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四种药物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早知道早受益
- 格式:docx
- 大小:11.97 KB
- 文档页数:1
注意!服这4类药小心缺乏维生素B12联用建议新霉素、秋水仙碱、氨基水杨酸和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维生素B12从肠道的吸收,但当维生素B12通过注射给药时,可能不会发生这种相互作用。
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新霉素可引起全身吸收不良综合征,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
秋水仙碱也能减少维生素B12的吸收[1]。
氨基水杨酸能减少维生素B12的吸收,原因不明,但可能与轻度的全身吸收不良综合征有关[2]。
一篇文献综述提示,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也能减少维生素B12的吸收。
主要因其可减少胃酸的产生,而食物需要酸的帮助来从膳食蛋白质中释放B12。
因此,长期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3]。
对于同时服用上述药物且患有幼细胞性贫血,需要补充维生素B12治疗的患者,应肠外给予维生素B12,以避免维生素B12的吸收问题。
参考文献:[1]Faloon WW, Chodos RB. Vitamin B12 absorption studies using colchicine, neomycin and continuous 57Co B12 administration. Gastroenterology (1969) 56, 1251.[2]Palva IP, Rytkönen U, Alatulkkila M, Palva HLA. Drug-induced malabsorption of vitamin B12.V. Intestinal pH and absorption of vitamin B12 during treatment with para-aminosalicylic acid.Scand J Haematol (1972) 9, 5–7.[3]Force RW, Nahata MC. Effect of histamine H2-receptor antagonists on vitamin B12 absorption.Ann Pharmacother (1992) 26, 1283–6.更多相互作用关注临床药学频道查看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可致维生素缺乏的药物临床证明,人体维生素的缺乏,除了供应不足或吸收障碍外,某些药物也可导致维生素的缺乏。
甲氨蝶呤为抗叶酸类药物,由于其本身的直接毒性反应,可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或者由于减低叶酸盐的活性,使肠粘膜萎缩,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发生障碍,而致维生素B12缺乏。
考耒烯胺是一种含有4个氨基的离心交换树脂,在肠道内考耒烯胺与胆酸结合,降低血清胆固醇,故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瘙痒。
由于此药可以引起脂肪性腹泻,且通过与内因子的结合及干扰维生素B12复合物内因子的形成,亦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
新霉素以同样的机理,使肠粘膜超微结构改变,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
秋水仙碱按治疗量应用数天后,由于回肠功能的改变,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对氨基水杨酸钠选择性妨碍维生素B12的吸收,可能是由于抑制肠粘膜内某些与叶酸有关的酶。
应用二甲双胍或苯乙双胍治疗糖尿病病人时,由于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使其血清浓度减低,但不严重。
应用硝普钠(快速作用的降压药)后,可引起血清维生素B12和血清中甲钴胺的总浓度下降。
女性口服避孕药都属于雌二醇的衍生物,由于抑制血清中能结合和运转维生素B12的蛋白质的合成和释放,致使维生素B12的水平降低。
上述这些药物都可通过不同途径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
长期应用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的药物,如广谱抗生素和肠道内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能抑制肠道内寄生的非致病菌,减少了肠道内维生素K的合成,导致维生素K的缺乏。
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能抑制维生素K2的肠内合成,并且因为维生素K1、K均为脂溶性物质,其他脂溶性的维生素如A和D都能影响其吸收。
胆汁和胆盐可助维生素K的吸收,当胆汁缺乏、胆道梗阻性疾患及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均可减少维生素K的吸收,间接引起维生素K的缺乏。
口服抗凝药如双香豆素的结构与维生素K 相似,可与维生素K竞争,减少凝血酶原在肝脏内的合成;孕妇因癫痫服用抗惊厥药后,经过胎盘输送,并以类似抗凝药的作用而抑制维生素K的生成,引起新生儿维生素K的缺乏。
69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4·安全评价·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6年,血糖控制不佳3个月”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16年,平素未应用降压药,否认慢性胃病史。
本患者16年前因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就诊后考虑为“2型糖尿病”,开始应用“二甲双胍片0.5 g,每日3次”口服,平素监测空腹血糖6~8 mmol/L,餐后2 h血糖6~11 mmol/L。
近3个月因血糖控制差,自行调整二甲双胍剂量至“1 g,每日4次”口服,服药后血糖无明显下降。
患者未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手足麻木、感觉障碍等不适,现为进一步控制血糖入院。
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5.2×109/L,红细胞3.19×1012/L↓,血红蛋白104 g/ L↓,平均红细胞体积 97 fL,平均血红蛋白量36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50 g/L,血清维生素B12:91.1 pg/ml↓(200~1 100 pg/ml),血清铁、铁蛋白及叶酸水平正常,胃镜检查未见萎缩性胃炎。
诊断为“维生素B12缺乏性大细胞性贫血”。
