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劳务经纪人个人事迹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19.42 KB
- 文档页数:2
村劳务经纪人个人事迹材料我叫,家住村庄,现年30岁,是我村劳务经纪人,现在算起来,我任村劳务经纪人已有5年时刻。
在这5年里,我觉得最欣喜的事就是上一年带领70名本村兄弟到市区打工,不光赚到了钱,见了世面,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么一折腾,改变了村里长期存在的“在外没有在家好”的过错思想观念,调动了全村剩余劳作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到目前为止,报名要在年后出去打工的就到达80多人。
说句心里话,文明低的人要走出家门到外面干点事太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排本村兄弟出去打工,思想作业很难做,我也费了不少劲。
我常跟家长讲,现在打工政府注重,法令有确保,而且通讯便利,不可打个电话就可以让孩子回来。
常常跟在一块玩的兄弟讲,出去训练训练,闯练闯练,但不管怎么说,年轻人都根本赞同,但家长就是一句话,“你要出去就出去,咱们孩子不去”。
终究年轻人就让我带他们出去,说句真实的,让我带头领着出去,其时我也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是带这么多人出去怎么安顿;一个是面临着多人出去薪酬确保问题。
这时分,全县发起培育劳务经纪人带领乡村劳作力外出务工的召唤,并出台了一些方针,让我坚决了带工出去的决计和决计。
其时,我就和乡里村里讲,自己带领本村剩余劳作力出去,并提出了请求。
乡上和村委会积极支持我的主意。
这样,从3月份开端,我就领着50多名姐妹走上了打工之路,到10月份满载而回。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千般难。
刚开端的时分,我就实在感触到了难处。
我带的50多个乡村劳作力,大都是小学文明程度,而且第一次出外,有的很振奋,不听指挥;有的心里想家,心境欠好,时不常地闹情绪吵架。
看着乱糟糟的姿态,我心里真不是味道,真想不管了。
可转念一想,人家家长信着我,把孩子交给了我,我就得成为他们的主心骨,把他们带好,让他们饱尝住训练。
所以,我就把理顺部队、稳定人心作业做在前头,既是这帮孩子的老大哥,又是这帮孩子的管理员和保姆。
白日帮他们办有关手续,晚上还要照料吃喝睡觉问题,那时分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优秀劳务经纪人先进事迹篇一:劳务经纪人先进材料劳务经纪人先进材料今年50岁的xxx同志,从事劳务输出工作已有17年,他执着投身于这份事业,用人生最黄金的时间,为xx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奉献了自己的辛劳和汗水。
1996年之前,xxx一家四口以种地为。
后来他发现光靠种地的收入无法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于是想到了劳务输出打工增收这条致富路。
xx镇是一个农业大村,仅xx村的富余劳动力就有1200多人,而当今社会需求最大的便是人力资源,只要有效、合理地组织,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产生这个想法后,xxx积极地投入到前期市场调查中,并及时和xx政府采取联系。
1997年xxx同志正式被聘为xx 镇xx村劳务输出经济人。
xxx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加入经纪人队伍这个行列后,尝到了很多次被用工单位拒绝的心酸,但他没有放弃,为了帮助当地富余劳动力的输出,不断与用工单位接触和交涉,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最终他的坦诚和执着的精神打动了不少用工单位。
17年来,xxx输出本地富余劳动力超过5万人次,仅20XX年,他就解决了50多个人的长期就业,以及300多人的短期就业。
他的足迹走遍了博尔塔拉、昌吉、奎屯、精河、六十六团、五台等新疆的角角落落。
xxx是一个善良的人,从事经济人这么长的时间里,他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关心群众冷暖,心系百姓生活。
他不止在xx村,甚至在整个xx镇都小有名气,每年都有上千人到他家里去找他介绍工作,他总会想办法给这些人找工作,并经常到施工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对于不适合的工作,马上换岗换人。
由于他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得到了本地村民和用人单位一致的认可和夸奖。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呀!有时候人干完活了拿不到钱,甚至有时候要钱的人都找不到了,碰到这样的事情,每次都是xxx自己主动的把钱垫付给工人,绝不亏待他输送出去的务工人员。
对此,他经常说:“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xxx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他从事经纪人这么多年,吃过不少亏,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超越自我挑战市场--农民经纪人先进事迹好几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具有远大理想,出以坚定的信心,施以努力的奋斗,才有超人的成就。
