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做无法控制情绪的父母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家长应该怎样防止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家长和孩子应该和谐相处,特别是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总是坚持着一种正能量,营造出优良的家庭氛围,一定要互相尊重,并不是高高在上,也没有家长的绝对权威,家长要充满正能量,并感染到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家长应该怎样防止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的相关内容。
家长应该怎样防止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应小事困扰。
我们应该做到,一定让自己变得大度开朗,就算自己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也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加大度,胸怀更宽广,不要因为一些琐事扰乱情绪。
增进亲子感情。
我们应该注意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注意与孩子沟通感情,平常都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才干加深父子或者母子的感情,感情也才干越来越深。
必须控制情绪。
我们应该尽量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关系,因此,如果你在单位积攒了不良情绪,那么,一定要在单位把这种压力释放掉,然后再回家比较好。
请求适当原谅。
我们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就算是自己在某个方面没有做好,也要跟家里人讲清楚,孩子也会明白这些道理,也会原谅你这些不好的情绪,只要沟通好,就没大问题。
父母怎样避免把不良情绪传给孩子多冲孩子微笑当父母因为家庭琐事或者工作等原因不高兴,在孩子面前也应该强颜欢笑的,比如简单的嘴角上扬,对着孩子微笑微笑,这样不会让孩子不高兴。
家长不要冲着孩子皱眉头,会让孩子也心情不好。
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当父母回到家里,一旦不高兴,就不会去关注孩子,不跟孩子打招呼,这样孩子会感觉被冷落,心里会产生落差,导致消极情绪出现,孩子慢慢的会变内向的,对他们身心发展不利,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沟通。
多抱抱孩子如果家长不高兴,不能把坏情绪传染给孩子,应该多抱抱孩子,安慰安慰孩子,让孩子感觉你是爱他的。
孩子都喜爱家长的宠爱,喜爱拥抱的温暖,所以,对孩子的爱不能减少,多抱抱孩子吧。
多和孩子温柔的谈心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谈心,特别是爸爸,以免父子俩变得疏远了。
父母情绪暴躁对孩子的影响1、情绪调节能力:家长是孩子的重要榜样和引导者。
如果家长自身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孩子可能会缺乏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他们可能会模仿家长的暴躁行为,并且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也难以有效地应对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行为模式:孩子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家长的行为模式。
暴躁的家长可能教导孩子错误的行为模式,如使用暴力或攻击性来解决问题。
这可能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3、情绪安全感:孩子需要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情绪的安全和稳定。
家长脾气暴躁可能导致孩子感到不安全和恐惧,他们可能会担心和害怕家长的情绪爆发,从而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4、敏感:被吵骂惯了,就会觉得自己做的哪哪都不好。
怕自己做的决定,做的行为被人看到,被人笑话,行事小心翼翼。
这样的孩子也有些完美主义者,自己做的事情都要达到尽职尽美。
但也会因为自己的“小心翼翼”,错失很多机会。
父母情绪暴躁如何避免对孩子的影响?第一:不要在发火的时候教育孩子。
当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可以到另一个房间发泄,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自己现在生气了,不要再和我说话了等等。
等到自己的情绪彻底平静下来了之后,再和他耐心的讨论他哪里做的不好,应该如何进行改进。
第二:要及时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有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对孩子发火了,父母也要及时的和他道歉,跟他讲自己发火是不对的。
这样一方面会让孩子明白家长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双方之间的隔阂。
第三:多让孩子接触同龄人、多结交朋友。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社交,同龄的小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会建立信任感,孩子消除了自卑和恐惧,自然就不会再敏感,讨好。
告诉孩子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孩子与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放在戒备之心,不再常常看别人眼色,委屈自己。
第四: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气氛温馨幸福的家庭中长大,孩子的性格还会积极乐观、阳光开朗。
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的危害1. 承认问题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容易出现情绪的失控和脾气暴躁的行为。
而这种行为不仅对父母自身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危害。
2. 孩子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父母脾气暴躁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的暴躁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恐惧感,使他们感到不安全,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3. 交流问题父母脾气暴躁容易导致家庭成员间交流不畅,孩子难以与父母坦诚地交流。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选择隐藏自己的问题,导致问题长期积压,最终爆发。
