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14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基础题】下表是某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工具及其费用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交通运输是()A.国民经济的基础B.国民经济的主导C.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D.一切经济的主导2.从表格中看出,价格最低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3.一吨龙虾从淮安市盱眙县岸堤水库运往淮安市区,应该选择()A.公路运输B.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 D.水路运输4.下列货物的运输对应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①1吨鲜鱼从珠江三角洲某鱼塘运往香港市区①100吨大米从九江运往上海①100吨钢材从武汉运往广州①两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拉萨A.公路、铁路、航空、水路B.公路、水路、铁路、航空C.航空、公路、铁路、水路D.铁路、公路、航空、水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发展,春运发生了诸多变化。
读某年春运第一周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5.运输人次最多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6.高铁建设在平原地区也多采用高架桥梁,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降低工程难度如图为几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距离与运输价格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当运输距离小于80千米时,最廉价的货物运输方式是()A.航空B.水路C.铁路D.公路8.当运输距离超过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货物运输方式是()A.水路B.铁路C.公路D.航空9.当运输距离在80-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货物运输方式是()A.航空B.公路C.铁路D.水路10.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交通出行可选择的方式更加多样。
图中四个超级工程反映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四个工程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2.A.①—水路运输B.①—公路运输C.①—航空运输D.①—铁路运输京沪高铁是我国建设最早的高铁之一,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京沪两地的通勤时间。
《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课程内容):比较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1.知识与技能: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情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㈠教学重点: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㈡教学难点:学会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1.教法:生本教学法、创设情景法、列表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情景感受法、图表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前置学习(课前2分钟):地理科代表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P84--85页正方部分;下发“前置作业”。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看视频(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轮船翻船事故(如果能播放)或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节交通运输讲授新课:一、交能运输的影响………………………………板书感悟体会: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经济发展将会是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引导。
展示研习:讨论后,学生小组回答: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或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给予激励评价。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板书自主学习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2.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3.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有哪些?㈠基本概念:………………………………板书交通运输:古代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引导。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课程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现代的主要运输方式。
2.学会根据运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能够运用图标和相关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4.通过选择对交通方式,感受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难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国产飞机C919的图片,并提问:你知道国产大飞机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2023年5月28日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一天,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航成功。
这标志着国产大型客机走通了设计、研制、取证、首航的完整历程,从此,中国的蓝天上有了自己的大型客机。
引导:我国现在的交通运输非常发达,可是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也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列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中国的交通运输。
二、新课讲授(一)认识我国的交通方式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提问:说一说在生活中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你是在什么方式在乘坐的?(明确交通运输的工具和在现实中出现的频率,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方式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引导过渡:从大家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我国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因为性质的不同我们在日常选择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考虑。
活动:探究学习——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活动安排: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2023年2月7日,装有286吨新鲜蔬菜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昆明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
截至1月31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进出口货物31.6万吨,同比增长3.5倍。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一课时)【基础题】1.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A.基础产业B.主导产业C.经济发展的先行官D.支柱产业2.下列货物的运输对应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①1吨鲜鱼从珠江三角洲某鱼塘运往香港市区;①100吨大米从九江运往上海;①100吨钢材从武汉运往广州;①两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拉萨A.公路、铁路、航空、水路B.公路、水路、铁路、航空C.航空、公路、铁路、水路D.铁路、公路、航空、水路3.下列不属于现代运输方式的是()A.火车B.火箭C.飞机D.汽车4.下列关于几种运输方式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运最快,水运次之,陆运最慢B.空运最快,陆运次之,水运最慢C.陆运最快,空运次之,水运最慢D.水运最快,空运次之,陆运最慢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A.甲一一公路B.乙一一水运C.丙一一铁路D.丁一一航空6.从郊区运往城区超市销售的新鲜蔬菜,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A.甲B.乙C.丙D.丁7.从巴西向上海运输铁矿石,运费最低的运输方式是()A.甲B.乙C.丙D.丁8.中国新四大发明中的“网购”是当下最流行的购物方式,最适合为其服务达到“送货上门”目的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铁路B.公路C.水运D.航空2022年1月初,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宣布同中国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每年供应“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10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协议,为期15年。
俄气公司2020年经“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应了41亿立方米天然气。
完成下面小题。
9.天然气采用管道运输,是因为()A.灵活性强B.安全稳定连续性强C.铺设管道占地大D.铺设管道对自然环境没有破坏10.中俄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有利于()①完全取代石油,降低油价①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①优化能源结构①减少环境污染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11.我国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良好条件有()①大河多,水量丰富①大陆海岸线绵长曲折,多优良港湾①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大海,沟通了内地和沿海地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①读1979-2014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里程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导入方式1:提问我们身边有什么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马车等)教师讲解:运输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人们利用家畜(马,驴,牛等),大象(主要在热带地区),骆驼(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等进行交通运输。
现代运输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
运输速度也有了突飞猛进得发展,今天2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用马车运输要走10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选择,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呢?导入方式2:教师: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原来我国的大街小巷都出现过一句标语,其上句是“要想富”,下一句是什么?学生:先修路。