这句话,对临泉县吕寨镇大成蔬菜交易市场创始人朱朱大成来说,是最恰当不过了。
他以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使大成蔬菜交易市场在当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脱颖而出,勇立潮头,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誉。
孙大成,现年35岁,大专文化,农民企业家,县劳动模范,县六、七届政协委员。
XX年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市十佳农民经纪人。
孙大成给人的印象是平易、儒雅、豁达、丝毫没有农民经纪人失地农民的架子。
憨厚、耿直,犹如秋天的一株高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汉子,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明智,一分刚毅,一片赤诚。
他常说的一句话:“人要讲奉献,不能光想着自己”。
自己就是这条信念,并使他成为农民增收的“助力器”,成为“天下第一椒”远嫁他乡的“红娘”。
XX年以来,年均销售农副产品18万吨,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农民年均收入700多元。
2021年,孙大成带着水里刨金的渴望,带着众乡亲发家致富假白的期望,先后数次自费开赴北上,寻求土里刨金的路子,当他历经磨难后,才发现反季节蔬菜是农民脱贫的方向,于是他带领父老健康发展致力延秋辣椒的发展,不论白天黑夜,风里雨里都滚爬在大棚里。
起初,由于小大小闹,生产的延秋辣椒产不仅货俏而价扬,亩均纯收入6000元,到2021年,由于大面积终止,使延秋辣椒卖难问题充分显露起来出来,面对一袋袋堆积如山的香菇延秋花生,孙光华起初不只所措,当辣椒成堆倒掉仍掉时,心如刀绞的孙大成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光调整结构远不能让农民兄弟奔小康,只有解决卖难环境问题,才能构建乡亲的小康梦。
于是他第三度到武汉,天津等档口考察,创办蔬果交易市场。
让在小康路上毫无后顾之忧地奋力飞奔。
2021年底,孙大成拿出仅有的4万多元积蓄,又以房地产作抵押贷款30万元,创办了孙大成蔬菜期货交易所,并以月工资1000元的高薪聘请11名能说会道,有经济头脑的、有资本市场经验的农民奔赴武汉、天津、长春、西安、兰州、等大中城市农贸市场为当地农民找来婆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交易市场成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本的积累如山的400余吨延秋辣椒销售一空,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农民增收。
乡镇青年农民经纪人先进个人事迹乡镇青年农民经纪人先进个人事迹刘彬,男,汉族,现年34岁,中专学历,现为**县**镇腰岗子村第一村民组村民,XX年加入河蟹销售经纪人队伍,5年来,共销售河蟹(包括成蟹、扣蟹)近50万斤,为蟹农带来了将近150万元的收益,他自己每年也有3、4万元的收入。
去年一年,经他手销售出去的河蟹11万斤,直接为蟹农带来了36万元的收益。
曾荣获省、市十佳青年经纪人荣誉称号。
在刘永彬收购河蟹的过程中,始终把广大蟹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他自己的话讲:只要养蟹户得到实惠,我个人少挣点钱无所谓。
5年来,他为了照顾蟹农的利益,自己少收入了8万多元,但他还是无怨无悔,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就是不让蟹农的利益受到损失。
腰岗子村的河蟹产量每年都创新高,所以在河蟹销售过程中,河蟹的价格势必会受到一些影响,作为河蟹销售经纪人的刘永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为了保护蟹农的利益,他做出了让家人和其他经纪人都无法理解的事,他把河蟹的收购价格每斤提高0.5-1元钱,他说不能让父老乡亲辛辛苦苦养的河蟹卖不上价钱,所以宁可自己少挣点也不能让乡亲们吃亏。
他的做法得到了广大蟹农的扬,但是其他经纪人都不理解,就说他故意抬高价格,采取恶性竞争。
但刘永彬不为所动,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每到河蟹价格偏低的时候他都会这么做,他的做法使广大蟹农得到了实惠,然而他的做法也为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XX年9月中旬,又到了河蟹收售旺季,丰收了的蟹农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当年的河蟹产量非常高,价格照往年却偏低,刘永彬见到这种情况,又主动提高河蟹收购价格,由于他收购的价格高,使其他经纪人的利益受到了冲击,有的人怀恨在心竟找来了社会上闲散人员对刘永彬进行报复,趁晚上他家无人的机会,将他家四间房子的玻璃全部砸碎,并扬言如果他再这样下去,还有更厉害的报复等着他。
然而,刘永彬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激发了他为蟹农做好事、实事的干劲。
第二天刘永彬依然像没事人一样到蟹农手里收购河蟹,这时,镇、村领导了解到了他的情况,肯定了他的做法,也给予他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这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农村优秀劳务经纪人先进事迹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越来越普遍,农村劳务经纪人成为了连接农民工和用工单位之间的重要桥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劳务经纪人都能胜任这一重要的角色,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位农村优秀劳务经纪人的先进事迹。