4. 影响孩子行为父母的脾气暴躁容易在孩子身上产生消极的行为模仿效应,使其学会了以暴力或大声喧哗来解决问题。
而这些行为将会对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5. 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父母的脾气暴躁使得孩子难以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父母的行为将是孩子学习的范本。
6. 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避免父母脾气暴躁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失控。
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学会更好地引导孩子处理情绪,建立良好的家庭交流氛围。
7. 战胜情绪每个人都会面临情绪的波动和压力,而如何战胜负面情绪、避免情绪的失控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让自己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避免将情绪传递给孩子。
总结:父母的脾气暴躁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对其行为习惯和个性特征造成长期影响。
我们有责任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和谐的家庭环境。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父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脾气暴躁的危害,尽快改变不良的家庭氛围。
为了解决父母脾气暴躁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家庭交流氛围的建立以及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操控与发展影响引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心理操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期望和态度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操控方式以及其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一、父母的心理操控方式1.1.过度保护有些父母过度保护自己的子女,不让他们接触风险和挑战,过分关注子女的安全和舒适,导致子女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种过度保护会限制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1.2.过度控制另一种常见的心理操控方式是过度控制。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子女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兴趣、朋友圈和学习方向。
他们给予孩子过多的指导和期望,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
这种过度控制会导致子女缺乏自信和自尊,无法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1.3.情绪操控父母的情绪也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有些父母会通过情绪操控来控制子女的行为和情绪。
他们可能会使用威胁、惩罚或者冷漠等方式来影响子女的行为。
这种情绪操控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情绪调节能力。
二、父母对子女发展的影响2.1.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父母的心理操控方式会对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过度保护和控制会让孩子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相反,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支持,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2.2.人际关系的建立父母的心理操控方式也会影响子女与他人的关系。
过度保护和控制会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和交往,使他们在社交能力上存在困难。
相反,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支持,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2.3.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父母的心理操控方式会影响子女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过度保护和控制会让孩子缺乏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相反,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支持,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父母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观后感一、父母负面情绪的影响1.1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比如愤怒、焦虑、沮丧等,孩子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研究表明,父母负面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其发展和生活质量。
1.3 父母负面情绪还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消极性、社交障碍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二、父母如何调整负面情绪2.1 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学会情绪管理。
可以通过健身、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调整情绪。
2.2 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尊重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负面情绪的传递。
2.3 父母之间也要互相支持,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避免因为生活压力而产生负面情绪。
2.4 父母可以寻求心理交流师的帮助,学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更科学的育儿方法。
