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地名地址数据生产摘要:地名地址数据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非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之间联系的纽带。
本文根据现实生产的需求,阐述地名地址采集生产与建库的流程,并着重阐述其中数据采集相关情况。
关键字:兴趣点;地址;地名;数据采集1 引言在现今信息化的社会,建立全面,准确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而地名地址数据库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名地址数据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可以广泛应用到快递、物流、交通、工商、公安等相关领域。
为了及时向政府和大众提供准确、全面、权威的地名地址信息,各相关部门开展了对于地名地址数据的采集及建库工作。
本文对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生产建库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
2 建设内容地名地址数据库从数据的逻辑分类上可区分为两类:地名数据和地址数据,兴趣点(POI)数据属于广义地名数据中的一部分,由于其在民生应用上的特殊性以及其巨大的数据量,在数据库分层时,可将其独立分层。
2.3兴趣点数据兴趣点主要为各类店铺,单位等公众感兴趣的信息。
由于兴趣点主要用于服务社会群体,故实地通过门牌、广告牌等相关信息能判定工商户、单位等兴趣点内容的进行采集。
3 生产流程地名地址数据生产建库工作从性质上区分,主要就是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整合以及数据质检。
3.1外业数据采集现在地名地址采集在大多数地区早已实现无纸化作业,作业方式大同小异,但尚无固定模式,这里以浙江省第一测绘院的外业采集为例进行简述。
3.1.1 底图准备由于地名地址数据必须保证其相对较高的精度,而地名地址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图的精度,所以底图的数据源必须使用最新最全的大比例尺矢量数据或者高分辨率影像数据。
在确定使用的数据后,将其转化为手持设备上采集系统能够读取的数据格式,并导入手持设备中。
3.1.2数据采集有别于传统的打印图纸作业,使用手持设备进行无纸化作业,能够现场记录采集数据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并可拍摄现场照片,根据拍摄照片,自动识别照片中的兴趣点信息、楼幢、门牌、门址信息,可以有效减少照片关联错误,内业图纸空间位置判断失误等错误,并大大的提高了采集的效率。
藁城区1:1000地形图测绘及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研究作者:赵建文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0年第12期【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实践,对藁城区1:1000地形图测绘及地名地址数据采集项目的概况、作业技术流程、南方开思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通过此项工作,我们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更好地服务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地形图;地名地址;CASS石家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4月编写了《石家庄时空大数据平台及应用项目建设方案》。
2019年12月,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河北省第二测绘院为“石家庄时空大数据平台及应用项目-数据采集”项目的承建单位。
2020年3月经院党委研究决定,第四工程处负责藁城区1:1000地形图测绘及地名地址调查工作。
1、概况1.1藁城区自然地理概况藁城区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下辖区。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海拔65~39米。
石济高铁、石德铁路在区内设有站点,京港澳高速、石黄高速、307国道、衡井公路等多条国省干道贯穿全区。
总面积863平方千米。
辖14个乡镇、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239个行政村。
总人口84万。
1.2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我处于2020年3月30日接到生产处任务通知单。
于4月1日进入藁城区。
开展工作后,共计投入人员40人,其中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2名,司机5人,其余都是素质良好技术人员。
投入的仪器设备:南方GPS7台、DELL计算机15台、HP500绘图仪1台、HP5100打印机1台、全顺面包车5辆。
于7月31日完成全部外业测绘工作,内业数据检查修改于8月11日完成。
地名地址调查于8月31日完成。
9月1日交生产处藁城区数据。
2、作业技术路线和流程2.1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石家庄城市坐标系,投影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面,以东经114°45'作为中央子午线。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应用研究摘要:地名地址数据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地名地址数据库有助于满足城市管理及公众的需求。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采集;1 引言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信息最丰富、资本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对地理信息需求最旺盛、更新要求最快、分辨率要求最高的区域。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
其以坐标点位的方式描述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和属性,是专业或社会经济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地理编码或地址匹配进行挂接的媒介与桥梁。
本文将以上虞市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处理建库项目为背景,探讨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的方法和流程。
2 地名地址数据相关内容2.1地名地址数据分类地名地址数据从逻辑上分为地名和地址两部分。
地名包括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
自然地名包括水系、山峰、海岛等地名,人文地名包括行政区域、交通、水利附属设施、单位名称等地名。
为满足上虞市公共平台建设需要,本项目将相关兴趣点要素从这两类中分离出进行单独分类,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地标、党政机关、餐饮住宿、观光旅游、文体休闲、购物指南、公共服务、交通服务等八大类。