李明是一位来自湖南省农村的劳务经纪人,他从小就在农田里劳作,对农民群众的苦与累深有体会。
在离家外出打工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不少农民工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这让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务经纪人,帮助更多的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
李明首先意识到,农民工在找工作和签订劳动合同时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
有些农民工因为缺乏相关知识,经常会被用工单位欺骗,合同内容不明确,劳动报酬不正当等情况屡见不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明主动与用工单位沟通,协商签订了一份模板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除了签订合同,李明还通过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保护措施。
他组织了一系列讲座和培训班,邀请法律专家为农民工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教授他们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这些努力,李明帮助了许多农民工解决了劳动纠纷,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公平和尊重。
为了方便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李明积极与各大用工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多样化的工作选择。
他了解农民工的技能和特长,根据不同的需求,精心匹配工作岗位。
他还会定期与农民工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李明还致力于解决农民工在工作地的生活问题。
他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争取到了一些低价的租房资源,并为农民工提供了一系列生活保障措施,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他还组织了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农民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机会放松身心,增强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通过这些努力,李明成为了农民工中的楷模,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
他深知自己的工作影响着许多农民工的命运,所以他一直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
劳务经济带头人典型材料第一篇:劳务经济带头人典型材料劳务经济带头人典型材料李才国,男,27岁,中专文化程度,板桥镇西柳村八社村民,全家5口人,家有耕地7亩。
2003年开始外出打工,在兰州从事土建,年收入35000多元,2004年又开始跟随个体老板从事建筑工作,年收入40000多元,经过2年多的工作,他积累了建筑工程的技巧,熟练程度逐步提高,2008年9月,他动员本村46名村民,和他一起从事工程建筑,年收入达10万多元,2009年在他的带动下,本村又有20多名村民跟随他从事渠系衬砌工程,年收入达到16万元。
经过几年的打工生活,李才国感慨的说,以前由于自己年龄小,见识少,思想不开放,对外出打工挣钱认识不够,在后来几年的打工生活中,他深深的感到,农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的现状要靠年轻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才能真正转变,这几年来,通过打工的收入,他增添了新家具,家庭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还在他乡异地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另一半,并于去年成家。
给外出务工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010年,他计划将继续动员更多的村民去新疆、兰州等地承包工程项目,增加经济收入,争取10年个人收入达到20万元。
西柳村团支部2010年6月9日第二篇:劳务带头人发言材料文章标题:劳务带头人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社区,今年33岁,1993年到——淀粉厂上班,1999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的推进,许多国有企业开始改革,淀粉厂也不例外,虽然这时我还是一名在岗职工,但是面对出现的新形势,我毅然决然地做出决断,放弃现有的一切,离开家乡,走出去到外面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去寻找到新的人生坐标。
