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二课《我能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2
《我能行》教学目标 1 了解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2 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及他们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3 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培养肯定自我、悦纳自我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对自信含义的理解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区别。
教具准备常规教具、课件、随堂练习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板书设计我能行一自信一族1 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和力量2 自信的含义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自负、自卑、自信三者之间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坚守你的高贵》视频。
提问:“哪怕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请2—3名同学自由发言。
总结:是一种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是一种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我能行的态度。
我能行(板书)【讲授新课】一、自信一族最为人们称奇的是:这位建筑师当年刻在中央圆柱顶端的一行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柱子。
今天能够找到有关他的资料微乎其微。
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记录了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至少一百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的一点坚持。
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以后,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请3—5名同学自由发言。
总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有助于我们成功,自信是擎起我们梦想的柱子。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回首我们走过的成长之路,你一定说过无数次的“我能行”。
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请部分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当我们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在行为上体现我能行,在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
提问:那么什么是自信?请3—5名同学自由发言。
总结: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标划)过渡:自信是旌旗,是战鼓,是号角,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自信是阳光,是雨露,助人思维敏捷,挥洒一切。
我能行一、所在单元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二、授课学时1学时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树立正确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信的含义难点: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尼克•胡哲的几组照片。
播放尼克的简短视频,让学生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一个了解。
教师提问:尼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对视频做出一个感受的分享,总结出他所具有的品质的核心就是自信,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有一个震撼人心的视频,不仅可以引出本课的课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信者初步有一个崇拜感,内心想要成为一个自信者,为新课教学做出铺垫。
(二)新课教学1、自信一族活动一:视频观后感用尼克的事例具体说明他的自信体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知识点:自信的含义就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相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的表现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在行为上表现“我能行”,在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案例中的故事,感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从而可以把概念化的知识点融入内心,把知识活化了。
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我能行”组织学生同桌两人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自信的事情,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我能行”。
设计意图:从他人案例到学生自身事情,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激发学生做一个自信的人。
2、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活动一:小故事,大道理请学生代表讲解教材中青蛙因为自负吹破肚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自负这种现象的思考,自负就是夸大自己,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
自负者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自卑者,自卑就是低估自己,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
设计意图:用故事讲述自负的表现,更加形象生动,用学生上课的实况来讲述自卑,能够让学生感受更加深刻,同时能更好让学生明白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我能行")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勇敢尝试新事物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认识和体会。
引导学生学会积极面对挑战,勇敢尝试新事物。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的作文。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和交流。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章:积极心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和经验。
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积极心态的作文。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和交流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和经验。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心态。
第三章:设定目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培养学生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设定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设定目标。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的体会和经验。
引导学生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并学会克服困难和挫折。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的文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和交流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的体会和经验。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克服的体会。
第四章:培养自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信的重要性,学会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能够展现出自信的态度和行为。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信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我能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树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鼓励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1. 自信的重要性:讲解自信的定义和作用,举例说明自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自我激励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4. 成功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动力。
5. 自我反思与成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信的重要性、自我激励的方法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四、教学准备1. 成功案例的资料:收集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用于分享和启发学生。
2. 小组活动的道具:准备一些道具,用于支持小组活动。
3.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自信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自信的重要性:讲解自信的定义和作用,举例说明自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分享成功案例: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动力。