三、父母负面情绪的影响调查3.1 进行一项关于父母负面情绪影响的调查,包括家庭情况、父母情绪、孩子行为等,分析调查结果。
3.2 以案例的方式展示父母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包括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表现,从而更直观地反映问题的严重性。
3.3 调查可以针对不同芳龄段的孩子进行,比如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父母负面情绪与孩子发展的关系。
四、父母负面情绪的对策4.1 通过教育学家的观点,提出针对父母负面情绪的教育对策,包括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鼓励积极情绪表达等。
4.2 提出家庭教育的改进方案,比如加强父母的育儿教育、提倡家庭合作,减少家庭内的矛盾和压力。
4.3 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组织相关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父母对于负面情绪影响的认识,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五、结语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心理教育】父母情绪失控酿孩子灰色人生孩子总是好奇、顽皮的,对父母的一些话可能有时并不在意,这种状态也会激怒父母,让自己的情绪失了控。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情绪失控了,会严重伤害孩子。
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和爸爸的关系不怎么好。
这个男孩是个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短暂的adhd(注意力缺乏,运动机能亢奋)儿童。
在生活中,他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爸爸发生冲突。
每至喝茶时,这个孩子就不好好喝茶,跑过来着玩玩,而爸爸就可以发怒,大声尖叫:“慢喝茶!”孩子一惧怕,就把饭碗拿走,然后逃走了。
爸爸总是气得摔倒椅子、摔倒东西,把整个家里摔得乱七八糟。
每次吃饭时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而妈妈呢,也不劝阻,只带着另一个孩子躲到房间里去。
迄今为止,我顺利外科了很多爸爸,但像是这样的爸爸还是第一次看见。
孩子来的时候坐不住,跑来跑去,一会儿摸摸文件,一会儿摸摸物品。
孩子爸爸正和我聊天,看到孩子这样,马上厉声说:“住手!”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到处摸索。
爸爸发火了,抓起孩子,举到空中,威胁说:“你再不住手就摔死你!”“是不是掌控不了情绪啊?”“是啊,可是大多数的爸爸们不都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大多数爸爸都不是这样的。
无法那样看待孩子,那样的话,孩子就是不好没法的。
您或许不太懂得,必须不拒绝接受一下检查吧?”结果显示,原来孩子的爸爸也是adhd。
他上学时头脑并不笨,可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一考试就考不好。
进入社会工作后,往往也是三心二意,多次半途而废。
我给孩子和爸爸都上开了处方,对他们展开了提升注意力的训练。
结果爸爸的工作效率提升了,赢得了晋升,孩子的犯罪行为也转好了。
adhd是属于遗传性倾向的疾病,焦躁障碍和忧郁障碍大部分也是遗传性倾向的疾病。
但并非这些疾病都会对成长产生影响。
即使出生时是这种体质,但只要得到后天良好的养育,就不会对成长造成影响。
但如果父母不晓得自己和孩子都就是这样的体质,那么养育孩子的困难难度就可以大增。
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感悟1. 哎呀,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可太重要啦!就像船在海上航行,情绪稳定就是那平稳的舵。
你想想,要是咱一遇到孩子调皮就火冒三丈,那孩子得多害怕呀!我就记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我刚要发火,突然想到,我得冷静啊,不然孩子以后做事都得提心吊胆的。
咱得给孩子一个安心的成长环境,对吧?2. 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这就好比攀登一座高峰,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有次孩子考试没考好,我那个气呀,差点就骂他了。
但我忍住了,反问自己难道我就没失败过吗?然后我心平气和地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这样不是更好吗?3. 哇塞,情绪稳定的家长才能养出快乐的孩子呀!就像阳光温暖花朵一样。
记得有回孩子磨蹭着不写作业,我那个急呀,可转念一想,我急有啥用呢,还不如耐心引导他。
咱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孩子的心情呀,是不是?4. 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呀!好比给孩子建了一个温暖的小窝。
那次孩子和小朋友闹矛盾哭着回来,我没有跟着着急上火,而是先抱抱他,让他慢慢说。
咱可不能乱了阵脚呀,得稳住!5. 嘿,情绪稳定多重要呀!就如同给孩子的成长之路铺上平坦的砖石。
有次带孩子出去玩,他到处乱跑,我开始很生气,但马上告诉自己要冷静。
不然孩子该觉得我这个家长多可怕呀,对吧?6. 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这简直太关键啦!就像为孩子的未来点亮一盏明灯。
记得孩子不小心把颜料弄得到处都是,我差点爆发,但我深吸一口气,笑着和他一起收拾。
咱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呀!7. 哇哦,要努力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呀!这就好像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安宁的种子。
有次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刚要大喊,突然意识到这样不行。
我要做那个能让他安心的家长呀,不是吗?8. 哎呀呀,情绪稳定的家长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呀!如同给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孩子那次生病不舒服哭闹,我没有烦躁,而是轻声安慰他。
咱得让孩子知道咱是靠得住的呀!9. 嘿呀,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可太有必要啦!就像给孩子打造一个宁静的港湾。
父母的好情绪,是孩子一生的福气黄杏贞在《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中写道:“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们的情绪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总会错过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绪的机会。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情绪容易失控,孩子也很难给自己的情绪刹车。
