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贤达 国际贸易与实务 第七章 保险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06.06 KB
- 文档页数:3
1. 案例分析我某公司以FOB 条件出口一批冻鸡。
合同签订后接到买方来电,称租船困难委托我方代为租船,有关费用由买方负担。
为了方便合同履行,我方接受了对方的要求。
但时至装运期我方在规定的装运港无法租到合适的船只,且买方又不同意改装运港。
因此,到装运期满时货仍未装船,买方因销售季节即将结束,便来函以我方未按期租船履行交货义务为由撤消合同。
试问:我方应如何处理?标准版答案:1、我方应拒绝撤销合同的无理要求。
2、这个案例涉及FOB 术语问题。
根据FOB 术语,买方负责租船订舱、运输、支付运费。
为了卖方装船交货方便,卖方也可以接受买方的委托,代为租船订舱,但费用和风险应由买方承担,卖方不承担租不到船的责任。
1、结合本案例,因为卖方代买方租船没有租到,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港,因此卖方不承担因自己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责任。
买方也不能因此撤销合同。
2.案例分析A 公司向B 公司出口一批货物,签订CFR 合同,A 公司于2000年1 月9 日将货物运至码头装船海运,在汽车运输途中遇到车祸发生损失,因CFR是买方保险,A 公司要求B 公司向保险公司索赔,请问,A 公司能否得到赔偿?答案:A 公司不能得到赔偿。
因为CFR 贸易术语是象征性交货,风险、责任划分的界限是装运港的船弦。
本案例中,该批货物是在运往码头途中遇到车祸发生损失,货物还未越过装运港的船弦,所以风险、责任由出口方,即本案例中的A公司自己承担。
3. 案例分析我方按CIF 条件进口一批床单,货物抵达后发现床单在运输途中部分受潮,而卖方已如期向我方递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并要求我方支付货款。
问我方能否以所交货物受潮而拒付货款并向卖方提出索赔?答案:1)我方不能以所交货物受潮而拒付货款并向卖方提出索赔2)此案例涉及CIF 术语,CIF 术语条件成交时,买卖双方的风险界点在于装运港船舷,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由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
国际贸易与实务案例分析1.美国A公司10月4日向我B公司以传真发盘,出售电子元器件,规定于当天下午5时复到有效。
B公司于当天下午4时以传真答复,对发盘中的价格及检验索赔条件提出了不同意见。
10月5日,A公司与B公司通过电话进行洽商,双方各作了让步,B公司同意接受A 公司的价格,A公司同意B公司提出的检验索赔条件,至此,双方口头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一致同意两公司的代表在广交会上签署合同。
10月20日,A公司的代表去广交会会见了B公司的代表,并交给他一份A公司已签了字的合同文本,B公司的代表则表示要审阅后再签字。
三天后,A公司的代表再次会见B公司的代表,而B公司的代表仍未在合同上签字。
A公司的代表即索回了未签字的合同。
11月份,A公司致电B公司要求开证履约,B 公司不同意,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
试问:(1)双方于5日通过电话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是否表示合同已于此时成立?(2)要求签署书面合同是否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不会影响到合同的有效成立?(3)双方最终是否建立合同关系?答案要点:合同的形式是交易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达成一致的方式,是合同当事人内在意思的外在表现形式。
根据《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合同的上述形式均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都是合同的法定形式。
当事人通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但应该注意,在法律作出强制性规定和当事人作出约定的情况下,应该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
可见当事人在订立买卖合同时,要根据国际公约或者国内法是否对其作出规定及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或意愿,来确定买卖合同的具体形式。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在前期的书面传真中并没有达成交易,而随后在口头磋商中虽达成协议,但又保留了条件,即决定在10月广交会上达成书面合同。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双方最终并未达成书面协议,因此,买卖合同所要求的具体形式没有完成,双方的交易也就没有成立。
国际贸易保险案例.docx范本1:正文:1. 比利时巧克力出口案例1.1 案例背景比利时是世界上著名的巧克力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该国的巧克力以其优质的原料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深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如何保障比利时巧克力的出口贸易安全,降低贸易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2 问题描述比利时某巧克力制造企业打算将其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但担心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损坏、丢失或被盗等风险。
1.3 解决方案为了保障巧克力出口贸易的安全性,该公司选择了国际贸易保险。
通过购买适当的保险政策,该公司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以应对任何潜在的风险。
