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二十面体Au13和Pt13团簇上肉桂醛的吸附
- 格式:pdf
- 大小:958.04 KB
- 文档页数:8
环香叶烷型化合物在金属团簇表面吸附的结构和电子性质李小军;晏志军【摘要】Using the hybrid DFT‐B3LYP method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ionone compounds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cyclogeraniane ,including the equilibrium geometries ,electron trans‐fer ,IR spectra ,and electron affinity ,etc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dsorbed position main‐ly appears on C = O bond for α‐ionone ,and C = C and C = O bonds for β‐ionon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electron largely transfers from the ionone to the Ag 4 cluster ,indicating the silver clus‐ter act s an electron receptor ,while the strong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 of Ag4 cluster induces the obvious “red shift” of IR spectra .In addition ,the electron affinity becomes large ,and ioni‐zation potential becomes small when the α‐ and β‐ionones are adsorbed on the Ag4 surface ,es‐pecially the α‐ionone with Ag4 cluster is more stable .All of results will provide a significantly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tur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chemistry and medical sci‐ence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 B3LYP 方法对环香叶烷型代表性化合物紫罗兰酮进行了理论研究,尤其是研究了其在银团簇表面吸附的几何结构、电荷转移、红外光谱和电子亲和能等性质。
配体保护下的Au20团簇吸附和活化CO的理论研究黄德林;高艳蓉;余盛萍;陈军宪;杨明理【期刊名称】《化学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5(027)003【摘要】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CO分子吸附在有机配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N-vinyl-2-pyrrolidone)(PVP)保护下的Au20团簇上的稳定构型的结构和性质.配体PVP通过物理吸附主要作用于Au20团簇的顶点位置.与Au20比较,配体的存在有利于CO的吸附和活化,其根本原因是PVP和CO在Au20表面分别作为供电子和吸电子基团产生的协同效应.中性及阴离子Au20团簇对配体和CO的吸附强度不同,前者对PVP吸附作用较强,后者对CO的吸附和活化作用较强.【总页数】4页(P320-323)【作者】黄德林;高艳蓉;余盛萍;陈军宪;杨明理【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1;O643【相关文献】1.配体保护下的Au8团簇吸附和活化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J], 余盛萍;高艳蓉;黄德林;杨明理;2.膦配体对金团簇[Au@Au8(PR3)8]3+(R=Me,OMe,H,F,Cl,CN)稳定化作用的理论研究 [J], 仇毅翔;王曙光3.(CdSe)n(n=1-10)团簇与含硫配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J], 余盛萍;黄德林;刘东4.H2在Na修饰Al7C团簇上物理吸附的理论研究 [J], 秦彦军;李萍;杨慧慧;尹伟;万星星5.PH_3配体在团簇Au_(20)的顶点和面心配位的DFT理论研究 [J], 皮卫军;李佳;王曙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然药物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 B:氧化铝色谱 C:硅胶色谱 D:聚酰胺色谱 E:凝胶滤过色谱答案:聚酰胺色谱2.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A:正丁醇 B:乙醇 C:乙醚 D:丙酮 E:乙酸乙酯答案:正丁醇3.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丙酮>乙醇>甲醇 B:乙醇>乙酸乙酯>乙醚 C:乙醇>甲醇>乙酸乙酯 D:苯>乙醚>甲醇 E:水>丙酮>甲醇答案:乙醇>乙酸乙酯>乙醚4.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A:煎煮法 B:蒸馏法 C:回流提取法 D:连续回流法 E:渗漉法答案:渗漉法5.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A:皂苷 B:生物碱 C:叶绿素 D:鞣质 E:黄酮答案:叶绿素6.