入院后嘱其停用二甲双胍片,改为“甘精胰岛素晚一次皮下注射+阿卡波糖片每日3次口服”降糖,并给予“甲钴胺胶囊0.5 mg,每日3次”口服。
调整降糖方案后患者血糖水平理想,好转出院。
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红细胞3.56×1012/L↓,血红蛋白117 g/L↓,平均红细胞体积95.5 fL,平均血红蛋白量32.9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44 g/L,血清维生素B12:153.3 pg/ml↓,嘱其继续上述治疗方案。
3月后复查血常规:红细胞4.06×1012/L,血红蛋白123 g/L, 维生素B12 210.2 pg/ml。
患者贫血纠正,维生素B12水平恢复正常。
2 讨论2.1二甲双胍对维生素B12及叶酸的影响De Jager等[2]发现,与安慰剂相比,应用二甲双胍850 mg 每日3次口服(平均疗程4.3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平均下降19%,叶酸水平平均下降5%,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5%,但校正体重指数和吸烟等因素后,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甲钴胺对二甲双胍所致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疗效维生素B12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种重要营养素,它在DNA合成、红细胞形成和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它有效降低血糖浓度,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足,最终引发维生素B12的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神经系统损伤、疲劳、记忆力减退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由二甲双胍导致的维生素B12缺乏问题,甲钴胺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甲钴胺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B12,缓解因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
接下来,我们将从甲钴胺对二甲双胍所致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疗效方面进行探讨。
甲钴胺可以有效地纠正维生素B12缺乏症的贫血症状。
维生素B12是体内合成红细胞所必需的一种重要物质,其缺乏会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最终表现为贫血。
而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以直接补充体内的维生素B12,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从而有效地缓解贫血症状。
甲钴胺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维生素B12在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缺乏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表现为神经病变症状。
甲钴胺的补充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系统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甲钴胺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
维生素B12的缺乏会导致患者出现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而甲钴胺的补充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症状,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
甲钴胺对二甲双胍所致的维生素B12缺乏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有效地补充维生素B12,甲钴胺可以纠正贫血、改善神经系统损伤、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药物可能“偷走”体内维生素众所周知,维生素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物质,其可通过各种食物进行补充,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状态与身体机能。
一旦发生维生素缺乏,身体就会出现相关的代谢反应异常,随后表现出具体的维生素缺乏症状。
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问题的逐渐增多,人们自行购药、服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出现了一些药物滥用、错用现象,对自身健康水平造成了显著威胁。
目前值得我们警惕的一大现象就是,部分药物可能引起我们体内的维生素悄悄流失。
虽然人体在日常生活中储备有一定量维生素,如果这种引起维生素流失的药物只是短时间内小剂量服用亦不会造成明显问题,但如果是长时间大剂量服用,那对我们身体维生素的流失作用会极为明显,不但可造成营养缺乏,还不利于原发病恢复。
造成机体维生素流失的主要一类药物为抗生素,首先我们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抗生素在应用中存在一个周期性问题,如果经过一个周期治疗机体有一定好转后马上停药,并无法使疾病治愈,甚至可因没有彻底消灭细菌而造成疾病反弹、复发,产生耐药菌。
大部分抗生素治疗并不会仅仅是短时间小剂量应用,而在这种药物服用的过程中,长期存在于肠道的某些微生物群体就会受到明显影响,而这些微生物平时可协助机体吸收维生素,如果其长时间受抗生素影响,存活率可持续下降,此时势必会引起机体维生素吸收受阻,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状。
那么具体会有哪些药物可造成身体哪些维生素流失呢?①降压药:此类药物被指出可造成机体维生素B6流失,尤其具有代表性的为肼屈嗪、双肼屈嗪,这类药物可结合维生素B6,随后产生一类复合物,并将其传送至血液,使维生素代谢速率显著上升,最终随尿液排出。
若长时间服用此类药物,患者可表现出明显的维生素B6缺乏症状,具体表现为恶心、焦虑,部分患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除此之外,降压药中存在一部分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其可加剧钠、钙等人体重要微量元素的流失。
丢失的维生素B6需进行及时补充,由于其来源较多,患者可通过食用动物肝脏、鱼、肉、蛋、谷物、豆制品及花生来补充。
