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第二课《哭泣的自然》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18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教案第二课哭泣的自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课哭泣的自然:“资源在枯竭”【教材分析】本课以拟人化的手法点出大自然面临的危机。
在学生懂得了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人类目前的资源现状,从“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匮乏”四个主要方面说明目前我们面临的资源危机,了解资源正在枯竭的严峻现实。
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地分析各类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能力。
了解自然资源枯竭的表现、成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发放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正确地分析各类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类生存的危机,增强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资源枯竭的危害”教学难点:资源枯竭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教具准备:预习导学案、小黑板、多媒体课件预习案一、课前导学: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AB类学生全做,C类学生做1—6题)1.地球的_____是有限的,只会越用越少,总有一天,人类将面临灾难性的_____危机。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
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
5.能源匮乏的原因、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
6.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如何?7.水资源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危害?8.全球能源存在哪些危机?9.资源枯竭的危害有哪些?怎样减少其危害?二、尝试练习1.“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兼顾②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④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古生物学家大卫拉普在《灭绝:是基因不好还是运气太差?》中写到:“地球上生存着数百万种不同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可能在4000万种左右。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教案第二课哭泣的自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课哭泣的自然:“资源在枯竭”【教材分析】本课以拟人化的手法点出大自然面临的危机。
在学生懂得了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人类目前的资源现状,从“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匮乏”四个主要方面说明目前我们面临的资源危机,了解资源正在枯竭的严峻现实。
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地分析各类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能力。
了解自然资源枯竭的表现、成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发放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正确地分析各类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类生存的危机,增强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资源枯竭的危害”教学难点:资源枯竭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教具准备:预习导学案、小黑板、多媒体课件预习案一、课前导学: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AB类学生全做,C类学生做1—6题)1.地球的_____是有限的,只会越用越少,总有一天,人类将面临灾难性的_____危机。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
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
5.能源匮乏的原因、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
6.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如何?7.水资源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危害?8.全球能源存在哪些危机?9.资源枯竭的危害有哪些?怎样减少其危害?二、尝试练习1.“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兼顾②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④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古生物学家大卫拉普在《灭绝:是基因不好还是运气太差?》中写到:“地球上生存着数百万种不同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可能在4000万种左右。
第2课哭泣的自然教学课时2总课时4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认识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其严重危害。
[知识要点]1.资源在枯竭(1)物种减少。
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造成的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特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物种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土地荒漠化。
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的环境灾难。
(3)水资源短缺。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地球上的淡水越来越少。
(4)能源匮乏。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将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
2.环境被破坏(1)由于人口增加,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变化等,天然草原严重退化。
(2)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地球上的淡水越来越少;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
(3)由于人类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土壤污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4)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入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教材分析]本裹在在学生懂得了自然对于人类生存与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了解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严峻现实。
本课包括“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资源在枯竭”,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明白: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第二层次,从“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匮乏”四个方面说明资源危机的严重性。
第二部分:环境被破坏。
《哭泣的自然》教学设计遂宁市第八初级中学校任国林一、教学背景1. 对象:八年级2. 科目:思想品德3.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4.课时:一课时5.教学准备:网络教室,通过网络收集能源、水资源、空气污染等资料。
二、教学课题:第二课第二课时资源在枯竭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中的第二课“哭泣的自然”中的内容。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但人们却没有善侍它。
课文向学生展示了我国自然资源、环境的现状:资源在枯竭,环境在恶化。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存在的严重的资源,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感受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树立爱护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的意识,明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道理。
学生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对资源的认识逐渐增多,对其重要性却不明确。
日常行为中浪费粮食、不节约用水等现象很多,不懂得节约资源,缺少走进生活、感悟自然的机会,对地球自然资源枯竭的现状缺乏科学客观的了解与认识,部分学生缺乏资源危机感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自然资源枯竭的表现及理解其危害。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分析各类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资源枯竭的灾难性后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类生存的危机,增强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资源枯竭的表现。
教学难点:资源枯竭对人类的危害。
由于学生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有限,对理解资源枯竭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一定困难。
四、教法与学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地球是我们的家,但随着我们生活不断发展,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对地球的伤害也越来越深。
怎样唤醒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是这堂课的目的。
在课堂上我运用网络技术展现了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资源,从学生身边的事出发,用各种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