1.4 保险条款巧克力出口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明确了保险金额、保险费用、赔偿范围和赔偿条件等重要条款。
具体条款如下:1.4.1 保险金额保险金额为巧克力货物的实际价值。
1.4.2 保险费用保险费用根据货物价值的百分比确定,根据不同运输方式和风险程度而有所不同。
1.4.3 赔偿范围保险公司承诺在货物丢失、损坏或被盗的情况下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金额。
1.4.4 赔偿条件保险公司要求货物所有人在发现损失或风险时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文件,以便进行赔偿和理赔处理。
2.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比利时巧克力出口保险合同附件2:保险费用计算表格3.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3.1 国际贸易保险:在国际贸易中,保险合同的一种形式,用于保障贸易双方的权益和减少贸易风险。
3.2 保险金额:保险合同中所保障物品的价值。
在巧克力出口案例中,即巧克力货物的实际价值。
3.3 保险费用:购买保险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根据不同的保险条款和风险程度,保险费用有所不同。
范本2:正文:1. 中国瓷器出口案例1.1 案例背景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器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中国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远销全球各地。
然而,如何保障中国瓷器的出口贸易安全,降低贸易风险,是一个重要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案例集目录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商品价格案例一“空运方式”到底该是用CIP还是CIP案例二FOB租船纠纷案第二章商品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案例一商品质量不符引起的纠纷案案例二商品数量短缺买方拒收案案例三未按期完成全部货物导致客人取消合同案第三章国际货款的收付案例一出口业务为什么遭拒付?案例二采用D/P AT SIGHT损失案案例三出口商如何防范采用D/P的风险?案例四承兑交单(D/A)项下产生的拖欠(一)案例五承兑交单(D/A)项下产生的拖欠(二)案例六信用证与合同矛盾纠纷案案例七信用证规定“1/3正本提单”条款案例八信用证与装船前汇付结合使用的风险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案例一外箱尺寸计算不准造成损失案案例二埋下隐患的装运条款---未明确转运港案例三充分利用“允许分批装运”条款案例四提单上的破绽你能看出来吗?案例五保险条款不明确导致纠纷案第五章国际贸易方式案例一外贸代理制的法律适用案例二代理尚切莫随意变更交易条款第六章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和商订案例一信用证单证不符拒付案(一)案例二信用证单证不符拒付案(二)案例三报关单的计量单位/品名有误而影响正常退税案例四改变合同条件引起的纠纷案案例五国际货物买卖口头形式合同是否有效的争议案第七章商品检验案例一重量单与净重检验证书一样吗案例二检验条款的索赔期限不可忽视第八章索赔、仲裁与不可抗力案例一三洋国际贸易公司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商品价格案例1 “空运方式”到底该是用CIP还是CIP[案情]某出口公司A同新加坡的客户因价格条款发生了一些分歧,一直争执不下。
A和这个客户做的业务是空运方式进行运输,A认为“CIF”只是用于“海运及陆运方式”而不是用于“空运方式”,所以坚持用“CIP”条款(并且银行方面也坚持按照国际惯例空运必须使用“CIP”)。
可客户坚持要用“CIF”,他们认为“CIP”比“CIF”多一个费用。
A想问到底“CIP”和“CIF”在费用上有什么区别?A的做法是不是正确?[分析]解决方案一:CIP指卖方承担的费用为:运费、保险费付至事实上的目的地。
第七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案例一我A公司与美国某公司按CIF旧金山成交出口一批布料。
货轮在海上运输途中,因触礁某船舱底出现裂口,舱内存放在A公司的布料全部严重受浸。
因舱内进水,船长不得不将船就近驶入避风港修补裂口。
如果将受水浸的布料漂洗后,再运至原定目的港旧金山所花费的费用已超过该布料本身的价值。
问:该批布料的损失属于什么性质的损失?推定海损案例二我国A公司与某国B公司签订出口2500公吨钾肥的CIF合同,次年1月装运。
合同签订后不久,A公司收到信用证后及时装运。
载货船只“雄狮号”迟于1月21日驶离上海港。
A公司为这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
1月30日“雄狮号”途径达达尼尔海峡时起火,造成部分钾肥烧毁,船长在命令引海水灭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钾肥湿毁。
问:1.途中烧毁、湿毁的钾肥损失各属什么损失?2.以上各项损失可否向保险公司索赔?途中烧毁的化肥损失属单独海损。
途中湿毁的化肥损失属共同海损,因为船舶和货物遭到了共同海损,船长为了共同安全,有意且合理地引水救火造成了化肥被湿毁,此损失属于共同海损。
以上两项损失均可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应予赔偿。
因为水渍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包括由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致的单独海损,也包括共同海损。
案例三我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与法国某公司签订了出口1000件丝绸衫到马赛的协议。
合同签订后,我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的运输投买了平安险,保险公司向进出口公司签发了保险单。
2月20日,该批货物装船完毕起航,2月25日,载货轮船在海上突遇罕见大风暴,船体受损严重,与2月26日沉没。
3月20日,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索赔。