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A:酸性梯度洗脱 B:洗脱剂无变化 C: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D:碱性梯度洗脱 E:极性梯度洗脱答案:极性梯度洗脱7.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凝胶过滤色谱 B:氧化铝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 D:硅胶色谱 E:聚酰胺色谱答案:凝胶过滤色谱8.下列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A:水>正丁醇>氯仿 B:甲醇>氯仿>石油醚 C:水>乙醇>乙酸乙酯 D:水>石油醚>丙酮 E:乙醚>水>甲醇答案:水>正丁醇>氯仿;甲醇>氯仿>石油醚;水>乙醇>乙酸乙酯9.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A:聚酰胺色谱 B:硅胶色谱 C:质谱 D:葡聚糖凝胶色谱 E:红外光谱答案:聚酰胺色谱;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10.大孔吸附树脂()A:以乙醇湿法装柱后可直接使用 B: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C:可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洗脱 D:可用于苷类成分和糖类成分的分离 E:洗脱液可选用丙酮和氯仿等答案: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可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洗脱;可用于苷类成分和糖类成分的分离第二章测试1.最难被酸水解的是()A:碳苷 B:氮苷 C:硫苷 D:氧苷答案:碳苷2.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A:氢氧化钠 B:硫酸 C:碳酸钙 D:酒石酸答案:碳酸钙3.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选用()A:冷水 B:乙醚 C:氯仿 D:热乙醇答案:热乙醇4.以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下列苷元相同的成分,以氯仿-甲醇(9∶1)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A:四糖苷 B:单糖苷 C:双糖苷 D:三糖苷答案:四糖苷5.糖的纸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是()A:醋酐-浓硫酸试剂 B:molich试剂 C: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 D:Keller-Kiliani试剂答案: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6.糖及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形成络合物后()A:水溶性增加 B:酸度增加 C:稳定性增加 D:脂溶性大大增加答案:酸度增加7.属于氧苷的是()A:红景天苷 B:苦杏仁苷 C:天麻苷 D:芦荟苷答案:红景天苷;苦杏仁苷;天麻苷8.从中药中提取原生苷的方法是()A:甲醇提取 B:取新鲜植物40℃发酵12小时 C:沸水提取 D:70%乙醇提取 E:在中药中加入碳酸钙答案:甲醇提取;沸水提取;70%乙醇提取;在中药中加入碳酸钙9.酶水解具有()A:专属性 B:条件温和 C:选择性 D:保持苷元结构不变 E:氧化性答案:专属性;条件温和;选择性;保持苷元结构不变10.下列几种糖苷中,最易被酸水解的是()A:3-去氧糖 B:2-氨基糖 C:2,3-二去氧糖 D:2-去氧糖答案:2,3-二去氧糖第三章测试1.补骨脂中所含香豆素属于()A:简单香豆素 B:吡喃香豆素 C:异香豆素 D:呋喃香豆素答案:呋喃香豆素2.有挥发性的香豆素的结构特点是()A:游离吡喃香豆素 B:游离呋喃香豆素类 C:香豆素的盐类 D:游离简单香豆素答案:游离简单香豆素3.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A:先酸后碱 B:在酸性条件下 C:在碱性条件下 D:先碱后酸答案:先碱后酸4.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A:抗维生素样作用 B:光敏作用 C:抗菌作用 D:解痉利胆作用答案:抗维生素样作用5.Gibb′s反应的试剂为()A:三氯化铁—铁氰化钾 B: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C:没食子酸硫酸试剂D: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答案: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6.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A:热水提取法 B:乙醇提取法 C:乙醚提取法 D:酸溶碱沉法 E:碱溶酸沉法答案:乙醇提取法;乙醚提取法;碱溶酸沉法7.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香豆素混合物,常选用的吸附剂有()A:酸性氧化铝 B:中性氧化铝 C:碱性氧化铝 D:硅胶答案: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硅胶8.区别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时,可将它们分别加碱水解后再采用()A:三氯化铁反应 B:Emerson反应 C:异羟肟酸铁反应D:Gibb′s反应答案:Emerson反应;Gibb′s反应9.