1999年7月,在朋友的指引下,我在淀粉厂办了停薪留职,选择了外出务工这条艰难坎坷之路,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大地,踏上了远赴广东省的列车,刚到广东,由于人生地不熟,我四处奔走,寻找工作,找了十几个地方,不是生产条件差,发不下工资来,就是老板要求太苛刻,适应不了工作,怎么办呢?面对务工的艰难,该何去何从,我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最后连走时所带的钱也花的所剩无几了,正当我处于绝望之中时,我的未婚妻李桂琴帮忙,引荐我在东莞市一家仓库当了一名搬运工,搬运工的工作十分辛苦,从早干到晚,把人累个半死不活,每月才发600元的工资,在广东来说600元的工资是非常低的,因为那里的消费水平比较高,每月600元就连基本的生活费都不够,更不要说干其他的了,搬运工的工作我大概干了四个多月。
三一文库()〔村劳务经纪人个人事迹材料〕我叫,家住乡村,现年30岁,是我村劳务经纪人,现在算起来,我任村劳务经纪人已有5年时间。
在这5年里,我觉得最欣慰的事就是去年带领70名本村兄弟到市区打工,不但赚到了钱,见了世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么一折腾,转变了村里长期存在的“在外没有在家好”的错误思想观念,调动了全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到目前为止,报名要在年后出去打工的就达到80多人。
说句心里话,文化低的人要走出家门到外面干点事太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组织本村兄弟出去打工,思想工作很难做,我也费了不少劲。
我常跟家长讲,现在打工政府重视,法律有保障,而且通讯方便,不行打个电话就可以让孩子回来。
经常跟在一块玩的兄弟讲,出去锻炼锻炼,闯荡闯荡,但无论怎么说,年轻人都基本同意,但家长就是一句话,“你要出去就出去,我们孩子不去”。
最后年轻人就让我带他们出去,说句实在的,第1页共4页让我带头领着出去,当时我也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是带这么多人出去如何安置;一个是面临着多人出去工资保障问题。
这时候,全县提倡培养劳务经纪人带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号召,并出台了一些政策,让我坚定了带工出去的信心和决心。
当时,我就和乡里村里讲,自己带领本村剩余劳动力出去,并提出了申请。
乡上和村委会积极支持我的想法。
这样,从3月份开始,我就领着50多名姐妹走上了打工之路,到10月份满载而归。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
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切实感受到了难处。
我带的50多个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小学文化程度,并且第一次出外,有的很兴奋,不听指挥;有的心里想家,心情不好,时不常地闹情绪吵架。
看着乱糟糟的样子,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真想不管了。
可转念一想,人家家长信着我,把孩子交给了我,我就得成为他们的主心骨,把他们带好,让他们经受住锻炼。
于是,我就把理顺队伍、稳定人心工作做在前头,既是这帮孩子的老大哥,又是这帮孩子的管理员和保姆。
白天帮他们办有关手续,晚上还要照顾吃喝睡觉问题,那时候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农村优秀劳务经纪人介绍材料范文在咱们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就是[经纪人姓名]。
他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咱村里渴望外出闯荡、寻找更好生活的乡亲们,另一头连着外面那些充满机遇的大城市和企业。
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位农村优秀劳务经纪人的故事。
[经纪人姓名]可是土生土长的咱村人。
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啊,就像许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在外面的那些年,他啥苦都吃过,在建筑工地上搬过砖,在工厂里干过流水线。
正是因为他有着这么丰富的打工经历,所以他特别能理解咱乡亲们出去打工的不容易,也知道大家心里的担忧和期望。
后来啊,[经纪人姓名]在外面闯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
好多城里的企业啊,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咱们村里呢,好多人想出去干活挣钱,却不知道去哪儿找靠谱的工作。
这就像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
这时候,[经纪人姓名]的脑子就转起来了,他想:“我为啥不能当个中间人,把两边给联系起来呢?”于是,他就开始走上了劳务经纪人这条道路。
[经纪人姓名]做劳务经纪人,那可是相当靠谱。
他知道,乡亲们最担心的就是出去之后被坑,拿不到工资或者工作环境特别差。
所以,他在联系企业的时候,那可是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像个严格的质检员一样。
每一个企业,他都要亲自去考察,看看人家的工作环境是不是安全、卫生,看看住宿条件是不是能让人住得舒服。
