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uzzy综合评判模型的企业创新有效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40.14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绩效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绩效评价一、引言近年来,企业绩效评价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和控制,进而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评价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借助于一种能够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并能够量化评价结果的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能够处理不确定因素的评价方法,它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将模糊数学的概念引入到评价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因此,本文将介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以期为企业提供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方法。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应用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处理模糊信息的评价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将不确定的判断和评价转化为模糊数学中的运算,从而得到较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过程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判和结果的解释等步骤。
2.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企业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模糊综合评价法正是基于这一需求而应运而生的一种评价方法。
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可以将各种影响因素量化为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得到一个全面而准确的绩效评价结果。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能够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首先需要构建一个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各个方面的指标,如财务指标、市场指标、运营指标、员工指标等。
每个指标都应能够反映出企业在相应领域的表现和状况。
2. 确定指标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评价结果的关键。
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或专家打分法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通过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和评估,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权重分配。
基于fuzzy-ahp模型的营销渠道绩效评价
营销渠道绩效的评价是商家进行营销投入时考虑的重要指标。
为了给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营销绩效评估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AHP)在营销绩效评价领域被广泛使用。
AHP-FUZZY模型是模糊AHP的一种变种,它的各种参数(包括指标权重和指标得分)都是模糊的,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专家在讨论和分析时所采用的实际观点,从而对专家观点有益。
用AHP-FUZZY方法对营销渠道绩效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相应的模糊决策矩阵矩阵。
然后,由专家填写决策矩阵,然后利用模糊AHP思想计算权重矩阵,再进行营销渠道绩效评价。
最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营销渠道管理进行相关改进,以提高营销渠道的效率。
AHP-FUZZY模型可以有效地把复杂的评价任务转换为更容易理解和诊断的形式,它既可以用于营销绩效评价,又能应用于其他复杂的评价和决策中,从而为企业提供科学而可靠的管理支持。
这种模型所提供的营销绩效评价,可以作为企业实施营销策略时的有力参考,有助于增强企业营销的效率。
第13卷 第4期2001年8月 研究与发展管理R&DM ANA GEM EN T V o l.13N o.4 A ug.2001文章编号:100428308(2001)0420040206国内外R&D项目评价研究述评 刘景江,郑 刚,杨雪梅(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27)摘 要:为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维持持续竞争优势,企业不仅越来越重视R&D,而且日益关注R&D项目的测度与评价。
在回顾R&D项目评价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外R&D项目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了目前R&D项目评价的新趋势。
关键词:R&D项目;测度与评价;述评中图分类号:F270;G311 文献标识码:A为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维持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越来越重视R&D投入。
为了提高R&D绩效,理论界和实践界,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日益关注R&D项目的测度与评价。
本文在回顾R&D项目评价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外R&D项目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了目前R&D项目评价的新趋势。
