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年中国召开以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历史背景革命意义革命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如唐代替隋清代替明不算是革命,因为封建王朝的阶级属性没有改变国民革命也称国民大革命第一次革命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进行改组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的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工农革命北伐革命兴起[1]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为推翻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主要对象是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根据敌众我寡和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在湖北战场北伐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接着攻下武汉吴佩孚主力被歼灭北伐军主力随后转战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进而占领南京进逼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迅速崩溃 1927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1926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八军唐生智刘文岛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张宗昌1927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国民党国民政府以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内清除并且取消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至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何应钦李宗仁击败月蒋介石复出支持北伐的手下的国民联军及战斗序列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蒋介石为总司令至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12月张在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东北四川及云南等地的部队而且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1928年曾开始编遣工作计划将缩编成六十五个师共八十万人亦有订明国军最高指挥权在国民政府但不久内实力军人即互以兵戎相见先后发生蒋桂战争参看李宗仁)中原大战场国民党内内战加上对围剿及用兵编遣计划及军队国家化的计划遂无疾而终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是东北易帜日张学良正式主政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险恶日本要他实行自治"扬言如蔑视日本警告日本将自由行动南京他早日易帜实现全国统一由于张学良将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的指使下各派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国民党与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作了准备月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月国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日正是成立一周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日国民革命军成立7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各军军长为一军何应钦二军谭延闿三军朱培德四军李济深五军李福林六军程潜七军李宗仁八军生智此外还有由架飞机的空军共产党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2346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日共产党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帝国主义北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西路进攻佩孚四军七军和八军气势如虹8日克湘乡10日得湘潭击败叶开鑫后八军李品仙第三师在日胜利进入长沙8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日7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日第昌至此两湖战事大体结束先定三湘规复武汉已经实现共产党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军被誉为铁军而第军则被称为钢军接下来枪口对准了孙传芳对于进攻江西的部署是123军为右翼由亲自指挥蒋为北伐总司令二军由赣南的吉安北进三军由萍乡出高安一军一师和六军为中路程潜指挥出修水武宁直指德安七军为左翼李宗仁任指挥沿长江南岸东进直捣九江孙的司令部9日北伐军先发制人攻下萍乡控制赣南19六军和一军王柏龄师乘南昌没有主力在市民学生的帮助下轻易攻入南昌孙传芳大部队迅速反扑北伐军无法抵抗溃不成军蒋介石得知南昌情况后驻进高安亲自指挥南昌方面战事10日又几批北伐部队入赣经过近一个月的调兵遣将北伐各路大军云集南浔一线并于日在南昌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7日再得南昌孙传芳逃入南京北伐军又取江西经过修整扩编北伐军再成三路何应钦统领东路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日进占福州又北上攻入浙江3日得杭州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3日攻克南京冯玉祥领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的反动统治由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的在华利益1927月帝国主义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命令它们在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南京惨案蒋介石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叛变后4日李济琛钱大钧古应芬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日汪精卫和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的武汉政府7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决裂随即对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了实现后工农运动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随着利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解放了上海以及各省市工会组织与会员的大幅度增加都充分显示出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以席卷全国长期身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势力以沉重打击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使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然而当革命者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之时一场厄运便降临了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员和革命群众18日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即南京国民政府与相对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武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帝国主义蒋介石集团等反革命势力对武汉地区加紧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湘鄂赣三省工农运动继续高涨的形势下以为首的武汉政府逐渐由动摇走向反动1927 月汪精卫提出制裁所谓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国民党中央党部决议在湖南湖北江西织特别委员会检查各级党部政府机关和民众团体一切言论行动 5 月武汉政府连续发出通告训令不准工农团体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禁止工会农会逮捕反革命和没收其财产保护公正绅耆保护军人田产指责农民协会幼稚过当骚扰后方挠动人心下令解散湖北黄岗黄陂两农民协会在的怂恿下 5 日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在鄂南叛变日驻长沙的第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发动叛乱 5 日 6 日江西人遣送出境湘鄂赣地区的土豪劣绅乘机反攻倒算破坏革命组织杀害革命群众 6 月初共产国际代表罗易把共产国际发来的紧急指示不向中共中央传达直接拿给汪精卫汪即以此作为分共的一个主要借口召集武汉地区非中央委员开会策划反共办法 6 日汪精卫等与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 日蒋介石冯玉祥等举行徐州会议密谋宁汉合流共同反共在革命的紧急关头陈独秀主持的中共中央继续坚持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下令制止农民没收地主土地自动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30 日中共中央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决议案企图用投降式的让步拉住汪精卫致使汪的反革命气焰更为嚣张7 日汪精卫宋庆龄邓演达等的坚决反对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在未开会以前制裁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随后反动军队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命团体在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由于的清党汪精的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遭到破裂国民革命遭到失败国民党办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国民政府由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变为地主买办阶级的反革命专政策异同点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就忽视了中国的国情7失败原因一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二主观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2]历史意义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此期间帝国主义策动支持下的混战继续扩大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合社会根本矛盾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1924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由此逐步兴起代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工农运动推动下广东实现了统一成为北伐根据地北伐军胜利进军革命由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国迁往武汉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蒋介石命事变1927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全面破裂中国社会依然保持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纲领孙中山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制度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①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主要表现在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军阀部发生分化冯玉祥倾向革命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孙中山北上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兴起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造成的有利革命形势为创造了条件②使取得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它基本上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集团革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②战略部署的正确③北伐军英勇善战尤其是员和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群众支持响应大力支援⑤北伐军政治思想工作出色⑥冯玉祥北方响应⑦苏联的帮助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既有理论上的失误也有策略方针上的失误具体而言①在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上鼓吹二次革命论否认无产阶级在中的领导权陈独秀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幼稚农民阶级保守不能成为独立的革命势力而资产阶级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