了网络自治体的安全性。
网络自治治理技术的原理在于构建一种自私且公正的节点集合。
在网络自治体中,每个节点都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加自己的收益,如获得代币、安全性提升、社会声誉等,从而促进节点之间的协作。
同时,通过引入信誉机制和匿名技术,网络自治体可以保证节点之间的合作公平、诚信、安全。
三、网络自治治理技术的应用网络自治治理技术在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去中心化存储方案中,节点基于网络自治体协作,将个人存储空间用于共享存储,从而达到高效、安全、灵活的分布式存储目的。
在去中心化交易场景下,自治体可以用于解决链上治理问题,实现区块链上资产的管理和交易。
同时,在社交媒体应用场景中,网络自治治理技术也有很大的潜力。
网络自治体可以用于解决社交网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审核、评价机制等。
比如,一个类似于推特的社交媒体平台,即通过网络自治治理技术来分发、审核和管理信息,从而提升平台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组织的结构转型与监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传统社会组织的结构和运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社会组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监管问题。
本文将以“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组织的结构转型与监管为主题,探讨互联网对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对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为社会组织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社会组织通常在固定的地点进行活动,通过传统的宣传和组织方式进行成员招募和活动筹备。
而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快速吸纳更多的成员。
互联网还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宣传和组织活动的渠道,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各界沟通和互动,提高了社会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互联网也促使社会组织的结构发生了转型。
传统的社会组织通常呈现出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较为封闭的组织模式,而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更倾向于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开放式的组织模式。
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和高效,信息流动更加自由和透明,组织成员的参与度和凝聚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互联网还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使社会组织得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二、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组织的监管现状但与此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组织的监管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开放式的传播渠道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藏身之所和活动空间,很多社会组织因此而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渗透渠道和窗口。
互联网为一些社会组织提供了便捷的筹款和资金管理渠道,使得一些社会组织在运营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问题,如虚假宣传、滥用资金等,给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组织的监管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监管主要由民政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来负责,其监管方法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公开信息披露等。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结构分析与社群演化预测研究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社交网络,人们可以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并建立新的社交关系。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了解社交网络中的网络结构和社群演化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结构分析是研究社交网络中节点和链接的分布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
在社交网络中,节点表示个体,链接表示个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网络结构,可以了解节点之间的连接情况、群体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个网络的演化机制。
这对于理解社交网络中的社群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交网络中,社群是指有着相似兴趣、背景或关系的节点之间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系的群体。
社群演化预测是研究社群在时间上的变化和演化趋势的方法。
通过预测社群的演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交网络的动态特性,提前预测社群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结构分析旨在探索网络的拓扑特征以及节点之间的连接模式。
通过网络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社交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特征,例如小世界效应、度分布、聚集系数等。
小世界效应指的是社交网络中的节点之间通过少量的中间节点就可以相互连通的现象,这意味着人们之间的社交距离实际上很短。
度分布是指节点的度数(即与节点相连接的链接数)的分布情况,它可以揭示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边缘节点。
聚集系数是指在一个节点的邻居中存在连接的概率,它可以反映社交网络中的群体聚集状况。
社交网络中的社群演化预测旨在研究社群在时间上的变化和演化趋势。
社群演化预测可以通过分析节点之间的相似性、社交活动的模式以及网络的动态变化来实现。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社群的发展趋势。
通过收集和分析社交网络中的数据,可以构建模型并预测社群的演化。
这种预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交网络中社群的形成和变化,为社交网络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在社交网络中进行网络结构分析和社群演化预测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研究应用和实践价值。
网络组织的契约特征与治理结构Forum学术论坛网络组织的契约特征与治理结构研究天津财经大学杨琪帆摘要:随着网络组织的发展,网络治理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本文在对网络治理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组织契约特征:网络组织中存在正式契约与关系契约的不完全性契约组合。
并根据契约特征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从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的视角分别对网络治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网络治理正式契约关系契约网络治理结构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9)10(c)-232-0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产业集群等网络组织形式大量涌现,网络组织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网络组织的形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学者对网络治理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网络治理是不同于科层治理和市场治理的一种新型治理形式。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网络治理的机制、结构、模式以及绩效等问题进行了探析。
此外,网络组织的交易各方之间存在着双边或多边的契约形式,网络组织的契约特征是决定网络治理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将结合网络组织的契约特征展开对网络治理结构的分析研究。
1 网络治理研究概况Powell 在1990年首次提出了“网络治理”概念,指出网络治理是不同于科层治理和市场治理的一种独特的协调经济活动的治理形式。
基于交易关系的互动模式和独立个体间的资源流动,Jones 等(1997)认为网络治理是包含选择性、持续性和结构化的自治企业的集合,这些企业基于隐含或明示契约创造产品与服务以适应环境的突发事件并协调维护交易。
网络治理的主体是网络合作的诸结点,治理的客体是网络组织,治理过程具有自组织特性(孙国强,2019) 。
李维安(2019)将网络治理界定为以治理目标为导向、治理结构为框架、治理机制为核心、治理模式为路径、治理绩效为结果的复杂运作系统。
总的来说,现在网络治理理论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交易成本理论,二是委托代理理论,三是资源基础理论,四是社会网络理论。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述评网络组织治理研究是当前社会学、政治学、组织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网络组织治理涵盖着网络组织的形成、发展、运作、演化以及规范整合等方面的问题。
