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南部新城规划介绍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60 MB
- 文档页数:82
1 心建设为主。
南关区的旧城区,有着百年历史,是长春市的发祥地,汇集着文庙、般若寺、道台府、清真寺等历史遗迹,有大马路、永春路等百年商业街,鼎丰真、东发合等百年老商号“百年商埠地”,有长春市最古老的商业网络,也是目前最现代的商业理念的集散地。
在城市定位上,南关区应该是城市商务商业、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区域,区域内有大马路、重庆路这样的商业圈,也有解放大路这样的商务带。
在南关区南部,则是新成立的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
我们也常常说这里是南部新城。
但在实际上,南部新城是指整个长春南部区域,包括了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全部,高新区、净月区、朝阳区的部分区域,整个南部新城的核心,是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
到目前为止,整个南部新城的规划建设,也集中在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中。
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在长春市有特殊的意义。
一方面,是长春市城市拓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另一方面,它也随着一些政府机关的迁入,而变成了长春市新的中心,而且这个中心的意义是多样的:这里是新的政务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居住中心。
政务中心:2006年,长春市政府入驻当地,29个单位1586人进驻办公。
现在长春市检察院和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先后进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吉林省公安厅、国土厅等省级机关也相继在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内选择新办公场所。
相关行业、产业也向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内吉林省电力大厦(投资5亿元建设,位于人民大街与南三环路交会处,项目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吉林省煤业集团总部基地(投资5亿元建设,位于人民大街与南四环路交会处,项目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东北社工大厦,(投资1.2亿元建设,位于南部新城金融商务总部集中区内,项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
文化中心:当地的文化设施建设发展非常快。
雕塑公园、雕塑展览馆年年办展览,吉林省图书馆新馆今年十一之前正式对外开放。
长春市规划展览馆、长春市博物馆、长春市文化艺术展览馆去年开始施工,长春市美术馆、长春市歌剧院也将在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内建设。
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一、背景介绍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和重要的经济中心,面临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长春市政府决定制定分区规划规划,以指导未来的城市发展。
二、规划目标1. 合理分区: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将长春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以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2. 人口控制:通过分区规划,合理控制各个区域的人口增长,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减轻城市压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
4. 交通规划:根据分区规划,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5. 环境保护:通过分区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分区规划内容1. 商业区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商业发展趋势,确定长春市的商业中心区域,规划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和商业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场所。
2. 住宅区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和居住需求,确定长春市的住宅区域,规划不同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别墅和社区,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
3. 工业区规划:根据产业发展和经济需求,确定长春市的工业区域,规划工业园区、科技园和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4. 交通枢纽规划:根据交通需求和城市布局,确定长春市的交通枢纽区域,规划交通枢纽、公交站点和停车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5. 绿地和公园规划:根据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确定长春市的绿地和公园区域,规划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6. 自然保护区规划:根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确定长春市的自然保护区域,规划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观,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四、实施步骤1. 数据采集:采集长春市的人口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等,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吉林市南部新城规划解读[房产资讯] 吉林市南部新城规划解读系列之二2011-8-30 12:25:44这是一片没有围栏的绿色花园,山、水、林、建筑环抱相拥。