1 R&D项目评价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1.1 R&D项目评价的发展历程根据国外相关文献,R&D项目评价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决策—事件阶段(1980年前);第二阶段是决策—过程阶段(1980~1990年);第三阶段是综合评价阶段(1990年至今)。
第一阶段用来评价R&D项目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是古典模型、投资组合模型和项目评价技术(Jack son,1983;Schm itt和F reeland,1992;Sounder和M andakovic,1986)。
古典模型主要包括:轮廓图、清单模型、评分模型和经济指数模型。
项目评价主要方法为:决策树法、故障树和相关树法。
这一阶段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总体特征是:基于传统的财务评价;在特定的组织层面和时间点做出评价与选择;通常设置固定不变的指标与标准;在规划周期中不改变评价与选择的目标、指标和标准。
基于Fuzzy-AHP的不同岗位护理职业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许慧香;武晋;张晓云;刘越泽【摘要】[目的]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AHP)建立适用于二级综合医院的护理职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方法]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风险进行客观、可量化的评价.[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二级综合医院的各级风险权重;评价了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风险等级和风险得分.二级综合医院较多关注对护理人员生理方面造成影响的职业风险;各岗位的护理风险等级与得分存在差异,其中供应室护士为V1低风险水平,风险得分2.491分;门诊护士处于V2一般风险水平,风险得分2.575分;监护室护士为V3中等风险水平,风险得分2.829分;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急诊护士处于V4高风险水平,风险评分分别为2.894分、2.947分、3.032分.[结论]该工具具有客观、直观、清晰、实用性强等优点,适用于二级综合医院,其结果能够为护理风险管理的改进等方面提供依据.【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9(033)011【总页数】4页(P1902-1905)【关键词】护理职业;职业风险;二级综合医院;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风险评价;实证研究【作者】许慧香;武晋;张晓云;刘越泽【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030001,山西省健康委员会;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护理职业风险是指护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而导致的自身各类急慢性伤害,各项研究表明,这些风险会对护士的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职业倦怠感以及离职意愿等产生影响。
对于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这些风险,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
国际劳工组织所发布的国际职业危害数据库中也对护理职业风险进行了详细定义。
我国学者李红等[1]据此研制了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护理职业风险评价体系。
多层次Fuzzy因素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黄桐城;陆余楚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30)1
【摘要】提出了多层次Fuzzy因素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在Fuzzy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定义了论域为评价集的Fuzzy因素、评价集影响向量、Fuzzy因素影响期望等概念,并提出了处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TSP软件上机对实例进行计算,取得了与实际一致的结果.
【总页数】5页(P144-148)
【关键词】数学模型;线性回归;模糊综合评判
【作者】黄桐城;陆余楚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12.1;O159
【相关文献】
1.含M-N梯形Fuzzy数据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J], 吴春霞;马秀岩
2.Fuzzy变量的Fuzzy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 [J], 张崇高
3.基于多层次Fuzzy因素的绝缘子污闪发展趋势综合评判 [J], 董新胜;李长凯;张新燕
4.具有Fuzzy因素的市场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J], 刘振洁
5.可线性化的含T-Fuzzy数据的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J], 曹炳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参与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一)
周道胜
【期刊名称】《印刷杂志》
【年(卷),期】2024()2
【摘要】企业管理在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进行的有关质量和成本管理的宣传贯彻,第二次是在21世纪初进行的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宣传贯彻,第三次是近年来有关标准化战略、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宣传贯彻。
许多企业在了解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后,也想积极参与。
本文就其操作方向和方法做简单介绍。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周道胜
【作者单位】北京大成新华认证咨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创造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阶段综述