地址是由主管部门确定的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描述的地理实体的位置,主要为规范化的门(楼)址信息。
2.2 地址元素描述规则为满足实际需要,地址数据的描述分为四级层次的描述,即政区、开发区/街巷/小区/片区、一级门牌楼址、二级门牌楼址。
政区表示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开发区表示为:××开发区(工业区);街巷表示为:××路(街、巷、弄);小区表示为:××小区(村、苑);片区表示为:××市场(园区);门址表示为:××号;楼号表示为:××幢(栋)。
密级:工程编号:数字南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星球伟业测绘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月数字南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1项目情况 (1)1.1项目来源 (1)1.2工作内容 (1)2已有资料情况 (2)3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3)3.1作业依据 (3)3.2基本规定 (3)3.3成图精度 (3)4技术方案 (4)4.1生产流程 (4)4.2技术路线 (4)4.3地名地址外业采集 (6)4.3.1地名地址外业采集内容 (6)4.3.2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 (6)4.3.3信息数据注意事项 (6)4.3.4地名在图上的定位原则 (7)4.3.5数据采集常见问题处理 (8)4.3.6阶段成果提交 (8)4.4数据入库 (8)4.4.1总体要求 (8)4.4.2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 (9)4.4.3地名/地址代码编码规则 (9)4.4.4地名/地址分类代码 (10)4.4.5几何表达基本规则 (11)4.4.6空间要素分层 (12)4.4.7地名/地址数据的属性结构 (12)4.5数据检查 (15)4.5.1数据检查程序 (15)4.5.2数据检查比例 (16)4.5.3数据检查内容 (16)4.6项目组织 (18)4.6.1作业前准备 (18)4.6.2工作周期、人员投入及组织结构 (18)4.6.3软、硬件配备 (19)5成果提交 (19)附件1:术语和定义 (20)附件2:兴趣点分类与编码 (22)附件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代码表 (29)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012-5858网址:11项目情况1.1项目来源数字南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根据南宁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和信息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全市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为面向国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旅游等领域开展应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 63•4 实验仿真这一部分我们将使用Python 语言和Tensorflow 框架来进行仿真实验。
我们将使用Actor-critic 算法的功率控制与文献中的DQN 算法相比较。
其中,DQN 的网络模型为3层全连接网络,其神经元的个数分别为128、128和256,前两层激活函数为ReLu ,最后一层为tanh 函数;在Actor-critic 中,actor 和critic 都为2层神经网络,神经元个数都为100,critic 和actor 第一层的激活函数都为ReLu ,Actor-critic 的actor 的最后一层输出为softmax 函数,用来输出动作的概率。
我们给定信道噪声,信道增益为图2 DQN和Actor-critic算法的功率控制成功率和平均过渡步数对比曲线图1,奖励值r=10,主次用户的SINR 阈值分别设为。
我们给出主次用户的功率为。
其中,我们设网络在12步以内如果可以选择到正确的功率,则记为一次成功,每次成功用的步数称为过渡步数,每次测试1000回合。
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Actor-critic在进行迭代更新1000次左右仅能达到100%的成功率,而DQN 虽然在1000次的时候也达到了将近100%,但是随后却有一个波动,最后在1700次左右才达到收敛。
并且,Actor-critic 在整体的平均过度步数都要低于DQN ,而且最低可以在2步以内就为次用户分配到正确的功率,而DQN 在3500次迭代左右才能达到2步左右的步数。
结论: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了在认知无线电中,次用户通过基于Actor-critic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学习到相应的功率控制策略,从而在不对主用户造成干扰的前提下,与主用户共享信道。
并且实验也表明Actor-critic 将基于值迭代和策略梯度相结合,其性能要更优于单纯的基于值迭代的DQN 算法。
地址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标签。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的方法及实现周永波;冯海波;王宝山【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6(039)004【摘要】Combining with jining city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integration and place name address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o -ject name address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operation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 using advanced self-developed software program completion data editing , storage, etc.Place names in the areas for other address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work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 provides the reference .