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构成要素
- 格式:doc
- 大小:686.22 KB
- 文档页数:5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考点
1. 植物种植: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基本的要素,具有丰富的形态、色彩和气味等特点。
包括树木、灌木、花卉、藤本等。
考生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喜光、喜湿、耐旱、耐寒特点,以及它们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园林景观中形成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包括平、丘、陡、坎、谷等。
考生需要了解地势起伏对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景观效果的影响,掌握如何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设计。
3. 水体:水体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可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性和吸引力,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等。
考生需要了解水体形态、水质、水文特性,以及水体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和技巧。
4. 建筑构筑物:建筑构筑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筑、路桥、围墙、亭、台、楼、廊、塔、门、窗、栏等。
考生需要了解建筑构筑物的形态、建筑风格、材料、构建方式,以及它们在园林设计中的使用方法和搭配技巧。
5. 硬质铺装材料:硬质铺装材料是园林景观中的基础设施,包括路面、台阶、墙面、栏杆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硬质铺装材料的特点、使用方式、颜色、形态和处理技巧,以及它们与植物、水体和建筑构筑物等要素的搭配原则。
6. 灯光:灯光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能够强化景观主题、增强景
观细节效果、增加景观的安全性等。
考生需要了解灯光的类型、色彩搭配、位置设置、景观亮度控制等技术要点,掌握如何运用灯光表现园林景观特色。
中国造园有六法即山、水、树、石、路、屋。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来说,有四大要素和“六法”之说,四大要素指的是:山石,水,植物和建筑;还有一种是“六法”之说,就是把山和石分开,加上水、树(就是植物)、屋(就是建筑),再加上园林中的路,共六大要素;也有人归结为花木,水泉,山石,点缀,建筑,路径,这种说法加上了点缀,也是组成了六个要素。
关于园林构成要素的说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园林构成要素当中的植物这一构成要素。
山水是构成园林的最基本的要素,造园可以概括为掇山理水,而植物是掇山理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犹如山峦之毛发,水景也需要植物来点缀衬托。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风,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
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但是大面积的草坪却在古典园林中很少出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草坪又可以称为是“规矩草”,之所以称为是规矩草,是根据草的生长特征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草坪必须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出其魅力来,而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原则是“人工仿效自然”,古典园林所创造的是一个“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一个有若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景物是自由的、不规则的、非几何图形的,而修剪草坪好像就不是纯粹地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的景物有了一定的改造,所以说这一点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相违背的。
古人造园并不是不对构成要素进行人工的改造,只是在人工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意境,尽量做到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如园林中的理水手法,根据水流动的特性,开凿出了蜿蜒曲折的水池,还要设计出一个水口,寓意水是有源头的,是流动的,这些虽然都是人工创造的,但设计得非常巧妙,顺乎自然,让人看不出加工过的痕迹;还有园林中的人工堆山,也是用自然界中的石头,按照大自然中山的形势堆砌而成,也做到了顺应山的走势,惟妙惟肖。
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选。
1.园林构成四大要素有。
(C)A.筑山,理水,植物,动物B.筑山,建筑,动物,植物C.筑山,理水,植物,建筑D.理水,植物,建筑,动物2.以下不属于古埃及园林类型的一项是。
(B)A.宫苑园林B.学术园林C.圣苑园林D.陵寝园林3.伊斯兰园林属于园林范畴。
(B)A.自然式 B.规则式 C.混合式 D.古典园林4.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的是。
(D)A.美第奇式园林B.台地园林C.巴洛克式园林D.勒诺特尔式园林5.御花园又名。
(B)A后殿B后苑C名苑D名殿6.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时期。
(C)A、秦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7.以下不是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风格特征的是。
(D)A. 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
B.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
C.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注重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
D.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往往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辟出一小块空地,里面装饰者孤植树和树丛。
9. 不是苏州四大名园中的。
(A)A、辋川别业B、拙政园C、狮子林D、沧浪亭10. 中国园林的形成是在(时期)。
(A)A.秦 B、汉 C、宋 D、唐11.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中园最能体现伊斯兰庭院特色。
(B)A. 里亚德B. 桃金娘C. 达拉克萨D. 罗汉松二、多项选择。
1.以下哪种是园林建筑局部造型屋顶的造型艺术。
( ABD)A悬山B硬山C骊山D歇山2.多选题:中国古代的园林类型是。
