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95.27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城镇规划工作上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在管理工作上出现了应对问题时一刀切的现象。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城镇规划工作中对区域经济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应该看到小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做到因地制宜,协调大中城市和小城市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状况研究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ity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 the flaws in the town planning work has appeared in the management work, there appears the phenomenon of make it rigidly uniform response problem. As a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the town planning work on regional economic accurate positioning, scientific planning, reasonable layout, should see the particularity, small towns has in the c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to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big city and small city both.Keywords: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research 一、加快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应有之义自1979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乡镇企业和一些小型城镇的经济体制逐步转为了市场经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可以看到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是符合我国工业化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情,实现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关于对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是加快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水平,增强城镇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本文拟就如何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浅谈个人思考及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经营城市的重要性经营城市,是对固有模式的挑战,是对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促进城市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运用到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全过程,构建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是政府依据城市发展目标经营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及其附属物等有形资产和城市土地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以及城市品牌、人文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一种战略措施。
城市是重要的国有资产,而且是可以经营的,经营城市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由于我县历史、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建设与发展起点低,速度慢,规模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资产多头分散管理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比例低,乱批乱占土地时有发生,应由政府取得的土地收益流失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不高,存量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投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等等。
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城市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的土地收益白白流失,说到底,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
如何变建设城市为经营城市,是我县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冲破一切体制性障碍,把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和关键环节来抓,显得尤为重要。
要走经营城市的道路,就要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土地,全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全新的方式盘活城市资产,把城市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从单一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部门分割、封闭运行向集中统一、社会参与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从政府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县城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关于县城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XX 镇党委副书记、政协统战联络组组长 XX 镇作为城市建设具体参与者,更应深度思考研究,履行好职责,扮演好角色。
现结合工作实践和生活体验,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一、坚定建城理念,科学明确定位 XX 县城扬名于华声大厦陕南第一高楼至 2019 年度全国十大美丽县城,太极城确立于一曲多河绕太极诗篇的挖掘和人文景观的打造,县城快速建设二十余年,由金线吊葫芦延伸成新城老城,扩展到三镇一体化,逐步形成了以中华太极城为品牌,以县改市为目标,以建设人居中心、商贸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为内涵的县城建设理念。
这份共识,各级认知、群众认同、社会认可,引领着XX 县城建设的方向和主线。
如果说外界对当前县城建设速度、质量、效果的批评,就县城核心区而言,我认为是对我们步履蹒跚的关切,是对坐拥资源的惋惜,是对建设风格平庸的批判。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们应切实坚定建设太极城的理念不动摇,对各个版块科学分区,准确定位,明确思路和方向,劲往一处使,做太极、造太极、唱太极,不断从规划、建设、文化等多个层面使太极城的品牌更响。
二、推进三区连接,打通发展瓶颈 XX 县城地理位置1 / 4受限,近年人口大量入住,建筑爆棚增长,小型城市一个发展阶段性的病态凸显,简称为六个字,拥挤(街道人流、小区住宅)、堵塞(路上车流、路下管道)、脏乱(门前乱、死角脏),功能缺失。
如果不在空间上拓展扩张、区间上舒筋活络,这些病灶将很难治愈,还会越来越重。
目前,新城区高度集中,但承载过重;老城区实施保护,但破旧待修;大河南正在开发,但处于边缘。
洞口制约新城,洞碥堵塞老城,汉江分开江南,三区无论是区位连接还是发展关联上,相对孤立,没有起到相互策应、相互拉动、相辅相成的效果。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2-0044-02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收稿日期:2012-09-01作者简介:梅强(1978-),男;孔宏(1980-),女梅强1孔宏2(1.山西省政府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72;2.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太原030013)摘要:结合多年工作心得,针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展开论述,指出新型城镇化要以城乡一体规划为引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为开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七大科学总结了国内外城镇化道路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之一,创新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为科学推进我国城镇化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战略重点,要把两化互动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把产业做强、城市做大,不断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心得,简要谈谈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些思考。
1推进新型城镇化符合当代城镇化发展规律国外先行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导致尖锐的城乡对立、巨大的城乡差距、严重的“城市病”。