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维生素B12缺乏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它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红细胞形成、DNA合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人体缺少维生素B12,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
一、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是什么1. 贫血维生素B12是红细胞形成的重要成分之一。
如果缺乏维生素B12,身体无法正常合成红细胞,导致贫血。
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数量较低,氧运输能力下降。
这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慌、呼吸急促、皮肤苍白等症状。
长期贫血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影响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2. 神经障碍维生素B12缺乏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神经痛、麻木、刺痛、失去平衡感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智力和记忆力,并导致精神错乱和偏执症状。
3. 消化系统问题维生素B12缺乏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问题。
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胃肠道内的细菌群落失衡,特别是幽门螺杆菌等有害菌的过度生长。
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口腔溃疡等问题。
同时,维生素B12缺乏也可能导致食欲降低和体重下降。
二、维生素B12缺乏的治疗方法如果您怀疑自己有维生素B12缺乏,应立即向医生咨询。
医生会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维生素B12水平来确诊。
如果诊断结果显示您的维生素B12水平过低,医生会制定一个治疗计划。
治疗方法包括:1. 静脉注射维生素B12如果您的维生素B12缺乏过严重,或者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满足要求,医生可能会建议您进行静脉注射维生素B12。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补充维生素B12而不会损害消化系统,能够快速改善贫血和神经系统症状。
2. 口服维生素B12补充剂如果您的维生素B12缺乏较轻,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口服维生素B12补充剂。
这种口服补充剂是可溶于水的,很容易被身体吸收,但需要每天使用,因为身体无法储存维生素B12。
3. 维生素B12鼻喷剂鼻喷剂是一种新型的维生素B12补充剂。
它可以通过鼻子直接吸入身体,极其容易被吸收。
维生素b12缺乏常见原因维生素B12缺乏是指体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维生素B12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参与红细胞形成、神经系统功能维护和DNA 合成等生理过程。
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贫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那么,维生素B12缺乏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1. 饮食不足: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肉类、鱼类、蛋类和乳制品。
因此,素食主义者或长期以素食为主的人群相对容易发生维生素B12缺乏。
2. 胃酸分泌不足:胃酸是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重要因素。
胃酸能够将维生素B12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中释放出来,以便维生素B12能够被小肠吸收。
如果胃酸分泌不足,维生素B12的释放和吸收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
3. 肠道吸收障碍:在小肠内,维生素B12需要通过一种称为内因子的蛋白质结合来被吸收。
但是,一些疾病和健康问题可以影响内因子的产生或影响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的结合,从而导致维生素B12在肠道中无法被有效吸收,最终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4. 肠道疾病和手术:一些肠道疾病,如克隆病、博来菌属感染和肠道重构手术等,可能干扰维生素B12的吸收。
这些疾病和手术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结构的改变,使得维生素B12无法正常地被吸收。
5.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例如,抗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切除术后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另外,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合成和利用。
6. 遗传性因素: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和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造成的。
总结起来,维生素B12缺乏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足、胃酸分泌不足、肠道吸收障碍、肠道疾病和手术、药物影响以及遗传性因素等。
维生素b12的功效与副作用维生素B12,也称为腺苷钴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包括肉类、家禽、鱼、奶制品和蛋类。
它在细胞分裂、红细胞生成、脑神经功能以及DNA合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维生素B12的功效和副作用。
