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构成要素
- 格式:pptx
- 大小:80.73 MB
- 文档页数:52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自然要素: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园林景观的基础,包括山脉、丘陵、水体、平原等地形特征。
地势的高低起伏、平坦或倾斜的程度对园林景观的营造和布局有重要影响。
2.气候环境:气候是园林景观的重要自然要素。
如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对植物的生长和景观呈现产生直接的影响。
3.水体:水体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要素,包括湖泊、河流、溪流和喷泉等。
水体可以使园林增添生气和动感,提供水源和水分供给,同时还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
4.植物:植物是园林景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包括大树、花卉、灌木、草坪等。
植物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能提供阴凉和氧气,吸收有害气体等。
不同的植物种类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人工要素:1.建筑和构筑物:建筑和构筑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要素,包括亭台楼阁、桥梁、休憩设施、人行道等。
建筑和构筑物可以提供人们休憩和观赏的场所,丰富景观层次,增加空间感和立体感。
2.园林道路:园林道路是人们游览园林的重要交通工具,包括步行道、车道、自行车道等。
园林道路的设置和布局需要考虑交通流量、通行安全、景点连通等因素。
3.景观艺术品:景观艺术品是园林景观中的装饰要素,包括雕塑、石头、花坛、喷泉等。
景观艺术品可以增添园林景观的艺术氛围,丰富景观层次,提升观赏价值。
4.灯光和音乐:灯光和音乐作为园林景观的表现手段,可以通过不同的灯光色彩和音乐旋律调动人们的情绪,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景效果。
5.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包括厕所、休息亭、餐饮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等,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便利。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
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体和植物;人工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和构筑物、园林道路、景观艺术品、灯光和音乐以及配套设施。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和融合,共同营造出美丽、宜人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及设计园林景观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和设计,将人类社会建设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一种人造的景观。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及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根据其主要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1.植物: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可以根据不同的实景和主题选择不同的植物。
例如,在花园中选择花草树木,可以增添色彩和形状的丰富;在公园中选择大多数草坪和树木,可以提供休闲和遮荫的功能。
2.水体:水体是另一个重要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具有装饰、冷却和增添水分的功能。
园林景观中的水体可以是湖泊、池塘、人工喷泉等形式,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地形:地形是园林景观中的基础要素,可以通过调整地势、建造山丘和坡地等方式,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地形设计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并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体验。
4.构筑物:构筑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是建筑物、桥梁、雕塑等。
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构筑物,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和故事性,使游客在园林中有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感。
二、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1.整体性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考虑整体性,即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各个要素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应该注重色彩、形状和比例的搭配,以及人们的视线引导和路径布置,使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2.功能性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其功能性,即通过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位置和功能,使园林景观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休闲区、游乐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在花园中设置花坛和花园小径,以供人们观赏和散步。
3.生态性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其生态性,即通过合理选择和处理各个要素,使园林景观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设计师可以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减少人工施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水体的净化和保护等,以保护和改善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