青山、绿水、优质的生态环境无疑是南部新城的最大卖点,加之格局优化、功能完善的配套公共设施,无论从哪个维度上看,规划中的南部新城都在极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居住环境。
依托风光旖旎的松花江,这里规划有高标准的滨江旅游观光带;沿着静静流淌的温德河,这里设计有滨河生态景观带。
“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作为有着独特祭祀文化历史价值的小白山望祭殿遗址,是清朝祭祀长白山神的唯一场所和遗存,其地位等同于泰山。
作为一个面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区,南部新城未来将成为提升吉林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这在核心区规划所确定的一个发展主题,三大核心功能中得到凸显:一个发展主题:“面向未来的吉林市现代服务业、高尚居住发展的示范区”。
三大核心功能:城市门户——区域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金融商务区);都会舞台——文化产业基地(都市娱乐商业中心、松花江都市风情走廊、影视文化创意基地);宜居新城——山水宜居新城(依山傍水的生态型社区、配套服务完善的新型社区)。
“绿脉”渗透的新城——构建完整的绿地系统南部新城将构建包括沿江带状公园在内的完整的绿地系统。
按照南部新城控制性详规的绿地系统规划,其绿地总面积近三百公顷。
不仅如此,绿地系统规划将重点突出小白山作为这一城市绿肺的生态作用,并采用绿化廊道的方式与江河相连,构建“一心,二园,多带、多点”,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一心:即小白山公园,是区域内最重要的绿地节点。
二园:即小白山西侧文化公园和小白山北侧的滨江文化公园。
而滨江文化公园同时又是南部新城展示滨江景观的重要节点。
多带、多点:“多带”即沿江及沿河规划的景观绿带和主次干路设置的多条带状绿地,与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实现外围生态绿地向城市内部的延伸和渗透。
“多点”即各居住区的绿地。
“长春新城”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一、基本概况“长春新城”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东侧,卫星路南部,东临伊通河,南与雕塑公园相望。
规划区内地势基本平坦,只是在地块西南有部分冲沟。
新城规划区内总占地面积为95.22公顷。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居住区与城市道路、南部公园的协调,通过对地块的基础资料分析,力图化解各种不利因素,顺应地形和周边不同用地的情况,从居住行为的功能出发,一切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由环境要素、空间要素和交通要素入手,强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延展当地的历史文脉,使建筑面向未来,从而营造高标准、高技术、充满情感的智能化生态居住园区。
二、规划立意与构思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二十一世纪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活空间。
让人们在享受都市文明生活的同时,交融在充满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之中,力求环境宜人,结构清晰,形态丰富,地域性强。
本方案以道路为骨架,绿化作铺垫,循序展开社区内空间序列。
规划中共分为三个多高层小区,一个别墅区。
各区以组团形式展开。
西侧三个区以中心绿地和中轴线为主导,形成有序列的形态,东部小区以中心绿地和步行轴线为中心形成有特色的小区整体风格。
在形态上各具特色,空间上通过有序列的公共空间逐渐向半公共空间与半私有空间的过渡。
社区服务中心及小区服务设施布局符合人们的行为心理。
主入口及留给城市的景观明确。
与南部公园联系密切,具有丰富的景观效果。
西部居住区中心与南部雕塑公园的轴线上设有健康步行水街,喷泉、雕塑及环境小品之间形成有层次的景观风景线。
组群之间突出自然的山野情趣。
开敞的空间种植花草灌木,构成各异的自然景观。
住宅组团布局以南部三个层排屋及二层别墅区为起点,向北有层次地展开,并形成丰富的空间立体效果。
总体上以中轴线及中心绿地为引导景观走廊,以弯曲的曲线及折线为辅助形成生动活泼而又有秩序的整体构图,体态舒展。
总体上,西部三个小区既分又合,相辅相成,充分把三个小区理性化。
东部自己构成独立小区,并通过地下通道与西部区从人的行为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标志鲜明的空间形态以及自然和谐的绿色景观是本方案期望达到的最大特点。
精品文档长春市南部新城芳草街综合管廊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丙四十七路~甲二路)管廊总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概述1.1、工程概况1.1.1、工程位置及设计内容芳草街位于长春市南部新城(即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西南部。
芳草街丙四十七路至乙六路段为管廊工程,芳草街乙六路至甲二路段除管廊工程外,考虑道路为管廊配套工程同期建设。
芳草街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
管廊工程北起丙四十七路,南至甲二路,本次实施的综合管廊丙四十七路至乙六路段布置于芳草街道路西侧红线外城市绿化带内,乙六路至甲二路段布置在芳草街道路东侧红线外城市绿化带内。
管廊平行于道路铺设。
新建芳草街管廊为单舱式矩形断面,长度3200米,容纳给水、预留管、通信、10kv电力管线。
根据综合管廊规划,采用单舱断面形式为:内径B×H=4.2×3.3米。
芳草街管廊与乙六路管廊相交处两条管廊共线,为双舱断面内径B×H=(5+2.6)×3米。
原乙六路管廊为两舱式矩形断面,容纳给水、通信、10kv电力、220kv电力管线。
芳草街管廊与丙五十四路管廊相交处为三通平交口,丙五十四路管廊为单舱式矩形断面,容纳给水、通信、10kv电力。
工程包含:管廊长3200米,配套的道路、排水工程、桥梁工程(详见相关专业图纸)、入廊管线设计,同时还包括:建筑,结构,通风,电气,自控,消防,标识等相关专业设计及基础处理、基坑支护降水等附属设计。
工程全线与乙三路、乙六路、丙五十二路、丙五十四路、甲二路等多条规划路相交,其中乙三路、丙五十二路、丙五十四路、甲二路均已建成。
管廊在桩号1+671~1+695需下穿规划八一支沟。
