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盾构机进出洞施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31.75 KB
- 文档页数:6
盾构进出洞、铺轨、脚手架概述在盾构施工中,盾构机的进出洞、铺轨、搭建脚手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盾构进出洞盾构机的进出洞工作是盾构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它对隧道的施工、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盾构机进出洞有以下两种方式:1.盾构机水平向前推进这种方式适用于单洞进出洞,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盾构机推进至井口,将临边防护栏杆固定好;•调整盾构轮、备用轮、推进板与必要导向架、导向板等部件的距离,使其恰好与井口对齐;•将推进板探出井口,留出足够的空间放置下一个隧道环节的吊装设备;•将下一个隧道环节的吊装设备穿过推进板,吊装至井口,并沿推进板慢慢将其安装至盾构机中;•将推进板倒回井中,盾构机继续推进。
2.盾构机垂直从上方吊装此方式适用于复合式洞口或需要在现有土地上施工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搭建起钢结构架子,使其高度能够和盾构机轮廓相吻合;•人工或者吊车将盾构机从上方缓慢吊装至洞口;•在钢结构架子内推动盾构机向前挪动,直至其平稳地接触到轨道上。
铺轨铺轨是盾构施工中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盾构机在隧道中行驶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铺轨一般具有以下三个步骤:1.预留洞口出轨口在开始铺轨之前,先要将洞口的一段轨道预留出来,方便盾构机从洞口进入,并在施工完成后从洞口顺利出去。
2.先铺接头,再铺直轨首先需要将接头面对准预留出来的轨道,将接头沿轨道放平,使用扳手等工具将其锁紧。
接下来,将直轨从盾构机进入的位置开始铺直,直至与接头处平稳衔接。
3.校正轨道铺好轨道之后,需要进行调整,确保轨道方向正确,高差小,平整度好。
调整轨道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这个环节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脚手架脚手架是盾构机施工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可以为工人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盾构机施工中常见的脚手架有如下两种:1.钢管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脚手架,它具有易于组装、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盾构隧道洞门施工方案洞门结构采用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10,掺合成纤维的抗裂混凝土。
根据施工总体进度安排,洞门工程在相应的盾构区间掘进完成后施工。
采用人工拆除盾构始发、到达防水装置,安设洞门防水设施,人工绑扎、电焊焊接,人工立设洞门钢模,泵送商品砼灌注洞门砼。
1.1.1.1洞门预埋钢环的制作与安装(1)洞门预埋钢环的制作为了在盾构始发和达到时能够安装帘布橡胶板,以保证盾构的安全始发和顺利到达,需要在洞门处安装预埋钢环。
预埋件的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采购材料和制作预埋件,满足工期的要求。
②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板和其它材料,保证其使用性。
③安排熟练的技术工人进行板材的切割、钻孔和焊接,保证加工质量。
④对钢环进行合理的分块制作,方便运输和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安装。
⑤制作完成后进行尺寸检查,使之完全满足设计的要求。
(2)洞门钢环的安装洞门钢环的预埋与端头墙的钢筋绑扎一起进行,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钢环的位置,以保证盾构的顺利始发和到达。
预埋件的安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结构施作的进度情况,及时运输钢环到施工现场。
安装时要做好同其它承包商的协调工作。
②做好测量工作,把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③做好钢环连接筋与端墙主筋的焊接,保证钢环与结构一体。
④焊接完成之后,对钢环进行支撑,防止在浇注混凝土时钢环跑偏。
⑤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封堵预留螺栓孔,为盾构始发和到达时顺利安装帘布橡胶板提供便利。
1.1.1.2洞门结构施工洞门衬砌施工前先要进行洞口压注水泥浆处理、拆除洞口环管片,按设计铺设防水层,安装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绑扎钢筋,确保洞门钢筋与端墙结构连接牢固,立好模后浇筑混凝土。
洞门施工完成后,向洞门管片背衬补压浆以提高洞门防水性能。
(1)零环管片拆除洞门施工之前,首先对进洞口3环管片进行处理,从衬砌压浆孔内注入双液水泥浆,待其固结后再将洞口临时密封(折页式压板、帘布橡胶板等)拆除干净,利用专用工具进行洞门环的拆除,先拆一块邻接块,然后再自上而下依次拆除。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案1。
施工流程图1。
1盾构法隧道施工流程图图1盾构隧道施工流程图1.2盾构始发流程图图2 始发流程图 2.盾构机下井盾构机从盾构工作井吊入,每台盾构机本身自重约200t,分解为5 块,最大块重约60t.综合考虑吊机的起吊能力和工作半径,安排1 台200t 和一台40t 汽车吊机进行吊入任务。
盾构机下井拼装顺序见图3。
图3盾构机下井拼装示意图在吊入盾构机之前,依次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将测量控制点从地面引到井下底板上; 2。
铺设后续台车轨道;3.依次吊入后续台车并安放在轨道上;4。
安装始发推进反力架,盾构管片反力架示意图见图4; 5。
安装盾构机始发托架,盾构始发托架示意图见图5。
图4盾构管片反力架示意图掘进图5盾构始发托架示意图3。