%结合济宁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及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项目介绍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并利用先进的自主开发软件程序完成了数据编辑、入库等工作,解决了数据转换、入库数据丢失和错漏的问题,实现了无损转换和无缝衔接,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其他地区开展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和建库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3页(P180-181,188)【作者】周永波;冯海波;王宝山【作者单位】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1010;黑龙江第二测绘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黑龙江第二测绘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与实践 [J], 王平;薄正权2.沈阳市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 [J], 王野;张志文3.地名地址数据调查及数据建库建设研究 [J], 牛凤辉4.地名地址数据调查及数据建库建设研究 [J], 牛凤辉;5.精细化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研究与思考 [J], 郭睿;司文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1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2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目录1 项目情况 (5)1.1项目来源 (5)1.2 工作内容 (5)2已有资料情况 (6)3 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6)3.1 作业依据 (6)3.2 基本规定 (7)3.3 成图精度 (7)4 技术方案 (7)4.1生产流程 (7)4.2技术路线 (8)4.3地名地址外业采集 (9)4.3.1地名地址外业采集内容 (9)4.3.2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 (10)4.3.3信息数据注意事项 (10)4.3.4地名在图上的定位原则 (12)4.3.5数据采集常见问题处理 (12)4.3.6阶段成果提交 (12)4.4 数据入库 (13)4.4.1总体要求 (13)4.4.2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 (13)4.4.3地名/地址代码编码规则 (14)4.4.4地名/地址分类代码 (15)4.4.5几何表达基本规则 (16)4.4.6空间要素分层 (17)4.4.7地名/地址数据的属性结构 (17)4.5 数据检查 (20)4.5.1数据检查程序 (21)34.5.2数据检查比例 (21)4.5.3数据检查内容 (21)4.6项目组织 (24)4.6.1作业前准备 (24)4.6.2工作周期、人员投入及组织结构 (24)4.6.3软、硬件配备 (25)5 成果提交 (25)附件1:术语和定义 (26)附件2:兴趣点分类与编码 (29)附件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代码表 (36)4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1 项目情况1.1项目来源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根据杭州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和信息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全市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为面向国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旅游等领域开展应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城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和管理好地理信息数据库,就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数据库的建库方案,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1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字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数字城市”建设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包括城市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通过对城市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城市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是以数据的采集与更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数据的分发与挖掘、数据的商业化和社会化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目标,如:系统需要易于使用、管理及维护,能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成为可依托的有力工具;系统建设的结构、功能和界面需操作方便、灵活,适合各层次用户使用且易于更新和管理;系统采用基于COM组件机制和AreGIS En-gine组件包的开发方式,进而使代码实现很大程度地重复应用、保证系统广泛的自适应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内容、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精度等应采用有关国家标准;系统在设计时以系统功能方便扩充、组可重复应用为指导思想;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方法、设备、技术等,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及质量,目标是围绕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建库、测绘资料档案管理、数据增值服务、数据分发、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核心业务和工作,建立满足内部和外部地理信息分发服务需要的业务系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水平,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形成信息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系统应成为综合性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和保证。
【地名地址】地名地址应⽤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原⽂摘要地名地址数据由多部门管理且数据格式不⼀致,难以满⾜智慧城市建设对跨部门、跨⾏业、跨地区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求。
本研究实现了基于地名地址应⽤服务系统,建⽴了覆盖焦作全市范围的权威、统⼀、现势性强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移动端数据采集、⽹上办事⼤厅、备案审批系统、查询服务系统和数据可视化中⼼等5个⼦系统和1套公共服务接⼝,实现了全市地名地址数据的统⼀管理。
