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各区期末汇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13
2020年北京市海淀国际学校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利用性引诱剂来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方法C.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一定保持稳定2.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的运输障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为双层膜结构,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蛋白质分子空间构象发生改变C.心肌细胞活动强度大,新陈代谢旺盛,其核孔数目相对较多D.大分子物质能通过核孔复合物自由进出细胞核3. 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被NaHCO3中和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C.血浆蛋白质的合成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4.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 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 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5.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D.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6. 水稻幼根长期淹水会变黑、腐烂,主要是由于()A.能量不足B.酒精中毒C.乳酸中毒D.CO2中毒7. 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鱼类、微生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生物圈B.生态系统C.群落D.种群8. 酶和A 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B.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可以加入过氧化氢酶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9. 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10. 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O2的释放量表示)的曲线图如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影响a~b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C.曲线b~c段与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该植物在e点有机物积累里最多11. 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020届北京市密云水库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无关C.一片竹林中所有的蛇形成一个种群D.每种生物体不一定都具有系统层次2.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采用的对比实验法是科学研究常用方法之一D.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3.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
如果不改变载玻片、光圈及反光镜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D. 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4.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都是植物天然激素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植物激素都从产生部位并经导管或筛管运输至作用部位的D.在豌豆开花期,喷洒低浓度的生长素将不利于豌豆种子的形成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球藻、颤藻和发菜均无叶绿体,但却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的细胞器C.HIV、SARS病毒、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均无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RNAD.乳酸菌、醋酸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均无细胞核,都是原核生物6.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7. 如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2个染色体组B.若染色体①上有基因A,则染色体①上一定有其等位基因aC.染色体①、①的形态、大小均不同,所以①、①不是同源染色体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8. 对某植物的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胚芽鞘中数据是一定时间后所测得的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3H-IAA百分比含量。
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单选题1.(2023秋·北京·高二清华附中校考期末)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有3条食物链,甲、乙、丙、丁的食性相同B.图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D.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2.(2023秋·北京通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 · m2 · 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 · m² · a1C.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3.(2023秋·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我国长江口某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藻类和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B.溶解性/碎屑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菌分解后流入了湿地植物C.营养盐→藻类→小型节肢动物→水生脊椎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D.大型底栖动物与原生动物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4.(2023秋·北京·高二清华附中校考期末)若某湖泊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的变化情况如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该湖泊的群落B.在垂直方向上该湖泊无明显的分层现象C.丙同化的能量可以用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三种生物中甲更适于生活在水深较浅的地区5.(2023秋·北京·高二清华附中校考期末)某森林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昆虫→蜘蛛→鸟”,其中蜘蛛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①代表能量值,字母A-C代表能量类型。
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群落的演替一、单选题1.(2024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水葫芦曾在我国多地水城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A.Ⅰ时段,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B.Ⅰ时段沉水植物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光照C.水葫芦入侵不会影响当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D.若Ⅰ时段对水葫芦有效治理,群落物种丰富度会提高2.(2024北京大兴高二上期末)某森林群落演替的顺序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会伴随着群落中物种的竞争和生态位的改变B.地衣阶段时,该群落组成过于简单,不存在垂直结构C.森林阶段时,群落中找不到地衣、苔藓、草本类植物D.演替时,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从而占据有利地位3.(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科研工作者调查了我国东北某地区弃耕稻田的群落演替情况,获得下表所示调查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调查结果表明弃耕稻田群落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稻田群落C.若人为补充土壤水分和有机质能改变弃耕稻田的群落演替方向D.多年生植物取代一年生植物是因为在竞争阳光等资源中占据优势4.(2024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高大的针叶林树木更易受到卷叶蛾的攻击,造成持续落叶而死亡。
较少受到攻击的幼树从郁闭胁迫中解脱出来,快速成长为新的冠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针叶林在空间上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卷叶蛾选择性攻击使某些树种年龄结构改变C.卷叶蛾对针叶林数量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D.卷叶蛾虫害可能使针叶林区发生群落演替5.(2024北京海淀高二上期末)某地海岸潮间带分布着石鳖、帽贝、贻贝、藤壶等动物,四者间无捕食关系,但它们都会被海星捕食。
在一个16m²的实验样地中,研究人员去除所有海星。