2.基于FUZZY的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模型
3.山西标准化研究院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机构
4.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工作全面启动
5.基于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几点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Fuzzy综合评判模型的企业创新有效性研究黄建宝,赵冬梅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都(610059)E-mail: hjb219@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基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多目标决策优化问题的模糊性,本文结合Fuzzy综合评判方法和多目标决策理论来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决策问题,该方法克服了层次分析法等常用方法计算量大且实现较为繁琐的缺陷,更加符合决策者难以完全掌握目标权重和目标值所有信息这一实际情况。
为企业科学认识自身持续创新状况、客观评价创新有效性提供了可操作性的依据,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Fuzzy综合评判,模型,创新有效性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对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经营形式,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迫使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
对企业创新有效性评价本质上就是指创新对企业绩效贡献程度的大小,绩效评价效果既与企业评价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也与现有评价方法是否科学有关。
不同的学者分别采用线性加权和法(曲国禹、刘学铭,1999)、层次分析法(史晓燕,1999)、模糊综合评价法(胡恩华, 2001)、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唐炎钊、邹珊刚,1999)、综合指数法(郑春东、和金生, 2000)等方法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在企业创新能力的界定中,理论界对于所揭示的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质具有一致性的看法,然而影响企业发展和决策的因素很多,它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企业在进行多目标决策时,各决策方案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矛盾的情形。
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评价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决策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Fuzzy)综合评判方法来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决策问题,提高创新有效性。
同时避免了过去常用的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和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等方法普遍存在计算量过大、程序实现较为繁琐、决策者通常对目标的权重信息和目标值都有所了解但又难以完全确定的弊端。
2. 项目综合评判体系分析2.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从创新的实际过程和企业绩效的客观性出发,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能有效地反映创新能力的本质与特征,正确地表达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第二、目的性原则:了解企业创新活动状况,分析企业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客观、科学地评价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的设计尽量简明扼要,含义明确,要有科学合理的来源,明确的等级评分标准,并且能由合适的人员评价,确保统计数据来源的顺畅。
第四、平衡性原则: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增强,与企业活动特别是战略性活动密切相关,是企业自身特色的概念、技能、观念等形成的一个综合体,既包含企业财务等定量因素,更包括企业态度、技能等软性因素,即包括长期能力等战略性因素,还包括盈利能力等短期因素。
2.2 创新项目综合评价体系分析对企业创新项目进行评价决策时,本着上述四个原则,根据企业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在对创新所涉及的规划、设计、制造、协调、市场响应等多种因素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考虑近年来企业管理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提炼出系统决策的总目标,当系统的总目标给定后,便可确定达到总指标的指标体系,根据这一体系确定出适合系统的和各分系统的目标属性,进而确定综合评价创新项目指标。
如图1所示,形象的阐释了创新的过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企业产品衰退期到来之前,企业必须通过主体整合和优化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来实施创新运行活动,通过创新市场化过程,将创新转化为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取得预期的市场投资收益率。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项目应选择与创新密切相关的指标,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类是按创新的要求选择;一类是按新产品的目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选择;还有一类是按新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选择。