4.表达性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其表达性,即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要素,传达出特定的主题和意境。
简述园林的五大要素园林是人们为了美化环境而创建的一种人工景观,它是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产物。
园林要素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五大要素:景观、建筑、水景、植物和装饰物。
景观是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水、云雾、湖泊、溪流、瀑布、花海、树林等,人工景观包括宫殿、桥梁、亭台、楼阁、坛庙等。
景观要素不仅能烘托出整个园林的氛围,也能让人们在其中体味到自然的美妙。
建筑要素是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包括了有观赏功能的建筑,如亭、观、阁、榭,或是使得园林有更好的使用价值的建筑,如东屋和西屋等。
建筑要素在整个园林的布局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园林具有功能与美观两个方面。
水景要素是园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势的流动、水声的悦耳、水气的清新都是园林中较为重要的需求。
水景要素包括湖泊、池塘、喷泉、瀑布、河流等,它们美化了环境,而且还能够起到调节气温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
植物要素是构成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植物要素包括了花、草、树等,在园林中可以种植各种花卉、果树、名贵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他们为园林增色不少,静下心来,感受植物的独特美之感。
装饰物要素是园林中最具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要素之一。
装饰物要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动物雕塑、人物雕塑、花草、灯饰、花圃、壁画等。
装饰物要素可以起到点缀园林、增加园林整体的审美价值等多重效果。
五大要素是园林整个构成的基础和前提,它们要在总体设计中协调统一,达到整体美感的效果,也要通过局部设计去闪耀或扮演一定的角色。
园林既要注重整体的设计理念,又要注重细节的把握。
总之,五大要素是构成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五个基本元素,众多要素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美轮美奂的园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园林设计要求美学、功能性和经济学原则,在景观设计中注重大方开朗的设计风格,让游览者眼前一亮。
在空气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园林绿化的工作成为园林工程的重中之重,那么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有哪些呢?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希望有所帮助!1、地形设计园林的构景要素包括地形地貌、山水、建筑和道路、树木花草,在园林景观中,地形直接联系众多的环境因素,地形形式有平坦地形、凸地形、凹地形、山脊和谷地,在进行地形处理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原有地形,如果在具有草原、江、丘陵等这样的地段上,只要稍加人工的点缀和润色,就能成为风景名胜,要善于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在园林绿地中,开展的活动较多,在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不同的分区,例如文化娱乐活动要求有较多的室内外活动场所;在对地形的设计过程中,要有利于地面排水,因为园林绿地中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游人,碰上雨季,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积水,因此要在设计时利用地形的坡度排水,合理安排分水和汇水线,确保游人的安全;城市中的园林用地一般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改善地形环境,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地形设计中要参考的要领为:主次分明、有观赏性、有层次性、有曲折性,例如,模仿自然界的山岭,建设错落有致的景观山岭,在有山坳、山水结合的项目工程还可以设计一些瀑布、溪水等,还可以引进欧洲国家的设计风格,把地形设计成一个个高低不同的台地。
应该注意的是,地形设计必须具有整体的连续性,用地边缘必须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相协调,设计的土方填挖量应保持内部平衡,并尽量利用原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对于较高的土山,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原有地形的承载能力,需要时进行特殊施工和加固措施。
2、水体设计水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园林水体具有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可以溶解有害气体,大型水面还可以进行水上游玩项目的设计,园林的水面也是许多水生植物的生长领域,因此可以在水体上增加绿化面积。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一、空间布局:1.中心景点的选择:作为一个园林景观的核心,中心景点往往是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在布局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优化设计。
2.主次分明:园林中主要景点的位置应当突出,次要景点的位置则相对较次,形成明确的主次关系。
3.空间层次:景观布局中要有明确的空间层次感,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二、植物景观: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园林中各类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1.植物选择:选择合适的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要素,植物的种类可以决定园林的风格和氛围。
比如,选择花卉可以增加色彩的变化和美感,选择乔木可以增加庄严感。
2.植物布局:植物的布局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和风格要求,可以通过合理的组合和分布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三、建筑景观:建筑景观是园林景观中另一个重要要素,包括了各种建筑物和建筑结构。