网络组织治理对于深入理解信息社会和当前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和发展现代社会领域的重要探索。
本文从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关键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述评。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源于网络组织的发展和出现。
网络组织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形式得到了变革和突破;另一方面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组织的数量和类型发生了变革。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开端阶段、转型阶段和重构阶段。
开端阶段是网络组织诞生的初期,主要是针对其形成和发展的情况进行探索。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运营策略和发展规律等。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主要从组织的聚合程度、层次结构、内部结构和动态特性等方面对网络组织进行了研究,奠定了研究的基础。
转型阶段,是网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转型和升级的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组织的多元化、复杂化和治理问题等。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从组织的分化、整合、运作和转型等方面对网络组织进行研究,构建了网络组织治理的基本框架。
重构阶段,是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进入一个高峰阶段,主要关注在新型经济背景下对网络组织治理方法的重构与创新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主要研究了网络组织治理的体系和模式,以及网络组织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等问题,并呼吁构建一种新的网络组织治理模式。
二、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网络组织治理研究在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发展被认为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
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理论包括技术决定论、适应与协调理论、制度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现代治理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等。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从最初的定性研究逐渐演变为了多元化研究,这同样是网络组织治理研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进展。
网络组织治理结构及其演化研究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技术力量的推动下,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已很难应对时代的挑战,企业处在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
一方面,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彼此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复杂化和网络化,出现了一大批虚拟企业和战略联盟等形式的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的治理是网络组织运作实践环节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网络组织的治理结构又是治理实践的有机构成要素。
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动力、演化路径等概念进行了文献回顾,从共同演进、路径依赖、组织转型与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界定了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概念;运用规范分析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影响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递进式和递衰式演化两个方向构建了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一般演化模型,并进行了模型解释和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其一,本文在结合其他学者关于网络组织治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组织治理结构进行了界定。
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是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表现出各合作结点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及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其二,本文从网络组织内外部两个层面归纳出影响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驱动因素。
内部驱动因素包括:网络内竞合关系、组织创新能力、组织结构嵌入;外部驱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
素。
其三,构建了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一般演化模型,模型的构建分别以时间和效率为变量,对网络组织结构两种演化模式,进行了阶段性描述,并对美国硅谷的递进式演化和美国“128公路”高科技园区的递衰式演化进行了案例分析。
网络组织作为一种动态演化的新型组织,随时间的变化,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会沿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进行演化。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组织的独特功效,需要企业在推进网络合作的同时及时调整自己的分工角色。
在动态演化过程中寻求优势互补的整体效率的提升,进而在更广阔的层面中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关键词】: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动力演化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70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导论12-201.1问题的提出121.2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12-131.3国内外文献综述13-181.3.1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13-141.3.2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演化动力14-161.3.3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演化路径161.3.4研究现状评价16-18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1.4.1研究方法181.4.2技术路线181.5本文的创新之处18-202几个理论问题探讨20-272.1组织结构与网络组织治理结构20-222.1.1
组织结构的含义202.1.2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内涵辨析20-222.2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演化22-272.2.1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概念界定22-232.2.2组织转型与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关系23-242.2.3路径依赖与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关系24-252.2.4共同演化对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影响25-273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演化动力27-353.1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外部动力27-303.1.1经济驱动因素27-293.1.2社会驱动因素293.1.3技术驱动因素29-303.2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的内在动力30-353.2.1网络内竞合关系31-323.2.2组织的创新能力32-333.2.3组织间的结构嵌入33-354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演化路径35-534.1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路径的含义35-364.2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路径的一般模型36-424.2.1模型构建36-384.2.2模型解释38-424.3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演化阶段:一个递进式演化路径阐释42-464.3.1产生阶段434.3.2成长阶段43-444.3.3发展阶段444.3.4成熟阶段44-454.3.5重构阶段45-464.4案例分析46-534.4.1硅谷创新网络的递进式演化46-504.4.2“128公路”创新网络的递衰式演化50-535结论及启示53-555.1结论535.2几点启示53-545.3本文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设计54-55参考文献55-58致谢58-5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6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