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一年后藤壶被贻贝排挤,三年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从15种变为8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设计符合“减法原理”B.捕食可改变种间竞争强度进而影响种群密度C.藤壶在演替各阶段保持优势D.移除海星导致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6.(2024北京海淀高二上期末)从裸岩到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群落的种间关系趋向于更加复杂B.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加大C.群落的空间结构趋向于更加复杂D.早期的种群一定在新群落中出现二、非选择题7.(2024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2020-2022北京初二一模生物汇编生态系统一、单选题1.(2022·北京顺义·统考一模)图为减河公园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都属于原核生物B.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C.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和公园内的其它生物,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流动2.(2022·北京西城·统考一模)西海(又称积水潭)是西城区近年修建的湿地公园,内有芦苇、睡莲、草鱼、绿头鸭等30多种动、植物,是人们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湿地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该生态系统中不需要分解者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循环利用D.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2022·北京延庆·统考一模)作为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延庆区的松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有华北地区唯一成片的天然次生油松林,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金雕、黑鹳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区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态系统B.野兔是狐狸的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鸟、兽的粪便被草、树利用实现了能量循环利用D.金钱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4.(2022·北京平谷·统考一模)下图表示某环境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所有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B.苔草有助于维持该环境中的碳氧平衡C.黑斑蛙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D.若该环境被重金属污染,体内污染物量最高的是白条锦蛇5.(2021·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某草场采用“牧鸡治蝗”的方法能有效控制草原蝗虫的泛滥。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在蝗虫的若虫期放养牧鸡治蝗效果更明显B.“牧鸡治蝗”利用了牧鸡与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C.蝗虫→牧鸡是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D.若草场被重金属污染,则牧鸡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于蝗虫6.(2021·北京平谷·统考一模)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2020年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某有翅、趋光性强的昆虫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C. 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调查某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原因是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2. 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物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浓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的B. 甲植物叶片在CO2浓度为a时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 甲、乙两植物叶片在CO2浓度为b时的总光合速率相等D. 图中甲或乙植物叶片在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3.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机体产热大量增加,只通过激素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B.机体大量消耗血糖,导致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增强C.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D.比赛结束后,乳酸积累过多造成机体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4.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西红柿的抗病与易染病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C.水稻的早熟与晚熟D.骆驼的长毛与细毛5. 细胞的各种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关于膜流叙述正确的是()A.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B.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C.只有具有分泌或胞吞功能的细胞,才有膜流现象D.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流,会使细胞膜面积一直增加6. 下列材料中,最适合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是()A.花生子叶B.小麦种子C.洋葱鳞片叶D.新鲜菠菜叶7.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共有的是()A.产生CO2B. 分解葡萄糖C. 产生A TPD.放出O28.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可导致蛋白质变件失活,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蛋白质的变性:①鸡蛋清中加入少许食盐可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①煮熟的鸡蛋不能恢复原状①毛发燃烧发出焦臭味①鸡蛋清遇浓硝酸变成黄色①豆浆加热再加入石膏而成豆腐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9.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错误的是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C.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D.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10. 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40①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合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并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30~40①)12h即成。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1.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 仅限于绿色植物B. 仅限于自养生物C. 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D. 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2.高原鼠兔和鼢鼠是我国甘南草原上的优势鼠种,二者均为植食性动物,有共同的天敌。
在野外收集天敌动物的粪便进行调查,结果如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鼢鼠在该生态系统食物网处于第二营养级B. 赤狐、艾虎和香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 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 香鼬的种群数量不受鼢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3.雌蟑螂能分泌一种性外激素。
研究人员将人工合成的这种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cm的位置,在l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吸引。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 人工合成的蟑螂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B. 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C. 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平衡D. 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发挥作用4.近年建成的北京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原址是一处废弃的砂石场,现在这里林绿水秀,被称为“首都后花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场所,更是北京北部区域重要的生态走廊组成部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 种植适应本地环境的多种植物可提高生态修复效率C. 生物多样性增加有利于增强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 负反馈调节在此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发挥作用5.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的植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 物种多样性B. 生态系统多样性C. 遗传(基因)多样性D. 生态环境多样性6.我国思想家孟子、庄子等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景。