1.建筑选择:选择建筑物的样式和设计风格需要与整体园林景观相协调。
建筑物的造型和材料可以选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风格,也可以选择与周边环境形成对比的风格。
2.建筑布局:建筑物的布局需要与整体园林景观的空间格局协调一致,可以通过合适的空间位置和布局来突出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四、水景:水景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一种要素,包括了池塘、喷泉、溪流等。
1.水体选择:选择适合的水体形式和面积可以根据园林的规模和特点来决定。
大型园林可以选择较大的水池或湖泊来作为主要水景,小型园林可以选择小巧的喷泉或人工溪流来作为空间点缀。
2.水景布局:水景的布局需要考虑水体和园林景点的相互关系,可以根据植物的分布和建筑物的位置来安排水景的位置,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总之,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考虑到空间布局、植物景观、建筑景观和水景等多个方面的要素。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布局,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和美感的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园林的构成要素包括:视觉空间、园林植物、园艺艺术、道具装置、水利工程、微环境工程以及服务空间等元素。
一、视觉空间:视觉空间是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具表现力和气氛塑造力的因素之一。
它综合运用了空间的复杂关系和空间的造型特征,有时通过曲线、直线和明亮的颜色来表现,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空间感。
此外,空间中还用一定的比例和调和关系,充分体现园林中的主空间、辅空间、垣空间以及不同景点的比例和位置。
二、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园林建筑最常见和最重要视觉元素,植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可以帮助空间形成有特色的生态环境,是园林空间有机组成部分。
应该充分考虑到植物造型表现力强、种植方式多样、色彩美化等特点,从而根据园林建筑规划的设计宗旨,合理使用各种植物赋予园林生动的色彩和造型,使整个园林充满生命活力。
三、园艺艺术:园艺艺术是一种将艺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的艺术形式,它往往是多种园林要素的综合运用而形成的艺术系统,例如植物的布置、建筑物的布局、水面的处理、软硬园林设施的安排,以及园林空间背景色调、立体构图和景观图案等。
四、道具装置:道具装置是一种园林装置,可以产生节日氛围或者体现园林视觉空间感受,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如雕塑、灯具、亭子、池塘、花台、果园、桥梁、小山石、小径等等。
五、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园林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变景观外观,而且可以加强园林空间的统一性及艺术感,从而提高园林建筑的审美感受。
我国园林中,经常采用池沼、曲渠、小桥等自然形态的水利工程,以提高景观体验、美化风景区。
六、微环境工程:微环境工程是园林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规划和改造室内外的空间、设置空间器件和材料来调节室内外的环境。
微环境工程可增加空间的意义,以及营造出独特气氛,可以控制室内外温度、湿度、耗能等,也强调空间和材料在形式、程度、空间分布上的关系。
七、服务空间:服务空间是指园林建筑中放置繁琐家具的空间、洗手间的空间以及儿童活动场所等支撑设施所需的空间。
园林景观的六大要素
园林景观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其美妙之处在于其六大要素:构图、色彩、质感、形态、气息和意境。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六大要素。
一、构图
构图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
它是园林景观的基础,决定了整个景观的形式、空间和结构。
好的构图应当符合自然、美观、适用和实用的原则,使整个景观呈现出和谐、统一、平衡的效果。
二、色彩
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情感和氛围。
色彩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季节、气候、植被、建筑等因素,使整个景观呈现出舒适、和谐、美丽的效果。
三、质感
质感是指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材料的表面纹理、光泽、质地和手感等特征。
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质感,使整个景观呈现出丰富、有趣、独特的效果。
四、形态
形态是指园林景观设计中各种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比例和布局等特征。
好的形态应当符合自然、美观、适用和实用的原则,使整
个景观呈现出和谐、统一、平衡的效果。
五、气息
气息是指园林景观设计中各种植物和景观元素所散发出的气味。
通过运用不同的植物和景观元素,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气息,使整个景观呈现出清新、芬芳、宜人的效果。
六、意境
意境是指园林景观设计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色彩、质感、形态和气息等要素,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意境,使整个景观呈现出独特、深刻、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园林景观的六大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只有在这些要素的协调和统一下,才能创造出美丽、和谐、宜人的园林景观。
园林主要构成要素浅析
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景观、植物、建筑、水体和硬质构筑物等。
1. 景观:园林景观是园林设计的核心要素,它包括山水、草坪、花坛、石景等,用来营造出各种美丽、宜人的环境效果。
2. 植物:植物在园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提供美丽的景观效果,还能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吸附有害气体等。
常见的园林植物包括树木、花卉、灌木、草地等。
3. 建筑:园林中的建筑物不仅是为了提供休憩、娱乐等功能,还在视觉上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建筑物可以是亭子、楼阁、走廊、假山等,可以是传统的中式建筑,也可以是现代的建筑风格。
