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南部新城》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11 MB
- 文档页数:26
吉林市南部新城规划解读[房产资讯] 吉林市南部新城规划解读系列之二2011-8-30 12:25:44这是一片没有围栏的绿色花园,山、水、林、建筑环抱相拥。
青山、绿水、优质的生态环境无疑是南部新城的最大卖点,加之格局优化、功能完善的配套公共设施,无论从哪个维度上看,规划中的南部新城都在极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居住环境。
依托风光旖旎的松花江,这里规划有高标准的滨江旅游观光带;沿着静静流淌的温德河,这里设计有滨河生态景观带。
“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作为有着独特祭祀文化历史价值的小白山望祭殿遗址,是清朝祭祀长白山神的唯一场所和遗存,其地位等同于泰山。
作为一个面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区,南部新城未来将成为提升吉林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这在核心区规划所确定的一个发展主题,三大核心功能中得到凸显:一个发展主题:“面向未来的吉林市现代服务业、高尚居住发展的示范区”。
三大核心功能:城市门户——区域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金融商务区);都会舞台——文化产业基地(都市娱乐商业中心、松花江都市风情走廊、影视文化创意基地);宜居新城——山水宜居新城(依山傍水的生态型社区、配套服务完善的新型社区)。
“绿脉”渗透的新城——构建完整的绿地系统南部新城将构建包括沿江带状公园在内的完整的绿地系统。
按照南部新城控制性详规的绿地系统规划,其绿地总面积近三百公顷。
不仅如此,绿地系统规划将重点突出小白山作为这一城市绿肺的生态作用,并采用绿化廊道的方式与江河相连,构建“一心,二园,多带、多点”,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一心:即小白山公园,是区域内最重要的绿地节点。
二园:即小白山西侧文化公园和小白山北侧的滨江文化公园。
而滨江文化公园同时又是南部新城展示滨江景观的重要节点。
多带、多点:“多带”即沿江及沿河规划的景观绿带和主次干路设置的多条带状绿地,与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实现外围生态绿地向城市内部的延伸和渗透。
“多点”即各居住区的绿地。
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 第一节规划依据。
2 第二节规划原则.。
2 第三节规划范围.。
2 第四节使用原则.。
2 第二章土地利用性质分类机控制.。
2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3 第四章道路及交通设施规划。
3 第五章配套设施控制.。
4 第六章空间环境设计.。
4 第七章建筑控制.。
6 第八章绿化控制.。
6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7 第十章附则.。
7第一章总则1.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4)、《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5)、《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6)、《吉林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粤水电总字[1995]4号);(7)、《长春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8)、《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报批稿);(9)、《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长春市城镇燃气专项规划(2007-2020)》;(11)、《长春市区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12)、《长春市二道分区规划(2007-2020)》。
1.2 规划原则(1)、遵循市政府对南部新城中心建设的要求,结合伊通河和原有水域形成重要景观区,并结合景观通道,采用独特、新颖的布局方式,强化景观中心,建设长春市新的门户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处理好村民用地问题,增强规划可实施性。
(3)、注重与周边片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1.3 规划范围由伊通河、前进大街、102国道、南环城路和绕城高速所围合的区域,规划区总面积约为475公顷。
1.4 使用原则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图则的有关规定。
本图则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吉林省及长春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的规定。
南部新城范围为:惠城四环路以南,莞惠高速公路以北,惠澳高速公路以西,惠澳铁路以东的城市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24.17平方公里。
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2.1 本片区发展目标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的惠州市体育文化中心、惠州数码园以及惠州新客站,将本片区发展成为集商业/商务中心、体育/文化中心、高等教育园区、城市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一体的,服务于惠州市的综合新城。
2.2 本片区主要有五大发展功能,分别是:体育/文化、商务/商业、城市住区、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
3.地块划分及编码3.1 本片区的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主要结合道路界线,编号的顺序依次为从西至东、由北至南。
地块编码采用两级编码方法,由编制区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3.2 本片区总共分为26个编制区(街坊),由429个地块组成。
3.3 本规划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范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4.建设用地性质控制4.1 依据本片区的功能定位,确定本片区的主要土地用途为:体育、文化娱乐、商业、居住、教育、工业等。
本片区内各地块土地利用性质详见图则。
4.2 本规划所确定的土地用途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合法的土地用途与规划规定用途不符的,原则上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要求进行改造与重建时,必须与规划规定的用途相符。
4.3 本规划所确定的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设施,若安排在土地使用权已出让的地块内,规划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补偿。
4.4 本规划对地块规定了三类土地利用性质:(1)一类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2)二类用地性质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变更的用地性质”;(3)三类用地性质是指“经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方可变更的用地性质”。
5.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5.1 本片区城市建设用地内各项建设项目必须满足本图则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规定,各地块建筑容量指标详见图则的规定。
吉林市南部新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一.吉林市南部新城概况吉林市未来的城市空间格局是“南居、中商、北工”。
按照长吉一体化的发展构想,吉林市城区将向南部发展,建设南部新城区。
吉林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建设南部新城,其总体规划范围可分为:小白山区域核心区,解放西路片区,前二道乡片区,丰满街道片区(包括教育基地、青山配套区、丰满镇)等区域。
规划将以温德河——小白山——蓝旗区域为核心,统筹规划建设南部新城,全力打造居住、休闲、办公、教育为主的现代化新城区。
到 2015 年,南部新城总体规划框架基本形成,开发建设规模超 10平方公里,远期承载人口 20万以上。
南部新城因地处城市的“上风、上水”,“百里清水绿带”的上游,有着独特祭祀文化遗存的小白山与神秘的朱雀山隔江相望;还有松花湖、北大壶是等著名景点,优越的地理位置,科学的发展方向,使之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综合服务新区。
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必定为吉林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二.吉林市南部新城及周边范围内旅游资源状况(一)小白山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的“右白虎”温得亨山,指的就是小白山。
小白山坐落在吉林市丰满区白山乡,海拔 313 米,因其山形似长白山,故名小白山。
清朝皇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开创基业,所以清王朝视长白山为圣山,历代皇帝都要祭拜长白山。
由于北京距长白山路途遥远,交通困难,往来祭祀不便,清雍正年间清廷开始选址、建殿,以遥祭长白山神,最后选中了吉林乌拉城西的一座小山(当时名板山),认为“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
雍正十一年( 1733 年),盛京工部奉谕旨在小山上兴建望祭殿,以遥祭长白山神。
由于望祭殿内主神案上,供有“长白山之神位”祭祀牌位,又因板山为白山余脉,民国以后人们俗称其为小白山。
据记载:小白山望祭殿,在城西门九里,温德赫恩山(即今白山)上。
正殿五楹,祭祀楼二楹,牌楼二座,养鹿圈一座。
望祭,建于小白山北峰之巅,单脊、灰瓦、明柱、出廊,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