能与Gibb′s试剂反应的成分是()A:6-甲基-7-羟基香豆素 B:7-羟基香豆素 C:6-羟基香豆素 D: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 E:6,7-二羟基香豆素答案:7-羟基香豆素第四章测试1.番泻苷A属于()A: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 B:二蒽醌衍生物 C: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 D:二蒽酮衍生物答案:二蒽酮衍生物2.下列化合物泻下作用最强的是()A:大黄素葡萄糖苷 B:大黄素 C: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D:番泻苷A答案:番泻苷A3.下列蒽醌有升华性的是()A:番泻苷A B: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C:大黄酚 D:大黄酚葡萄糖苷答案:番泻苷A4.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A:1,8- 二羟基蒽醌 B:1,6-二羟基蒽醌 C:1,2 - 二羟基蒽醌 D:2,7-二羟基蒽醌答案:2,7-二羟基蒽醌5.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蓝紫色的是()A:1,8-二羟基蒽醌 B:1,6,8-三羟基蒽醌 C:1,4-二羟基蒽醌 D:1,2-二羟基蒽醌答案:1,2-二羟基蒽醌6.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A:无色亚甲蓝试验 B:菲格尔反应 C:活性次甲基反应 D:醋酸镁反应答案:无色亚甲蓝试验7.游离蒽醌母核质谱特征是()A:有[M-CO] ·+峰 B:有[M-2CO] ·+峰 C:双电荷离子峰 D:分子离子峰多为基峰答案:有[M-CO] ·+峰;有[M-2CO] ·+峰;双电荷离子峰;分子离子峰多为基峰8.下列属于大黄素的性质有()A:可溶于5%的Na2CO3水溶液中 B:与醋酸镁反应呈紫红色 C:UV光谱中有295nm(logε>4.1)峰 D:IR中有2个-C=O峰,两峰频率之差在24~28cm-1范围答案:可溶于5%的Na2CO3水溶液中;UV光谱中有295nm(logε>4.1)峰;IR中有2个-C=O峰,两峰频率之差在24~28cm-1范围9.可与5%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色的是()A:大黄素型 B:羟基蒽酮 C:羟基蒽醌 D:茜草素型答案:大黄素型;羟基蒽醌;茜草素型10.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5%的Na2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A:1,5-二羟基蒽醌 B:1,3-二羟基蒽醌 C:1,4-二羟基蒽醌 D:1,8-二羟基蒽醌答案:1,3-二羟基蒽醌第五章测试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A:花色素 B:二氢黄酮 C:异黄酮 D:黄酮醇 E:黄酮答案:花色素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A:NaBH4试剂 B:锆-枸橼酸试剂 C:盐酸-镁粉试剂D:α-萘酚-浓硫酸试剂 E:三氯化铝试剂答案:锆-枸橼酸试剂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A:查耳酮 B:花色素 C:异黄酮 D:二氢黄酮 E:黄酮醇答案:二氢黄酮4.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A:二氢黄酮 B:黄酮醇 C:异黄酮 D:黄酮 E:二氢黄酮醇答案:异黄酮5.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A:二氢黄酮 B:异黄酮 C:黄酮 D:黄酮醇 E:查耳酮答案:二氢黄酮6.既有黄酮,又有木脂素结构的成分是()A:黄芩素 B:水飞蓟素 C:大豆素 D:槲皮素 E:橙皮苷答案:水飞蓟素7.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A:石油醚冷浸法 B:酸水提取法 C:冷水浸取法 D:乙醇回流法 E:乙醚提取法答案:乙醇回流法8.芸香苷具有的反应有()A:α-萘酚-浓硫酸反应 B:盐酸-镁粉反应 C:三氯化铝反应 D:锆-枸橼酸反应 E:四氢硼钠反应答案:α-萘酚-浓硫酸反应;盐酸-镁粉反应;三氯化铝反应;锆-枸橼酸反应9.下列各化合物能利用其甲醇光谱区别的是()A:黄酮醇-3-O-葡萄糖苷与黄酮醇-3-O-鼠李糖苷 B:二氢黄酮与二氢黄酮醇 C:黄酮与黄酮醇 D:黄酮与查耳酮 E:芦丁与槲皮素答案:黄酮与黄酮醇;黄酮与查耳酮;芦丁与槲皮素10.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A:黄酮 B:蒽醌 C:鞣质 D:多糖 E:皂苷答案:黄酮;蒽醌;鞣质第六章测试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A:醋酐-浓硫酸 B:香草醛-浓硫酸 C:氯仿-浓硫酸 D:三氯醋酸 E:盐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答案:醋酐-浓硫酸2.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类最好用()A:丙酮 B:氯仿 C:乙醇 D:乙醚 E:正丁醇答案:正丁醇3.区别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的反应()A:α-萘酚-浓硫酸反应 B:三氯化铁-冰醋酸 C:盐酸-镁粉反应 D:20%三氯醋酸反应 E:3,5-二硝基苯甲酸答案:20%三氯醋酸反应4.