( ABC)A.皇家园林B.私家园林C.寺观园林D.陵寝园林3.下列不属于别墅园的是。
( AB )A、泰姬陵B、胡马雍陵C、夏利玛尔园D、里夏德园三、填空。
1. 按园林的构成的方式分,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哦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3. 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园林景观的构成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很多,下面主要从地形、水体、园林植物、园林建筑与小品、园路、园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形地形或称地貌,是地表的起伏变化,也就是地表的外观。
园林主要由丰富的植物、变化的地形、迷人的水景、精巧的建筑、流畅的道路等园林元素构成,地形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其他所有的园林要素都是承载在地形之上,与地形共同协作,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因此地形可以看成是园林的骨架。
不同地形形成的景观特征主要有四种:高大巍峨的山地、起伏和缓的丘陵、广阔平坦的平原、周高中低的盆地。
山地的景观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划分空间,形成不同景区;形成景观制高点,控制全局,居高临下,美景可尽收眼底;凭借山景。
山,或雄伟高耸,或陡峭险峻,或沟谷幽深;或作背景,或作主景,都可借以丰富景观层次;山的意境美。
例如,我国的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格局,源自传说中的蓬莱三仙岛,是人们对仙境的向往。
地形在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种:(一)分隔空间可以通过地形的高差变化来对空间进行分隔。
例如,在一平地上进行设计时,为了增加空间的变化,设计师往往通过地形的高低处理,将一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
(二)改善小气候从风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地形的处理来阻挡或引导风向。
凸面地形、瘠地或土丘等,可用来阻挡冬季强大的寒风。
在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为北风或西北风,为了能防风,通常把西北面或北部处理成堆山,而为了引导夏季凉爽的东南风,可通过地形的处理在东南面形成谷状风道,或者在南部营造湖池,这样夏季就可利用水体降温。
从日照、稳定的角度来看,地形产生地表形态的丰富变化,形成了不同方位的坡地。
不同角度的坡地其接受太阳辐射、日照长短都不同,其温度差异也很大。
例如对于北半球来说,南坡所受的日照要比北坡充分,其平均温度也较高;而在南半球,则情况正好相反。
(三)组织排水园林场地的排水最好是依靠地表排水,因此通过巧妙的坡度变化来组织排水的话,将会以最少的人力、财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园林知识点1. 园林定义园林是指运用植物、建筑、水体、地形等自然和人工元素,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功能要求,创造的一种具有游憩、观赏、生态等功能的环境空间。
2. 园林分类- 按照地域风格分:东方园林(如中国园林、日本园林)、西方园林(如法国园林、英国园林)。
- 按照功能分:公共园林、私家园林、主题园林(如植物园、动物园)。
- 按照规模分:大型园林、中型园林、小型园林。
3. 园林设计原则- 和谐原则:园林中的各个元素应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
- 功能性原则:园林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如休闲、运动、教育等。
- 生态原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文化性原则: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
4. 园林构成要素- 植物:园林中的主要元素,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地被等。
- 建筑:亭、台、楼、阁、桥梁等,具有实用和装饰双重功能。
- 水体:湖泊、溪流、瀑布、喷泉等,增加园林的动态美。
- 地形:通过堆山、挖湖、筑路等方式创造地形变化,丰富景观层次。
- 道路与广场:为游人提供行走和集散的空间。
5. 园林植物配置- 季节变化:根据植物的季节特性进行配置,保证四季景观。
- 色彩搭配:合理运用植物的色彩,创造和谐的视觉感受。
- 空间层次:通过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 功能分区:根据园林的功能区域,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6. 园林施工与养护- 施工准备:包括地形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植物材料准备等。
- 施工过程: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建筑施工等。
- 养护管理:定期进行植物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证园林景观的持久美观。
7. 园林景观评价- 美学价值:园林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 生态价值:园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 文化价值:园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 社会价值:园林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8. 园林发展趋势- 生态园林: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 智能园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园林管理效率。
★地形、园路、山石、园水、植物、建筑共同组成造园的六大要素。
一、地形园林地地形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
它是园林的骨架,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
按照园林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同造景有关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统筹安排景物设施,对局部地形进行改进,使园内与园外在高程上具有合理的关系。
这个过程叫做园林地貌创作。
园林地貌的创作原则可概括为:1、因地制宜。
园林地貌处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
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
中国有不少古典园林是因地制宜造园的佳例。
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原称瓮山)是北京西山的余脉。
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以前,山南地势低洼,附近的玉泉和龙泉泉水汇集,形成瓮山泊,乾隆十五年(1750)兴修清漪园时,结合兴修水利进行了地形改造工程,加以浚深,并向东、西拓宽。
挖出的湖土除留筑湖上三岛和东、西堤外,部分增筑于瓮山东麓。
又在瓮山北麓挖出一条河(原称后溪河,即今后湖),所出土方沿北园墙堆筑了一列土丘。
原来单调的地形经过这些改造,顿然改观,形成山环水抱之势。
