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地址数据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地名地址数据库普查的质量控制摘要:“地名地址数据库”是时空信息大数据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打通城市空间化信息与非空间化信息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人口、法人等非空间信息通过地名地址匹配,与地理实体进行关联。
建立标准地名地址和民生兴趣点数据库,实现多元地址的自动空间匹配,为建筑、院落等实体数据提供标准地址信息。
关键词:地名地址数据库;智慧城市;质量控制地名地址信息是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其成果质量尤为重要。
地名地址普查是通过全景相机拍照,RTK定位,获取名称、点位和兴趣点信息。
地名地址普查内容多,结果数据可直接用作智慧平台项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的基础。
一、地名地址的概念地名地址是由政府统一发布的社会公共信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
以点位的方式描述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和属性。
是社会经济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地理编码或地址匹配进行挂接的媒介与桥梁。
我国数据库建设还存在信息滞后的短板,随着人类居住的区域越来越密集,地名地址信息不断集中化,需要缜密并且即时的地名地址数据库。
二、地名地址数据库普查的重要性1、地名地址普查工作对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以及国防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2020年长春市开展智慧长春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家试点建设工作,运用了跟以往不同的视频录像的方式进行地名地址和兴趣点的采集入库工作。
避免了大量的外业作业工序,节省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实现多元地址的自动空间匹配,为建筑、院落等实体数据提供标准地址信息。
2、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兴安盟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城市,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为兴安盟盟域治理各项系统提供基础地形图数据、地图支撑工具的基础上,实现各业务系统叠加的图层能够对区域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信息的直观管理,以及相对应的深入应用,包括人员定位、轨迹查询、区域统计、视频监控整合和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
地名地址规范地名地址规范是指对地名和地址的书写和使用所遵循的一定规则,旨在提高地名地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下面是地名地址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一、地名规范:1. 地名的书写应使用正确的拼音,遵循汉语拼音方案。
2. 地名的书写应准确、简洁,不得增删字词。
3. 地名中的数字一般应写为阿拉伯数字,如“10号街”。
4. 地名中的动词、形容词等不宜使用,如“美好花园小区”。
5. 地名中的词语应缩写为规范的简称,如“路”缩写为“Rd”,“大道”缩写为“Ave”。
二、地址规范:1. 地址的书写顺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市辖区、自治县、县级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详细地址”。
2. 地址的每个层级之间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相连。
3. 地址中的分隔符应使用半角的“-”或“/”,不应使用全角的“-”或“/”。
4. 详细地址的书写应准确、完整,包括门牌号、楼层和房间号等信息。
5. 地址中的词语应缩写为规范的简称,如“路”缩写为“Rd”,“大道”缩写为“Ave”。
三、地名地址使用规范:1. 地名地址应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文字指引、标识牌和导航系统等,以提供准确的地址信息。
2. 地名地址应用于邮政编码、电话区号和区域代码等,以提供快速的通信和联系方式。
3. 地名地址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注册地址和经营场所,并在相关证照和文件中一致使用。
4. 地名地址应用于个人的居住地址和工作地址,并在相关证件和证明中一致使用。
地名地址规范的遵循,有助于提高地名地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方便人们进行位置搜索、导航定位和信息交流。