父母拥有好情绪,孩子一生才有福气。
01父母的好情绪,会赐予孩子安全感学生昊天,上课时注意力涣散,教室里任何大点的声音都会吓他一跳。
课下走路低着头,从不主动跟别人交流,上了补习班,成绩也一直不见起色。
后来才知道,父亲对他一直阴晴不定。
高兴了,就搂过来又亲又抱,不高兴了,就会没理由怒斥他,甚至又打又骂。
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昊天的父亲把孩子当做出气筒,一不高兴就把坏情绪都倒给孩子。
他觉得自己不过是发发脾气,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对昊天来说,在父亲不稳定的情绪中生活,就像守着一颗炸弹,他得小心翼翼,否则,一个闪失就会点爆父亲的坏情绪让自己遭殃。
在父母的坏情绪中长大,昊天越来越胆小怕事,没有安全感。
与人起冲突也总是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其实,孩子的认知通常与成年人的反应相关。
年龄越小,相关度越高。
当父母乱发脾气、大喊大叫时,孩子就会表现出顺从,但这并不是理解了父母,而是被大人的坏情绪吓坏了。
长此以往,孩子会把父母的情绪当做自己行为的依据,缺乏自我、缺乏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自卑怯懦的,一生都将在恐惧中挣扎。
父母的坏情绪,成了伤人的刀子,割掉孩子的幸福。
如果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像暖人的春风,吹开孩子的自信。
豆瓣上有位母亲说自己很少对孩子情绪失控或者絮絮叨叨,有事谈事,有问题解决问题,孩子已经高一了,没有出现叛逆期,遇到挫折遇到问题,情绪也很平和,心态很积极地去解决。
父母的情绪好,孩子会从父母那里获得积极的正能量,这种能量增强了孩子的自信,使他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对他人和环境更加信任,更愿意向外界开放自己,心态也更乐观、积极。
家长的情绪有多失控作文
《家长情绪失控之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情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有时家长的情绪却会变得极为失控,这背后的影响深远而复杂。
当家长情绪失控时,可能是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疲惫、家庭的矛盾等诸多因素在作祟。
他们或许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而大发雷霆,大声斥责,甚至摔东西、动手。
那一刻,家长仿佛变成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平时的温和与耐心荡然无存。
孩子在这样的场景下,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困惑。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向疼爱自己的父母会突然变得如此可怕。
这种情绪的冲击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小心翼翼,缺乏安全感,对人际关系也可能产生不健康的认知。
家长情绪的失控也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
原本应该是温暖、充满爱的港湾,却因为这些失控的时刻变得紧张和压抑。
孩子不再愿意与家长亲近,交流也逐渐减少,家庭关系渐渐出现裂痕。
而且,这种情绪的失控还可能成为一种不良的示范。
孩子会潜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行为模式,在他们自己面对问题时,也可能会以同样失控的方式来处理,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需要意识到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是如此关键。
家长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压力面前寻找合适的方式释放,而不是将负面情绪一股脑地倾倒在孩子身上。
保持冷静和理智,用平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家长的情绪失控绝不是一件小事,它影响着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幸福。
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稳定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为人父母,不能控制欲太强
《增广贤文》上说:“父母恩深终有别。
”
再重的恩情,在子女成家立业后,也总有分别的时候。
身为过来人,最重要的是拎得清,最可贵的是有分寸。
儿孙自有儿孙福,过度的付出,永远不如得体的退出,去过自己自在的生活。
深情而又适度的陪伴,才是放过自己,也饱含这孩子多一些的尊重,多一点的放心,多一分的信任。
但在现实中,习惯了付出与管教的父母,虽已两鬓斑白,却还是放心不下孩子的点点滴滴,要去插手小两口的生活。
小夫妻的矛盾,要干涉;家中的经济,要掌控,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主意,要斥责。
他们全方面地追踪孩子的生活,不放过子女,也不放过自己,爱的是那样的深刻,也爱的极端、爱的痛苦。
这无微不至、无所不能、无孔不入的“爱”,不仅让孩子的生活失去了自由,更把婚姻做成囚笼。
孩子在其中窒息,孩子的伴侣也被迫却步。
可以说,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有时也许不是因为夫妻之间的矛盾,更是有为人父母的胡乱插手。
这种时刻都被操控的生活,是肉眼可见的悲哀,不管好的坏的,作为父母,也要多为自己子女留意。
[转] 勿做无法控制情绪的父母
父母的怒火会给孩子的情绪造成巨大的伤害。
父母发火的时候,孩子心中会充满恐惧。
孩子对某种状态感到无能为力时,就会有一种挫折感;想到未来不知怎么办时,就会充满恐惧。
如果父母经常大怒,孩子长大后就会得压力障碍症,导致孩子大脑机能出现异常。
如果后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和爸爸的关系不怎么好。
这个男孩是个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短暂的ADHD(注意力缺乏,运动机能亢奋)儿童。
在生活中,他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爸爸发生冲突。
每到吃饭时,这个孩子就不好好吃饭,到处跑着玩,而爸爸就会发火,大声怒吼:“快吃饭!”孩子一害怕,就把饭碗扔掉,然后逃跑了。
爸爸总是气得摔椅子、摔东西,把整个家里摔得乱七八糟。
每次吃饭时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而妈妈呢,也不劝阻,只带着另一个孩子躲到房间里去。
迄今为止,我成功诊治了很多爸爸,但像这样的爸爸还是第一次见到。
孩子来的时候坐不住,跑来跑去,一会儿摸摸文件,一会儿摸摸物品。
孩子爸爸正和我聊天,看到孩子这样,马上厉声说:“住手!”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到处摸索。
爸爸发火了,抓起孩子,举到空中,威胁说:“你再不住手就摔死你!”