由于同一种新产品在不同任务要求条件下其评价指标也不一样,所以评价项目的选择应多参考企业自身情况和专家的意见,以提高创新项目的有效性。
3. 基于Fuzzy 的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3.1模型各要素的描述3.1.1 确定因素集与评判集设有n 个待决策的创新方案组成的对象集:B=}{n B B B B ,,,321L ,每个决策优化对象有m 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因素集:U={}n u u u ,,,21L ,诸因素的m 种评价所构成的评价集:V={}m v v v ,,21L 。
3.1.2权重系数的确定由于对U 中各因素有不同的侧重,因此需要对每个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
权重集W 中权重分量具体如何分配可以采用Saaty 等人提出的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也可采用一般的专家意见法对各级子因素的权重进行分配。
若根据后者,则对几个因素进行权重分配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当前评估权重,最终确定综合评判依赖于各因素的权重集形式为W=()n w w w L ,,21∈F(V),且11=∑=n i i w,其中i w 表示第i 种因素的权重,最后从创新方案中选择模糊综合评判相对较高的方案。
3.2模型的建立及其算法在对象集B 中,可以建立对象集B 中的相对优决策作为相对优比较的标准,以()j i ij v u f r ,=表示因素i u 到评判j v 的模糊映射,于是得到模糊评价矩阵为R=()n m ij r ×=⎥⎥⎥⎥⎦⎤⎢⎢⎢⎢⎣⎡mn m m n n r r r r r r r r r L M MM L L 212222111211【1】 ,称(U ,V ,R)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利用隶属度概念一般情况下它具有两种类型:1、 “越大越优”型(如创新预期收益最大等绩效指标),其隶属度计算式为:ij ϕ=max r r ij①,①式中max r 为ij r 中的最大值。
2、“越小越优”型(如投入创新的成本最小等成本指标),其隶属度计算式为:ij ϕ=ijr r min ②,②式中min r 为ij r 中的最小值。
于是得到指标隶属度矩阵为()⎥⎥⎥⎥⎦⎤⎢⎢⎢⎢⎣⎡==×mn m m n n n m ij ϕϕϕϕϕϕϕϕϕϕϕL M M M L L 212222111211【2】 。
上述提到的最优决策的相对性,可由矩阵【2】建立标准优等方案的模糊集,作为优选比较的相对标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可按下式建立优等方案G 的模糊集:G =()T m g g g ,,,21L =()T mn m m n n r r r r r r r r r ∨∨∨∨∨∨∨∨∨L L L L 212222111211,,③,S =()T m s s s ,,,21L =()T mn m m n n r r r r r r r r r ∧∧∧∧∧∧∧∧∧L L L L 212222111211,,④,式中∨为取大运算,∧为取小运算。
通过最小二乘法准则构造目标函数,并且令其导数等于零,求得系统的模糊优化理论模型为:j Υ=()()p m i p i ij i mi p i ij i s r w g r w 21111⎥⎥⎥⎥⎦⎤⎢⎢⎢⎢⎣⎡−×−×+∑∑==,j =1,2,…,n ⑤,式中i w 为评价指标的权重;p 为距离系数,若当p =1时,为海明距离;当p =2时,为欧氏距离。
两种距离计算所得的结论通常是一致的。
根据模糊优化理论模型⑤计算出n 个备选对象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把计算得到的隶属度由大到小排序,即得到对应创新方案B=}{n B B B B ,,,321L 的综合优劣排序。
隶属度最大者对应的创新方案即为综合评价相对较高的决策方案。
以上的讨论是取优方案B 作为相对标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最劣方案作为相对标准,隶属度最小者对应的创新方案即为综合评价相对较高的方案。
4. 实例研究某企业在日趋激励的竞争市场上决定创新新产品来保持市场占有率,拟根据各方案的Fuzzy 综合评价来做出创新决策。
根据专家意见法选择与创新密切相关的指标:成本、创新成功率、可靠性和预期市场占有率作为最终评估指标。
现有5个创新决策方案,各方案评估指标值见表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值成本 创新成功率 可靠性 预期市场占有率 指标 方案 (万元) (百分比%) (使用时限)(百分比%)A 8500 90 20000 13B 7500 85 15000 14C 7000 87 11000 13D 6500 72 8000 11E 4500 70 75000 12易知,创新成功率、可靠性和预期市场占有率三项是“越高越优” 指标,成本是“越低越优” 指标,且各方案应遵循费用不超过9 000万元。
由表1中的指标及指标值得到模糊评价矩阵为:R=()n m ij r ×=⎥⎥⎥⎥⎦⎤⎢⎢⎢⎢⎣⎡1211131413750008000110001500020000707287859045006500700075008500,利用专家意见法,讨论建议各评估指标的权重为:()T W 2.0,3.0,2.0,3.0=。
以下利用上述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方法来确定最优选择方案。
首先由式①、②得到隶属度矩阵:()⎥⎥⎥⎥⎦⎤⎢⎢⎢⎢⎣⎡==×857.0786.0929.01929.0375.0400.0550.0750.01778.0800.0967.0944.011692.0643.0600.0529.0n m ij ϕϕ,利用公式③、④,可以计算优向量和次向量分别为:G =()T 1,1,1,1,S =()T 786.0,375.0,778.0,529.0,把ϕ、G 、S 、W 代入到⑤式中,此时令p =2,计算求得综合评价=Υ()347.0,053.0,171.0,443.0,653.0,相对于选择最优创新方案这个总目标而言,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所考虑的5种方案的相对优劣顺序为:A>B>E>C>D ,故应该选择创新方案A 作为最后决策方案,同时得知此排序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
5. 结论通过文献阅读,本文的计算结果与文献[1]、[2]所介绍的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但本文提出的方法其计算量远小于上述方法,并且克服了层次分析法由于通过两两比较得出的理性推理结论并非满足理性的一致性和传递性原则的局限性和偏差性,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正或补充,在处理企业创新的多目标决策优化问题上是有效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