4. 教授自我激励的方法:讲解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5.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6. 自我反思与成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7.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于自信重要性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我能行》活动探究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感悟什么是自尊和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基础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
本节课由“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以及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帮助学生走出自信的误区,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于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
而认识上的偏差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狂妄、偏激、虚荣、焦虑、害怕困难、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及作出恰当的评价,增强自己的自信。
学生只有树立了自信之后才会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三、教学目标1.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2.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3.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信的含义难点: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学生需搜集与自信、自卑、自负相关的故事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故事:台湾R&B小天王周杰伦(Jay Chow)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高考失利后便进了一家餐厅当清洁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丧气,凭借着音乐天赋,他便自己学着弹钢琴、作词曲,后因一次偶而的机会进入了阿尔发音乐公司,从此一度走红。
现在,Jay Chow已经是Pepsi(百事可乐)、Meters/bonwe(美特思邦威)、M-zone的形象代言人,他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明星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你肯努力。
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我永不服输的结果。
”请回答:是什么力量最终使周杰伦成为一代巨星?小结:自信自信又叫自信心,是人们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能愉快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我能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自信的重要性;2.认识和学习一些提升自信的方法;3.培养自信的态度和能力;4.在自我认知、情感管理、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二、教学内容1.自信是什么?–自信的定义–自信与态度的关系–自信的优势和劣势2.如何提升自信?–自我认知•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情感管理•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学会自我激励和调节情绪–社交能力•学会交流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3.自信的价值和实践–实践自信的态度和能力–共享自信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通过视频、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自信的重要性和魅力。
2.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解决,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4.实践演练:通过个人展示、小组演练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自信的价值和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反思:通过学生讲解、思考题、课堂口头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估1.学生表现评估: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言、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打分。
2.作业评估:针对学生在课后任务完成情况、作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打分。
3.能力评估:针对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管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情况进行评估和打分。
4.教学效果评估:针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学生和教师自我评估,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五、注意事项1.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2.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善于创新和实践,探索更多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信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心里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2.了解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3.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尽量避免自信的两大误区——自负与自卑,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课第一框的学习内容,联系实际比较紧密,但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多数学生比较保守,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生和生活实际,设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自信的含义,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及树立自信的方法。
学习难点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出示故事材料)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努力在爬楼梯,翘着小屁股,两只小手使劲儿地忙乎着,两只小腿儿使劲儿向上蹬,怎么也爬不上去,两次、三次……他失败了,他趴在那儿不动了,是累了?还是在想着什么?妈妈急忙跑过去,想帮帮他,可他推开妈妈的手,继续爬,最后,他终于靠自己爬上去了!提问: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推开妈妈的手?2.如果这个孩子会说话,当妈妈帮他时,他会说哪一句话?由此引入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第一目:自信一族阅读:多媒体出示的故事材料小泽征尔及教材18页罗丹为巴尔扎克塑像的故事,请回答:提问:是什么力量最终使小泽征尔获得好成绩?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创意?二人有什么相似之处讨论:如何理解“相信自己行”?(教材第18页)总结: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一句“我能行”,体现了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
“我能行”三个字,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
试一试:你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1、思维敏捷,上课积极发言2、记忆力好,背英语单词快3学习成绩比较好4、文艺方面有特长5、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6、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名次7、当干部,组织能力强8、善交往,朋友多9、有同情心,乐于助人10、身体健壮或身材苗条11、作业书写认真,受到老师的表扬12、动手能力强,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学生活动(一):夸夸我自己:“我能行1. ……2. ……3. ……小提示:“我能行”可从生活、学习、体育、文艺、技能、人际关系、特长等方面找。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我能行)教学设计〔说课稿〕资料(我能行)教学设计〔说课〕北师大大同附中严海雷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框的内容,在本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感想自尊的关系根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
本节课由“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负,辞别自卑〞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以及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援助学生走出自信的误区,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2.教学目标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简单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以至于形成自负或自卑的不良心理,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偏激、虚荣、畏惧困难、自暴自弃等,因此要援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树立和增强自信。
结合上述学情,我设计了本节课要到达的教学目标:〔1〕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悦纳自我的愉快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①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②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