有关人参皂苷叙述错误的是()A:人参总皂苷可按皂苷提取通法提取 B:A型、B型苷元是达玛烷型衍生物 C:人参皂苷的原始苷元应是20(S)-原人参二醇和20(S)-原人参三醇 D:C 型是齐墩果酸的双糖链苷 E:A型、B型有溶血作用,C型有抗溶血作用答案:A型、B型有溶血作用,C型有抗溶血作用5.下列皂苷中具有甜味的是()A:甘草皂苷 B:薯蓣皂苷 C:人参皂苷 D:柴胡皂苷 E:远志皂苷答案:甘草皂苷6.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A:合剂 B:糖浆剂 C:冲剂 D:片剂 E:注射剂答案:注射剂7.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A:黄酮苷 B:生物碱 C:皂苷 D:蒽醌苷 E:蛋白质答案:皂苷8.属于四环三萜结构的是()A:羽扇豆烷型 B:达玛烷型 C:螺甾烷型 D:羊毛脂甾烷型 E:葫芦烷型答案:达玛烷型;羊毛脂甾烷型;葫芦烷型9.皂苷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能制成片剂、冲剂、注射剂等剂型 B:吸湿性 C:溶血性 D:泡沫久置或加热会消失 E:对粘膜有刺激性答案:吸湿性;溶血性;对粘膜有刺激性10.皂苷在哪些溶剂中溶解度较大()A:热水 B:乙醚 C:含水稀醇 D:正丁醇 E:石油醚答案:热水;含水稀醇;正丁醇第七章测试1.强心苷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呈色反应不包括()A:3,5-二硝基苯甲酸(Kedde)反应 B:亚硝酰铁氰化钠(Legal)反应 C:碱性苦味酸(Baljet)反应 D:三氯化铁—冰醋酸(Keller-Kiliani)反应 E:间二硝基苯(Raymond)反应答案:三氯化铁—冰醋酸(Keller-Kiliani)反应2.Ⅱ-型强心苷分子结合形式为()A:苷元-O-(D-葡萄糖)x-O-(2,6-二去氧糖)y B:苷元-O-(6-去氧糖)x-O-(葡萄糖)y C:苷元-O-(6-去氧糖)x-O-(6-去氧糖) y D:苷元-O-(D-葡萄糖)x-(6-去氧糖)y E:苷元-O-(2,6-二去氧糖)x-O-(D-葡萄糖)y答案:苷元-O-(6-去氧糖)x-O-(葡萄糖)y3.从植物的叶子中提取强心苷时,为除去叶绿素,不选用的方法是()A:乙醇提取液经活性炭吸附法 B:乙醇提取液经氧化铝吸附法 C:稀碱液皂化法 D:乙醇提取液浓缩后静置析胶法 E:植物叶子经石油醚连续回流提取法答案:乙醇提取液经氧化铝吸附法4.甲型强心苷甾体母核C-17位连接的基团是()A:六元饱和内酯环 B:五元饱和内酯环 C: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E:甲氧基答案:五元不饱和内酯环5.甲型强心苷甾体母核连有糖的位置是()A:16位 B:4位 C:3位 D:12位 E:14位答案:3位6.Ⅱ型强心苷水解时,常用的水解试剂是()A:0.02~0.05mol/L HCl B:饱和Ca(OH)2溶液 C:5%NaOH水溶液 D:3%~5%HCl E:5%NaHCO3水溶液答案:3%~5%HCl7.不能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有()A:3,5-二硝基苯甲酸(Kedde)反应 B:亚硝酰铁氰化钠(Legal)反应 C:间二硝基苯(Raymond)反应 D:三氯化铁—冰醋酸(Keller-Kiliani)反应 E:碱性苦味酸(Baljet)反应答案:三氯化铁—冰醋酸(Keller-Kiliani)反应8.鉴别甲型强心苷与乙型强心苷的试剂有()A:3,5-二硝基苯甲酸 B:10%硫酸 C:间硝基苯 D:亚硝酰铁氰化钾 E:盐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答案:3,5-二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亚硝酰铁氰化钾9.提取强心苷时,可选用的方法是()A:石油醚连续回流提取法 B:水煎煮法 C:碱提取酸沉淀法 D:乙醇-丙酮(2∶1)回流法 E:乙醇回流提取法答案:乙醇-丙酮(2∶1)回流法;乙醇回流提取法10.作用于强心苷甾体母核的反应有()A:三氯化锑反应 B:醋酐一浓硫酸反应C:α-萘酚一浓硫酸反应 D:三氯醋酸一氯胺T反应 E:磷酸反应答案:三氯化锑反应;醋酐一浓硫酸反应;三氯醋酸一氯胺T反应第八章测试1.苯胺生物碱碱性小于氨基环己烷生物碱碱性的原因是()。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专题: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用1.物质的量以下物质中,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少的是〔〕A.甲烷B.苯C.乙酸丙酯D.乙二醛〔OHC﹣CHO〕2.肉桂酸异戊酯是一种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以下有关肉桂酸异戊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能与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沉淀C.能与FeCl3溶液反显紫色D.能与热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反3.异秦皮啶具有抗肿瘤成效,秦皮素具有抗痢疾杆菌成效.它们在一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的转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异秦皮啶与秦皮素互为同系物B.鉴别异秦皮啶与秦皮素可用溴水C.1 mol秦皮素最多可与3 mol NaOH反D.每个异秦皮啶分子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能证明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的结构B .高聚物的单体可以通过乙烯和HCl加成制得C.