“是不是控制不住情绪啊?”
“是啊,可是大多数的爸爸们不都是这样的吗?”
“不是的,大多数爸爸都不是这样的。
不能那样对待孩子,那样的话,孩子是好不了的。
您或许不太懂,要不接受一下检查吧?”
结果显示,原来孩子的爸爸也是ADHD。
他上学时头脑并不笨,可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一考试就考不好。
进入社会工作后,往往也是三心二意,多次半途而废。
我给孩子和爸爸都开了处方,对他们进行了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结果爸爸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获得了晋升,孩子的行为也好转了。
ADHD是属于遗传性倾向的疾病,焦躁障碍和忧郁障碍大部分也是遗传性倾向的疾病。
但并非这些疾病都会对成长产生影响。
即使出生时是这种体质,但只要得到后天良好的养育,就不会对成长造成影响。
但如果父母不知道自己和孩子都是这样的体质,那么养育孩子的困难难度就会倍增。
如果控制适宜的话,这种症状只会表现出10%,而如果没办法控制的话,那这种症状就会表现出100%,甚至是200%。
不会控制愤怒情绪是严重的问题
身为父母,必须能够控制愤怒。
不论是谁,如果压力超过了自己的承受限度,就会爆发的。
这就如同在夏天,用电量超过负荷量时保险丝会烧坏一样。
即使自己知道“这样可不行啊”,但仍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门,摔东西。
平时可以一笑而过的事,这时却怎么都不能忍受,这就是无法控制愤怒。
父母的怒火会给孩子的情绪造成巨大的伤害。
父母发火的时候,孩子心中会充满恐惧。
“妈妈发火时真是吓死人了,可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如果哪一天妈妈突然不要我了,那我该怎么办啊?”
孩子对某种状态感到无能为力时,就会有一种挫折感;想到未来不知怎么办时,就会充满恐惧。
如果父母经常大怒,孩子长大后就会得压力障碍症,导致孩子大脑机能出现异常。
如果后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如果要发火,就赶紧跑到无人的地方去
在快要发火的时候,与其追问自己为什么发火,不如快点消掉怒火。
当感觉自己控制不住就快发火时,不妨赶紧跑到一个无人的地方。
我在情绪不太好的时候,就会故意晚点下班。
送走全部的患者后,关上诊疗室的门,独自静静地坐着,或闭目养神,或听听音乐,等着情绪慢慢地平静下来。
因为如果带着不好的情绪回家,即使孩子没有犯错,自己也会无缘无故地发火。
在家里,我感觉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就会坦率地对孩子们说:“妈妈要发火了,待会儿再说吧!”然后赶紧走进洗手间。
到洗手间照一下镜子,看到自己满脸涨得通红,于是我就漱漱口,然后坐到马桶上冷静情绪。
一会儿之后,我就会感觉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发火啊!于是渐渐地情绪也平静下来了。
消了火,再出去面对孩子们,就没有那种攻击性的冲动了。
去超市或到公园散散步,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在经常发火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也会表现得没有自信心,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对别人发火,经常感到忧郁,具有反抗、神经质、冷漠等性格,还会对世上的一切都持否定的态度。
而这些在经常发火,或不会控制自己情绪、行为的父母身边成长的孩子,是无法获得幸福的。
认为每天不得不发火的父母们啊,请暂停你们的谩骂,因为不管你发不发火,世界都不会因此发生丝毫的改变。
但当你决定平静下愤怒的情绪,尽量少发火的瞬间,你和你孩子的人生就会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