教师:交通运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你们都去过哪里旅游?怎么去的?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课题——交通运输。
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古代运输方式:手提肩扛、牲畜驮运。
观察分析古代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运量小、速度慢、效益低;)现代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观察分析现代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运量大、速度快、效益高;)(1)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讨论:从他们的谈论中,你能说出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吗?运送什么呢?运量有多大?运送距离有多远?需要多长时间?是否安全呢?运费贵吗?其他还有什么呢?习目地更明确,更有积极性。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和知识讲授割裂开,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应考虑的因素: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2)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运输工具运输量有多大差别?一艘散装货轮,一次运量可达几万吨至几十万吨一列货运列车,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一辆载货卡车,一次运量可达几吨一架大型客机,一次可搭载乘客400人以上不同运输工具票价上有何差别?旅客从上海到武汉的交通费用比较(2012)不同运输工具的一般速度怎样?不同运输工具的一般速度比较火车80~350千米/时汽车60~120千米/时海轮30~40千米/时飞机400~1000千米/时总结: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如公路运输虽然运量较小,但是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能够实现“门对门”的服务,可以省略很多中间环节;航空运输虽然速度快,但是受天气影响最大,如雨、雾、大风等天气都有影响;管道运输主要运输液体和气体物质,如石油和天然气等。
《交通运输》(第1课时)【学习目标】1、现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学习重点】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难点】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方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84—85页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交通运输就是把________或_________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人们把它形象地比喻成“______________”。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时候,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_________的高低、__________的快慢、___________的多少等方面。
4、当人们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相符合时,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二、合作探究任务一:分析探讨各种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完成下表。
任务二:结合任务一及教材86页活动题,归纳总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规律。
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四、达标测评1.我国一名军人在非洲执行任务时突发重病,几天后生命垂危,急需送回国内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运送这名军人回国救治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公路运输2.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以下运输任务选择的运输方式最合理的是()A.从武汉到九江旅游,欣赏长江风光-空运B.从青岛运一吨海鲜到济南-海运C.新疆的天然气供应到上海-公路D.北京的一箱急救药品运到昆明-空运3.“西气东输”是将新疆的天然气资源输送至东部地区,最佳的运输方式是()A. 铁路B. 公路C. 航空D. 管道4.被称为发展经济“先行官”的经济部门是()A. 工业B. 农业C. 交通运输业D. 电力工业5.下列交通运输方式中,最机动灵活,速度较快,可以满足“门对门”服务的是()A. 铁路运输B. 公路运输C. 水路运输D. 航空运输【作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设计简要的旅游方案:(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天安门、海南三亚)(1)确定2个城市的旅游路线;(2)确定你选择的交通方式,并阐述理由【板书设计】第一节交通运输1.重要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教后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交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问题。
2.讲解交通运输方式:介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分析实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公路:灵活、便捷、短途运输首选2.铁路:速度快、运量大、长途运输优选3.航空:速度最快、适合长途急需运输4.水运:运量大、成本低、适合长途大宗运输5.选择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输距离、时间、成本等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例分析的准确性、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的选择教案【精品】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交通运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将无法便捷进行。
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交通运输方式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人们选择了多种交通方式。
首先,陆路交通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交通方式之一。
汽车、火车、自行车、摩托车等都属于陆路交通工具。
汽车作为最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其优点在于灵活、快捷、方便,能够满足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需求。
火车则适用于长途旅行,其运载能力大,可以同时运送大量的人和货物。
自行车和摩托车则适合于短距离出行,对于拥堵的城市道路也有一定的优势。
陆路交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得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其次,水路交通也是世界各地都广泛应用的一种交通方式。
船舶运输是水路交通的主要形式,它可以分为河流运输和海洋运输。
河流运输适用于沿河流行驶的船舶,而海洋运输则是通过海洋进行跨洋航行。
水路交通的优势在于可以搬运大量的货物,能够承载大型设备和重型物资。
此外,水路交通还具有运输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
水路交通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可以促进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再者,空运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可以飞越大洋,连接遥远的地方。
空运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运载量大、适用范围广。
尤其对于远距离、国际间的货物和旅客运输,空运是最佳的选择。
然而,空运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并不是常用的交通方式。
最后,管道运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方式,主要用于液体和气体的输送。
石油、天然气、水等都可以通过管道运输进行输送。
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管道运输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尤其对于液体和气体的长距离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选择。
然而,管道运输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覆盖所有地区。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的选择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来确定的。
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一、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输方式;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第一点课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运量、运速等方面加以比较,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而第二点在本节课中则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明确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基于以上课标要求,本节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第1课时)”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
教材中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其二是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看待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同时本节内容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制约工业与农业的重要条件。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也为后期农业与工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交通运输与学生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加之在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区域地理教学中,交通运输的内容已有所涉及,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对而言,本节课的知识较为通俗易懂,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与任务驱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明确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针对不同情境和要求,依靠时空综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利用要素综合的方法,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检索与社会调查,总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速、运价、运量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在所提供地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地协调观:阐述交通运输的作用,结合实际任务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领会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成因中,明确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