下列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 遵循“整体”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也要考虑经济、社会系统的影响D. 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减少垃圾产生,可以减小生态足迹7.研究人员利用火龙果鲜果制作果酒果醋,在提升利用价值的同时缓解了水果滞销问题。
【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8: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1小题,共31分。
1.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 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 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2.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
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蔊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B. 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C. 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D. 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3.(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
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B. 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C. 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D. 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4.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 甲、丙、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丙、乙、甲5.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下列数量特征与此无关的是()A. 出生率B. 死亡率C. 年龄结构D. 性别比例6.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 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B.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D. 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7.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
2020年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
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
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x5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2. 普通小麦的六个染色体组来自三种二倍体植物,可表示为AABBDD共42条染色体,二倍体黑麦染色体组的组成为RR共14条染色体。
现用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相同字母表示的染色体组来自同种植物)()A. 杂交后代为四倍体,且是可育的B. 杂交后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8或56条C. 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 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能得到一个新品种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两条X染色体且是色盲患者的儿子,则最可能是妻子减数分裂异常所致C.某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4. 下图为某神经纤维局部示意图,其中b、d是灵敏电流计接头,均接在细胞膜外表面,且bc=cd。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b接入神经细胞膜内侧,测得的数值为兴奋时的膜电位B.刺激a点,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C.刺激c点,b、d点处不发生电位变化,电流计不发生偏转D.刺激d点,兴奋以电信号传导至c点,引起c点Na+内流5.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红袋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①森林中所有的草本植物构成一个群落①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间竞争①草原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1项B.2项C.3项D.5项6. 下图甲、乙表示某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丙、丁表示另一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
2020年北京十一学校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以种群和群落为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只是用时不同B. 森林群落中仅大部分山毛榉和五针松被砍伐,降低了群落丰富度C.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只含有一个物种D. 农田中的高粱有高有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 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一些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B.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三种类型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D.性状分离是指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 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符的是()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4.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①①①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①①①组成的B.①中的物质必须通过跨膜运输的方式才能进入①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①,再进入①D.①中O2浓度比①中的高5. 以下各组中,具有相同的表现型的是(外界条件相同)( )A. BbDD和BBddB. AaCc和aaCCC. BBCc和BbCCD. ddEe和ddee6.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①)和非同源区(①、①)(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测()A. ①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 ①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C. ①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D. ①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7. 如图表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昌平20(8分)啮齿动物是草地上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1)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______法。
据图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放牧方式连续放牧禁牧季节轮牧丰富度指数0.60±0.230.42±0.150.58±0.42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ln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______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______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______。
(3)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放牧方式中______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20.(8分)(1)标志重捕;连续放牧Ⅰ.连续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或高.度.变.矮.)(1分)Ⅱ.适.合.草原黄鼠(或布氏田鼠)的生存..,导致其快速增殖(1分)(2)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斗争;增加(3)季节轮牧东城21.鱼塘养殖户通过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放饵料饲养鱼苗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但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鱼塘生态环境。
为寻找净化鱼塘水质的生态方法,科研人员将鱼塘水泵入藕塘进行研究。
(1)鱼塘生态系统中所有的草鱼属于一个。
莲藕在藕塘生态系统组成中属于。
(2)鱼塘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氮、磷等化合物的含量升高,还可能出现有害硫化物。
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来自饵料中的分解。
(3)科研人员从上午9:00开始将富营养化的鱼塘水从进水口泵入藕塘,从出水口引回,进行循环处理6h(如图所示)。
6h循环水量为鱼塘总水量的10%,每隔2h从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采集水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①化学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
COD值越高,污染程度。
②据表推测,循环藕塘处理可以改善富营养化的鱼塘水质,判断依据是。
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藕塘能够改善鱼塘水质的原理是。
(答出2条即可)④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水中溶氧量(DO),水体中的氧气主要由水中的藻类光合作用产生。