本次设计共分八册:第一册:总体、暖通、消防专业;第二册:建筑结构专业;第三册:电气、自控专业;第四册:基坑围护、便道及围堰;第五册:配套道路、排水工程;第六册:配套桥梁工程;第七册:给水专项设计;第八册:专项设计。
本册为第一册:总体、暖通、消防专业专业。
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 第一节规划依据。
2 第二节规划原则.。
2 第三节规划范围.。
2 第四节使用原则.。
2 第二章土地利用性质分类机控制.。
2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3 第四章道路及交通设施规划。
3 第五章配套设施控制.。
4 第六章空间环境设计.。
4 第七章建筑控制.。
6 第八章绿化控制.。
6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7 第十章附则.。
7第一章总则1.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4)、《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5)、《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6)、《吉林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粤水电总字[1995]4号);(7)、《长春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8)、《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报批稿);(9)、《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长春市城镇燃气专项规划(2007-2020)》;(11)、《长春市区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12)、《长春市二道分区规划(2007-2020)》。
1.2 规划原则(1)、遵循市政府对南部新城中心建设的要求,结合伊通河和原有水域形成重要景观区,并结合景观通道,采用独特、新颖的布局方式,强化景观中心,建设长春市新的门户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处理好村民用地问题,增强规划可实施性。
(3)、注重与周边片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1.3 规划范围由伊通河、前进大街、102国道、南环城路和绕城高速所围合的区域,规划区总面积约为475公顷。
1.4 使用原则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图则的有关规定。
本图则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吉林省及长春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的规定。
长春新区规划方案概述长春新区规划方案是针对长春市的发展需求和未来需求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本规划旨在科学合理地布局新区的功能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建设交通设施,以推动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长春新区的规划方案,并对其重点内容进行阐述和解释。
背景长春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春市面临着城市扩张和功能完善的需求。
为了引领长春市未来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民生福祉,长春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长春新区。
长春新区将成为长春市的副中心,承担起分担城市功能、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规划目标长春新区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实现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更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取得平衡。
具体目标如下:1.经济目标:培育新区的产业集群,提高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成为长春市的新增长极。
2.社会目标:完善新区的城市功能,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环境目标:保护和改善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低碳的新城市。
规划内容功能区规划根据长春新区的定位和需求,规划方案将新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1.经济发展区:主要集中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打造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域。
2.居住区: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供应,以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3.商业区:建设商务中心和购物中心,提供商业和服务设施。
4.教育区:规划中小学、高中和大学等教育设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5.文化娱乐区: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提供娱乐和休闲场所。
土地利用规划长春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发展的协调。
规划方案将新区划分为不同的土地类型,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地等。
在确定土地用途时,将充分考虑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建设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长春新区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规划方案将新区的交通设施规划分为三个层次:主干道路、次干道路和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