盾构机安装调试3。
1盾构机的安装主要工作1.盾构机各组成块的连接;2。
盾构机与后续设备及后续台车之间各种线路、管线和机械结构的连接。
3。
盾构机内管片安装器、螺旋输送器、保园器的安装;4.台车顶部皮带机及风道管的连接;5。
刀盘上各种刀具的安装。
3.2盾构机的检测调试主要内容1。
刀盘转动情况:转速、正反转;2。
刀盘上刀具:安装牢固性、超挖刀伸缩;3。
铰接千斤顶的工作情况:左、右伸缩;4.推进千斤顶的工作情况:伸长和收缩;5。
管片安装器:转动、平移、伸缩;6。
保园器:平移、伸缩;7.油泵及油压管路;8。
润滑系统;9。
冷却系统;10。
过滤装置;11。
配电系统;12。
操作控制盘上各项开关装置、各种显示仪表及各种故障显示灯的工作情况。
盾构机在完成了上述各项目的检测和调试后(具体应遵照盾构机制造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即可判定该盾构机已具备工作能力。
4.盾构进洞1。
盾构进洞前50 环进行贯通测量,以确定盾构机的实际位置和姿态。
此后的掘进不允许有大的偏差发生,逐渐按偏差方位调整盾构机姿态和位置,满足盾构进洞尺寸要求。
这一调整应在盾构刀盘进入洞前加固土前完成,以避免盾构进洞发生意外.图6盾构进洞示意图2。
第 6 章盾构施工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基本原理盾构法是暗挖隧道的专用机械在地面以下建造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先在隧道的一端建造竖井或基坑,以供盾构安装就位。
盾构从竖井或基坑的墙壁预留孔处出发,在地层中沿着设计轴线,向另一竖井或基坑的设计预留孔洞推进。
盾构推进中所受到的地层阻力,通过盾构千斤顶传至盾构尾部已拼装的预制衬砌、再传到竖井或基坑的后靠壁上。
●盾构是进行土方开挖、正面支护和隧道衬砌结构安装的施工机具●盾构是一个既能支承地层压力,又能在地层中推进的钢筒结构●钢筒的前面设置各种支撑和挖土装置钢筒的中段周圈内安装顶进千斤顶钢筒的尾部可安置数环隧道衬砌●盾构每推进一环距离,就在盾尾支护下拼装一环衬砌,并及时向盾尾后面的衬砌环外周的空隙中压注浆体,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不断从开挖面排出适量的土方。
二、国外盾构施工技术发展概述1. 人工开挖盾构的发明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挖盾构隧道是由Mare Brunel和他的儿子—起在伦敦泰晤士河下建成的。
该盾构呈矩形(11.6m宽,7m高),总共只有366m长的隧道耗时20年左右,曾经历很大困难,出现过五次以上涌水。
1869年,James Henry Greathhead采用圆形敞开式盾构在泰晤士河下再建了一条外径为2.18m的行人隧道,该隧道衬砌是铸铁管片,隧道在不透水的粘土层中掘进,无地下水威胁,因此进展相当顺利。
1886年,Greathead在建造伦敦地铁时首次使用了压缩空气盾构,解决了在含水地层中修建隧道的问题。
2.机械化盾构的问世1876年:第一台机械化盾构的专利出现。
第一台机械化盾构的设想是用由几块板构成的半球状刀盘旋转切削土体,然后靠径向转动的土斗将切削下来的土体运到皮带输送机上。
1896年,J.Price的专利比第一台盾构有较大改进,刀盘由若干轮辐构成,电动驱动由长轴传递,其外形也与现代盾构较为接近。
早期的盾构技术在英国发明并得到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事件,由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英国是全球最强盛的工业化国家,而对隧道掘进来讲,伦敦的粘土可说是地球上较理想的土层,因此,由当时最发达的国家率先在较理想的土层中发展盾构技术是合乎技术发展的逻辑的。
隧道盾构机进出洞安全施工摘要:在隧道盾构进出洞施工中,由于施工环节复杂而且技术要求高,包括洞口地基加固、洞圈密封装置、盾构基座、后盾支撑等,一旦施工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本文结合某隧道工程盾构进出洞施工实践以及对相关经验的仔细研究及借鉴,总结出隧道盾构进出洞安全施工技术要点和施工中较易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也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字:隧道施工;安全施工;盾构机;进出洞abstract: in the shield tunneling construction in hole, the construction link complicated and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cluding th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hole ring sealing device, shield base, backing support, etc., once the construction undeserved, can cause serious security issues.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a shield tunne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the hole experience carefully research and reference, sums up the shield tunnel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hole safety and construction is easy to appear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but also for future similar projects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key 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construction; shield machine; in and out of hole.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工程概况某工程含东、西两个盾构区间,东区间起点为眠山站,终点为沙沟尾站。