〔3〕知识目标①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②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自信的含义的认识是全课的根底,区别自负、自卑与自信;认识自信与成功的关系;掌握自信的方法等重要内容,都建立在对自信的正确理解上。
因此,将自信的含义确定为本框的重点。
我采纳“自学检测〞、“我行我秀〞、“唱响自信〞等方法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需要强化探讨和引导。
因此我采纳“前置性任务〞、“自学检测〞、“图表比照〞、“心路历程〞等方法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1.自学指导利用“自学指导〞、“点拨对话〞等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解读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年级政治下《我能行》教学设计七年级政治下《我能行》教学设计七年级政治下册《我能行》教学设计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
知识与技能懂的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懂得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重点理解自信的含义。
难点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教法尝试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知识回顾1、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是什么?2、怎样尊重他人?二、导入新课1、播放《相信自己》的歌曲这首歌曲是要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自信。
有一份自信,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自信的含义和表现,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自负、自卑是自信的误区,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出示尝试题1、自信的含义?(了解即可)2、自信的表现?(理解并识记)3、自负、自卑、自信产生的原因。
4、自卑、自负与自信的区别。
5、自信的意义。
五、合作研讨任务一自信一族活动一阅读教材18--19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罗丹为什么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2)把你的“我能行”填在空格内?活动二阅读教材19--20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说说你感触最深的“我能行”?(2)谈谈材料中几个自信者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归纳总结: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任务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活动三阅读教材21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青蛙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2)你怎样看待青蛙的行为?归纳总结:1、自负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2、自卑、自负与自信的区别。
活动四:阅读课本第21页的情景材料,自己感受并总结,小组交流后回答:自卑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活动五齐读22页的相关链接。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教案一、教材分析“我能行”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的第一个框题,本框包括“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两个目题组成,深刻理解自信的涵义,辨明自信的两个误区,做个自信的人,这对下两个框题的深入学习起到的铺垫作用,也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1、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以致形成自负和自卑的心理障碍。
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
所以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自强自信心。
2、七年级的学生缺少理性认识,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更多采用直观的感性材料对学生加以启发,通过课堂活动实现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自信的含义及表现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并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谈话与例举、表演与归纳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受自信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培养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2、教学难点:自信、自负与自卑的区别五、教学手段和方法1、教学手段:学生主持、学生展示、教师总结2、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比较法、谈话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一课我们学了有关自尊、尊重他人、彼此尊重的知识,每个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有自信。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题《我能行》。
(二)课堂活动一、自信一族[活动一]大家阅读P18页材料,并讨论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我能行”。
1、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一句“我能行”,让人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
我能行
一、所在单元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
二、授课学时1学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树立正确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信的含义
难点: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尼克•胡哲的几组照片。
播放尼克的简短视频,让学生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一个了解。
教师提问:尼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对视频做出一个感受的分享,总结出他所具有的品质的核心就是自信,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有一个震撼人心的视频,不仅可以引出本课的课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信者初步有一个崇拜感,内心想要成为一个自信者,为新课教学做出铺垫。
(二)新课教学
1、自信一族
活动一:视频观后感
用尼克的事例具体说明他的自信体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知识点:自信的含义就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相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的表现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在行为上表现“我能行”,在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案例中的故事,感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从而可以把概念化的知识点融入内心,把知识活化了。
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我能行”
组织学生同桌两人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自信的事情,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我能行”。
设计意图:从他人案例到学生自身事情,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激发学生做一个自信的人。
2、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活动一:小故事,大道理
请学生代表讲解教材中青蛙因为自负吹破肚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自负这种现象的思考,自负就是夸大自己,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
自负者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自卑者,自卑就是低估自己,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
设计意图:用故事讲述自负的表现,更加形象生动,用学生上课的实况来讲述自卑,能够让学生感受更加深刻,同时能更好让学生明白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
活动二:情景剧场——表演自信者、自卑者、自负者
深刻感受,情感体验,自信者、自卑者、自负者在面对同一场景时不同的表现。
三者都考了95分,学生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区分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同时深化情感,鼓励学生做一个自信者,培养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巩固提高暨板书设计
总结本课知识点
(四)小结
带着自信的口吻,一起朗诵诗歌《欣赏自己》。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星;
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只是一棵小草;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大地;
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关键是必须做最好的自己。
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
你会发现,你的天空一样高远,你的大地一样广阔,自己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