保险公司以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为由拒绝赔偿,于是,进出口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偿付保险金。
问:保险公司拒绝赔偿是否有理?为什么?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进出口公司的理由不成立。
进出口公司就货物运输投保了平安险,平安险对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全部损失应负赔偿责任。
我国某外贸公司向日、英两国商人分别以CIF和CFR价格出售蘑菇罐头,有关被保险人均办理了保险手续。
这两批货物自启运地仓库运往装运港的途中均遭受损失,问这两笔交易中各由谁办理货运保险手续?该货物损失的风险与责任各由谁承担?保险公司是否给予赔偿?并简述理由。
案例分析:与日本商人的交易:由卖方办理货运保险手续;与英国商人的交易:由买方办理货运保险手续。
在这两笔交易中,该风险与责任均由卖方承担。
保险公司对于“与日本商人的交易”应对该货损给予赔偿,CIF 条件下由卖方投保,保险合同在货物启运地启运后生效; 保险公司对于“与英国商人的交易”不会对该货损给予赔偿,FOB 、CFR 条件下由买方投保,保险合同在货物装上船后生效。
1994年2月,中国某纺织进出口公司与大连某海运公司签订了运输1000件丝绸衬衫到马赛的协议。
合同签订后,进出口公司又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的运输投保了平安险单。
2月20日,该批货物装船完毕后启航,2月25日,装载该批货物的轮船在海上突遇罕见大风暴,船体严重受损,于2月26日沉没,3月20日.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索赔,保险公司以该批货物由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为由拒绝赔偿,于是,进出口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偿付保险金。
问题:本案中保险公司是否应负赔偿责任案例分析: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
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的规定,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两大类,基本险是可以单独投保的险种.主要承保海上风险造成的货物损失,包括平安险、水渍险与一般险。
平安险对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一般不予负责,除非运输途中曾发生搁浅,触礁、沉没及焚毁等意外事故。
平安险虽然对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全部损失应负赔偿责任,本案中,进出口公司投保的是平安险,而所保的货物在船因风暴沉没时全部灭失,发生了实际全损,故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其提出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国际贸易保险经典案例分析在国际贸易的广袤领域中,保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交易环境中提供了关键的风险保障。
以下将通过几个经典案例来深入剖析国际贸易保险的实际应用与重要意义。
案例一:货物运输途中受损一家中国的服装出口企业与美国的一家零售商签订了一笔价值 50万美元的订单。
货物通过海运从中国运往美国。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遭遇恶劣天气,部分货物受到海水浸泡,受损严重。
幸运的是,出口企业购买了海洋货物运输保险。
保险公司在接到报案后,迅速派遣定损人员前往目的地港口进行勘查。
经过仔细的评估和定损,确定了货物的损失程度和价值。
最终,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出口企业支付了相应的赔偿款,弥补了企业的大部分损失。
在这个案例中,国际贸易保险发挥了其最基本的功能——赔偿损失。
出口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将运输途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从而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案例二:政治风险导致的贸易中断某欧洲汽车制造企业计划从一个中东国家进口一批关键零部件,合同金额高达 200 万欧元。
然而,在合同履行期间,该中东国家突然爆发政治动荡,政府颁布了紧急法令,限制了相关货物的出口。
由于进口企业购买了政治风险保险,保险公司在接到报案后,立即启动了理赔程序。
经过评估,认定此次政治动荡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进口企业支付了赔偿金,帮助企业缓解了因贸易中断而带来的资金压力。
这个案例突出了政治风险保险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可能导致贸易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购买政治风险保险,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案例三:信用风险引发的货款拖欠一家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向一家南美客户出口了一批价值 100 万美元的机械设备。
按照合同约定,客户应在货物交付后的 60 天内支付货款。
然而,到期后,客户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导致中国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第七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案例一
我A公司与美国某公司按CIF旧金山成交出口一批布料。
货轮在海上运输途中,因触礁某船舱底出现裂口,舱内存放在A公司的布料全部严重受浸。
因舱内进水,船长不得不将船就近驶入避风港修补裂口。
如果将受水浸的布料漂洗后,再运至原定目的港旧金山所花费的费用已超过该布料本身的价值。
问:该批布料的损失属于什么性质的损失?