同时,地名地址规范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和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基础,对于地理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在书写和使用地名地址时,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地名地址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为加强数据库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民政部制定了《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维护、更新,确保数据完整、规范、准确、有效,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根据有关法规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对地名和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等数据的采集、录(导)入、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地区、盟)、县(市、市辖区)四级数据库组成,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其中国家级数据库存储全国范围的数据,省、市、县三级数据库各存储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
第三条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一)采集、审核、录(导)入数据;(二)更新、补充、修改数据;(三)按时限报送数据;(四)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五)硬件设备配置及管理维护;(六)软件研发、配备、升级及运行维护;(七)数据管理和应用;(八)安全保密管理。
第四条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运行管理执行以下标准:(一)《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l8521—2001);(二)《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2010〕1 号;(三)《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指导意见》(民办发〔2006〕4号);(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修订版)。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五条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划和地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更新维护、运行管理、开发应用及配套建设。
第六条民政部负责制定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开发应用各种比例尺的图形库数据;组织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软件升级;省级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指导、上报数据审核和检查验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负责国家数据库数据的汇总、修改、管理应用和安全保密等工作。
1标准地址库的层级结构解释:第1级:深圳市;第2级:按深圳目前设置的行政区划分,龙岗区包含了坪山新区的地址,南山区不包含蛇口的地址;第3级:按深圳目前设置的街道办划分,由于部分街道办区界紧密联系,街道的设置多次调整,以下几个街道办可能跟实际情况有出入:1)地址库中尚未有“华强北街道办”,该部分地址分别在“华富街道办”、“园岭街道办”里面;2)地址库中尚未有“福保街道办”,该部分地址分别在“福田保税区”、“福田街道办”里面;3)“龙华街道办”“民治街道办”“大浪街道办”过去曾经为同一个镇,用户容易混淆;4)“南湾街道办”“坂田街道办”“布吉街道办”过去曾经为同一个镇,用户容易混淆;5)“沙湾街道办”已经改名为“南湾街道办”;第4级:路名、自然村、行政村的名称;对于很长的路,如滨河大道,深南大道,会横跨多个街道办甚至跨区,则这些路会在这些第3级地址中都存在;第5级:街、巷、坊、弄、里,同时,一些关外的村办小工业区,也会放在第5级中;第6级:门牌号、楼盘名、建筑物名、城中村的栋号、大院、小区、厂区、建筑群等;第7级:栋、阁、主副楼;小区、建筑群、厂区等多栋建筑中的其中一栋单体建筑物;第8级:单元、座;单体建筑中按楼梯口区分的单元、东西南北座等,常见于住宅小区;第9级:楼层;楼层地址,即“-1层、-2层、1层、2层、3层、架空层”;第10级:房间号;房间编号,房间名称,或者其他用于表示地址的名称。
标准地址规范:标准地址为用于表示地址的统一唯一名称,所有的非永久性名称均不应该作为标准地址。
一般情况下,以下信息不能录入地址中:1)客户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受理信息、营销信息、业务信息;2)非永久性的商铺名称、公司名称、单位名称;3)指示性的地址描述,如:旁边、附近、楼上、走100米、隔壁、对面、XX路与XX路交汇处、路口……2字体规范深圳电信标准地址库,对相应层级中各类“文本信息”的录入,设定了具体规范要求。