〔CH3〕2CH﹣CH=CH﹣C〔CH3〕3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2,5﹣三甲基己烷D.完全燃烧一质量的冰醋酸、葡萄糖混合物〔以任意质量比混合〕,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同5.以下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乙烯分子与苯分子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说明二者所含碳碳键相同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D.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植物的秸秆、枝叶、杂草和人畜粪便生物质在沼气池中经发酵可生成沼气B.Al〔OH〕3、Fe〔OH〕3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净水C.鸡蛋参加浓食盐水析出沉淀、75%乙醇溶液进行消毒、福尔马林用于浸制生物标本,其中蛋白质都发生了变性D.塑料袋、废纸、旧橡制品属于有机物,可以回收利用7.现有①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油脂的硬化④蛋白质的盐析⑤蛋白质的变性⑥橡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①②④B.①④C.③④⑥D.①③⑥8.“瘦肉精〞又称克伦特罗,其结构简式如图.以下有关“瘦肉精〞的说法不正确的〔〕A.它的分子式为C12H18N2Cl2OB.它含有氨基、氯原子官能团C.1mol克伦特罗最多能和3 molH2发生加成反D.一条件下它能发生水解反、酯化反、消去反、氧化反、加聚反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经过分馏及裂化方法得到的物质均为纯洁物B.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杂质C .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D .在一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生成聚合物10.医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Depudecin,该物质也曾从真菌里别离出来,其结构简式如下:以下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2H16O4B.该化合物属于有机酯类C.该化合物既可发生消去反,也可被催化氧化生成醛D.该化合物的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可能有6个11.以下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CH2Cl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C.可以用水来鉴别苯和CCl4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B.乙烯可用于生产聚乙烯塑料C.乙酸乙酯可用作香料D.工业酒精可用来勾兑白酒1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5,6﹣三甲基﹣4﹣乙基庚烷B.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C.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D.1.0 mol的最多能与含5.0 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14.以下反类型:①酯化、②取代、③消去、④加成、⑤水解、⑥复原,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是A.①②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④⑥1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4﹣二乙基﹣6﹣丙基辛烷B .月桂烯所有碳原子一在同一平面上C.取卤代烃,参加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再参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一会产生沉淀,并根据沉淀颜色判断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D.通常条件下,1mol 的分别与H2和浓溴水完全反时,消耗的H2和Br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4mol、3mol16.以下中,为实现目的而必须除杂的是除杂试剂目的①电石与水反CuSO4溶液用KMnO4酸性溶液检验乙炔的复原性② 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HNO3溶液用AgNO3溶液检验CH3CH2Br中的Br③淀粉与稀H2SO4水浴共热NaOH溶液用制氢氧化铜检验水解产物的复原性④ 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N aOH溶液用Br2的CCl4溶液证明该反为消去反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①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②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③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④正戊烷、异戊烷、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⑤状况下,11.2L的庚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⑥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谱法.A.