一、维生素B12的功效1. 参与红细胞生成:维生素B12可以帮助合成DNA,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对于氧气运输和细胞新陈代谢至关重要,因此维生素B12在维持正常红细胞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支持神经系统健康: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维持和支持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B12还可以促进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维持神经信号的正常传递。
3. 保护心血管健康:维生素B12可以降低血液中甘氨酸水平,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此外,维生素B12还可以降低一种名为同型半胱氨酸的物质的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支持消化系统功能:维生素B12可以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它与胃酸结合形成蛋白质复合物,帮助蛋白质的分解和吸收。
此外,维生素B12还可以维持肠道细胞的健康,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5. 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维生素B12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淋巴细胞功能,促进抗体的产生,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二、维生素B12的副作用尽管维生素B12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但过量摄入也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
维生素B12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以下情况可能会导致副作用的发生:1. 过量摄入维生素B12: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B12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等。
此外,维生素B12的过量摄入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瘙痒等。
2.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和利用。
龙源期刊网
当心5种药“偷走”维生素
作者:石浩强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长期服用下面5种药,身体里的维生素可能会被悄悄“偷走”。
如果你的药单上有它们,别忘了通过饮食和维生素补充剂及时补充。
抗生素——偷走维C、维B、维K
某些免疫缺陷或重症感染患者等,在特殊情况下,会相对长的时间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肠道内产生B族维生素等的微生物受抑制,引起口腔溃疡、咽痛等不适。
如连续服用头孢菌素等2周以上,可能会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导致凝血酶原降低而发生出血。
每日服用四环素1克,连续3~4天可引起血中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诱发坏血病,患者常表现为牙龈肿痛、出血,关节疼痛等症状。
长期服用磺胺增效剂如甲氧苄氨嘧啶,也可造成叶酸缺乏,严重時可造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建议: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物、肉类和动物内脏等,并可到医院定期检测相关维生素水平。
如果出现上述维生素的缺乏,可在咨询医生后及时补充。
激素类药物——偷走维D和维C
长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可引起维生素D和维生素C缺乏,可能诱发骨质疏松和坏血病等。
建议:长时间服用此类药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牛奶等。
必要时,可遵医嘱适量补充。
降糖药——偷走维生素B12。
缺乏维生素B12,若常出现8种症状,8类人尤其中老年要及时补充人类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高级哺乳生物,随着自身的繁衍与进化,我们的身体需要的维生素营养种类也逐渐增多,这些营养元素我们需要从各个种类的食物中补充,不能像动植物一样食谱单一。
而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类对于营养元素的补充也有了充分的认知,除了食补之外,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专门制造的维生素药物,用来补充身体缺失的营养元素。
我们今天要说的维生素B12就是一种不常见,却又不可缺失的营养元素,一旦缺失必然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一、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学名叫做钴胺素,是一个含有3价钴的多环系化合物,而且是众多维生素中唯一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营养元素。
提取出来的维生素B12呈红色结晶粉末状,无色无味,遇热内部的元素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种维生素高等动植物都无法直接制造,只有微生物才能合成制造出来。
维生素B12并不能被直接吸收,需要经过肠道分泌物帮助才能进行分解吸收。
它可以参与制造骨髓需要的红细胞,帮助人类预防恶性贫血以及大脑神经遭到破坏。
还能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保护人体内部的神经组织,提高人体记忆力,增加专注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若是人体长期缺乏这种重要的物质,将对身体造成巨大的打击,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下面这八种可怕的症状,就是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出现的情况。
二、身体病症1.口腔溃疡维生素B12对蛋白质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让人体可以更好的分解物质。
但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B12,就会造成舌头及口腔内部的刺痛、泛红等症状,严重甚至可以导致反复的口腔溃疡,甚至牙龈出血。
这种病症虽然不致命,但疼起来也是很要命。
2.皮肤异常状况前文曾提到过,维生素B12拥有促进血液红细胞发育成熟,加速细胞分裂,增加体内血红素含量,以及提升骨髓造血功能等作用。
