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1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200字,区城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区城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本报告主要调查了某区城镇的劳动力资源状况,旨在了解该区劳动力资源的数量、结构以及就业状况,为该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了该区的居民,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2000名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还分析了该区的统计数据,如劳动力总量、就业率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劳动力总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分析,该区劳动力总量为35,000人。
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人口年龄分布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39岁人口占比最多,占总劳动力的50%。
2. 就业状况就业人数为30,000人,就业率为85.7%。
主要就业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30%、20%和15%。
在职人员中,大多数人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技术人员占比较低。
3. 教育水平和技能构成该区居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达到65%。
但是,技术性技能较为匮乏,仅有10%的人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
4. 收入状况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中等收入人群占比最高,占总人口的40%。
高收入人群占比逐渐增加,但仍然比例较低,仅占10%。
低收入人群占比为50%。
5. 劳动力资源的结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劳动力资源的性别结构存在不平衡现象,男性劳动力数量明显多于女性劳动力数量。
技术工种和非技术工种数量相差很大,技术工种人员较少。
这些结构问题可能会影响该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四、建议和对策针对调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促进技术人才培养:加强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术能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引导就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多技术岗位,吸引人才留在本地就业。
附件1农民工情况调查表— 1 —附件2 — 2 —农民工问题综合调研提纲一、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农民工的数量、来源、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产业和行业分布、从业状况和基本工作状况等。
二、农民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和培训状况: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有组织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及作用发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在岗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农民工享受就业培训补贴和免费职业介绍情况;农村的职业教育情况;劳务培训基地建设情况。
2.农民工收入分配状况:平均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情况;休息休假情况;农民工平均年收入;工资收入构成;同岗位与城镇职工收入比;加班加点工资发放情况;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数。
3.农民工劳动管理状况: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工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情况;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情况;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平均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规范情况;农民工劳动争议发生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引发原因及处理情况。
4.社会保障状况: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情况。
5.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状况: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能否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待遇;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的免疫规划情况;能否享受到国家特定传染病免费治疗政策;输入地能否把农民工计划生育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情况。
6.农民工民主权利实现状况:农民工入会率;是否能享受与城市职工同等的待遇;被选为职工代表的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例;农民工在工作地的落户情况。
7.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状况:农民工是否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二轮土地延包时是否按规定发包给农民工土地;是否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签订承包合同;在农民工外出打工期间,发包方是否随意收回农民工的土地;该地区(县、镇、村)农民工数量、比例,占有耕地面积;— 3 —在外出打工期间,农民工的承包期是否发生流转,是否按规定签订流转合同。
以上各项,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同时,可从组织领导、政策制定、管理服务、监督检查、企业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慈溪市龙山镇海甸戎村2010年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为全面系统的掌握本村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更有针对性的组织、统筹管理和合理开发城乡劳动力,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我村开展了2010年度全村就业基本情况调查活动,同时对计算机系统中人员信息和就业状况进行了更新。
经调查,本村人口资源总量为3222人,现有法定劳动年龄内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759人,占总人口的54.59%,另有外来劳动力1890人。
(见图1)一、本村城乡劳动力情况(一)城乡劳动力结构状况1、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看,因男女法定劳动年龄有所区别(男16-60岁、女16-50岁),本村城乡劳动力中男性1037人,女性722人,与以往呈现相同的特点,男性劳动力仍明显多于女性劳动力,男女劳动力比例大致为59:41。
(见图2)表1:劳动力性别比例性别人数比例(%)男性1037 58.95女性722 41.06合计1759 1002、年龄结构本市城乡劳动力中,年龄在16-35周岁的劳动力207人,占11.76%;男性50—60岁劳动力有302人,占17.16%,女性40—50岁劳动力308人,占17.5%,“4050”人员占到了城乡劳动力的39.05%,与往年同期相比4050年龄的劳动力又有所增加,可见劳动力年龄结构呈不断老龄化趋势。