2、师法自然。
园林地貌创作要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掇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3、顺理成章。
在布置山水时,对山水的位置、朝向、形状、大小、高深,山与山之间,山与平地之间,山与水之间的关系等,作通盘考虑。
全园山水地貌的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
地貌创作要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确定山体或水体岸坡的坡度,使之稳定持久。
4、统筹兼顾。
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施工时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长。
在造景方面,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山水须有建筑、植物等的点缀;园中建筑及其他设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
二、园路园路作为园林的脉络,是联系各景区和景点的纽带,在园林中起着较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园路起到导游的作用,它组织着园林景观的展开和游人观赏程序。
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及营造原则(一)构成要素:中国园林的构成,主要有楼台亭阁、林木花草、山水石头和诗文楹联六种要素。
下面逐一加以简介:1、山这里说的不是自然界的真山,而是园中的叠石假山。
以叠石为山模仿大自然,起于西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
他筑菟园,“园内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蔡质《汉宫典职仪式选用》)。
园内的假山叠石,可以使园林增添曲径通幽额隐秘美感,峰石的千姿百态又使园林悄然鲜活起来。
另外,山峰的峭拔坚挺,也使园林增添了内在的气质和骨力!假山叠石的制作宗旨,总的来说是师法自然,因园而异。
大型园林,可以叠成崇山峻岭、长溪深涧、高树丛林和垂悬藤萝的胜景。
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用叠石仿巫山十二峰和洞庭九派,重岩叠峦,逶迤连绵;宋代的卫清叔园,“一山连绵二十亩”。
中型园林可在园林的一端或靠墙临水处构筑小型山峦,如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右侧的叠山就是如此。
但不管是大型假山还是小型叠石,有几个要素必须注意:一是要有烽岩,这样才能构成轮廓线。
烽岩设在高处,可三面脱空,散置上下高低;亦可集中一处如群峰攒聚,具有雄伟之势;亦可孤峰突兀,显其峭拔之躯。
二是要有洞穴。
假山有洞方能出奇。
洞穴婉转上下,直穿山腹,以得曲折幽深之趣。
洞口一般设山涧峡谷,更显其幽曲深邃。
三是在假山间要布置溪涧,浅则为溪,深则为涧。
在临水处的岩下置片石,设石矶,自然分布,稍出水面,更增其涧道盘曲、林壑幽深之美。
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堆垒假山叠石的技法如今的园林叠山,似每况愈下,堆得好的少,差的多。
有的假山,堆得杂乱而臃肿:有的不管湖石、黄石或花岗石,见石就堆,假山成了乱石堆。
如此等等,难以入目。
要堆好假山,首先须懂得假山艺术之所在。
堆山之术,不同于建筑设计,可以用图纸来表述,然后按图施工,达到设计者原先之意图。
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
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
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
园林构成要素①地势、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景物;②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③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构成要素的分类;自然景观要素;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第二节自然景观要素土地;水;生物;天文气象。
第三节历史人文景观要素名胜古迹景观;民俗文化景观;文物艺术景观;地点文化景观。
•一、植物物理特性及功能•1、色彩•反射光波波长决定,并显示出视觉特点,能喜迎人的注意力、阻碍情绪、制造风味。
•2、形状•植物和植物群体的形状。
每种植物以其专门的形状建立起功能特性。
季相特点、堤湾宜柳一样植物形状:圆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直立型、悬垂形、铺地势、不规则形等。
•3、质感•植物表面质地。
物质表面的触觉和视觉特点,取决于植物组成单元的形状、尺寸和总体。
•功能(一)功能•提供遮荫、减噪、防止水土流失、抗污防辐射的工程功能•改变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气候改造功能•制造各种空间的建筑功能•供人馆长、给人美感的美学功能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1、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园林空间是包括时刻在内的思四维空间。
随时刻变化发生着变化,这要紧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上面。
2、利用园林植物制造观赏景观这是由植物专门的形状、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
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
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概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表达树木的群体美,也表达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漂亮的画面及常讲的花坛,确实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
3、利用植物制造空间一样来讲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
视线杂乱的地点用致密的树遮挡。
4、利用植物改造地势高大乔灌木种于地势高处,能加强高耸感,种于凹处使地势平缓,。
5、能够起到烘托作用通过枝条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烘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是建筑形体,突出两种质感。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去参观过古典园林的人都会惊叹园林之美,在我们观赏之余你是否有去观察过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欢迎阅读!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一)筑山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山”虽然有真山,但多为假山。
包括土山、石山及土石山,能够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假山,主要是指石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突出标志。
