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7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 背景1.1 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是中国油气资源向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管道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自2004年开始,西气东输工程已投资超过26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1.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不同地区的资源互相调配,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正是一种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典型案例。
通过经济手段,使得国内石油气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实现了地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西气东输的建设2.1 工程概况西气东输工程全长约4300公里,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投资总额超过2600亿元。
该工程主要由四条管道组成,分别为西北、中间、东北和中海油线路。
其中,西北线路和中间线路已建成投产,东北和中海油线路正在建设中。
2.2 工程进展情况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其中,西北线路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5年投入运营;中间线路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0年通气;东北线路于2012年动工,目前正在建设中;中海油线路于2013年开始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
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西北、中间和中海油三大输气干线,以及多条支流。
3. 西气东输的意义3.1 促进能源利用的有效性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能够有效地输送至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西气东输工程还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
3.2 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我国不再仅依靠对外进口天然气,而是实现了国内资源的大规模调配,保障了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这对于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4.1 资源配置要考虑跨区域调配资源配置是建设我国资源能力和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而跨区域调配是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但是由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使得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不论是地表资源还是地下资源,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
比如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能源矿物南少北多,西多东少;水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和西南的部分省区;金属矿产资源基本上分布在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过渡地带。
这种资源的整体性分布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的合理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
本课标的制定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我国今后区域发展的主导方向。
因此,应通过两步来实现这一课标:首先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其次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个”推知“类”,掌握普遍的规律性原理,能宏观分析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
本章内容即从区域之间的联系入手,着重研究了跨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以及区域之间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两个问题,从现象入手,溯因释果。
本节内容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以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转移等方面剖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然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
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提醒学生学习时应特别注意。
本节内容主要沿着区际联系的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时要在抓住这一内容的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以及时事热点分析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4、了解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及对区域发展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离开其他区域而独立发展。
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以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承转)在本章中,我们分别以我国西气东输和东亚产业转移为例,来谈谈区域之间为什么是进行联系?如何联系?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今天我们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系列问题。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第一段内容,并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为什么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
【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必要性)1、自然原因: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⑵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过渡)你知道我国都有哪些跨区域调配工程吗?(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晋煤外运等)本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为大家介绍我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
【板书】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82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⑴工程建设包括哪几个部分?(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⑵一线与二线工程各自的起点与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及途经的主要地形区?(一线:起点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终点在上海,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途经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二线:起点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终点在广州,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途经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⑶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与二线有何异同点?(不同点:①气源地不同:一线工程气源地主要来自国内,二线工程气源地主要来自国外;②目标市场不同:一线工程的目标市场在长江三角洲,二线工程目标市场在珠江三角洲。
相同点:目标市场都在我国东部地区;沿途经过的省区多、城市多、地形复杂。
)(承转)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必要性)。
【板书】2、西气东输的原因(必要性):(读图)请同学们读P83图5.2“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2005年)”(分析)从图中可知:从能源消费量来看,东部地区最多,西部地区最少;从矿物能源生产量来看,东部地区最少,西部地区最多。
即东部沿海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发达,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比较小,经济落后,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也就是说: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匹配,使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板书】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匹配:使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②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强调)由P83图5.2“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2005年)”中的“原煤生产、原油生产、天然气生产”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原油资源最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我国中部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川渝、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83图5.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思考P84“思考”: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而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讲解)长期以来,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我国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长期以来的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可是,在矿物能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7%。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板书】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第一段,思考:我国油气资源分布有何特征?现有产业状况如何?我国油气发展战略是什么?【板书】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②现有产业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我国油气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84“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