盾构机进出洞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摘要:采用盾构法建造隧道或各种地下管道,一般是在预先建造好的工作井内进行盾构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转,并将其准确地搁置在符合 TRANBBS 设计轴线的基座上,待所有施工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沿设计轴线向地层内掘进施工,当盾构将要到达终点时,应准确测定盾构的现状位置,并调整和控制其姿态,使盾构正确无误地进入预先建造安装好的接收井内的基座上。
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压平衡式盾构机进、出洞时土体加固、基座设置、洞门止水等施工方法,对盾构机进出洞技术进行剖析,希望能为今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土体加固,基座,后座,密封,洞门盾构的进出洞工序是盾构法建造隧道的关键工序,该工序施工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成后隧道或管道的轴线质量、进出洞口处环境保护的成效及工程施工的成败。
盾构的进出洞施工技术必须根据工程所处地层的土质、水文、环境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等级制定,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进出洞技术,使其符合各工程的特定工况条件要求,是一项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盾构进出洞施工的关键技术⑴建立推进施工的良好后盾系统,后盾系统由后盾管片、支撑体系及后靠等组成,其不但要稳固牢靠,同时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后座支承面和适应施工的垂直与水平运输的转折通道口。
⑵确保洞口处土体稳定,在盾构未靠上洞口处土体前,保护洞口附近地面和地下构筑物,使盾构顺利切入土体,并支护正面土体,从而进入正常施工状态。
⑶洞口建筑空隙的密封技术,洞口建筑空隙的密封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会引起洞口渗漏,产生不可设想的后果,但目前对进洞施工时的洞口密封技术还不够完善。
2、盾构进出洞施工中易发生的事故⑴洞门处土体涌入井内,洞口封门拆除后,井外土体不能自立,井内洞圈的密封装置还不能阻挡洞外的土体,所以洞口外土体随之进入井内,造成地面沉陷,影响附近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如情况严重,则造成井下无法施工。
⑵洞口周圈涌水、涌砂,由于在出洞施工时损坏了洞口密封装置,盾构出洞后没有及时做好洞口防渗漏处理,故在盾构未全部通过工作井洞圈或已经脱出洞圈时,井外水、泥沙不断从洞圈与盾构或隧道之间的间隙涌入井内。
盾构机出洞施工程序1、施工目的为确保盾构机安全、平稳、迅速的由盾构始发井进入隧道,防止洞门处土体坍塌及洞门漏水,特制定此施工程序。
3、工作内容安装洞口止水装置、负环管片拼装、破除洞门处地下连续墙、盾尾密封刷涂密封油脂、盾构机推进出洞。
4、工作程序4.1总体施工程序盾构机安装调试结束安装洞口止水帘布橡胶板拼装负环管片破除洞门处地下连续墙盾构机推进出洞涂刷盾尾密封油脂调整止水装置扇形板4.2安装洞口止水橡胶板①中间井主体结构施工时,在洞门处安装洞口预埋钢环。
钢环安装误差±10mm,钢环外露表面涂刷红丹二度,并将钢环中12根Φ16钢筋与内衬墙主筋搭接焊接,焊接高度不少于6mm,长度不小于30mm。
②通过M20螺栓将帘布橡胶板、圆环压板、扇形压板等连接到洞口预埋止水钢环的螺母内,并旋紧。
4.3拼装负环管片程序流程图如下:管片下井(另一盾构吊装孔)水平运输至盾构工作面举重臂旋入管片注浆孔提升管片定位、穿连螺栓顶伸该管片位置千斤顶顶紧旋紧、连接拆除举重臂,拼装第二块管片整环管片安装完毕循环六次①管片下井管片经检验合格后,使用50T吊行车,平稳地吊往井下,每次吊运管片只能吊运两片管片,地面指挥确认井下无人站立和行走后,方可指挥行车司机进行运作,同时按下报警器,示意有重物进入施工井口。
②管片置放于平板车上管片在接近电瓶车时,井下的指挥人员必须作相应的吊运指挥动作,指挥行车司机。
管片放置时,管片与电瓶车平板车不能有错位,应与平板车纵向成同一直线,平板车必须要放有垫块支承管片,管片与管片之间要有垫块,垫块与垫块在竖直方向应在同一平面上。
③管片水平运输至盾构工作面管片进入盾构车架设备时,电瓶车应慢行,电瓶车司机必需打响警报器。
在盾尾施工的指挥人员必需打手势与电瓶车司机联络,在车架上的施工人员见有电瓶车进入盾构车架必需要避让。
电瓶车进入指定位置后,关闭电瓶车电源系统及闭合刹车系统,同时在电瓶车车架最前端的平板车的车轮与路轨间设置挡板,避免因施工荷载而使电瓶车移动。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摘要:位于长江口的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其盾构直径和一次连续掘进距离均为世界之最。
结合该隧道工程超大直径、超长距离盾构掘进,研究探讨了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技术难点与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如期、优质安全地建成长江隧道工程。
关键词:隧道盾构泥水方案1工程概况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是连接上海市区和崇明的高速公路通道,是我国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隧桥工程总长25.5 km,采用隧道形式穿越长江南港后,连接浦东和长兴岛;采用桥梁形式跨越长江北港后,连接长兴岛至崇明岛,见图1。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南起浦东五号沟,北至长兴岛新开港,该工程设计线路总长8955.26 m,江中为盾构法双线隧道,上行线圆隧道段长7471.65 m,下行线圆隧道段长7469.36 m。
每条圆隧道内道路为3车道,共6车道,设计时速为80 km/h,见图2。
江中圆隧道施工采用Φ15.43 m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机,一次连续掘进完成。
江中圆隧道外径15000 mm,内径13700mm,最大坡度为2.90A,最小平面曲率半径为4000m,江底最浅覆土约14.0 m,最深覆土约29.0m。
两条隧道内最低点共设4座江中泵房,在两条隧道之间设有8条连接通道。