4. 水体:水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它可以通过水池、喷泉、水景等形式来体现。
水体不仅能够增添宁静、凉爽的感觉,还可以形成反射景观,丰富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
5. 硬质构筑物:硬质构筑物是指园林中的石材、木材、塑料等材料所建造的结构,它们不仅有实用价值,还能够为园林增添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硬质构筑物可以是小桥、栈道、雕塑等。
这些构成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通过合理的组合和布局,可以打造出具有美感、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园林空间。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考点
1. 植物种植: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基本的要素,具有丰富的形态、色彩和气味等特点。
包括树木、灌木、花卉、藤本等。
考生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喜光、喜湿、耐旱、耐寒特点,以及它们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园林景观中形成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包括平、丘、陡、坎、谷等。
考生需要了解地势起伏对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景观效果的影响,掌握如何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设计。
3. 水体:水体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可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性和吸引力,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等。
考生需要了解水体形态、水质、水文特性,以及水体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和技巧。
4. 建筑构筑物:建筑构筑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筑、路桥、围墙、亭、台、楼、廊、塔、门、窗、栏等。
考生需要了解建筑构筑物的形态、建筑风格、材料、构建方式,以及它们在园林设计中的使用方法和搭配技巧。
5. 硬质铺装材料:硬质铺装材料是园林景观中的基础设施,包括路面、台阶、墙面、栏杆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硬质铺装材料的特点、使用方式、颜色、形态和处理技巧,以及它们与植物、水体和建筑构筑物等要素的搭配原则。
6. 灯光:灯光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能够强化景观主题、增强景
观细节效果、增加景观的安全性等。
考生需要了解灯光的类型、色彩搭配、位置设置、景观亮度控制等技术要点,掌握如何运用灯光表现园林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的构成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很多,下面主要从地形、水体、园林植物、园林建筑与小品、园路、园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形地形或称地貌,是地表的起伏变化,也就是地表的外观。
园林主要由丰富的植物、变化的地形、迷人的水景、精巧的建筑、流畅的道路等园林元素构成,地形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其他所有的园林要素都是承载在地形之上,与地形共同协作,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因此地形可以看成是园林的骨架。
不同地形形成的景观特征主要有四种:高大巍峨的山地、起伏和缓的丘陵、广阔平坦的平原、周高中低的盆地。
山地的景观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划分空间,形成不同景区;形成景观制高点,控制全局,居高临下,美景可尽收眼底;凭借山景。
山,或雄伟高耸,或陡峭险峻,或沟谷幽深;或作背景,或作主景,都可借以丰富景观层次;山的意境美。
例如,我国的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格局,源自传说中的蓬莱三仙岛,是人们对仙境的向往。
地形在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种:(一)分隔空间可以通过地形的高差变化来对空间进行分隔。
例如,在一平地上进行设计时,为了增加空间的变化,设计师往往通过地形的高低处理,将一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
(二)改善小气候从风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地形的处理来阻挡或引导风向。
凸面地形、瘠地或土丘等,可用来阻挡冬季强大的寒风。
在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为北风或西北风,为了能防风,通常把西北面或北部处理成堆山,而为了引导夏季凉爽的东南风,可通过地形的处理在东南面形成谷状风道,或者在南部营造湖池,这样夏季就可利用水体降温。
从日照、稳定的角度来看,地形产生地表形态的丰富变化,形成了不同方位的坡地。
不同角度的坡地其接受太阳辐射、日照长短都不同,其温度差异也很大。
例如对于北半球来说,南坡所受的日照要比北坡充分,其平均温度也较高;而在南半球,则情况正好相反。
(三)组织排水园林场地的排水最好是依靠地表排水,因此通过巧妙的坡度变化来组织排水的话,将会以最少的人力、财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园林的构景要素园林的构景要素包括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和道路等,我来给你分享一下其中的要领。
一、山石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山石的选材。
不同的石材有不同的质感和风格。
比如太湖石,多孔多窍、玲珑剔透,非常适合营造奇峰怪石的景观。
一开始我老是做不好山石的堆叠,不是看起来过于呆板就是平衡掌握不好。
后来发现窍门在于“相石立意”,就是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纹理先构思好要塑造的造型。
假如要做一个假山,大型的石材作为基础和主峰,小的石头来点缀或者补漏。
要领就在这里,石头的组合要有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有藏有露。
比如说有些中式园林里会做出登山的小路蜿蜒在假山中,这中间山石的布局就要考虑到人的行动路线。
还有个诀窍,在山石的缝隙间适当地种上些小草或者藤蔓,会长出自然的野趣。
二、水体水体也是个关键要素。
像人工湖要掌握的是它的形状和驳岸的处理。
形状最好是不规则的曲线,这样更灵动。
