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幕 逃亡 《松花江上》教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幕 逃亡 《松花江上》教案

X X 中学教案

1.歌唱准备发声练习:

哼鸣训练2/4 5 4│3 2│1-‖en

2/4 56 56│54 32 │1 - ‖Lu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通过u母音的训练使歌唱者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以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1)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从鼻翼两侧到达眉心,感到明显振动。

(4)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5)u母音练习,注意喉咙的开度和位置以及中支点的保持。

2.歌曲情感分析:

歌曲《松花江上》所表达的情感是人们在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共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被迫背井离乡,逃亡关内的凄惨境遇,以及人们想推倒这两座大山,重建家园的迫切渴望。这是一首满怀离乡之思、国难之痛的悲歌,歌词中的“我”的遭遇实际就是全体东北人民的遭遇。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演唱。

(三)歌曲教唱。

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中的两句旋律基本相同。前后两句歌词的内容是有对比的,第一句描述的是美景,而第二句描述的却是人,景是美的,然而对人的描述却隐含伤感。

既然歌词表述的内容不同,我们在演唱时情感上就肯定会有所变化,歌曲描绘了流离失所的人们恋恋不舍的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的家园,每走一步就远离故土一寸,脚步是沉重的而内心却是极其的不平静。接下来是两个句式相同的问话,第一问隐含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憧憬,第二问隐含了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力量。

同学们可以在脑海中试想这样的情形:血雨腥风中,亲人们在死亡的恐怖里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年老的父母亲一辈子为儿女洒尽了心血、历经了沧桑,却还要饱受战乱之苦,衰老的爹娘又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这种揪心、这种牵挂,一定要在歌声中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旋律在小调上展开。前两个乐句基本上相同,只在结尾的三个音降低八度。旋律带有呼号、哀伤的感情色彩。在后半部分的旋律进行中,它又多次以不同的变形出现,感情内在而压抑。

这悲愤交加的声音,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