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必背知识点一、位置和范围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该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3。
二、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如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三、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气温季节变化显著,最冷月平均温不低于0°C,最热月平均温高于22°C。
四、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多样,包括水稻土、红壤和黄壤等。
红壤是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具有较强的酸性和丰富的铁、铝氧化物,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肥沃的紫色土,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土层薄,地表水易渗漏。
五、农业特征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也种植小麦。
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六、重要区域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城市群密集,上海是其核心城市。
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两地均为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
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气候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发达,经济以出口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七、自然灾害与防治主要自然灾害包括梅雨期的洪涝、盛夏的伏旱、春季的低温阴雨、寒潮冻害、沿海地区夏秋季的台风等。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建设水利工程、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等。
八、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是指我国的江南、西南和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农业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南方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山地,气候湿润,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因此,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上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首先,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南方地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充沛,温度适中,是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在南方地区,水稻是主要农作物之一,由于其生长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南方地区的多雨气候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得水稻产量较高。
此外,南方地区还适宜种植茶叶、桑蚕等作物,这些作物对气候和土壤要求较高,在南方地区得到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南方地区的地形和土壤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
南方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山地,地形多样,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此外,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因此,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最后,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还适宜果树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由于气候湿润,适合果树生长,南方地区种植了许多果树,如柑橘、香蕉、菠萝等,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丰富的水果,也成为了出口的重要农产品。
此外,南方地区气候温暖,适宜畜牧业发展,牛、猪、羊等家畜在南方地区得到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收入。
总的来说,南方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作物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八下地理人教版第一课知识点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繁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显著,西部以高原和盆地居多,东部存有交叠原产的平原、高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作“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4、河流:水量小、汛期短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得天独厚。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布满,灌溉条件较好,水田分散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原产在河谷和斜坡。
4主要农作物(1) 粮食作物:主要栽种水稻,也栽种小麦。
(2)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 三种常用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范围(1)边线:长江的下游地区,频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保守湿润。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布满,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知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充分利用长江干支流繁盛的水运,可以联系社会各界的内陆地区;同时又就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练习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1一、选择题1.(2014山东济南模拟)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在()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B.秦岭──淮河一线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答案:B解析:A是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C是我国地势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D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原创)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A.第三级阶梯B.第一、二级阶梯C.第二、三级阶梯 D.第二级阶梯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分布。
答案:C解析:南方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以东,主要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此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
3.(2012江西赣江模拟)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A.四川省B.内蒙古自治区C.山东省D.陕西省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南方地区的范围。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在南方湿热的气候下发育了红土地。
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位于以南,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海和海。
3、南方地区的地形:①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显著。
②西部以和为主;③东部、、交错分布;④沿江:有面积较大和。
4、南方地区的气候:①气候类型:湿润的、。
②气温:最热月,最冷月。
③降水: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mm以上。
④主要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⑤影响:由于水热充足,植被常绿,在是热的环境下发育了色土壤。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5、南方地区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耕地多为。
6、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也种植等,还盛产,以及等热带水果。
【试题精选】1、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大多是()A 黑土地B 黄土地C 红土地D戈壁2、南方地区的东部地形()A 以平原为主B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C 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D 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3、下列地形区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华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4、下列关于南方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两种地形分布B都位于第三阶梯C 都位于季风区D 1月平均气温0℃以下5、“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描述的是()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6、受气候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是()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7、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B冬季严寒,夏季凉爽C 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D耕作制度1年1熟或2年3熟8、南方居民的主食是()A 面食B大米 C 小米D杂粮饼9、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水田集中连片的原因()①地势低平②河湖密布③灌溉条件良好④地势起伏大A 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10、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的原因()①气候湿热②水热条件优越③耕地多为水田④土地连接成片A 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11、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黄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方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3.气候特点: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在湿热环境下发展了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5.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南方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好。
2)平原地区,地势地平,河流密布,灌溉条件很好。
3)水田集中成片。
6.南方地区农业特点: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还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点水果。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主要由长江冲击而成,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2.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这里大部分地区的地势地平,河网密布,胡泊星罗,盛产淡水鱼很稻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4.上海的地位,上海市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5.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6.7、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毗邻,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省珠海市毗邻。
2.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和农产品。
3. 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3. 南方地区的水系特征: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等。
4. 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水稻种植业、茶叶种植业、热带水果种植业等。
5. 南方地区的农产品:水稻、茶叶、柑橘、菠萝、香蕉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类型和农产品。
2.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系)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南方地区的典型农业类型(水稻种植业、茶叶种植业)和农产品(水稻、茶叶)。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农业生产,思考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地区农业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
2. 邀请当地农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3. 开展南方地区农业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理解。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李慧复习: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国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吗?
第六章我们认识了北方地区,接下来的第七章我们共同来学习南方地区。
我们马上想到了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才使得南北方地区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这里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绿油油的茶树。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活动1】读图分析:P45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南临南海)
同学们找的很准,不过老师想提醒大家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南方地区,你注意到了吗?(北回归线)
在这样的位置下,形成了富有南方特色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在这老师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南方地区特有的农作物——茶,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下面我们以茶为例,研究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探究2】茶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一般生长在海拔在1000米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坡度小于30°的偏南坡为宜。
结合P45图7.3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主要地形区,说说适合茶树生长的地形条件。
(找一位学生到讲台指图说明)
(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好不好?我们给他点掌声吧)
那么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怎么概括呢?我们再来仔细看图7.3,南方地区四大地形区各不相同,我们说特点是(复杂多样),还有一个特点,提示课件点出巫山、雪峰山,(南方地区跨地势二、三级阶梯),对,我们从海拔和完整性上来看,以巫山和雪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相对完整的高原和盆地,东部是交错分布是平原和低山、丘陵,所以南方地区地形特点除了复杂多样还有一个就是东西差异明显。
下面简单了解一下我国的这四大地形区,完成连线题。
【探究3】
茶树对温度和雨量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年平均气温在18℃~25 ℃,年降雨量大于1500毫米。
结合“中国年平均气温图”和“年平均降水量图”分析南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特点,说说合适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找一位学生到讲台指图说明)
(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好不好?我们给他点掌声吧)
大家还记得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过南方地区的南部吗?所以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亚热带)位于什么干湿区?(湿润区)在这样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叫什么你还记得吗?
(对,是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还记得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吗?提示看广州年内个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简单说,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即湿热。
这种湿热的气候深深的影响着南方地区的其他自然条件,例如,水热充足,则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成为“红土地”。
这也正是茶树所系喜欢的偏酸性土壤。
在南方地区这种自然条件之间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P46活动读图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第3题:(学生合作讨论作出解释,教师总结归纳)
梳理归纳,可见发展农业必须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说到这我们马上又想到了非常适宜在南方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水稻)【探究3】结合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说一说适合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
(提示: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学生讨论并回答
活动:因地制宜思维训练
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三种常见的食材,根据资料,完成p48图7.10中这三种食材与其主要分布区的连线,并解释原因。
小结:南方地区物产丰富离不开其优越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