为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山景要有峰、谷、洞、石等形态组合,园林设计可选择不同造型、色泽、纹理的块石,创造小尺度自然的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景观。
在堆积章法和构图上,要体现天然山岳的构成规律及风貌,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因此,成功的假山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写,是在小地段内展现出的咫尺山林和千岩万壑。
叠石是我国古代园林造景的基本要素。
叠石一般用三种岩石,它们是太湖石、黄石和宣石。
太湖石玲珑剔透,黄石浑厚粗犷,宣石质地如雪故称雪石。
著名的太湖石叠石有苏州的留园三峰,黄石叠石有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洞,宣石叠石有扬州个园的冬石雪狮。
我国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之说。
扬州个园的假山分为三大区域,分别用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叠成,一园三色假山,手法不同、风格各异,总体设计却一气呵成,立意之精巧,气势之深雄,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堆山叠石的高超技艺,因此有“扬州个园以山胜”之美誉。
(二)理水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是对自然界中河湖、溪涧、泉瀑、渊潭的艺术概括。
理水是按水体运动的规律,经人为抽象概括,再现自然的水景。
水是园林中的血液,为万物生长之本。
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的感受,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土壤和空气湿度,使花木茂盛;还可与园林其他要素协调对比,产生湖光山色、波光倒影,使景色更丰富生动。
水景组织要顺其自然,静态与动态序列布局,取决于地形,并经艺术处理,大片洼地成湖泊,窄细之谷为溪涧,狭长水体为河流,泉瀑积聚为渊潭。
水面形状要自然,水贵在曲,即使小水面,也要曲折有致、有聚有分、有急有缓、有瀑有流,并用山石点缀岸矶港汉,制造水口以显示水有源头。
园林构成要素摘要:园林是现代化城市中绿化规划的主要手法之一,目前我国园林的设计理论大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园林。
不同风格的园林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山水结合,融山予水是布置园林的主要内容。
园林的的美是通过各种要素的组合,协调来表现的。
关键词:园林、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一座园林,可以多些山水成分,或者侧重于植物造景,或者建筑密度较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结合。
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边便相应地成为了造园的四大要素。
一、园林的地形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园林地形是人为风景的艺术概括。
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
有了良好的地形,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因而地形成为园林的造景基础。
地形地貌主要有一下功能: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园林中各种活动内容很多,景色也要求丰富多彩。
地形应满足各种要求。
如有人集中地地方和体育活动的场所要平坦;登高远眺要有山岗高地;划船、游泳、养鱼、栽藕需要河湖。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用地形起伏,改善小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
3、解决排水问题可利用地形排除雨水和各种人为的污水、淤积水等。
利用地面排水节约地下排水设施。
地面排水坡度大小,应根据地表情况及不同土壤结构性能来决定。
4、分隔空间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
5、控制视线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
6、美学功能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常常都以地形作为依托。
凸、凹地形的坡面可作为景物的背景,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与地形之间具体良好的构图关系。
山石和假山作为园林要素中的主要部分。
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里就布置了不少的山石。
山石的作用不仅是供游人观赏,也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山石的外形设计,不是纯粹的造型设计,也可以适当地赋予一定的人文意义。
比如山石的雕塑,校园的设计中融入名人的雕塑或是具有抽象意义的石头雕塑。
当然,除了独立的设置外,成群重叠的山石也是园林中的特色之一。
不少中国皇家园林中,供皇家贵族游憩的假山堆独具特色,给人以灵活的神秘感。
二、园林的水体从自然山水风景到人工造园,山水始终是景观表现的主要素材。
园林中的理水和叠山一样,不是对自然风景的简单模仿,而是对自然风景作抒情写意的艺术再现,经过园林艺术加工而创造出不同的水型景观,予以不同情趣的感受。
园林中的水体,多为天然水体略加人工改造或掘池而形成的。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要素之一,也是植物的生命所系。
水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在园林的设计中,对水和水体的设计也可为园林天上点睛之笔,甚至以水系为园林设计的特色(如颐和园和许多苏州私家园林)。
在自然界中,水游泉、池、溪、涧、潭、河、湖、海等形态,水有向低处流的特性,不同的边界、坡度、力的影响,水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水的穿透性使得水可以形成各种形态的边界,水的无色可以使水透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水的光阴变化之丰富可以使水与建筑完美的融合,水发出不同的声响也可称为园林的焦点之一(如西安大雁塔广场上亚洲最大的旱地音乐喷泉)。
在水和水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它本身的形态样式之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它与周围景观或者是人的紧密结合,可以适当地设置他们之间的互动项目。
比如在湖中养鱼,可供游人喂食等。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水体不仅是利于环境的观赏性,有时也能给环境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比如过大面积的水体会招引蚊虫,如若是城市中的园林,则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干扰。
因此园林的设计当中应该将环境保护措施列入其中。
水体按形式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自然水体,是保持天然或者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溪、涧、泉、瀑等;②规划式水体,人工开凿成的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谭、水井等;③混合式水体,是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