我发现水体边缘要是那种自然式的缓坡入水就很棒。
驳岸可用石头或者植物进行修饰。
对于一些小型的水景,像溪流,水的流速很重要。
我一开始做的时候流速太快太急,感觉很突兀。
后来才知道可以通过控制水源高度和溪流底部的坡度来掌握流速。
而且水体要有一定的深度变化,制造出深潭浅滩的效果。
这就像真实的河流一样,有深有浅更有层次。
例如苏州园林里的水,有清澈幽深之处,映照出四周的亭台楼阁,又有潺潺浅流,人可跨过独特的汀步。
三、植物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容易被人忽视一些技巧。
不同季节要有不同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四季的变化。
要选择本地植物为主,比较好养活。
我在实践中发现,在配置植物群落的时候要注意高低搭配。
乔木下面种灌木,灌木下面再搭配草本植物。
比如说大的银杏树下种杜鹃,杜鹃周边再长点麦冬之类的小草。
这样看起来有层次感,空间利用也很合理。
像日本的枯山水园林虽然植物相对少但特别讲究,青苔就是重头戏,在铺设青苔的时候要保证土壤的湿度和透气性才能让青苔生长良好。
而且植物的色彩搭配也要考虑到,比如黄的迎春花,红的海棠,绿的竹子一起就会色彩丰富。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课件 (一)园林设计是一门艺术,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如植物学、地质学、人文学等,但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构成要素。
从一定程度上说,园林设计的质量取决于它的构成要素和构成设计。
一、园林构成要素1. 空间要素:园林中设计的空间要素包括广场、绿地、林荫道、花境、水系及建筑等。
其中,广场是园林的主要场地,它是人活动的中心。
绿地是园林中人们休闲、运动、游戏的场所。
林荫道则是将园林内的各个区域连成一个整体的中心线路。
建筑物则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园林注入文化底蕴,使其更有内涵。
2. 植物要素:植物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植物的种类、品种、颜色、高度、分布都会直接影响园林的美感。
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植物搭配,达到丰富性、美观性、生态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3. 色彩要素:色彩是园林设计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可以通过花草植物、建筑物等元素来表现,是产生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色彩要素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园林增添趣味和情趣。
4. 材质要素:园林建筑物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材质,它决定了建筑物的质感、色泽、硬度、光泽等。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符合园林场地使用、环境特色、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要求。
二、构成设计构成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各要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排列从而体现出整体效果。
构成好的设计可以使园林内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美观与实用的双重目的。
构成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和调整。
1. 单位:单位可以看作是园林设计中的最小构成单元。
单位的大小、形态、构成要素等可以根据园林场地的尺度大小进行设计、调整和搭配。
2. 比例:比例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必须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控制比例大小,使园林中所有要素之间都达到统一与和谐。
3. 布局:布局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园林中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协调与合作。
第六讲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1、园林:“园林”一词最最见于中国文字是在西晋的诗文中。
当时所指的园林是以植物与自然景观为要紧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
实际上早在公园前11世纪往常,早期园林已在中国出现,如西周时代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囿,是内有台沼的天然林野区;·公园前16~11世纪中国社会的《诗经》,在《郑风·将中子》中所吟的“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擅”,所指应该宅旁绿地....(是建筑庭院的前身)。
·汉代往常,供人游赏的园林在名称上与作为农业生产的“园”、“圃”未明确分开。
并无“园林”一词,说明生产力园圃是园林的来源之一。
·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园林,比中国更早。
·古代园林产生是多源的:①对神的仰慕,统治者权威的表达;②改善户外活动与消闲的环境;③有的出于对自然的审美的需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展,园林的内容更加广泛;“园林”一词也概括了更多的含意。
进入19世纪以后,这些方面的变化要紧有:①生产力提高→消闲时间增多→消闲内容丰富,户外活动地域更加广远→郊区公园、风景区、旅游胜、休养区等新的园林类型相继出现。
②工业与城市迅速进展,大量自然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人的审美对象从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变为喜爱自然。
18世纪英格兰出现风景式园林。
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弗·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制造了“风景建筑”(Landseape architecture)一词,扩大了已往园林的概念。
现代区域规划把大地景观(eenth cape)列为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内容。
③观赏植物引种与育种事业的进展制造出日益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它本身也成为园林行业的一个庞大的构成部分。
——这也正是目前很多人认为“园林”就是“绿化”,搞“园林”的人只懂植物,不懂景观的观念是根本来源。
④植物科学、生态学等与群众性造园活动的进展,需要许多研究实验,知识普及与示范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