就拿上次他去考察一家工厂来说吧,那工厂老板一开始还想糊弄他,带他看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样板宿舍。
但是咱[经纪人姓名]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自己悄悄跑到工人住的其他宿舍一看,发现环境又脏又乱,立马就和那个老板说:“你这可不行啊,想让我们村的人来干活,就得把住宿条件改善了,不然免谈!”就这么着,他为乡亲们把好了第一道关。
在工资待遇方面,[经纪人姓名]更是像个超级谈判家。
他会详细了解市场行情,然后和企业老板据理力争。
村劳务经纪人个人事迹材料
村劳务经纪人个人事迹材料
我叫,家住乡村,现年30岁,是我村劳务经纪人,现在算起来,我任村劳务经纪人已有5年时间。
在这5年里,我觉得最欣慰的事就是去年带领70名本村兄弟到市区打工,不但赚到了钱,见了世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么一折腾,转变了村里长期存在的“在外没有在家好”的错误思想观念,调动了全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到目前为止,报名要在年后出去打工的就达到80多人。
说句心里话,文化低的人要走出家门到外面干点事太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组织本村兄弟出去打工,思想工作很难做,我也费了不少劲。
我常跟家长讲,现在打工政府重视,法律有保障,而且通讯方便,不行打个电话就可以让孩子回来。
经常跟在一块玩的兄弟讲,出去锻炼锻炼,闯荡闯荡,但无论怎么说,年轻人都基本同意,但家长就是一句话,“你要出去就出去,我们孩子不去”。
最后年轻人就让我带他们出去,说句实在的,让我带头领着出去,当时我也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是带这么多人出去如何安置;一个是面临着多人出去工资保障问题。
这时候,全县提倡培养劳务经纪人带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号召,并出台了一些政策,让我坚定了带工出去的信心和决心。
当时,我就和乡里村里讲,自己带领本村剩余劳动力出去,并提出了申请。
乡上和村委会积极支持我的想法。
这样,从3月份开始,我就领着50多名姐妹走上了打工之路,到10月份满载而归。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
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切实感受到了难处。
我带的50多个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小学文化程度,并且第一次出外,有的很兴奋,不听指挥;有的心里想家,心情不好,时不常地闹情绪吵架。
看着乱糟糟的样子,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真想不管了。
可转念一想,人家家长信着我,把孩子交给了我,我就得成为他们的主心骨,把他们带好,让他们经受住锻炼。
于是,我就把理顺队伍、稳定人心工作做在前头,既是这帮孩子的老大哥,又是这帮孩子的管理员和保姆。
白天帮他们办有关手续,晚上还要照顾吃喝睡觉问题,那时候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有时候一想都有些泄气,心想一个人出来无忧无虑,挣钱还多,何必呢?但到年底兄弟们每人领到xx00多元的工资欣喜若狂的样子时,我又感到很自豪,很值得。
现在说起来,我带领50多名兄弟出去,不是只为了挣钱,看到我村的贫困落后的面貌和村民们只靠天吃饭而无其他收入的贫穷模样,我发誓要让我村剩余劳动力出去打工赚钱,并且开拓眼界,争取摆脱我村的落后面貌。
带领农民走出去,实在是不容易,既要当好引带者,也要当好维权者,用法律来保证大家的权益不受损害。
9月,马志清运料过程中,意外受了伤,当时建筑公司还没预算开工资,我东拼西凑了xx00块钱给他垫付了医疗费。
可事后公司老板却赖账不给误工费和医疗费,我拿着合同找老板理论,又到劳动和司法部门去上访,最终为马志清讨回了8000多元的误工费和医疗费。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带出来的这些乡亲法律观念太淡薄,于是我购买了法律书籍,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给大家讲讲,现在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涉及打工的法律基本常识,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
我领这些兄弟们出去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收获很多,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个就是到城市之后比在农村眼界开阔了,接触面宽了,学会了社会常识,积累了工作经验;再一个就是通过独立生活,依赖性没有了,自立自强能力增强了,更为重要的就是经济收入增加了,每人都挣了4000至5000多块钱,贴补了家里生活。
我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做为一名劳务经纪人,我将继续站在劳动力转移的最前线,引导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加快转变多年陈旧的观念,带领大家尽快过上充满阳光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我也呼吁全乡全县农村兄弟姐妹们,尽快走出去,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