(见表3)表2:城乡劳动力年龄分析年龄人数比例(%)16-35周岁207 11.76男50-60周岁302 17.16女40-50周岁308 17.53、文化结构本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总体仍偏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94人,占39.45%;初中文化程度683人,占38.8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82人,占21.71%。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与以往同期相比有明显的增加,但城乡劳动力文化程度总体还是偏低,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仍占很大的比重,达到78.27%。
4、职业技能水平拥有职业技能的人数偏少。
5、健康状况劳动力中有完全劳动能力的有1747人,占城乡劳动力总人数的99.31%,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有12人,占总数的0.69%。
附件1农民工情况调查表附件2农民工问题综合调研提纲一、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农民工的数量、来源、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产业和行业分布、从业状况和基本工作状况等。
二、农民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和培训状况: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有组织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及作用发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在岗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农民工享受就业培训补贴和免费职业介绍情况;农村的职业教育情况;劳务培训基地建设情况。
2.农民工收入分配状况:平均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情况;休息休假情况;农民工平均年收入;工资收入构成;同岗位与城镇职工收入比;加班加点工资发放情况;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数。
3.农民工劳动管理状况: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工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情况;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情况;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平均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规范情况;农民工劳动争议发生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引发原因及处理情况。
4.社会保障状况: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情况。
5.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状况: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能否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待遇;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的免疫规划情况;能否享受到国家特定传染病免费治疗政策;输入地能否把农民工计划生育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情况。
6.农民工民主权利实现状况:农民工入会率;是否能享受与城市职工同等的待遇;被选为职工代表的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例;农民工在工作地的落户情况。
7.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状况:农民工是否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二轮土地延包时是否按规定发包给农民工土地;是否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签订承包合同;在农民工外出打工期间,发包方是否随意收回农民工的土地;该地区(县、镇、村)农民工数量、比例,占有耕地面积;在外出打工期间,农民工的承包期是否发生流转,是否按规定签订流转合同。
以上各项,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同时,可从组织领导、政策制定、管理服务、监督检查、企业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农村劳动力资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
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p ,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一)农村劳动力的资与结构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61.51%;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2.1%,女劳动力占47.9%;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71.8%,女劳动力406人,占28.2%;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75.6%,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24.4%;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91.7%,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8.3%。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18.76%;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81.24%。
表号:人社统[2008]临2号制表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08]97号有效期至:2008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城镇居民)(2008年社区直报调查)说明一、调查对象住户基本情况表按照表中说明填写。
对本户常住人口逐个进行访问。
本户常住人口包括:(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含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4)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访问总人数应与住户基本情况表中的常住人口数一致。
二、编码(一)居委会(社区委员会、家委会、村委会)编码(4位)封面的居委会编码,由劳动保障局分发问卷前填写。
号码采用社区抽取第2个步骤中的编号,不足4位的在前面补“0”。
这个编码是全市所有居委会按社区常住人口排序后的顺序编号,在抽样框中是连续的,被抽中社区的序号是不连续的。
(二)户编码(8位)封面的户编码共设8位由两部分组成,前4位对应调查城市行政区划代码的前4位,后4位是调查城市全部调查住户从0001开始的自然顺序编码。
该代码由调查城市劳动保障局在调查问卷印出后、发放前用打号机编号。
(三)家庭成员编号城镇居民调查问卷中家庭成员编号与访问顺序对应,第一个访问的为成员1,第二个访问的为成员2,依次类推。
每个成员的回答结果为一列(注意不要串列)。
最佳访问顺序为:先访问有工作的人,再访问离退休人员(老人),接着访问没有工作的成年人,最后访问未成年人。
(四)6人及以上的大户常住人口数大于5的住户可以用两份问卷,夹(钉/粘)在一起。
两份问卷使用相同的住户码,并将第二份问卷的成员编号修改为“成员6”、“成员7”、“成员8”、“成员9”、“成员10”。
三、答案填写选择题,直接写答案选项代号。
如果没有说明,均只填写一个答案。
数字题,根据实际情况四舍五入后填写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