推定海损
案例二
我国A公司与某国B公司签订出口2500公吨钾肥的CIF合同,次年1月装运。
合同签订后不久,A公司收到信用证后及时装运。
载货船只“雄狮号”迟于1月21日驶离上海港。
A公司为这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
1月30日“雄狮号”途径达达尼尔海峡时起火,造成部分钾肥烧毁,船长在命令引海水灭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钾肥湿毁。
问:1.途中烧毁、湿毁的钾肥损失各属什么损失?2.以上各项损失可否向保险公司索赔?
途中烧毁的化肥损失属单独海损。
途中湿毁的化肥损失属共同海损,因为船舶和货物遭到了共同海损,船长为了共同安全,有意且合理地引水救火造成了化肥被湿毁,此损失属于共同海损。
以上两项损失均可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应予赔偿。
因为水渍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包括由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致的单独海损,也包括共同海损。
案例三
我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与法国某公司签订了出口1000件丝绸衫到马赛的协议。
合同签订后,我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的运输投买了平安险,保险公司向进出口公司签发了保险单。
2月20日,该批货物装船完毕起航,2月25日,载货轮船在海上突遇罕见大风暴,船体受损严重,与2月26日沉没。
3月20日,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索赔。
保险公司以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为由拒绝赔偿,于是,进出口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偿付保险金。
问:保险公司拒绝赔偿是否有理?为什么?
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进出口公司的理由不成立。
进出口公司就货物运输投保了平安险,平安险对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全部损失应负赔偿责任。
本案中,货物遭受自然灾害已发生实际全损,属平安险保险责任范围的风险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应予偿付。
案例四
我某公司向坦桑尼亚出口一批坯布300包,CIF坦葛条件。
我公司按合同规定保险金额加一成投保了水渍险。
货轮在航运途中,舱内一食用水管渗漏,致使该批坯布中的50包浸有水渍。
问:该损失可否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
该损失不能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我公司投保的是水渍险,船舱内食用水管滴漏致使货物受损,是淡水所造成的损失,属于一般外来风险损失,不属于水渍险的赔偿责任范围。
因此,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本案中被保险人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但可凭清洁提单向船公司交涉。
案例五
如上一案例中,我方投保的是一切险。
货轮在航运途中,舱内一食用水管渗漏,致使该批坯布中的50包浸有水渍。
问:该损失可否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
该损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我公司投保的是一切险,一切险的承保责任范围包括所有一般外来原因所致的损失。
本案中,船舱内食用水管滴漏导致货物受损,是淡水所造成的损失,属于一般外来风险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应予以赔偿。
案例六
我某外贸公司向泰国某商人出口电视机一批,成交条件为CIF曼谷。
根据信用证的要求,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只能显示泰商的名称,我方案信用证的要求办理并备妥货物装运。
在装运中由于吊钩脱落,货物在起吊后掉落码头,造成全部电视机损坏。
我方凭保险单和有关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但遭保险公司拒绝。
理由是我方不是被保险人,于是我方提议由泰国商人向保险公司索赔。
问:保险公司是否需要理赔?为什么?
保险公司不必理赔。
因为货物没有越过船弦,风险没有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仍属我方所有。
虽然保险单的被保险人为泰国商人,但泰国商人没有保险利益,以泰国商人的名义向保险公司索赔也不能获得赔偿。
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出口业务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保险单上的被保险人应填写为出口公司的名称,以便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弦之前发生承保范围内的损失出口公司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案例七
我某食品进出口公司向科威特出口一批核桃糖,成交条件为CIF科威特,由我方投保一切险。
由于货轮陈旧,速度慢,加上该轮沿途到处揽货,结果航行3个多月才到达目的地。
卸货后,核桃糖因受热时间过长已全部潮解软化,无法销售。
问:这种情况保险公司是否赔偿?
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木质缺陷、特性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属于保险公司的除外责任。
本案中,核桃糖之所以变质是因为运输延迟造成的,所以保险公司将不予赔偿。
案例八
2004年,我某公司与以色列某商人达成一笔冷冻羊肉的出口交易,按CIF HAIFA (海法)条件成交,合同规定投保平安险加战争险、罢工险。
2004年9月,货到HAIF(海法)港后适逢以色列全国大罢工。
由于码头工人罢工,海法港口无工人作业,货物无法卸载。
不久货轮因无法补充燃料,以致冷冻设备停机。
等到罢工结束,该批冷冻羊肉已变质。
问:该损失保险公司是否负责赔偿?
该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因为,保险公司只对因罢工造成的直接损失负责赔偿,对于间接损失不负赔偿责任。
本案中,由于罢工引起劳力不足而无法卸货,冷冻机因无燃料而停机致使货物变质,属间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