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越主要土层为③1、③2层粉性土、④1、④2、⑤1-1、⑤1-2层粘性土和(孰层粉性土、⑦1-1⑦1-2层砂性土,部分地段遇⑤1-t层灰色粘质粉土透镜体。
工程沿线浅部土层中的潜水,与江水有密切水力联系,基本上与江水相沟通;埋藏于⑦层、⑨层中的承压水直接相通,水量丰富,承压水水头标高在0.00 m左右睇⑤2层中分布有微承压水,与⑦层中承压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工程沿线地层有浅层气存在,主要分布于④层淤泥质粘土层中下部,以弥散状分布,量少、气压低。
在工程范围内还存在冲刷槽,冲刷槽深度为6~7 m,呈"V"字形,在冲刷槽坡侧上有滑塌体存在。
盾构进洞施工方案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盾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隧道的建设。
盾构施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挖法具有施工安全性高、对地表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因此备受青睐。
本文将就盾构进洞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盾构进洞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洞口位置、设计洞径和施工路线等重要参数。
其次,需要了解地质情况,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
2. 盾构进洞施工流程2.1 洞口准备首先,需要在洞口处挖掘出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坑道,用于安置盾构机并进行开挖作业。
同时,需要进行支护工程,确保洞口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2 盾构机进洞盾构机通过洞口逐步推进,同时进行土方开挖和洞壁支护,确保施工过程稳定顺利。
盾构机的操作人员需密切关注机器运行情况,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监控。
2.3 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及时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施工风险控制盾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存在各种风险。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需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主要包括对地质情况的充分了解、盾构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等方面。
4. 施工结束及验收当盾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洞壁平整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验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结语盾构进洞施工方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和目的:盾构机进出洞施工是指盾构机从洞口进入地下开挖,并最终从另一洞口运出的施工过程。
在盾构机进出洞的过程中,洞口周围地层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可能导致洞口附近地层的变形和不稳定。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地下环境的稳定。
二、施工方法:1.地质勘探:在施工前,必须对盾构进出洞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分析。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到地层的厚度、性质、稳定性等信息,为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2.加固设计:根据地质勘探结果,进行加固设计。
加固设计主要包括洞口锚杆加固、地下水排泄、地层加固等内容。
洞口锚杆加固可以增加洞口的稳定性,地下水排泄可以控制洞口附近地下水位,地层加固可以增加洞口周围地层的稳定性。
3.施工步骤:(1)洞口锚杆加固:首先,在洞口附近的地表上钻孔,并注入水泥浆体,形成锚固体。
然后,将锚杆插入钻孔中,并与锚固体连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洞口的力分散到周围的地层中,增加了洞口的稳定性。
(2)地下水排泄:为控制洞口附近地下水位,需要在洞口附近钻孔,并通过管道将地下水引导到其他地方。
这样可以降低洞口附近地下水位,减少地层的变形和不稳定。
(3)地层加固:地层加固是通过注入固化剂或者灌浆来增加地层的稳定性。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地层加固方法。
常见的地层加固方法包括注浆加固、冻结法加固等。
三、安全措施:1.施工前进行施工方案论证,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可行性。
2.施工过程中进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排水和加固的措施。
3.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排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四、项目实施进度:根据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的复杂性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施工周期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时间,并合理安排各个施工步骤的顺序和时间。
同时,应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表,确保施工的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