①和⑤ B.②和③ C.⑤和⑥ D.④和⑥18.利用以下图所示的有机物X可生产S﹣诱抗素Y.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Y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1mol Y与足量NaOH溶液反,最多消耗3mol NaOHC.1mol X最多能加成9mol H2D.X可以发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缩聚反19.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得到乙〔分子式为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 丙和2mol乙反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l2〕;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A.ClCH2CH2OH B.OHC﹣O﹣CH2Cl C.ClCH2CHO D.HOCH2CH2OH20.〔双选〕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条件下反制得〔在阶段羧基、酯基、酰胺基〔﹣CONH﹣〕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给特殊信息除外,下同〕: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mol贝诺酯分子可与6molH2完全反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C.贝诺酯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D.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可与NaHCO3溶液反21.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浓硝酸滴到皮肤变黄C.钠与酒精混合有气泡D.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22.对以下有机反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选项是A .+HNO 3+H2O;取代反B.CH4+Cl2→CH3Cl+HCl;置换反C.CH2=CH2+HCl→CH3﹣CH2Cl;加成反D.2CH3CH2OH+O 22CH3CHO+2H2O;氧化反23.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以下有关该物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1 mol该物质最多可以消耗3 mol NaB.1 mol该物质最多可以消耗7 mol NaOHC.不能与Na2CO3溶液反D.易溶于水,可以发生加成反和取代反24.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以下图所示,那么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X的分子式为C12H16O3B.X在一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消去反C.在Ni作催化剂的条件下,1 mol X最多只能与1 mol H2加成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苯和X25.胡妥油〔D〕用作香料的原料,它可由A合成得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有机物A是由异戊二烯〔C5H8〕和丙烯酸〔C3H4O2〕加热得到的,那么该反的反类型属于加成反B.有机物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共面C.有机物C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不可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D.有机物B 既能跟Na反放出H2,又能跟NaHCO3溶液反放出CO2气体26.高分子化合物H的合成路线如以下图所示:〔1〕A 的名称是,由A生成B的反类型是。
化工与能源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前沿进展小论文题目:通过实验对MPV反应的影响因素浅析班级:2015级化工与能源学院三班姓名:邹俊鹏学号:201522232929日期:2015年12月28日通过实验对MPV反应的影响因素浅析摘要:α,β-不饱和醇,为分子中含有共扼C=C和C=O的不饱和醇,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应用于香料、香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等方面。
α,β-不饱和醇一般通过α,β-不饱和醛/酮还原制备得到。
C=C键比C=O键更易加氢还原,因此反应中如何提高对C=O键加氢还原的选择性非常重要。
MPV(Meerwein-Ponndorf-Verley)反应是α,β一不饱和醛/酮制备α,β一不饱和醇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温和的条件下以醇为氢源对碳基的C=O双键进行高选择性加氢还原的反应。