若是人体缺少维生素B12,就会对骨髓造血功能造成巨大的损伤,不仅血液里面的红细胞数量会减少,更是导致血红素直线下降。
长期使用抗酸剂或致维生素B12缺乏抗酸剂常被用来中和胃酸,帮助许多胃酸反流者缓解症状。
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持续使用这类药物2年或以上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可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这项研究近期发表于JAMA,是最早证明长期暴露于抗酸剂与维生素B12缺乏之间存在相关性的基于人群的大型研究之一。
研究人员说,抗酸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组胺2受体拮抗剂(H2RA),是在美国最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
但是,由于它们抑制胃酸产生,这个研究团队指出,抗酸剂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而这种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神经和脊髓)健康。
“维生素B12缺乏是比较常见的,”研究人员说,“特别是在老年人当中,如果未及时诊断,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他们继续说:“如果不进行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痴呆、神经损伤、贫血等并发症,这可能是不可逆的。
”这项研究由美国加州Kaiser Permanente医疗集团的Jameson R. Lam牵头,在Kaiser Permanent医疗集团北加州患者群中研究了使用抗酸剂和维生素B12缺乏之间的关联。
女性及年轻群体的相关性更强受试者包括25956例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和184199名无这种缺乏的对照者,数据来源为药房、实验室和诊断数据库电子数据。
研究人员比较了受试者使用酸抑制剂的情况。
他们发现,在新诊断为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中,12%被给予了2年或更久的PPI治疗,而对照组这一数值为7.2%。
同样,维生素B12缺乏患者中的4.2%有2年或以上的H2RA治疗史,而对照组为3.2%。
研究人员说,接受2年或以上这类药物治疗与发生维生素B12缺乏的风险更高存在相关性。
虽然他们说研究结果不能完全排除干扰因素,但他们确实注意到,抗酸剂的使用“标识了B12缺乏的高风险人群。
”他们补充说,该种相关性在女性和年轻群体中更强,并指出,患者停用抗酸剂后这种相关性减弱。
研究者得出结论:“这些发现并不说明反对有明确治疗指征者使用抗酸剂,但处方这些药物时,临床医生应有所警惕,并尽可能使用最小有效剂量。
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常用药物维生素在人体代谢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有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合成、吸收、利用或增加其排出量,如不及时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就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病。
1.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可杀灭肠道中的有益细菌,妨碍维生素K、维生素B的合成。
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凝血障碍;维生素B缺乏,可导致舌炎、口腔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特别是含有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的三代头孢和头霉素类,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应用时应注意监测,同时应用维生素K1可防止出血现象的发生。
●服用磺胺类药1周以上者,应同时给予B 族维生素以预防其缺乏,同时服用叶酸制剂以预防其缺乏。
●叶酸并不干扰磺胺类药的抗菌活性,因细菌并不能利用已合成的叶酸2.抑酸类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会抑制胃酸的产生,而这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的吸收不良。
长期使用,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而且与给药剂量有关●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痴呆、神经损害、贫血及其他的并发症,而且可能是不可逆的。
3.抗结核类药物异烟肼、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乙酸异烟胺、环丝氨酸、氨硫脲等抗结核药,可引起维生素B6缺乏。
●异烟肼为维生素B6的拮抗剂,可增加维生素B6经肾排出量,因而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炎,服用异烟肼时维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
●异烟肼的结构和维生素PP(烟酸)相似,两者发生竞争吸收作用而使烟酸吸收量下降,长期服异烟肼者需补充烟酸。
4.二甲双胍在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中曾观察到维生素B12吸收减少并伴有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
●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每年做一次维生素B12水平的评价,或定期肠胃外补充维生素B12。
5.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等,能影响叶酸的吸收,或增加其在体内的转化和损失,还可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导致维生素D活性物质下降。
●小儿长期服用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造成软骨病或骨质异常。
维生素B12 是一种维持神经系统正常的重要元素,当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使用维生素B12 可以营养神经,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但是,临床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少药物都会影响维生素B12 的吸收。
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影响维生素B12 吸收的药物。