按水流形态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静态水景,如海、湖泊、池沼及潭等;②动态水景,如瀑布、喷泉、溪流、涌泉、曲水流觞等。
按水体使用功能可以分为:①观赏水体;②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
三、园林植物的配置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
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
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
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的配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
园林中草药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观鱼游,听鸟鸣等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
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思四维空间。
随时间变化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上面。
2、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这是由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
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
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势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体现树木的群体美,也体现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美丽的画面及常说的花坛,就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
3、利用植物创造空间一般来说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
视线杂乱的地方用致密的树遮挡。
4、利用植物改造地形高大乔灌木种于地形高处,能加强高耸感,种于凹处使地形平缓,。
5、能够起到烘托作用通过枝条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烘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是建筑形体,突出两种质感。
现代园林中常以绿树作为雕塑材料,通过色彩对比强调某一特定的空间。
6、利用植物进行意境创作人们借助植物抒发感情,寓情于景。
例如;松柏以其苍劲挺拔、虬枝古朴的形态,来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
园林绿地可借鉴其特点,创造有特色、寓意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可以依据其外观、颜色、生长周期等进行生物性质的分类,对于园林设计来说,主要是以其外观分为乔木(大乔木20m以上,中乔木8~20m,小乔木8m以下)、灌木(大灌木2m以上、中灌木1m以上、小灌木高度不足1m)、盘藤植物、竹类、花卉、水生植物和草皮这七类。
依据植物的各种布置方式,有森林、树群、树丛、对植、单植、行植及绿篱、地表种植、攀援种植、水体绿化和花坛这十种。
在一个园林的总平面图当中,所谓的“绿化”,也就是植物的面积是占有绝大部分的。
植物的选择不仅对园林的整体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局部的小品、建筑或其他要素的布置。
其依据有以下几点:①颜色植物的颜色应从园林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周边建筑小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尽量做到园林在一年四季内均不“失色”,颜色合理搭配,不过与单一等原则。
②高度园林植物的配置应该顾及园林整体设计方案的意图,比如游乐性园林应多设置高大建筑以利于给游人遮阳。
植物的摆置尺度应尽量与周边建筑景物搭配,和谐一致。
比如在一天鹅卵石步道的两侧应尽两部设置乔木甚至灌木,不同的路边小花或者仅是绿地便可达到宜人的效果。
③品种植物品种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点。
由于地理环境、土壤土质、空气质量等自然因素的不同,园林内植物品种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丰富园内植物种类,花草树木合理搭配植物的分配。
四、园林建筑和小品建筑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建筑和建筑的适当组合,包括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等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
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园林建筑小品则是属于园林绿地中的小型装饰品,供游人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或为了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小型园林设施,包括园椅、园凳、园桌、园灯、标志牌、洞门、栏杆等等带有装饰性的细部处理,它的内容比较丰富,体量轻巧,造型别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建筑小品在城市各类绿地中,都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轻巧美观的造型,起着点缀环境、美化环境、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成为园林绿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城市环境建设的景观作用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对园林建筑小品进行研究,分清种类,发掘其在园林中的用途,这有利于理清当今园林建筑小品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其能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的特点,学以致用。
园林建筑小品体量轻巧、造型精美,既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因其形态长存,不随季节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
由于其体量小巧,一般不具有可供游人入内的内部空间,它们既有技术上的要求,又含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
因此,在园林中其造型取意均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精心琢磨并能与园林整体环境协调一致。
五、总结在园林的设计中,植物、山石、水体、铺地和小品都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因素,设计时应将各方面综合的考虑。
每个要素的设计都有适当的原则,但是不必完全的遵循原则,将其作为设计的依据,这样才能完成一个相对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