广东省警用地理信息标准地址规范(暂行)广东省公安厅信息通信处目录1 标准地址设计的基本原则 (1)2 14级标准地址格式 (1)3 地址字符格式要求 (2)4 标准地址编码设计 (2)5 地址填写规范 (2)广东省警用地理信息标准地址规范1 标准地址设计的基本原则1.1 以行政区划对地址的区域进行分级空间归类;1.2 以市为单位按顺序编码形式划分街路巷;1.3 在街路巷基础上按门牌划分;1.4 在标准地址的描述上尽量与地名路名行政主管部门保持一致;1.5 在门牌基础上按单位、小区、楼名划分;1.6 在区片基础上按内部道路名称、内部门牌号码划分;1.7 专门建立一级习惯称谓的别名地址,用于积累存储地名、小区、片区、单位、居住区等的简称或俗称,待标准地址库建立后,简化数据的地址录入,优化或提高查询检索的速度;1.8 参考现行的业务系统(如警综、户籍系统)已录入地址的分级和编码原则,将其纳入我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地址设计中,以减少已录入数据地址规范化修改工作量。
2 14级标准地址格式地址序号地址中文名称数据项类型数据项长度住址说明第1级省市县区字符型6位省市县区编码第2级乡\镇字符型3位乡镇街道编码第3级派出所字符型12位派出所机构代码(非警用地址去除此项)第4级居村委会字符型3位居村委会编码第5级街路巷字符型6位街路巷、村编码第6级门牌号码字符型10位统一采用“号”第7级楼名/小区/单位字符型20位指对应门牌号码下独立的小区、楼盘、大厦、工厂、单位、学校的名称第8级片区内部道路名称字符型20位指片区范围内的内部道路自定义名称,如独立小区、单位、学校自定义内部道路名称第9级片区内部门牌号码字符型10位统一采用“号”第10级楼号/楼栋号字符型8位统一采用“栋”第11级单元/门栋名字符型8位统一采用“梯”第12级房号/楼层/其它字符型8位统一采用“室”或“楼”第13级地理坐标数字型12位文字描述地址对应的地理坐标,统一采用WGS84坐标系的球面坐标。
[VIP专享]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地名地址数据建库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名地址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数据建库的成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名地址数据的采集、处理、建库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52-2001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23705-2009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CH/Z9010-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名geographic name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GB/T 16820-2009,4.85]3.2门(楼)址Building address院落、独立门户或建筑物表示编号的文字描述,包括门牌号码和楼牌号码。
[GB/T 23705-2009,3.5]3.3地址address门(楼)址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
3.4标准地址standard address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书写,并经过官方认可的地址全称。
3.5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沿街巷或在小区中具有地理表示作用的店铺、公共设施、单位或建筑等。
[CH/Z 9001-2007,3.8]3.6街巷名road or lane name街巷指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
街巷名是街巷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
[GB/T 23705-2009,3.3]3.7小区名zone or block name小区指居住相对集中的生活聚集地,如居民小区、自然村等。
小区名是小区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
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地名(标准地址)库”技术规范(版本:2009-5)中国电信广西公司2009年5月目 录1前言 (1)2名词、术语定义 (1)3地名(标准地址)库层级结构与数据要求 (4)3.1地名(标准地址)库层级结构 (6)3.2地名(标准地址)库中文本数据“树状结构”范例 (5)3.3地名(标准地址)库各层级内数据要求 (6)4字体规范 (8)5地名(标准地址)数据采集、录入建库基本规则 (8)6 “电信设施(DP) 标准地址”的处理 (11)7 常见问题解答 (12)8别名的确认与建库规则 (12)8.1基本理念 (12)8.2 建库规则 (13)1前言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地名(标准地址)库”技术规范(简称:本技术规范),作为广西公司指导各区分公司/服务中心和相关工程建设、维护单位,进行地名(标准地址)数据采集、录入、建库的技术规则与要求。
有关在省版GIS系统中的具体操作,将编写专门“操作指引”另行发布。