系统充分利⽤了“天地图·焦作”、政务云平台等各种信息资源,可应⽤于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节省财政资⾦,缩短项⽬周期。
0 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信息和智⼒资源利⽤,推动物联⽹、云计算、⼤数据等新⼀代信息技术创新应⽤,促进跨部门、跨⾏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等[1]。
地名地址涉及国⼟、规划、不动产登记、民政、邮政、房产、城建、公安、⼯商、税务、燃⽓、电⽹、⽔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对于实现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6]。
长久以来,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建⽴了相应的地名地址业务系统,积累了⼤量的地名地址数据,在纵向上满⾜了部门内部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各部门信息化⼯作主要围绕部门内部业务开展,地名地址数据以满⾜本部门需求为⽬的,部门间的数据存在标准差异、格式不⼀致的问题,导致部门之间⽆法直接实现数据共享,形成信息孤岛[7-10]。
由于技术短板、部门利益、安全陷阱、产权纠结等问题[11],各类标准相互重叠,边界模糊,缺乏顶层设计[12-14],同时,由于缺乏更新与共享机制和建设经费等原因[11,15]造成数据共享难上加难。
随着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统⼀、权威的地名地址数据需求越来越迫切[16],同时应建⽴有效的数据更新、共享机制。
标准化地名地址库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地名作为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政府行政行为、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资源。
在国家信息化体系中,地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和桥梁,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地名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形势和问题。
研究与解决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地名标准化、数字化问题,尽快建立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城市标准地名地址信息数据库,最终实现地名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地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新的增长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的目标。
这就对地名公共服务在内的各项公共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进一步实现工作重心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举措。
一、标准地名地址库建设在智慧北仑建设中的意义随着北仑“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各行业数据库、信息资源交换和服务共享体系建设陆续展开。
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是开展多种形式地名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如地名语音查询、地名网站建设、地名信息触摸屏设置、电子地图建设、“地名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建设等。
地名信息标准化、数字化是地名为公众服务最高效、最便捷的手段,是全区公共信息服务效能和“智慧北仑”建设最基础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
不仅能方便大家查询地名信息,而且可与城市经济信息、应急联动、智能交通信息等系统联动,成为城市“救命线”,真正实现城市的“智能化”。
二、全域城市化形势下地名标准化数字化建设的现状虽然我国地名管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
地名标准化数字化进程缓慢,跟不上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体表现如下:1、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城乡规划与地名规划严重脱节,各部门登记备案的街、巷、道路名称不统一;2、地名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如地名标志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地名更新维护不及时、申报、登记、审批手续不规范,出现有路无名、有名无牌、有门无号的现象;3、地名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基于移动GIS和LBS技术的地名地址快速采集方法研究与应
用
张伟;曲筱筱;孔昭龙;高浠舰;李飞
【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介绍移动GIS的特点和LBS定位技术,针对目前地名地址采集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采集不准确、不规范和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从外业拍照、数据采集、内业录入到数据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流程,并开发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系统,其次,介绍地名地址采集系统的实现和功能配置,并结合实例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系统既简化了地名地址的采集流程,同时又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总页数】4页(P127-130)
【作者】张伟;曲筱筱;孔昭龙;高浠舰;李飞
【作者单位】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250102;中国人民解放军72515部队,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250102;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250102;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25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地址匹配技术实现MIS系统与GIS系统的快速关联 [J], 贺日兴;李家龙;秦
迎伟;易伟程
2.基于移动GIS技术的地名地址普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张彦;徐占华;向煜
3.基于LBS应用的分布式移动GIS技术实现 [J], 卜健;张琦
