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指导意见
- 格式:pdf
- 大小:369.28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为了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退化趋势,提高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制定了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具体内容如下:一、总体目标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目标是通过经济激励和政策引导,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促进草原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二、政策内容1. 补助范围:对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各方面工作予以补助,包括草原封禁、畜牧业限制、草原灌溉工程建设、生态护林、水土保持等。
2. 补助标准:根据草原生态状况和保护工作的具体需求,制定不同项目的补助标准,注重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
3. 补助管理:建立健全补助资金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开和合规,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布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评估报告。
4. 奖励机制:对于在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个人、组织和单位给予奖励,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事业中来。
5. 宣传教育: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增强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措施1. 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技术支持:组织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3. 效果评估:建立定期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的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评估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4. 数据共享:建立草原生态保护数据共享平台,汇集草原生态系统监测数据、修复与保护成果、科研成果等信息,为相关研究和管理提供支持。
关于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各县(市)财政局:为切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和规范自治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中央财政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财农〔2012〕43号)文件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二〇一二年四月一日主题词:畜牧业资金管理办法通知抄送:巴州审计局,财政监督检查处、预算科、国库科巴州财政局2012年4月1日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决定,促进牧民增收,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中央财政资金(以下简称补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532号)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补奖资金是指中央支持新疆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而下达的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
第三条补奖资金由自治区财政部门和畜牧部门共同管理并组织实施,各级财政、畜牧部门应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财政部门负责按照实施方案安排补奖资金预算,会同畜牧部门制定资金分配方案,拨付和发放资金,监督检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考评等。
畜牧部门负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实施方案,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及面积,核定补助奖励面积和受益牧户的补助金额,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组织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和监督管理,监管实施过程,提出绩效考核意见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2•【字号】新政办发[2012]6号•【施行日期】2012.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新政办发〔2012〕6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治区畜牧厅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建立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机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及农业部《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适用本办法。
国家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草原禁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划定的天然草原围封培育并禁止放牧利用的保护措施。
本办法所称草畜平衡,是指天然草原牧草产量与放牧饲养牲畜数量所需牧草量保持动态平衡。
第四条自治区按国家规定对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给予资金补助和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和协调本区域所使用草原的禁牧、草畜平衡实施工作,妥善安置牧民的生产生活,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
所需建设及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地州市、县(市)落实草原禁牧措施要在草原承包经营者自愿的前提下实施。
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库丽沙依拉·吾那提汗1阿依努尔·黑扎提2H u a n j i n g q i x i a n g新疆是我国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地形地貌独具特色,且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是新疆主要发展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新疆畜牧业在不断发展,由于受到环境以及过度人为放牧的影响,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了草地资源严重破话,草原退化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草原生态平衡,也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能够制止我国天然草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我国的天然草地资源实施有效的保护,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已经连续实施了多年时间,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制定和执行,不仅能够让农牧民充分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还能够增强农牧民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式其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中,从而推进新疆地区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草原畜牧量的核定具有一定难度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推行载畜量核定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
致使其推行载畜量核定工作难度大的原因在于天然草场地区的面积巨大,这就使得在同一地域的不同地区之间的产草量存在很大差别,加之环境和季节变换的影响,加大了草原载畜量的实施难度。
这项工作的实施难度会阻碍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有效执行。
另外,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农牧民的补助标准为每亩补助六元人民币,这样的补助标准与当地草原实际产值差距较大,不能够保障农牧民的基本生活,从而容易引起牧民们对机制的不满,导致牧民们不会积极配合和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
2、禁牧实施手段困难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过度的人为放牧,减少或者是禁止放牧是推进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但是在实际具体的落实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传统草原地区人民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方式都较为传统,他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仍然以畜牧业为主,畜牧养殖是牧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实施禁牧的难度较大,连片禁牧的难度更是大。
关于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各县(市)财政局:为切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和规范自治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中央财政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财农〔2012〕43号)文件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二〇一二年四月一日主题词:畜牧业资金管理办法通知抄送:巴州审计局,财政监督检查处、预算科、国库科巴州财政局2012年4月1日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决定,促进牧民增收,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中央财政资金(以下简称补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532号)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补奖资金是指中央支持新疆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而下达的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
第三条补奖资金由自治区财政部门和畜牧部门共同管理并组织实施,各级财政、畜牧部门应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财政部门负责按照实施方案安排补奖资金预算,会同畜牧部门制定资金分配方案,拨付和发放资金,监督检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考评等。
畜牧部门负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实施方案,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及面积,核定补助奖励面积和受益牧户的补助金额,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组织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和监督管理,监管实施过程,提出绩效考核意见等。
农业部、财政部关于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草原管理【发文字号】农财发[2011]85号【发布部门】农业部财政部【发布日期】2011.06.13【实施日期】2011.06.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农业部、财政部关于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农财发[2011]85号)有关省(自治区)农牧(农业、畜牧)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财务局: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为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共同指定了《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附件: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 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有关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为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深刻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重要意义草原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民增收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牧民持续增收。
在有关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草原生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
了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和管理,减缓草原生态退化和荒漠化的趋势,保
障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和补助奖
励政策。
而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则在这些政策
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和扩充了其中的内容。
首先,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对补助奖励政
策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的界定。
指导意见明确了补助奖励政策适用的地
区和主体范围,对不同类型的草原生态保护对象制定了不同的补助奖励标
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使政策的实施更加精准和有效。
其次,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草原生态保护目标的落实和考核机制。
针对过去一些地方存在虚报奖补、弄虚作假等乱象的情况,指导意见对奖
励对象的考核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严格检查奖励资金的使用
情况,确保政策的真正实施和落实。
此外,指导意见还注重鼓励草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出了
一些鼓励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例如,对组织进行科技创新的单
位和个人给予特别奖励,对在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个
人进行表彰和表扬,激发广大草原保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总之,通过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制订和
实施,将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推进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促进草原生态的
恢复和发展,确保草原生态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我区天然草原占国土总面积的47.2%,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年5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草原全面禁牧封育,并不断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动牲畜养殖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圈养转变,天然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明显恢复,以舍饲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的新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境禁牧封育、山川互济、农牧互补,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现代畜牧业良性互促长效机制,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禁牧封育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禁牧各项规定,加快推进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加快恢复草原植被,巩固和提高草原生态功能。
2.坚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管理、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坚持责权利和管建用相统一。
草原承包经营者在享受补助政策的同时,必须切实履行对草原保护、管理、建设的责任与义务。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相结合。
对补助的对象、规模、资金等实行“三公开”,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机制,切实落实和维护好广大农牧民利益。
5.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协调。
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促进牧区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加快构建“草原绿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