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时间后,出水口处DO均明显低于入水口,推测DO发生此种变化的原因是。
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方案的措施是。
21.(10分)(1)种群生产者(2)蛋白质(3)①越高②与进水口比较,出水口的总磷、总氮含量和COD值均有所下降③莲藕等水生植物吸收鱼塘水中的N、P等元素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莲藕根、茎对水流起阻滞、减缓作用,利于一些物质沉降;莲藕根、茎为水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合理即可)④由于藕塘中莲藕叶的遮挡减弱了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减少;藕塘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增多选用其他不遮荫的水生植物或适当降低莲藕的种植密度大兴18.(13分)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
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
请回答问题:(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可用于自身的等生命活动。
(2)红耳龟的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
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耳龟乌龟中华花龟中华鳖蛇鳄龟数目(只)14820841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
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影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
(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
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判断依据。
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的制约,得以迅速繁殖。
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能力。
(5)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
22.(13分)(1)消费者呼吸作用生长、发育和繁殖(2)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3)红耳龟演替(4)①竞争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②天敌丰富度自我调节(5)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放生行为。
(合理即可得分)朝阳16.(11分)兴凯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包括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上游的小兴凯湖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大兴凯湖连通?下图为小兴凯湖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请回答问题。
(1)湖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由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鲢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2)兴凯湖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对大、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进行采集和统计,结果如下。
在不同采集点采集浮游植物,每个采集点收集三次,用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计数,取,以确定单位体积中浮游植物的,发现浮游植物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
与绿藻相比,蓝藻细胞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高于大兴凯湖。
(4)请选择4-1或4-2中的一个问题作答:(4-1)受周边农业、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湖中N、P污染物超标。
大银鱼自2000年引入小兴凯湖养殖后,繁殖迅速,已成为小兴凯湖主要经济鱼类。
由于大银鱼对水质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小兴凯湖的水质和大银鱼的捕捞量,有人提出打开与大兴凯湖连通的泄洪闸。
请你依据所学生态学知识对这个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4-2)湖中N、P污染物超标是当前水环境治理中的重点,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提出具体治理措施并说出相关的原理。
16.(11分)(1)生物群落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捕食和竞争(2)间接(3)平均值种类和数量无成形的细胞核丰富度(4-1)(3分)这个做法不妥。
大兴凯湖的浮游植物丰富度较小兴凯湖低,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较弱;且大银鱼繁殖迅速,若打开泄洪闸,可能会造成大银鱼进入大兴凯湖后,造成大兴凯湖的原有营养结构被破坏,造成物种多样性降低,进而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不能仅仅直接打开泄洪闸,打开泄洪闸之前需要对打开泄洪闸之后对大兴凯湖的影响做评估)。
(4-2)(3分)①控制污染源,减少外界向水体中排放污染物,减少水体中的无机盐,降低水体中的水华生物的容纳量。
②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本地可吸收快速吸收无机盐的水生植物的量,与水华生物竞争吸收无机盐。
③利用种间关系,增加以水华生物为食的本地鱼苗的量,用于捕食水华生物,减少水华生物数量(环境容纳量)。
海淀19.(10分)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梨园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梨园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
实验处理如下: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9次;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4次;实验2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药剂4次。
(1)为调查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科研人员在梨园中__________选择若干取样点,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2)三个区线虫数量统计结果如右图所示。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又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
相对丰度0~20cm>20cm营养类群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6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①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各种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②在0~20cm土层,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在3个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0cm土层,实验区__________,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③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使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均受到影响,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__________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由于__________线虫可能对农药更敏感,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线虫的相对丰度上。
19.(10分)(1)随机取样器取样(或“样方”)(2)在0~20cm土壤中,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农药防治;>20cm土壤中,不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3)①生物群落垂直②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升高③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4)数量植物寄生石景山21.环境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中提取DNA片段,结合PCR和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从而确定其分布状况等,是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查手段。
科研人员利用eDNA技术对某段长江流域的江豚分布进行了调查。
(1)江豚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国家一级濒危物种,不宜用传统的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
江豚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2)水样中提取的eDNA来源很丰富,可能来自水中动植物死亡后的组织细胞及各种排泄物,以及水中的,甚至可能来自陆生动植物遗留在水中或由于人类活动进入到水体中的DNA。
(3)设置10个检测点,采集水样并提取。
检测点包括观测到江豚出现的水域,以及未观测到但适宜江豚生存的水域(疑似点)。
(4)eDNA分析首先根据江豚线粒体的特有基因设计,然后进行荧光定量PCR。
每一个循环包括、复性和延伸三步,需要的酶是。
每个DNA样品重复测定3次。
结果如下表所示:检测点S1S2S3S4S5S6S7S8S9S10观测到的江豚0002008320数量(头)eDNA平均浓-1499651942820--3558830271105-度(拷贝数/升)注:“-”表示未检出。
测定结果显示,观测到江豚的4个水域结果都呈阳性,其他6个疑似点中的检测结果也呈阳性,说明这些疑似点也是江豚活动的水域。
(5)eDNA技术具有高灵敏、低成本、无损伤、快捷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但不能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