4.一种基于ArcGIS的地名地址内外业一体化采集方法 [J], 张衍伟; 刘恒辉; 张亭; 杜冲
5.基于移动GIS的林区矢量数据快速可视化技术 [J], 刘斌彬; 陈飞翔; 刘佳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地名(地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朱金英
【期刊名称】《大坝与安全》
【年(卷),期】2009(000)0z1
【摘要】作为开拓地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地名数据库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地名信息化工作的方向.在研究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过程的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数据资料及外业调查资料,完成了嘉兴地名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嘉兴地名建库项目作为推进"数字嘉兴"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全面掌握和向社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有效推进电子信息化城市管理运行新模式都有不可替代的先行作用.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朱金英
【作者单位】浙江省第二测绘院,浙江,杭州,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广州传统宗教信仰场所综合信息数据库建立研究 [J], 何韶颖;汤众
2.建立地名地址国家级数据库刻不容缓 [J], 王胜三
3.一种基于综合分词和模糊匹配的地名地址匹配方法研究 [J], 周浩;葛江涛
4.城市大比例尺地名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探索 [J], 石若明;陈秀忠
5.宁夏盐池半荒漠风沙区PRED综合研究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其管理系统设计 [J], 张永涛;申元村;张继宏;汪志革;张国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标准化地名地址库建设调研报告标准化地名地址库建设调研报告一、前言为了实现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地名地址库的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
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报告,希望能够对地名地址库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帮助。
二、现状分析目前,国内的地名地址库存在许多问题,如标准、数据质量、信息化程度等。
标准上,地名地址命名的规范性、统一性和科学性欠缺,这给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业务协同带来了困难。
数据质量方面,地名地址库中存在着大量的错误、遗漏和重复数据,这极大地损害了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信息化程度方面,地名地址库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高,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比较困难,对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应用造成了困难。
三、需求与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需求和方案:1、建立统一标准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标准化命名规则和分类整理方法,使各部门和行业的数据应用标准化,并使其契合全球通用的语言和分类。
2、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除了规范民政、交通等行业的数据收集之外,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
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地名地址库的数据需要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共享和交换。
3、加强数据审核与更新地名地址库的数据需要不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在推行“一户一码”政策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服务机构和监管体系,并对地名地址库的数据的质量进行不断的监控和更新。
四、实现路径为了实现上述方案,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强标准化建设必须推行标准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整理方法,以有效增强地名地址库的数据可靠性、数据应用和数据共享。
2、构建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构建专门的数据治理机构和标准化的平台,生产、流通、应用、存储整个过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平台实现数据规范、格式的统一和远程存储和访问。
3、确保数据质量通过加强数据审核、监控和更新等手段,保证地名地址库的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质量。
五、总结地名地址库是数字化建设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应用研究
摘要:地名地址数据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地名地址数据库有助于满足城市管理及公众的需求。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采集;
1 引言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信息最丰富、资本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对地理信息需求最旺盛、更新要求最快、分辨率要求最高的区域。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
其以坐标点位的方式描述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和属性,是专业或社会经济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地理编码或地址匹配进行挂接的媒介与桥梁。
本文将以上虞市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处理建库项目为背景,探讨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的方法和流程。
2 地名地址数据相关内容
2.1地名地址数据分类
地名地址数据从逻辑上分为地名和地址两部分。
地名包括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