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城镇化道路,牺牲农村利益、排斥农村发展、严格限制大城市发展、粗放且不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不能再走下去。
根据我国国情,我党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反思,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型城镇化符合人类社会城镇化发展规律。
城镇化进程大体要经历由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三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城市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相互作用,城乡发展差距总体呈倒U 形曲线形态。
我国过去的城镇化建立在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是城镇化初级阶段的客观反映。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在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条件。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
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城镇化理念,在实践中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行相关制度配套改革、多渠道筹集资金并管理好资金。
科学合理的规划城镇布局,构建个性化城镇,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解决好土地利用、户籍改革、生态环境等问题,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建设;生态;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无法改变的必然发展趋势,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城镇化理念深刻认识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农村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中心,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以确保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
城镇化建设一定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的蔓延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在发展中一定要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科学持续发展的主体正是城镇化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只有二者充分的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建设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城镇。
二、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行相关制度配套转变农村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
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通常认为应该授人以渔,但在无水之地,授人以渔则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浪费。
“城镇化”与“城市化”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标志着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种路径,前者是主要以目前的行政区划和户籍制度管理为导向,实行城市行政规划化管理、区域均衡发展模式;后者则是以人口的自由迁移为导向,走大城市化、集聚经济的模式。
工业化国家以及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大都表现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集中的聚集过程”。
同时还会表现为城市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区域规模上的扩大、职能和设施上的完善和城市的经济关系、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的社会文明广泛向农村的渗透。
中国的城镇化则表现为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
这种不以跨地区人口流动为特征的城镇化,不容易导致城市失业率、社会治安、人口流动、传染病流行等诸多问题。
从操作性上看,城镇化与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相适应的,即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等,都支持城镇化的推广。
虽然中国的城镇化有体制上的便利,但不利于提高经济的集聚程度,有违经济发展效率。
与城镇化一脉相承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别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鲜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从我们目前各区域的投资效率来观察,目前正在推行的这一战略也没有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率。
二、无论城镇化或城市化都要顺应人力资本流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但中国城市化的模式应该怎样呢?我们注意到,城镇化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官方用词,而城市化(urbanization)则是一个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国际通用词汇,已经用了100多年。
从词义上看,城镇化似乎既包含了“城市化”又包含了“乡镇化”,涵义比城市化更广,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但实际上,我们所指的城镇化,尤指农村“城镇化”,即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过程,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
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一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可以加强城乡联系,在广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终达到城乡共同繁荣。
近几年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新型城镇正在形成。
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
大部分乡镇没有编制乡镇总体规划,使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得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
部分乡镇有总体规划,也设有详细控规,不注重特色设计。
(二)对乡镇的城镇化建设重视不够。
近来县城面貌日新月异。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x月x日,在省委党校专题培训班上,x省长给我们讲了他对x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主线,要做什么?不做什么?重点谈了人口、交通、空间、生态、文化、国际化、科技、产业等八大要素;法定化、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等四大原则,我很受教育。
如何在x 市贯彻落实好省委、省 ___对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重新认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___ ___指出:“城市建设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 ___、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 ___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城市工作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关键是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 ___、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 ___、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五个统筹”的全部内容,对x市的城镇化建设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并对新时期x 市城镇化建设重新进行认识。
关于如何重新认识x市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指导思想的问题。
就是要把___ ___对城市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学深学透,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
指导思想明确了,我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在新时期城镇化建设中不落伍,在x新时期城镇化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要解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问题。
再好的规划,关键还是要人去落实。
近两年来,企业、老百姓对我们的一些工作不满意,埋怨我们办事效率低、 ___,各级 ___都在讲、都在抓,但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