2名词、术语定义1)地理实体----具有一定位置、一定范围的地理事物,如:江、河、湖、海,山、岗、岭、原,城、市、村、镇,台、站、场、所等。
2)地形图----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地形图的“分幅图层图2.1地形图分幅图层结构示意图3)道路注记----地形图中表征道路的属性信息:路名、路段起止点、路面材质。
4)建筑物注记----地形图中表征建筑物的属性信息:门牌号[大厦(楼)/大院/学校/小区/厂区名称]、楼(栋)号(名称)、单元/座号(名称)、楼层数、房间号等。
5)地名----作为泛称,地名就是地方的名称,是社会交往中被人们广泛用以表示位置的地理实体(有点、线、面、域之分)的专有名称。
6)别名----法定地名(标准地址)的“简称”、“俗称”或“旧称”,一个地名可以有多个别名。
具有市政路、街/巷门牌号的“建筑物、大厦、小区、厂区、大院、村”的名称不是“别名”,应将其直接作为“地名(标准地址)”,录入地名(标准地址)库的第6级:“门牌号”后的“()”内。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XXX—XXXX地址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ddress database construction(报批稿)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录前言 (2)引 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 约定 (4)3.1 术语 (4)3.2 约定 (6)4 地址数据库设计 (6)4.1 地址数据的设计 (6)4.2 数据字段定义的描述符 (8)5 地址数据库核心字段 (9)5.1 标准地址数据表核心字段 (9)5.2 地址别名核心字段 (13)6 地址数据的质量要求 (14)6.1 逻辑一致性要求 (14)6.2 数据完整性 (15)6.3 资料完整性 (15)6.4 时间属性要求 (15)6.5 地理位置要求 (15)7 地址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维护 (15)7.1 地址数据获取 (15)7.2 地址数据入库 (17)7.3 地址数据库更新与维护 (17)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址元素的分类 (19)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地址的组成结构 (22)附 录C(资料性附录)地址元素的层次关系 (23)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宁、李军、毛东军、王丹、黄坚、刘振萍、陈桂红、刘彦、汪民主、田飞、付哲、肖学年、张坤。
引 言为满足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需求,在充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规范全市及各区县地址数据库的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址数据库设计,地址数据库核心字段定义,地址数据质量要求,以及地址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维护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址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
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一、根据地名查询服务2.0要求,地名数据必须具有以下6个字段1、Domainname 中文简称2、Standardname 标准名称3、Gbcode 行政区代码4、Addname 中文地址5、Addcode 地址代码6、Clsid 分类的代码注:地名分类编码CLSID与分类查询有关,分类查询通过分类编码进行查询。
CLSID字段可以从CODE地址编码中提取。
同时为了方便数据入库后地名搜索服务相关设置,地名地址数据中的6个字段信息和映射字段信息一致,做到一一对应。
如下图1、图2图1 映射字段导入图2映射字段导入二、天地图地名数据分类规则1、类型代码为固定为16位数,五级分类原则,每一级用三位数表示,取值为000-999(000表示为空)如下图32、为了避免以0开头造成位数不足,故在代码最前面统一添加一位编码1。
3、若不满足16位,将会在后面补0,前一级为父类,后一级为子类,每一个父类可以有多个子类。
具体分几类用户可以自定义。
我们在分类查询中只分到二级分类,所以分类编码只需6位图3分类编码示例三、地名查询服务发布步骤:1、设置共享路径共享路径是为了存放地名和公交索引文件,当查询的时候直接查询本地的索引文件,而不是直接查询数据库,提高查询效率。
共享路径一般在服务器上设置。
如下图4图4设置共享路径2、创建地名索引创建地名索引的过程就是在共享文件中生成索引文件的过程。
图5创建地名索引创建地名索引时需要设置相应的表格,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文件,如果系统提示默认文件不符合实际要求可以根据需要整理放到系统中。
地名类型表地名类型表中的CODE与地名数据表中的CLSID相对应,地名类型表主要用来进行地名分类查询。
规范化的地名数据类型,将极大的优化搜索结果的精确度。
该表的目标既是通过规范化的编码将地名的类型进行管理,通过某一类型能找到相关或所包含的类型,同时能够定义类型的级别,来对地名搜索结果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排序。
