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2 ℃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 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 体质量大 C.t1 ℃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解析: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一定相等,A中没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故A错误;t3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说明 10 g水中能多溶解的甲多于乙,故B正确;如果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t1 ℃时甲的不 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量一定改变,故C错误;根据甲、乙溶解度与温度的关 系,可以确定甲中混有乙时应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答案:B
【重点难点提示】 1.蒸发结晶:将含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 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于溶 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如海水晒盐得到食盐。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 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 体。
(符合题意即可)。
(3)t2 ℃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增加 . 溶质 ,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同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时,析出晶体的质 量 A (填序号)。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7.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 A.蒸发结晶法 B.降温结晶法 C.过滤法 (1)食盐水中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用 C 再用 A 。 (2)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用 B 提纯硝酸钾。 (3)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用 A 提纯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