和主导力量因此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共三大上他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认为的当然领导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是把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放弃革命的领导权这成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②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放弃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陈独秀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投降主义政策认为只有采取退让的方针才可以表明人没有夺取权力的企图使领导人放心国共合作不致破裂实际上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正是利用陈独秀的妥协退让不断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作好了发动突然袭击的一切准备③在农民问题上否认农民在中的主力军作用压制农民运动陈独秀对蓬勃发展的提出种种限制反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指责农民运动从而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同盟军④在武装问题上忽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不懂得掌握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极力限制工农武装当蒋汪叛变革命时中共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3]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斗争矛头都指向扶植的代理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干涉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以及的软弱妥协造成的和封建势力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③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主要依靠民族资产阶级会党新军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④斗争对象不同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的反动独裁统治⑤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的统治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1927月在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实际上是为涂脂抹粉麻痹革命人民蒋介石叛变后他又吹捧左派的中心领袖更导致了革命的失败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在蒋介石和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4]。
【国民革命】本子目主要介绍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等三个内容。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致力于组织工人运动。
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工人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
这体现了工人阶级巨大的革命能量。
但是,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反革命力量异常强大,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和其他阶级联合起来。
此时孙中山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经过五四运动,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同样也启发了孙中山。
孙中山由此开始转变辛亥革命期间轻视人民群众力量的想法,决定放弃依靠军阀打军阀的做法,转而发动群众。
另外,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使孙中山受到很大鼓舞。
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之发动,迟我国六年,而俄国经一度之革命,即能贯彻他们之主义,且自革命后,革命政府日趋巩固。
……故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和训练。
”孙中山个人思想的伟大转变,实际上也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即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目标是要打倒军阀、除列强和统一全中国。
中国共产党除派党员参加北伐战争外,还积极组织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的开展。
这些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是国民革命的组成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是将重点放在工人运动上。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是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这就反映出党对工人运动的重视。
《国民革命》同步练习1.下列与图史实不相符的是()A.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B.蒋介石任总司令C.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2.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解的一组是()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③国民政府迁都武汉④消灭吴佩孚主力。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①②④③3.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军官学校”是指黄埔军校B.“这个军官学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C.创造的“革命军”后来进行了北伐战争D.创造的“革命军”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重庆谈判5.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七一五反革命政变C.宁汉合流D.东北易帜6.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A.北伐战争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淮海战役7.广东革命政府组织北伐的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B.推翻袁世凯的统治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推翻蒋介石的统治8.如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牺牲B.解放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被捕C.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D.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9.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教训,说它失败是因为()A.国共两党关系恶化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蒋介石、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D.北伐战争失败10.如图是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其政权性质是()A.中小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C.大商人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D.大地主大商人阶级利益的代表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 课国共合作北伐中图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主要矛盾B、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八年级(1)班为某期黑板报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五四运动”“黄埔军校”“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本期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的洪流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中国共产党诞生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是( )①张作霖②吴佩孚③李鸿章④孙传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A、中共一大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遵义会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发动了(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
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这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红军长征D、义和团运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建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这个学校是指(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福州船政学堂D、黄埔军校【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昝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讲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了_____________,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国民革命时期。
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年5月,在的黄埔创办了简称黄埔军校,任校长,后为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3、____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出发地,北伐军的总司令是。
4、北伐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主要战场。
在两湖战场上,北伐军连克___________桥、__________桥,第四军的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5、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即消灭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派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_____________,声势震动全国。
6、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7、_____年4月,__________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它代表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2、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3、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某中学要去考察黄埔军校,你认为他们应该去A 武汉B 上海C 广州D 南京2、1924年,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
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
在湖北战场,北伐军连克吴佩孚重兵把守的汀泗桥、贺胜桥,接着攻下武汉。
吴佩孚主力被歼灭。
北伐军主力随后转战江西战场。
消灭孙传芳主力,进而占领南京,进逼上海。
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1927年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
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
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
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孙传芳及张宗昌。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
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
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
至7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於8月辞去总司令职。
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何应钦、李宗仁在龙潭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