目次前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接口访问方法描述 (2)4.1 总体描述 (2)4.2 坐标系 (2)4.3 数据类型 (2)4.4 请求报文定义 (2)4.5 响应报文定义 (3)4.6 状态码定义 (4)4.7 接口访问步骤 (4)5 数据访问接口 (5)5.1 地名查询接口 (5)5.2 地名标志查询接口 (6)5.3 地名明细信息获取接口 (7)5.4 地名标志明细信息获取接口 (9)5.5 行政区划基础数据查询接口 (10)5.6 地名类别基础数据查询接口 (11)5.7 附件获取接口 (12)参考文献 (13)表 1 数据类型 (2)表 2 Get方法的接口访问方式 (2)表 3 Post方法的接口访问方式 (3)表 4 响应报文解码后JSON数据结构 (3)表 5 响应报文解码后状态码含义说明 (4)表 6 地名查询接口请求参数 (5)表7 地名查询接口响应参数 (5)表8 地名标志查询接口请求参数 (6)表9 地名标志查询接口响应参数 (7)表10 地名明细信息获取接口请求参数 (7)表11 地名明细信息获取接口响应参数 (8)表12 地名标志明细信息获取接口请求参数 (9)表13 地名标志明细信息获取接口响应参数 (9)表14 行政区划基础数据查询接口请求参数 (10)表15 行政区划基础数据查询接口响应参数 (11)表16 地名类别基础数据查询接口请求参数 (11)表17 地名类别基础数据查询接口响应参数 (11)表18 附件获取接口请求参数 (12)地名信息库数据访问接口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名信息库的接口访问方法和数据访问接口。
地名地址数据规范
一、根据地名查询服务2.0要求,地名数据必须具有以下6个字段
1、Domainname 中文简称
2、Standardname 标准名称
3、Gbcode 行政区代码
4、Addname 中文地址
5、Addcode 地址代码
6、Clsid 分类的代码
注:地名分类编码CLSID与分类查询有关,分类查询通过分类编码进行查询。
CLSID字段可以从CODE地址编码中提取。
同时为了方便数据入库后地名搜索服务相关设置,地名地址数据中的6个字段信息和映射字段信息一致,做到一一对应。
如下图1、图2
图1 映射字段导入
图2映射字段导入
二、天地图地名数据分类规则
1、类型代码为固定为16位数,五级分类原则,每一级用三位数表示,取值为000-999(000表示为空)如下图3
2、为了避免以0开头造成位数不足,故在代码最前面统一添加一位编码1。
3、若不满足16位,将会在后面补0,前一级为父类,后一级为子类,每一个父类可以有多个子类。
具体分几类用户可以自定义。
我们在分类查询中只分到二级分类,所以分类编码只需6位
图3分类编码示例
三、地名查询服务发布步骤:
1、设置共享路径
共享路径是为了存放地名和公交索引文件,当查询的时候直接查询本地的索引文件,而不是直接查询数据库,提高查询效率。
共享路径一般在服务器上设置。
如下图4
图4设置共享路径
2、创建地名索引
创建地名索引的过程就是在共享文件中生成索引文件的过程。
图5创建地名索引
创建地名索引时需要设置相应的表格,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文件,如果系统提示默认文件不符合实际要求可以根据需要整理放到系统中。
地名类型表
地名类型表中的CODE与地名数据表中的CLSID相对应,地名类型表主要用来进行地名分类查询。
规范化的地名数据类型,将极大的优化搜索结果的精确度。
该表的目标既是通过规范化的编码将地名的类型进行管理,通过某一类型能找到相关或所包含的类型,同时能够定义类型的级别,来对地名搜索结果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排序。
行政区划表
行政区划表中的CODE(地址编码)与地名数据表中GBCODE相对应。
长度为6,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的6位编码,可参考国家发布的行政区划国标码。
有了这样规范化的行政区划编码,我们就能通过应用程序对查询结果做约束,判断出所查询的地名位于哪个行政区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范围,则所查询的地名必须是在此行政区划内的。
例如:查询“武汉市肯德基”,通过“武汉市”这个词获取到行政区划表中的CODE 值,此CODE值与地名数据中的GBCODE相关联,则将查询约束到“武汉市”这个行政区划中,缩小查询区域范围。
同义词表
存放同义词,主要是对用户输入的字符串跟同义词表进行对比看有没有同义词,如果发现有,则在查询的时候带上相关同义词进行查询。
表达为同一个意思的相近词语,其编码CODE值相同。
拼音检查表
主要是对用户输入的字符串跟拼写检查表进行对比看有没有错误的词语,如果发现有,把正确的词语和查询结果在客户端解析并在页面进行相应的提示,例如“您是不是要找XXX”。
扩展词表
扩展词表用于在地名进行模糊查询时提升匹配精度。
进行关键字查询时,例如查询武大吉奥,为了使查询结果更加匹配,精度更高,可在扩展词中添加“武大吉奥”这个词,当用户进行查询的时候,将会查询与“武大吉奥”匹配度高的词,而不会将“武大吉奥”打断成“武大”“吉奥”等词来进行查询,同时也不会将“武大”“吉奥”等一系列词笼统的查出来,当匹配到“武大吉奥”字样的相关词后,将会只显示此类词。
停用词表
停用词表可以将某些敏感词进行屏蔽,同时还有打断一个字段较长词的作用。
例如:停用“办事处”,进行有关“办事处”词的查询,将不会返回带有“办事处”字样词的结果。
3、服务创建和发布
服务创建和服具体过程和以前一样,不在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