MPV反应中含Zr催化剂活性高。
催化剂载体结构和酸碱性质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中性、比表面积大、孔径大、孔径均匀的载体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而酸性、碱性载体均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关键词:MPV反应催化剂载体催化剂活性引言醛/酮的还原制备相应醇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
MPV(Meerwein-Ponndorf-Verley)反应是醛/酮制备相应醇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在温和条件下,以醇为氢源,当反应物中既有羰基(C=O)又有其它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C=C)等时,只对羰基进行加氢还原而不影响其它不饱和键,尤其适合不饱和醇的制备(如α,β-不饱和醇等医药中间体)。
醛/酮MPV反应中早期研究较多的是金属烷氧基化合物均相催化剂,催化效率较高,但难以重复使用,分离困难,且反应后产生大量污染物。
多相催化剂能较好解决以上问题,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氧化物型催化剂、介孔材料接枝型催化剂和沸石型催化剂等。
在相同条件下,与醛相比,酮MPV反应速率明显较低,可能是反应过程中酮羰基位阻较大,且较难活化所致。
Maria等人以镁铝类水滑石(MgAl-LDH)为前驱体,500℃下焙烧,制得镁铝复合氧化物(MgAl-LDO),发现其在酮MPV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比单独MgO好,他们推测反应机理为:Mg2Al1-LDO表面具有的强Lewis碱活性中心(O2−)和配位不饱和Lewis酸活性中心(Al3+)对,可起协同作用:碱中心(O2−)可吸附醇羟基导致其容易脱氢形成烷氧基化合物,邻近酸中心(Al3+)可吸附酮羰基使其活化,酮和醇在酸碱活性中心对上先形成六元环过渡态,然后将氢原子从氢源醇转移到酮羰基上使酮还原,六元环过渡态,Mg/Al为2时,酸碱活性中心对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强。
外来吸附原子对Al13团簇的结构影响陆霞;孙颖;王春婷;李宝兴【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13)5【摘要】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Al13团簇的原子吸附特性(吸附 H、Li、Na、K、B、Al、Ga、C、Si、Ge、N、P、As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二周期中的原子,随着原子序号的增加对其结构影响逐步增加,第三和第四周期同一族中的原子对A l13团簇的结构影响相似,特别是它们吸附在洞和桥两位置处的优化结构是相同的.Al13团簇结构本身和吸附原子的成键等性质决定了吸附结构的稳定性.%By using the first principle of Amsterdam Density Functional (ADF) theory ,the paper systemically studies the atomic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Al13 cluster (absorbingH ,Li ,Na ,K ,B ,Al ,Ga ,C ,Si ,Ge ,N ,P ,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oms in the second period of the periodic table affect the structures of Al 13 cluster gradually in pace with the increasing atomic number . The atoms in the same group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periods have similar influences on the structures ,especially the optimized structures adsorbed in the “hole”and“bridge” are the same .The own structures of the Al13 cluster and the bonding of the adatom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absorption structures .【总页数】5页(P556-560)【作者】陆霞;孙颖;王春婷;李宝兴【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469【相关文献】1.CO分子和C、O和H原子在Nin(n=4~13)团簇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黄津津;王洋;康丽华2.Al7和Al13团簇的原子特性 [J], 卢其亮;黄守国;李宜德3.铝团簇Al13的结构、电子性质和氧原子吸附的第一原理计算 [J], 王璐;赵纪军;王英杰;龚自正;郭永新;魏冬青4.金属原子团簇与碳原子团簇的电子能谱与吸收光谱 [J], 勾清泉5.团簇物理的新进展(Ⅱ)——关于原子团簇和原子核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J], 王广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