自然地名包括水系、山峰、海岛等地名,人文地名包括行政区域、交通、水利附属设施、单位名称等地名。
为满足上虞市公共平台建设需要,本项目将相关兴趣点要素从这两类中分离出进行单独分类,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地标、党政机关、餐饮住宿、观光旅游、文体休闲、购物指南、公共服务、交通服务等八大类。
地址是由主管部门确定的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描述的地理实体的位置,主要为规范化的门(楼)址信息。
2.2 地址元素描述规则
为满足实际需要,地址数据的描述分为四级层次的描述,即政区、开发区/街巷/小区/片区、一级门牌楼址、二级门牌楼址。
政区表示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开发区表示为:××开发区(工业区);街巷表示为:××路(街、巷、弄);小区表示为:××小区(村、苑);片区表示为:××市场(园区);门址表示为:××号;楼号表示为:××幢(栋)。
描述规则主要包括以下方式:(1)政区+开发区/街巷/小区/片区+一级门楼址,如绍兴市上虞市百官街道恒利社区凤鸣路207号,绍兴市上虞市百官街道西横河社区赵家市场6号营业房;(2)政区+开发区/街巷/小区/片区+一级门楼址+二级门楼址,如绍兴市上虞市百官街道阳光社区城东新村20幢110号,绍兴市上虞市百官街道绿城社区江扬路161幢95-1号。
3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处理建库技术设计
3.1 工艺流程图
3.2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
本次地名地址数据采集首先利用ArcGIS软件叠加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作业范围进行区块划分,然后将叠加已有资料的1:500地形图作为外业工作底图打印输出。
外业采集时直接将兴趣点与地址点标绘在纸质图上并标注点号,将兴趣点和地址点信息记录在表格中,内业处理时通过WalkISurvey软件在电子底图上展点并通过程序关联属性记录表,实现图属一体化。
3.2.1兴趣点数据采集
兴趣点大致分为沿街商铺类兴趣点、大厦写字楼类兴趣点和住宅区类兴趣点。
对于商铺类的兴趣点只采集街道两边挂有正式店铺门牌的固定商铺,未挂有正式店铺门牌的商铺不采集,此类兴趣点的空间位置与地址点偏差不超过5米;写字楼、大厦内兴趣点如果能找到其入驻单位分布图的将图上所有兴趣点采集,其他不采集;对住宅区兴趣点,如果采集区块内完全包含该住宅区,住宅区兴趣点定位于该住宅区几何中心附近建筑物的几何中心点,如果住宅区范围超过一个区块,则在数据汇总的时候得出该住宅区范围,住宅区兴趣点定位于该住宅区几何中心附近建筑物的几何中心点。
兴趣点采集内容包括兴趣点名称、简称、工商营业执照名称、地址、电话、历史名称、别名、网址等信息,同时需要拍摄兴趣点照片。
电话、网址等信息可借助照片、名片等在内业过程中完成。
3.2.2 地址点数据采集
对于沿街的地址点,沿着房屋临街的边线均匀刺点,尽可能控制地址点的空间位置与实际位置较相符。
地址点的空间位置与实际的位置偏差不超过5米。
非沿街地址的空间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门址原则上应为地址标牌所对应的位置,如**学校的地址标牌挂在大门上,门址就在学校所在大门的对应位置;(新)农村个人住房的门址则标注在其所属主体房上。
楼址则应为楼宇的相对几何中心。
地址数据应是连续的。
出现地址点跳号漏号时,如果是大型企事业单位如学
校、医院等造成漏号,在备注中写“前漏**号”;如果跳号或漏号的个数很多可以采用“前漏**至**号(奇/偶/全)”的方式进行记录。
如果是多家商铺未挂牌造成的漏号跳号,可根据首尾号及未漏号的店面估算漏号跳号店面的门牌号,在备注中写“未核实”。
3.3 地名地址数据建库
根据要求建立数据表属性字段、字段别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等,如地址点属性表包括采集编号、汇总采集编号、地址信息、市级行政区、区县行政区、乡镇街道行政区、村委会社区行政区、开发区、街巷名、小区名、片区名、一级门楼址、二级门楼址、采集人、采集区块、采集时间、提交批次等字段,字段类型设计有文本型、日期型,文本型字段大小20至1000不等。
兴趣点所挂接的地址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入库,从1:500DLG数据中提取的地名库数据需要与合并后的兴趣点数据做一致性处理,处理原则为当名称相同时以兴趣点数据为准,名称相似且距离小于500米时进行人工判断后作一致性处理。
地址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地名地址库构建工具构建入库。
入库时兴趣点和地址点的编码NEWID必须唯一,编码规则如下:
(1)地址编码规则:行政编码(12位)+地名地址标识码(1位)+流水号(7位)。
(2)兴趣点编码规则:行政编码(12位)+地名地址标识码(1位)+兴趣点分类代码(6位)+流水号(7位)。
其中,地名地址标识码:地址-0;兴趣点-1。
4 存在问题和建议
(1)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门牌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比较杂乱,部分区域门牌虽然重新登记过,但是实地并未更换;较多店铺并未挂上门牌;部分道路门牌址无规律可循且地址不连续,等等,这些都给门址记录、门牌号推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次数据的利用价值。
因此,建议门牌由指定部门统一制作和管理,固定在户外明显位置,且不应随意拆卸。
门牌管理部门可以地名地址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库中核实和未核实地址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门址管理方案,确保之后再制作的门牌与周边的路牌门牌协调一致,及时纠正错误的门牌,使得门牌管理工作能满足城市管理及公众的需求。
(2)本次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项目的内外业工作量都比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存在部分重复劳动,比如展点和数据记录内外业各做一次。
因此,建议在以后类似的工作中利用IPAD或其它工具开发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系统,从而可以携带轻便设备户外直接在电子底图上展点并记录属性,提高工作效率。
5 结束语
随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日渐完善,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广泛。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在开展此类工作中不仅需要及时分析和传达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应对作业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以达到提高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永维.“数字柳州”地理空间框架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技术研究, 《广西测绘与遥感》,2013
[2] 林峰,曹玉香.杭州市地名数据采集及转换入库技术方案研究[J].山西建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