新霉素新霉素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同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其影响维生素B12 吸收的机制是通过抑制转运维生素B12 进入肠上皮。
∙合理用药小知识:口服新霉素时,尤其与秋水仙碱及维生素A 合用时,需增加维生素B12 的用量。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特别适用于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
其降糖机制不是通过刺激胰岛β 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浓度,而是直接作用于糖的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保护已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免收进一步损害,有利于糖尿病的长期控制。
二甲双胍使用致维生素B12 缺乏是因为它能影响消化道,减少消化道对维生素B12 的吸收。
∙合理用药小知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同时,也有致维生素B12 缺乏加重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在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的同时,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通过干扰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趋化性,抑制粒细胞向炎症区域的游走,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还可以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介素-6 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
其使维生素B12 缺乏的原因是抑制转运维生素B12 进入肠上皮。
合理用药小知识: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一线用药,痛风患者长期秋水仙碱维持治疗有可能造成维生素B12 缺乏而引起相关症状,这在临床上要十分重视,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
另外,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维持时间,ACR 指南建议:存在痛风症状,小剂量持续预防治疗;没有痛风症状的话预防性治疗至少 6 个月;没有痛风石,在血尿酸水平达标后小剂量至少维持 3 个月;有痛风石的话血尿酸水平达标后至少治疗6 个月。
服降糖药需补维生素B12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尤其二甲双胍是最常用的药物。
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二甲双胍之所以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首先是因为药物影响了肠黏膜对钙离子的摄取,而维生素B12的吸收必须依赖钙离子辅助。
其次,二甲双胍会损伤胃肠黏膜,也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且二甲双胍服用剂量越高,维生素B12水平越低。
维生素B12的缺乏与多种疾病有关,比如糖尿病神经病变、高半胱氨酸血症、贫血、认知功能障碍、舌炎等,甚至可促进血栓形成,诱发中风、心肌梗死。
因此,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经常对血液中维生素B12的浓度进行常规检查,如有缺乏及时补充。
日常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主要是肉类,如动物的肝脏、肾脏、牛肉、羊肉、鱼虾等。
植物性食物中,一般维生素B12的含量都不高。
苏琴/文。
警惕!这4种药物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二甲双胍榜上有名说起来维生素B12,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虽然相对于其它维生素品种来说,维生素B12并不容易缺乏。
但是对于纯素食者、肠道疾病、消化不良者、体弱营养不良者、来年群体以及使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却是维生素B12容易缺乏的人群。
对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的,平时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调整。
然而,药物的话,很多人并不知晓。
今天就来介绍4种可以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药物。
一、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的降糖药物,是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降糖药物之一。
然而,对于长期服用该药物的患者,由于二甲双胍会与维生素B12与内因子形成的复合物相结合,结合形成的物质会排斥复合物形成所依赖的钙离子,导致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的形成过程受阻,进而导致维生素B12吸收减少。
二、奥美拉唑
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抑酸药物。
长期使用后,会导致体内胃酸降低、胃蛋白酶和内因子分泌减少,而这三种物质是参与维生素B12吸收过程的重要物质。
除此之外,其他的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如雷尼替丁等,同样也会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
三、考来烯胺
考来烯胺为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在小肠内与胆酸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进而阻止其吸收。
而与维生素B12同时使用后,考来烯胺会降低肠道的吸收功能,进而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
四、卡马西平
这主要是由于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本身会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二者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